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2.“捷足計劃”

  阿拉曼戰役前,英國首相丘吉爾來到埃及。英國第8集團軍轄3個軍(第10、第13和第30軍),共11個師又6個獨立旅,其中包括4個裝甲師和2個裝甲旅;裝備坦克1200輛、火炮2311門、飛機750架,總兵力達19.5萬人。英軍的作戰企圖是,突破德意軍的防禦地域後,迅速向西挺進,占領昔蘭尼加和的黎波裏塔尼亞全境,配合即將在法屬北非登陸的美英聯軍,將德意軍全部逐出北非。

  英國第8集團使用的“格蘭特”式坦克,成為此次“捷足”行動的尖兵。蒙哥馬利的作戰計劃是分三路同時出擊。第30軍(轄澳大利亞第9步兵師、蘇格蘭第51步兵師、新西蘭第2步兵師和南非第1步兵師)在北麵擔負主攻任務,負責突破德、意軍防線中央以北的防禦,在雷區打通2條通路,一條通往腰子嶺,一條越過米泰裏亞嶺。之後,第10軍的裝甲部隊(第1和第10裝甲師)通過通路,在戰線另一邊的開闊地帶占據陣地,準備迎戰德軍裝甲部隊的反擊。

  第13軍(轄第7裝甲師和第44、第50步兵師)在南麵實施佯攻,吸引隆美爾的注意力,分兩路出擊:一路在耶伯爾卡拉赫和卡雷特哈迪姆以東;另一路在更南麵,向希邁馬特和塔卡實施攻擊,誘使隆美爾相信英軍主攻方向在南麵,因而在那裏保持強大的裝甲部隊。在牽製德軍裝甲兵的同時,第8集團軍將首先對其步兵實施粉碎性打擊,然後再以密集裝甲群奮力追擊德國非洲軍的殘餘部隊,並將其徹底消滅。這是蒙哥馬利的一種新式沙漠地作戰戰術。這一點足以看出他是一名優秀的指揮官。他並沒有采取過去的先以密集的裝甲群殲滅敵裝甲部隊,繼而再撲向暴露的步兵的戰法,而是首先殲滅德軍非裝甲部隊,同時將德軍裝甲部隊隔開,不讓他們前往接應。

  這一大膽的不合常規的戰術引起英軍裝甲師及步兵指揮官的反對,但是,蒙哥馬利力排眾議,堅持了自己的想法。他斷定,隻要從翼側和後方對扼守陣地的德軍非裝用部隊進行夾攻,采用“粉碎性”打擊予以消滅,隆美爾的裝甲部隊就無法守住奪來的地盤。在這種情況下,隆美爾會由於補給不足而始終處於岌岌可危的境地,撤退是他的唯一出路。

  為保障戰役成功,蒙哥馬利的進攻計劃以詐敵計劃和作戰計劃兩項內容作為基礎。首先,對軸心國軍隊實施欺騙戰術,使之相信英軍的主攻方向在南部,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然後,運用強大的火力優勢,對北部防線實施大規模進攻。

  詐敵計劃要達到盡可能長久地隱蔽英軍發動攻勢的意圖;如沒有成功,則要使德軍無法確定進攻日期和主攻地帶,具體做法是在北部掩蓋英軍的真正意圖和實際行動,而在南部則要有意識地顯示英軍正在活動的假象,以誘使德、意軍在南麵集中兵力。英軍在阿萊曼防線南端的後方一帶,布置了假輜重卡車和假的彈藥庫、鋪設了長達32公裏的假的輸油管,並且故意遲遲不竣工,以給德方造成一種英軍最遲至11月以後才發動進攻的假象。電台使用也日益頻繁。詐敵計劃簡直完美的無懈可擊。

  在其正發起進攻地段的北部,作戰運輸工具和火炮都乘夜暗運入並仔細加以偽裝。成百輛坦克隱藏在各種模擬車輛下麵,卡車停在火炮陣地上。停放在後方的坦克和火炮運到前沿後,空出來的地方也放置了偽裝物。9月下旬,在沙漠的廣闊地上,步兵出擊前使用的前沿狹長塹壕已於夜間挖成並偽裝起來。

  開戰日定在月盈之夜的10月23日。英軍可借助月光安全有效地排除地雷,在德、意防線上盡快打開缺口,開辟雷區通道。整個作戰計劃的代號為“捷足”。

  10月23日21時40分,英軍1200門火炮對德意軍整個陣地進行了猛烈襲擊,最後集中在北部地區又狂轟濫炸了10分鍾。不久,德、意軍的通信網被破壞,其司令部頓時耳目封閉與外界隔絕。在英軍強大火力的壓製下,意軍第62步兵團的部分兵力擅自離開防線,紛紛後撤。22時,英軍第30軍在戰線北部開始進攻。與此同時,英軍在南部發起攻擊,牽製德軍主要裝甲部隊。第30軍所屬第9澳大利亞師和第51蘇格蘭師投入戰鬥後,準備打通一條穿過布雷區的通路。在其南側,新西蘭師和南非師也投入進攻,以開辟一條南通路。同時,第4印度師從魯瓦伊薩特嶺上具有威脅性的突出陣地展開攻勢,很快楔入德軍陣地。在英軍戰線北端,2個澳大利亞旅於特勒埃薩和地中海之間發起牽製性進攻。各路人馬源源不斷地向前推進,窮追猛打。24日淩晨1時,英軍越過德軍前哨線,突入其主防線,突破口寬度在9.6公裏以上。到淩晨5時30分,第30軍一半部隊已達預定目標,並打通兩條重要的雷區通路。第30軍各師和第10軍所屬第1、第10裝甲師尾隨於步兵之後,分別開入北通路和南通路。攻勢日漸凶猛。

