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2.搶灘登陸

  根據作戰計劃,10月22日、26日,東部、中部特混艦隊分別自英國啟航。11月5日晚,兩支艦隊同時通過直布羅陀海峽,先向東航進,進入地中海。意大利海軍司令部發現了同盟國的這一大規模運輸行動,並判斷盟軍的目標必定是阿爾及利亞。但德國人否定了意大利人的判斷。在這個判斷上,兩國人產生了分歧,也預示著同盟軍大規模運輸行動的成功,他們估計,同盟國的登陸運輸隊將開往法國南部。隨後,又認為它們會駛向克裏特島、的黎波裏,或者可能前去增援馬耳他。因此,在不敢斷定的情況下,希特勒隻下令加強地中海的軍事力量,並通知西線總司令龍德施泰特做好執行占領法國南部的“阿提拉”計劃的準備工作。於是,軸心國的潛艇、水麵艦艇和飛機都集中在西西裏海峽,而對同盟國的運輸艦隊視而不見,沒有采取任何進攻行動。東進的盟軍艦隊於7日晚駛至預定登陸地域北部時,趁夜突然轉向南航行,直撲登陸地點,從而達成戰役的突然性。

  東部特混艦隊3.3萬人在英國皇家海軍少將哈羅德·巴勒爵士的指揮下,於8日淩晨1時開始在阿爾及爾及其東(馬提富角)、西(卡斯蒂廖內)兩麵,將英、美部隊送上岸。擔任登陸部隊指揮官的是美國查爾斯·賴德少將。在西麵,英軍順利占領灘頭;在東麵,載運美軍的船隻被意外的浪潮衝離海岸數公裏,在黑暗中造成了一些混亂。但天亮後,也很快控製了局勢。由於美國人事先做了安排,盟軍登陸時隻遇象征性抵抗。他們上陸後迅速向內陸目標推進。許多法國部隊,包括兩個重要機場的守衛部隊,都不加抵抗繳械投降。

  與此同時,2艘英國驅逐艦“布羅克”號和“馬爾科姆”號懸掛美國國旗載著1個營的美國步兵,試圖奪取阿爾及爾港口,卻遭到法軍的猛烈抵抗。最初,在黑暗和陌生的水域中,驅逐艦沒能順利找到通往港口的狹窄入口,後來,這2艘驅逐艦剛一駛近入口,就遭到猛烈的炮轟。“馬爾科姆”號受重創後撤出戰鬥;而“布羅克”號也經過4次的奮力拚搏,才衝過交叉火網,靠上碼頭。將運載的部隊送上岸。在火炮的轟擊下,“布羅克”號受創後設法撤離,同時登陸部隊則遭到火力壓製,陷入法軍的包圍之中暫時進入了僵持狀態。下午,羅伯特·墨菲終於說服恰好在阿爾及爾探望患病兒子的達爾朗海軍上將,讓他授權法國駐北非的司令官進行停戰談判。11月8日18時40分,法軍下達了一道口頭停戰命令。20時,美軍正式接管了阿爾及爾。兩天後,達爾朗在貝當元帥的秘密認可下,向北非的所有法軍下達了停火命令。

  中部特混艦隊3.9萬人由英國皇家海軍準將托馬斯·特魯布裏奇指揮,於8日淩晨1時30分,在奧蘭以東的阿爾澤灣和西麵的安達魯斯實施登陸。登陸部隊為美軍,指揮官是美國勞埃德·弗雷登德爾少將。英國陸軍沒有參加在奧蘭的登陸作戰。原因是英國曾在1940年7月對奧蘭附近的米爾斯克比爾的法國艦隊實施過攻擊,曾極大地激怒過法國人。為保證這次登陸成功,盟軍司令部調派了當時美軍中訓練最有素的部隊——第1步兵師全部和第1裝甲師的一半兵力。

  登陸兵出其不意地登上海灘,並順利向預定目標前進,完好無損地繳獲了法國的4艘小型艦艇和13架裝滿燃料和魚雷的水上飛機。阿爾澤港的守軍隻進行了一些零星無效的抵抗。

  在奧蘭以西登陸的部隊也未遇到抵抗,順利上岸為主攻贏得了時間。這些裝甲部隊搶在主攻開始之前,占領了一個重要的機場和一個至關重要的公路交叉點。

  然而,不容樂觀的是美軍在向奧蘭城和港口實施正麵突擊的過程中,遭到法軍的猛烈抵抗。為攻占奧蘭港,2艘英國快艇“華爾納”號和“哈蘭特”號載著400名美軍突擊隊員,在海灘實施首次突擊後的2小時突入奧蘭港,遭到港口守備部隊的抗擊,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正在這危難之際,“華爾納”號一馬當先,強行通過一條封鎖港口入口的鐵索鏈,再度遭到2艘法國驅逐艦和1艘魚雷艇的抵近射擊。“華爾納”號中彈爆炸沉沒,艇上70%的艇員和搭載的部隊也隨艇沉沒。尾隨其後的“哈蘭特”號在企圖繞過碼頭時,受到30米外的1艘法國驅逐艦的炮擊。快艇動力係統失靈,爆炸起火,艇上一半人傷亡。最後,乘員棄艇,全部幸存者被俘。

  在此次突擊中,美軍損失慘重。

  上午9時前後,美軍按計劃從各灘頭堡開始向奧蘭城進軍。但是,來自阿爾澤和安達魯斯的2支實施向心攻擊的美軍步兵,在逼近奧蘭時遇到抵抗,前進受阻。戰鬥持續到10日晨。

  英國第八軍的步兵跑過一輛被毀的德軍坦克,那是狼狽逃竄的隆美爾部隊棄於利比亞沙漠上的。此時,法軍已獲悉雙方在阿爾及爾進行停戰談判,抵抗意誌受到嚴重動搖。美軍裝甲部隊乘隙兵分3路對奧蘭城發動最後攻勢,步兵從東、西兩麵進攻,2支輕裝甲縱隊從南麵直驅城區內。到中午,法軍宣布投降。在東部和中部艦隊取得成功後,西部特混艦隊也開始了它的航程。

