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爾夫·施密特同意合作後,被英國人賦予了“塔特”的代號。
軍情五處派來一名軍官和一名無線電報務員,擬定了一份向漢堡站報平安的電報,要求他立刻發回去,還警告他不準在電文裏做手腳,如果他耍心眼就立刻要他的命。我們不知道武爾夫·施密特有沒有在電文中做什麽手腳,不過可以斷定的是,德國情報局並沒有發現他已經被英國人控製,而且所有被英國人掌握的雙重間諜都沒有暴露。英國情報機關派出的間諜一旦被捕,往往會在電文中加入一些特別約定的信息,總部一旦在電文中發現這些信息,就會知道自己的間諜已經被發現了。英國控製的雙重間諜前後共有40多人,其中很有一部分人在當了雙重間諜之後又感到懊悔,所以這40多人不太可能全都死心塌地為英國服務。我們隻能推斷,德國情報局並沒有那種間諜在被捕後在電文中秘密報警的製度。看來和英國的世界最老牌情報機關相比,德國人還是稚嫩一些。而且以德國人刻板的思維方式,似乎也不會想到這樣的技巧。
這樣的判斷是有理由的,武爾夫·施密特的“上級”、在他之前被英國捕獲的卡羅利後來就反悔了,他在被關押的地方兩次企圖自殺,英國人不得不派兩個衛兵看守他。結果被他找準機會將兩人全部打倒,其中一個被他扼住脖子直到昏厥,要不是卡羅利著急逃走,這個倒黴的衛兵就要去見上帝了。卡羅利逃出自己被秘密關押的別墅後,偷了一輛摩托車,打算到海邊找條小船逃回德國,結果隻跑出20英裏就被抓住。這次英國人徹底對他失望了,把他關進了貨真價實的監獄,直到戰爭結束才把他放回老家瑞典。為了不讓德國情報局對卡羅利的失蹤發生懷疑,武爾夫·施密特還不得不幫著英國人圓謊,發電報說卡羅利生病,必須由一名替補報務員來發報。德國情報局對此深信不疑。假如德國情報局和派遣間諜之間有某種約定,可以在被控製的情況下,在電文裏加入秘密信號來報告處境,卡羅利就不用一次又一次地折騰了。
後來又發生了一件叫軍情五處心驚肉跳的事情,約尼受命前往葡萄牙首都裏斯本,任務期間居然擅自會見了德國情報局的一名間諜。雖然後來的事實證明,約尼沒有泄露武爾夫·施密特等人的秘密,但是軍情五處再也不敢放約尼自由行動了。可憐的約尼一回國就被關進監獄,而且不準再和外界有任何接觸,直到戰爭結束。
隻有武爾夫·施密特還在忠心耿耿地為軍情五處效力。但是特務機關的行為準則之一就是懷疑一切人,一個人看上去再可靠,也隻有經過考驗才可以信任。1941年5月,在發生了卡羅利事件以後,軍情五處要求武爾夫·施密特給漢堡站去電,說經費已近枯竭,而且電台的某個電子管快要報廢了,希望能派一名間諜親自送來。而德國情報局也正打算派遣新特務,就這樣,5月13日的夜晚,黨衛軍大隊長、武爾夫·施密特的老同事卡爾·裏希特就帶著一個電子管和500英鎊、1000美元跳到了英國的土地上。可是還沒等軍情五處動手,一個精明的警官就先發現了卡爾,把他押到了警察局,而且弄得當地盡人皆知。這樣,卡爾就不可能再作為雙重間諜來使用了。軍情五處沒有別的辦法,隻好把卡爾送上了法庭。當年的年底,卡爾以間諜罪被絞死在旺茲沃斯監獄,連反水的機會都沒有。
