s 閱讀頁

4.漏網之“魚”

  2月29日,德軍在希特勒的嚴令下投入4個師,以美3師防區為目標,再次發動攻擊。此時特拉斯科特已接替盧卡斯就任美第6軍軍長一職,由於他一個多月來的卓越表現,深得廣大官兵敬佩,再加之剛剛取得一場艱苦戰鬥的勝利,盟軍的士氣正高,而德軍新敗,又沒有獲得增援,士氣低落,雙方軍隊在心理上的這一差異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戰鬥發展,盟軍輕鬆擊退了德軍的攻擊。

  3月2日,連日陰雲低垂的天空終於放晴,幾天來因惡劣天氣而無法升空的盟軍航空兵大舉出動,全天出動飛機高達數百架次,對陣地前的德軍進行了猛烈轟炸掃射,給德軍造成了巨大傷亡,眼看已無取勝可能,德軍終於放棄了最後努力。

  自從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德軍再也經不起集團軍規模的部隊損失,凱瑟林隻得指揮第10、第14集團軍不再抱有殲滅安齊奧盟軍的幻想,轉而采取守勢,準備在意大利實施持久防禦。而盟軍方麵,正集中全力準備即將於1944年6月發動的諾曼底登陸戰役,地中海戰區既不可能得到地麵部隊的加強,也不可能增添新的裝備,所以在意大利戰場,盟軍不論在南部的“古斯塔夫”防線正麵,還是在北部的安齊奧地區,也都處於防禦狀態。

  1944年3月中旬,在“古斯塔夫”防線正麵的盟軍在500架飛機的支援下,對卡西諾山峰再次發動猛攻,戰鬥中盟軍共發射各種口徑炮彈19萬發,投擲炸彈1000餘噸,但德軍憑險死守,盟軍即便消耗如此巨量的彈藥,仍再一次無功而返。

  至此,意大利戰場特別是安齊奧地區,激戰終於沉寂下來,雙方形成了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地戰的對峙局麵。但這種平靜,隻是表麵現象,雙方都在利用這段時間,重整部隊,調配裝備,加緊訓練,準備再戰。在“古斯塔夫”防線正麵,盟軍是16個師對德軍6個師,安齊奧盟軍是6個師對德軍5個師。

  春季來臨後,隨著諾曼底戰役開始在即,盟軍從戰略上考慮,迫切需要意大利戰場上的盟軍采取積極行動,牽製吸引當麵德軍,以配合諾曼底戰役。因此,盟軍經過休整補充後,決定發動進攻,“古斯塔夫”防線正麵盟軍首先開始攻擊,其中英軍第8集團軍以主力12個師進攻卡西諾山峰,美軍第5集團軍則沿海濱地區發展進攻,兩路大軍齊頭並進,向北推進,以求與安齊奧部隊會合。

  5月11日深夜23時,英軍第8集團軍主力在300架飛機和2000門火炮的強大火力掩護下,對“古斯塔夫”防線發起了總攻,先是40分鍾火力急襲,完全破壞了德軍通訊係統,接著開始全線衝擊。主攻卡西諾山峰的波蘭軍在安德森中將指揮下,以大無畏的英勇氣概,前赴後繼,攻勢一浪接一浪,卻仍無法突破德軍防禦。

  然而,在兩翼的美軍和自由法國的攻擊卻取得了進展,分別擊潰了當麵的德軍,尤其是法軍,攻占了毛奧峰,打通了7號公路,並迂回到卡西諾山側後的6號公路,嚴重威脅了防線上的德軍,德軍被迫撤退到豐迪,在那裏德軍有預先構築的防禦陣地,並得到了後備部隊加強。但盟軍繼續發展攻勢,德軍堅守了7個月之久的“古斯塔夫”防線,終於被突破了!此時,凱瑟林再也不能象2月中旬那樣,對“古斯塔夫”防線置之不理,立即從安齊奧抽調最具戰鬥力的第26裝甲師前來增援。

  5月13日,盟軍終於攻占了“古斯塔夫”防線的核心要點——卡西諾峰,德軍開始全線後退。盟軍乘勝向通往安齊奧的七號公路推進。凱瑟林決定不惜代價阻止正麵盟軍與安齊奧盟軍會合,因此投入全部預備隊3個師中的2個師,在經過激烈戰鬥後,在利裏河與薩科河匯流處穩定了防禦,但盟軍仍保持著對德軍的巨大壓力。

