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7.回馬槍

  春天來了。

  撒哈拉沙漠的褐色地麵已被綠色取代,沙漠成了一塊由鮮豔的紅色、檸檬黃、紫色、丁香花色、綠、橙、紫羅蘭色和白色點綴的地毯。

  幾個月來,隆美爾仍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讓柏林、羅馬增兵和訓練一事上。

  他不斷地向希特勒和墨索裏尼陳述非洲軍團的困難以及他的宏大計劃。

  終於,增援部隊仍然源源不斷地向北非運來。

  1300名德國空降兵——曾入侵克裏特的老兵——飛來了。

  裝甲軍團的指揮官也作了調整。喬治·馮·俾斯麥少將指揮第21裝甲師;古斯塔弗·馮·瓦爾斯特中將指揮第15師。

  隆美爾將繳獲的英軍卡車都作了分配,坦克和戰鬥裝甲車也重新噴上了非洲軍的番號——棕桐樹和字形圖案。

  整整一個春天,隆美爾在嚴格地訓練部隊。新補充的步兵學會了在煙幕和坦克的掩護下如何向敵軍陣地發起進攻;軍官學會了如何象坦克炮火觀測員那樣行動,及時向後方請求炮火援助。

  當1942年5月,炎熱而又多風暴的日子開始緩慢地吞噬著撒哈拉大地時,隆美爾作好了進攻的準備。

  無垠的沙漠上,又將灑滿鮮血……

  5月12日,在德爾那附近馬姆擇姆的一所石頭建築裏,隆美爾與全體非洲軍的高級將領召開了軍事會議。

  會上,伴隨著急促、明快的手勢,隆美爾說:“我們將在北麵進行佯攻,把英軍的裝甲部隊引誘到那邊,然後,我們的全部坦克都迂回到南端,進行側翼包抄。這一行動將在X日的下午兩點鍾開始。我軍主力將在第二天拂曉從這裏出發。”他指著地圖的末端說:“主力部隊將在X日天黑後開始運動到規定的起點線,晚上9點鍾出發。”

  隨後,他向指揮官布置了他們各自的進攻目標以及發起進攻的時間。

  4天後,隆美爾又把計劃扼要地告知步兵指揮官們。隆美爾這一次更加詳細地部署了他的部隊。按照他的部署,克魯威爾將在前線的北端指揮兩個步兵軍。佯攻將在X日下午兩點開始,也就是說在大白天進攻,並立即插入英軍陣地10英裏。

  “德軍一個裝甲營和一支繳獲的坦克部隊將從第21軍的防禦陣地出擊,”隆美爾指著地圖上沙漠側翼的地方,又接著說,“然而隻要黃昏一降臨,德軍的裝甲營就撤回加入我軍主力裝甲部隊從這裏發起進攻。”

  軍官們茫然地望著隆美爾。

  望著那些迷惑不解的麵孔,隆美爾解釋說:“為什麽要調一支坦克部隊參加佯攻呢?其主要目的是迫使敵人放棄裝甲部隊目前的部署,把它們調到你們兩個步兵軍的前麵,使我們的主攻部隊減少壓力,快速向敵人縱深突入,占領圖卜魯克。”

  5月26日下午2點。

  意大利的兩個步兵軍向加紮拉防線的英軍發起攻擊。一時槍聲大作,炮聲震天,喊殺聲響徹了整個沙漠上空。漫天的灰塵,遮住了西沉的太陽。

  然而發起進攻的僅僅是兩個坦克營,那鋪天蓋地的灰塵是由裝著飛機發動機,安著螺旋槳的卡車緩緩地在沙漠上兜圈子攪起的。到了晚上7點鍾,陣地上隻剩下一個意大利坦克營了,德軍的裝甲營在晚上7點鍾時已經溜走,加入到主攻部隊對英軍進行迂回的戰鬥中去了。

  晚上8點30分,1萬多輛戰鬥車輛開始向南運動。

  隆美爾站在他的敞篷裝甲車上,指揮著部隊向南側的沙漠挺進。皎潔的月光如水銀般輕瀉在荒涼的沙漠上,從汽油罐向外閃爍的火舌照亮了道路。

  他的左翼是擁有228輛意大利坦克的第20軍。

  右翼則是非洲軍和第90輕裝甲師。

  淩晨3點鍾,隆美爾到達了靠近比爾哈希姆的第一道停留線上,這是一個離圖卜魯克下方40英裏的沙漠前哨。這意味著他們已經成功地迂回繞過了英軍的防線,而且沒有遇到抵抗。

  拂曉,德軍從南線向英軍發起了猛烈的進攻。這次,德軍遇到了頑強的抵抗。

  第一天戰鬥結束時,隆美爾僅僅推進到比爾拉發。他已經損失了三分之一坦克,第15裝甲師的燃料已用光,彈藥已耗盡。不是隆美爾大膽地繞加了加紮拉防線,而是他的部隊此時卻真正陷入了重圍。