不過武爾夫·施密特因此通過了考驗,英國人從此對他不再懷疑。為了讓武爾夫·施密特發回德國的電文顯得更加真實,軍情五處允許武爾夫·施密特在英國自由行動,他甚至找到了一份當記者的工作,到英國的城市和鄉村去采訪。不但如此,軍情五處甚至讓他去參觀飛機製造廠和造船廠。武爾夫·施密特本人聰明機敏,文才出眾。他能夠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把實際情況加以修改,寫成生動形象的報告發回德國。由於他的幽默感和文學才能,德國方麵不但沒有發現他已經被英國人控製,而且對他的報告越來越著迷。到1941年底,武爾夫·施密特就發出了上千條報告,不但每天報告英國的天氣情況,而且還經常報告有關機場和其他英國戰略目標的情況,甚至還有英國武器產量和性能的情報,讓德國情報局欣喜不已。實際上這些情報都做了手腳,比如把設防嚴密的地區說成防守空虛,編造一個虛假的英國造艦計劃,還把英國飛機和其他武器的產量縮水以後匯報給漢堡站。這些似真實假的消息使德國在製定西線作戰計劃時出現了重大偏差,為盟國贏得歐洲戰場的勝利創造了條件。
相比之下,德國方麵從來沒有懷疑過武爾夫·施密特。武爾夫·施密特經常肆無忌憚地朝漢堡站要錢,口氣近乎於勒索。他曾經在電文裏質問上司:“你到底還要拖多長時間才派人給我送錢來?”“立即給我送4000英鎊來,否則你小心倒黴。”收到錢以後,他居然回複說:“今天我要休假,我要喝個爛醉如泥。”然而,正是這種痞子般的肆無忌憚讓德國情報局對他信任有加,一個精神狀態如此放鬆自如的人,一定在當地社會裏混得如魚得水,而且生活狀態非常好。為了給武爾夫·施密特提供經費,德國情報局想盡了辦法。武爾夫·施密特向上司勒索4000英鎊後,德國人苦於沒有可靠的交通線,居然求助於同為軸心國的日本。當時日本和英國尚未開戰,日本外交人員還能在英國自由活動,日本駐英國大使館的海軍副武官千典良校把德國人委托他轉交的4000英鎊夾在報紙裏,輾轉多次,在公共汽車上交給了武爾夫·施密特。要知道,當時的英國和日本雖然沒有正式開戰,但是雙方對戰爭的必然來到也是心照不宣。外交部門的武官多數都是半公開身份的間諜,隻要出了大使館的門,必然遭到反間諜機構的跟蹤。德國居然動用日本外交官來為武爾夫·施密特提供經費,不但說明了德國在英國沒有一個可靠的間諜體係,而且也說明了德國情報局對武爾夫·施密特的重視。武爾夫·施密特先後從德國情報局那裏弄來了8萬英鎊,按照當年的幣值這是一筆相當可觀的財富。這些錢理所當然地被軍情五處當作了雙重間諜活動的經費。
雙重間諜們的職責,是向德國情報局發送虛假的情報。這些情報不能是完全虛假的,經常是在九句真話裏插一句假話。德國情報局雖然沒有英國情報機關那麽老辣,但也是由一群精明強幹的人組成,要想欺騙他們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一般來說,情報機構信息來源的有研究公開媒體、電子監聽、密電截獲和破譯、航空偵察、秘密間諜等。任何一個國家的情報機構,都不會隻依賴秘密間諜。但是對雙重間諜的任務來說,問題就複雜了。雙重間諜的報告,必須和其他信息來源的信息基本吻合,否則對方會立刻發現間諜出了問題。
英國在戰爭時期,為了統一領導情報工作、彼此協調,建立了由內閣領導的“雙十字委員會”,成員包括了英國陸軍部、總參謀部、海軍情報處、空軍情報處、軍情五處、軍情六處、內務部、外交部。這個委員會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為雙重間諜的對德報告“圓謊”,這樣德國情報局就會越來越相信雙重間諜發回的報告,被英國牽著鼻子走。在二戰期間,“雙十字”委員會的“圓謊”工作可以說是滴水不漏,德國情報局從來沒有對雙重間諜的報告產生過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