  5月15日,英軍第8集團軍開始沿利裏河穀進攻,眼看英軍即將取得突破,凱瑟林不得不投入了預備隊最後1個師。在海濱地區,美軍和法軍以優勢兵力繼續發展進攻,不僅深入德軍第10集團軍的側翼,而且已威脅到了防禦安齊奧盟軍的第14集團軍後方。而凱瑟林已經耗盡了所有預備隊。很明顯,如果安齊奧盟軍再發起攻擊,第14集團軍就相當危險了,因為盡管雙方都是5個師的建製,但盟軍每個師是9個齊裝滿員的營,而德軍每師僅6個營,人員和裝備還由於連日戰鬥又沒有及時補充,根本達不到編製數量。所以雙方實際兵力幾乎相差一倍,而且盟軍還擁有絕對優勢的技術裝備和空中支援。

  5月22日淩晨,安齊奧盟軍也發動了進攻,英軍第1師在500門火炮支援下率先向外衝擊,作為佯攻。天亮後,盟軍60架飛機趕來助戰,猛轟德軍陣地。美軍第1裝甲師、第3、第45步兵師隨即向奇斯泰納爾鎮猛攻,盡管奇斯泰納爾鎮已成為廢墟,但德軍仍拚死頑抗,一天的激戰,德軍蒙受了慘重的傷亡,也給美軍造成了巨大損失,美軍僅坦克就損失100餘輛,天黑前,盟軍隻推進到奇斯泰納爾鎮至羅馬鐵路沿線,進展十分緩慢。

  同一時間裏,英軍第8集團軍的攻擊也未取得大的進展。倒是美軍第5集團軍所屬的第11軍越過了加裏利亞諾河,前鋒直指特拉切納城,法軍也開始向利裏河和薩科河推進,上述兩軍的行動嚴重威脅著德軍兩個集團軍,迫使凱瑟林調整部署,將部隊後撤至從西海岸台伯河口到東海岸佩斯卡拉橫貫意大利半島的“愷撒”防線。德軍第10集團軍以堅強部隊擔任後衛,掩護主力後撤,與已經部署在“愷撒”防線的第14集團軍會合。

  南線盟軍乘勢推進,5月24日美軍第5集團軍攻占了距奇斯泰納爾鎮僅50公裏的特拉切納城,法軍也正在翻越萊皮尼山,向阿爾班山區前進。

  安齊奧的盟軍也在一步步向外突進,美3師終於推進到了奇斯泰納爾鎮近郊,美第1裝甲師的坦克穿過已是一片廢墟的奇斯泰納爾鎮,駛上了鎮北麵的7號公路,而美加特別勤務大隊也控製了鎮南部的安齊奧至阿爾巴諾的海濱公路,這兩條公路尤其是七號公路是德軍第10集團軍後撤的必經之路,對於處境異常危急的第10集團軍而言是至關重要的退路,美軍第1裝甲師切斷了7號公路,就切斷了德軍第10集團軍與第14集團軍的聯係,也就是切斷了第10集團軍的生路。

  5月26日,北上的美軍第5集團軍第11軍先頭部隊與安齊奧第6軍的先頭部隊在海濱公路勝利會師。此時,盟軍幾乎已經完成了對德軍第14集團軍正麵的突破,而且對德軍第10集團軍也形成了合圍,完全可以圍殲這兩個集團軍,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美軍第5集團軍司令克拉克卻命令第6軍軍長特拉斯科特率主力直取羅馬,僅以美3師和美加特別勤務大隊奪取瓦爾蒙托內,封閉六號公路。特拉斯科特接到這命令也是大吃一驚,因為他明白這樣就會使全殲德軍兩個集團軍的計劃,在即將實現時功虧一簣!但軍令如山,他隻好照辦。盟軍第15集團軍群司令亞曆山大和英國首相丘吉爾都對這一命令表示強烈反對,但克拉克對這些都置之不理,仍堅持命令第6軍主力沿七號公路攻占羅馬。

  而德軍統帥部卻將戰略預備隊精銳的“戈林”裝甲師調給凱瑟林,第14集團軍得到這一生力軍的加強後,阻止了盟軍對“愷撒”防線的進攻,但盟軍擁有兵力和技術裝備上的絕對優勢,突破“愷撒”防線是遲早的,因此凱瑟林決定果斷放棄:“愷撒”防線主動後撤。

  5月30日,美軍第36師突破了“愷撒”防線,而法軍也從阿爾班山區以西威脅著德軍的側翼,隻要美第6軍扼守住六號公路,就可全殲德軍兩個集團軍,但由於克拉克的愚蠢命令,使幾乎成為甕中之鱉的德軍得以突破美3師的阻擊,揚長而去。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