  美國海軍少將肯特·休伊特指揮的西部特混艦隊全部由美國海、陸軍組成。該艦隊自10月23日起,分批自美國本土漢普頓啟航。為欺騙軸心國,北路突擊艦群和南路突擊艦群向南航行,次日,中路突擊艦群也離開錨地,向東北航行,假裝駛往英國,航渡中各艦群依次會合,頻繁改變航向,以減小目標迷惑對方取得一定的成果。

  至11月7日,南路突擊艦群調頭南下,直取薩菲港,準備從這裏輸送6500名部隊和90輛中、輕型坦克上陸,以便從南麵逼近卡薩布蘭卡;中路突擊艦群前往費達拉港,準備在此處輸送1.95萬名部隊和77輛輕型坦克上陸,向北麵突擊卡薩布蘭卡;北路突擊艦群駛向麥赫迪耶,輸送9000名部隊和65輛輕型坦克上陸,以奪取利奧特港附近的飛機場。

  為了同時支援3個地方的登陸,航空母艦支援群分為3組:1艘護航航空母艦(油船改裝而成)前往薩菲;2艘護航航空母艦前往麥赫迪耶,1艘航空母艦和1艘護航航空母艦駛往彼此相距24公裏的費達拉和卡薩布蘭卡。

  西部特混艦隊於8日拂曉前抵達摩洛哥海岸。由於在夜間行駛,且航程較遠,所以登陸時間推遲了3小時。美軍登陸部隊在美國喬治·巴頓少將的指揮下分3處登陸,主要登陸點是卡薩布蘭卡附近的費達拉,由中路突擊艦群擔任主要突擊任務。另在其兩側各有一個輔助登陸點:北麵的麥赫迪耶和南麵的薩菲。

  根據計劃,中路突擊艦群的15艘運輸艦必須於11月7日午夜成4路縱隊錨泊在登陸海灘以北6至8海裏的海麵上。靠近海岸的4艘運輸艦各運送1個營登陸隊。4個營登陸隊共計6000人,準備在黎明前實施最初登陸突擊。由於天黑,海軍人員缺乏經驗,再加上登陸兵攜帶裝備過多,以致整個登陸行動動作遲緩,偏離目標,出現混亂。至8日晨5時,美軍第一艇波開始向海灘迅速前進,接著,每隔5至10分鍾,第二、第三艇波隨即跟上。登陸艇開足馬力,馬達聲引起海岸法軍炮兵連的注意,他們打開探照燈進行搜索。美軍再次發生混亂,部分登陸艇觸礁或擱淺,一些士兵落入海中。到黎明時分,計3500人登陸上岸。在負責費達拉登陸的喬納森·安德森少將的指揮下,第一梯隊向前推進,並奪取了費拉達城。但灘頭陣地翼側的岸炮連依然掌握在法國人手裏,並在早晨6時後不久,突然向登陸部隊和驅逐艦開火,法國戰鬥機也向航空母艦上的美軍飛機發動攻擊。美軍雖麵臨險境,卻從容不迫,立即采取反擊行動,給法軍以有力回擊。戰鬥於中午前結束,美艦無一遭受重創,而法艦除1艘外,全部受到嚴重破壞。

  與此同時,在卡薩布蘭卡西南海路150海裏處,南路突擊艦群在薩菲取得很大進展。突擊形勢很樂觀。他們克服了浪高潮大、缺乏經驗的困難,按原定計劃實施了登陸突擊。當天下午,美軍已奪取了登陸突擊的全部目標,隻損失1艘登陸艇。之後,部隊便全速向卡薩布蘭卡推進。北路突擊艦群的主要攻擊目標是利奧特港飛機場,從護航航空母艦上起飛的1個戰鬥機大隊將從該機場起飛作戰,以便為從直布羅陀起飛實施下一步作戰的轟炸機提供掩護。

  同在費達拉一樣,部隊上岸也出現延誤和混亂,到達預定登陸海灘的部隊既少而且零散,錯過了盡早奪取卡斯巴和附近岸炮連的最佳時機。不久,登陸部隊便遭到法軍的強烈反擊。到次日日終,登陸的部隊損失盡半。11月10日,形勢好轉,登陸部隊於淩晨突破法軍防線,進抵機場附近。不久,陸軍航空兵便開始利用利奧特港機場。當天下午,當地法軍最高指揮官要求停火。

  11月9日起,各路登陸部隊開始向卡薩布蘭卡進軍,次日日終,對該城形成了包圍之勢。美軍計劃於11日晨從陸上、海上和空中實施全麵進攻。在發動攻擊之前,摩洛哥總督諾蓋聞訊達爾朗已下令停火,便宣布投降,美軍沒有使用一兵一卒。遂占領卡薩布蘭卡。

  盟軍至11月中旬占領整個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之後,隨即向突尼斯推進。到12月1日,在北非登陸的盟軍共有25.3萬餘人(英軍10萬餘人、美軍14.6萬餘人)。登陸6天之內(11月8日~13日),盟軍在海上、陸地和空中總共損失2225人,其中死1083人、傷1068人、失蹤74人。而與盟軍相比,法國的損失更加慘重,法國人死亡490人(包括蒙難居民);被擊沉的法軍驅逐艦9艘、潛艇10艘、其他船隻14艘。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