  由於雷區縱深大,英軍先頭步兵部隊和坦克在通路遭到越來越猛烈的炮火襲擊,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在這危急時刻,英軍並沒有亂了陣腳。24日下午,蘇格蘭步兵師和第1裝甲師重新發起進攻,殺開通路衝出了布雷區,新西蘭師的第9裝甲旅也越過了米泰裏亞嶺。但在其南側進攻的第10裝甲師遭到德意軍的頑強阻擊,經過一夜的激戰,仍無結果,直到次日清晨也無法推進。英軍坦克被迫停留在米泰裏亞嶺背後,在最大射程上與敵交火,他們隨時都可能被行動緩慢的步兵堵塞在後麵,陷在狹窄通道內無法行動。盡管在這樣危難的情形下,英軍還是擊退了德軍第15裝甲師的多次小規模反擊。到傍晚,德軍第15裝甲師隻剩下1/4的坦克能投入戰鬥。

  第13軍在南麵的輔助進攻也不順利,所屬第7裝甲師和第44師都未能通過希邁馬特北麵的布雷區,被迫停滯在主陣地前。在各布雷區之間,第13軍所屬步兵按照蒙哥馬利的“粉碎性”戰術展開血戰,廝殺未曾間斷,但仍沒有奏效。為保存第7裝甲師實力,蒙哥馬利命令南部放棄進攻,北部仍按原計劃繼續強攻。

  25日夜,在炮兵和轟炸機的強大火力支援下,英軍不間斷地向德、意軍實施突擊。午夜時分,英軍攻克了北部的重要據點——第28號高地。接著,在此地集中兵力準備繼續進攻,以便擴展他們在雷陣以西的橋頭陣地。

  在此期間,臨時接替隆美爾任非洲集團軍代理司令的坦克專家施登姆將軍,在戰役開始後不到一天使死於心髒病猝發,司令部一度發生混亂。9月23日回國治病的隆美爾應希特勒的要求,於10月25日晚匆匆返回阿萊曼前線指揮作戰。他放棄以步兵固守陣地的原計劃,命令第15裝甲師和1個意軍師於26日清晨向第28號高地發起反擊。在英軍的不屈不撓地抵抗下,德軍進展遲緩。入夜,意軍1個營占領高地的東、西兩麵。但高地本身仍控製在英軍手中,成為一個重要的作戰依托地。

  此後,隆美爾動用了預備隊第90輕裝師,並於26日夜調遣南段第21裝甲師率部分意軍和炮兵前去增援北段。他很清楚地意識到由於缺乏燃料,一旦英軍再進攻南部,第21裝甲師就無法重新返回很有全軍覆沒的可能。然而,德軍當務之急是盡一切力量頂住英軍在北部的進攻,隆美爾隻有孤注一擲。

  27日上午,他命令各部隊盡量利用一切可以使用的火炮,阻滯英軍的攻擊,看來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接著,德軍裝甲兵對英軍發動一係列進攻,都未能取得成功。

  經過3天激戰,英軍損失較大,6000人傷亡,損失300輛坦克。這時蒙哥馬利“開始意識到必須謹慎行事”。他決定在10月27日和28日暫停大規模進攻,必須重新調整部署:第30軍和第10軍進行休整,增補人員和裝備;將南線第7裝甲師調往北部戰線,準備同澳大利亞師共同沿海岸公路一線發動決定性進攻;腰子嶺和米泰艦嶺則轉入防禦,由第13軍防守;新西蘭師改作預備隊。

  28日,隆美爾發現英軍在第二道雷區前集結大量裝甲兵力,預料一場決定性戰鬥正在醞釀之中,於是,將南段剩餘的德軍和重武器全部調往北麵。英軍偵察機發現了德軍的集結行動。28日中午,英國空軍出動轟炸機,對德、意軍的集結部隊進行狂轟濫炸。粉碎了隆美爾第二次反攻企圖。這次失敗成為阿萊曼之戰的轉折點。隆美爾已經沒有足夠兵力進行反攻了。

  1942年10月23日,盟軍發動阿拉曼戰役。圖為參加阿拉曼戰役的北非軍隊。至29日,德軍已全部集結在戰線北部,南部僅剩意軍防守。這樣,精銳的德軍便不再和意軍交叉部署了。據此,蒙哥馬利及時改變計劃,決定先在德、意兩軍的接合部(英軍北部通路北端)給意軍以致命打擊,然後在左翼重創德軍。作戰代號是“增壓”。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