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島,有備無虞。
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海軍上將首先給島上增調了作戰飛機,還派了魚雷艇擔負島岸沿海巡邏並隨時準備投入夜襲,還在沿島布置了3條弧形潛艇巡邏警戒線。
在海上,尼米茲上將則擺開了海上伏擊的陣勢:組編2支特混艦隊,都以航空母艦、巡洋艦為主,趕在日軍到達以前,進入中途島東北方海域等待戰機,準備對毫無察覺的日本航空母艦編隊側翼進行突擊。
這其實是一個反偷襲的陣勢——一個複仇珍珠港恥辱的陣勢。
準確地說,美軍是按照日本人的方案不慌不忙展開廝殺布局的。
美軍前線通訊電台如果說,破譯密碼使美國人一天一天變得聰明起來的話,那麽,不相信對手竟能破譯自己密碼的日本人,正一天比一天變得愚蠢起來。他們對自己的“密碼”十分保密的想法過於天真了。
研究日本情報的專家戴維·卡恩曾指出:“日本人對他們譯出的那種晦澀難懂的密碼文字過於自信,以為是天書難懂,並且沒有任何一個外國人能夠準確地翻譯出來,這在開始是對的,並且說明後來成了首相的東條英機將軍何以那麽安心。”
時至今日,連日本人自己也承認這一點,曆史學家伊藤正就這樣說:
“美軍最高司令部對於中途島作戰計劃的情報和日本參謀本部掌握得幾乎一樣多,但他們卻放鬆了防務措施。海軍被通過中途島發出的無線電報、雷達幹擾,以及各種情報攪昏了頭腦。”
事實正是如此嚴酷。
美軍搜尋到的“伊—124”艇上的“JN-25”密碼,約有四五萬個5位數的數碼組。這是日本的密碼“正本”,使用周期長;同時配有一本經常更換的也有四五萬組的亂碼。發報員發報時要隨便加上幾組亂碼,其中一組告訴對方所用密碼本的頁數、段數和行數。也就是說,如果不是拿到密碼本,僅靠破譯技術的確是很難譯的。
美軍太平洋艦隊的特別情報組組長是羅徹福特上校。最近一段時間他們從截獲破譯的日軍情報中察覺了日本海軍正在準備一場大戰役,但是作戰的確切進攻地點尚未搞清,隻知道許多電報中都出現“AF”兩個字母。顯然,“AF”在電文中是指作進攻地點的代號,但代表何處卻是個謎。
羅徹福特從堆積如山的情報中,把關於“AF”的電文全部調出來進行徹夜研究。他發現,“AF”有時是作為目的地,有時又作為需要特定裝備的地點,特別是3月份的一份電報稱,日本水上飛機攻擊珍珠港時也曾使用過“AF”,這就意味著阿留申群島、夏威夷,或者中途島這幾個地方有一處就可能是“AF”。
思維之網一張開,羅徹福特的腦海裏電擊似地來了靈感,他立即派人找來一份剛剛繳獲的日軍太平洋海圖,眼光集中在了中途島上。
終於,羅徹福特發現了一個秘密,在中途島的交叉點上有2條坐標線,橫線的一端標明“A”,縱線的一端標明“F”。“就是它!”羅徹福特為自己的發現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
尼米茲上將親自聽取了羅徹福特的研究報告。麵對喜形於色的屬下,尼米茲不動聲色,他站在窗前沉思良久,突然轉身對羅徹福特命令道:
“發報:命令中途島守軍司令部,用明碼向艦隊司令部發出島內嚴重缺水的電報。”
正在緊張待命的羅徹福特立即明白了司令長官的意圖,這也等於是對他的研究成果的一種鼓勵。他“啪”地一個立正:“是!”
第二天,中途島守軍向太平洋海軍艦隊司令部發報:“此處淡水設備發生故障,供水困難。”兩天後,全神貫注偵聽日方通信的情報人員,終於收到了一份向日本海軍總部報告“AF”淡水供應短缺的電報。
日本人上當了。“一桶淡水換來了無價的‘AF’的作戰秘密。”尼米茲上將也不無開心地說。
現在“魚兒”正衝著鉤不知死活地衝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