  戰場上,英軍同德軍展開了混戰。戰場上到處是燃燒的坦克、車輛。塵土蔽住了太陽。德國的空軍想支援隆美爾,但卻搞不清他們的前沿陣地在那裏,德軍的俯衝轟炸機常常錯誤地呼嘯在德軍坦克和大炮的上空,並用炸彈向他們進行夾擊轟炸。

  5月28日,非洲軍指揮官克魯威爾中將,坐著斯托奇飛機到前線視察。飛機飛得很低,在英軍的一個戰術據點,一名英軍中尉用機槍發射了一排子彈,竟擊中了飛機,克魯威爾意外地成了英軍的俘虜。

  5月31日,隆美爾的兩位主要助手作戰部長威斯特法爾和參謀長高斯都受了重傷。

  激烈的戰鬥在沙漠大地上一直持續著。

  6月1日,得到補給的非洲軍決定向整個戰線最南端的戰術據點——比爾哈希姆開刀。

  隻有拿下比爾哈希姆,隆美爾才能站穩陣腳,贏得主動權。

  守衛比爾哈希姆要塞的是自由法國1旅。

  這是戴高樂將軍的最精銳部隊。1940年法國麵臨滅亡之機,戴高樂將軍毅然在倫敦舉起了反法西斯的大旗,成立了“自由法國”,招募軍隊。自由法國第一旅是戴高樂將軍創建的法國第一支反法西斯軍隊。

  駐防比爾哈希姆的自由法國第一旅共有4000人,指揮官是比爾·柯寧上校。

  戰鬥於5月30日黎明打響。

  德軍開始對比爾哈希姆進行了長達2小時的轟擊,空中布滿了硝煙,酷熱使人難以忍受。炮擊過後,隆美爾的軍隊發起了集團衝鋒,坦克一次又一次地猛撲法軍陣地。

  法國士兵們以寬闊的地雷場為屏障,頑強地堅守著陣地、戰壕,多次打退了敵人的進攻。

  隆美爾看到衝鋒失敗,決定用空軍對比爾哈希姆進行轟炸,先摧毀法軍的工事,迫使法軍投降。

  從6月1日起,德國法西斯的飛機一批接一批象冰雹似地向比爾哈希姆傾瀉炸彈。要塞的壕溝和牆壁坍陷了下去,許多士兵被活活地埋在了地下。

  但是比爾哈希姆仍然屹立著,由於水管被炸斷,要塞內幾乎已有數天找不到水,陣地上死去的戰友的屍體已經腐爛,發出了令人難以忍受的惡臭,然而,這些英勇的反法西斯戰士沒有任何退卻的跡象。

  為了對付德軍的轟炸,英國空軍少將坎寧安也把英軍“西部沙漠”的戰鬥機、戰鬥轟炸機相繼調來對付德國的空軍,但終因寡不敵眾,起不了很大的作用。

  隆美爾氣得要死,他知道,不拿下比爾哈希姆,他就無法衝向海岸,包圍圖卜魯克。於是,他不斷地要求空軍進行更猛烈的轟炸。

  空軍指揮官馮·瓦爾道的飛機天天呼嘯在要塞的上空,到了6月9日,在比爾哈希姆投入支援地麵部隊作戰的飛機達到了1030架次。

  6月9日,法軍的重炮陣地被摧毀。

  6月10日,凱塞林還從希臘和克裏特島調來了幾個Ju-88式轟炸機大隊參加了對比爾哈希姆的轟炸。

  到了6月11日,要塞裏已斷水三天了,法軍傷亡慘重。隆美爾從北線抽出主力部隊,在20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衝進了要塞。法國守軍除了千餘人突圍外,2700人走進了德國戰俘營。

  隆美爾曾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我在非洲哪裏都沒有碰到過這樣頑強的戰鬥。”對於他這個自稱為步兵防禦陣地的能手來說,這個要塞的頑強抵抗給他留下了一點苦澀的滋味。

  比爾哈希姆的攻占使圖卜魯克大門洞開,並使隆美爾得以騰出兵力對付加紮拉防線了。同時,比爾哈希姆的失守也使英軍大為動搖。防守加紮拉戰線的英國第50師和第1南非師於14日清晨撤出了加紮拉防線。

  6月17日,隆美爾的部隊重新占領了錫迪—雷日弗機場,緊緊地包圍了圖卜魯克。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