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4.清洗“諜中諜”

  就在英國人頻頻發起強大的間諜攻勢時,德國人感到必須加強自己的諜報組織的建設。阿勃韋爾擬訂了一個代號為“太上皇”總反攻的計劃,在它掌管的雙重間諜中選擇一個人用於最重要的謀劃,以期提高諜報人員的素質,挫敗盟軍的情報攻勢。於是,在阿勃韋爾內部展開了一場評價間諜的活動,意圖在肅清內部的盟軍眼線,特別是像波波夫這樣的危害極大的“諜中諜”。

  嚴打來了,波波夫按理要躲起來過冬了。但是如果這樣,波波夫就不是那個馳騁二戰的巨諜了。為了不讓德國人對自己的活動進行深入調查,以免從中發現“紕漏”;也為了能打入到敵人的核心計劃——“太上皇行動”中去,通過約翰尼的牽線搭橋,波波夫認識了阿勃韋爾手下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此人叫卡姆勒,是阿勃韋爾一處的中尉情報長官。他的部分工作是對潛伏在世界各地的間諜搜集到的情報作出評價,並轉送到柏林。他也是諜報界中層人士中最有可能接觸“太上皇”計劃的人。於是波波夫便想方設法地和他搞好關係。

  卡姆勒是個孤芳自賞的人,他從來不屑對那些特務組長拍馬屁;相反,有時候還要幹擾這些人的工作,其原因就在於他太能幹,又太有嫉忌心了。所以他與卡斯索夫、克拉默等人的關係很不融洽。波波夫抓住他這一弱點,經常在他麵前發牢騷,說卡斯索夫根本沒有什麽才能,隻是為了保住自己的舒適職位,恬不知恥的誇耀自己而已。時間一長,卡姆勒果然把波波夫看作是可以推心置腹的人,對他幾乎無話不談。他偶爾有意無意地幫助波波夫評價一些納粹特務,使之了解到許多幕後消息。

  正當波波夫四處探聽德國雙重間諜的身價,並以此推測自己的安全係數和參加“太上皇”計劃的可能性時,他從卡姆勒那裏發現在裏斯本還有一個阿勃韋爾的特殊間諜網,名叫“奧斯特羅”。

  這個發現一度使他思想混亂,因為他原認為自己的間諜網是納粹德國擺在西歐的唯—一張牌。看來德國人可能對自己產生了懷疑,或者是想通過“奧斯特羅”來偵察自己。必須除掉這個組織,防止後院起火!

  經過約翰尼的大力協助,波波夫終於查清了這個組織的活動情況。原來,“奧斯特羅”這個特務組織是由一個名叫卡邁普的人領導的,他領導著3名間諜,分別叫“奧斯特羅1號”、“奧斯特羅2號”、“奧斯特羅3號”。l號和2號在英國,3號在美國。這個組織潛伏的時間很長,阿勃韋爾一直把它隱藏得很深,甚至卡斯索夫和克拉默都不能掌握其動向。他們也隻聽命於柏林方麵的指示,不過僅由卡姆勒的秘書費羅琳充當交通而已。

  波波夫在偵察的同時,立即通告了軍情六處。軍情六處對此案十分重視,專門派人來裏斯本協助調查。軍情六處很快就意識到“奧斯特羅”對“三駕馬車”的潛在威脅:它有可能把德國情報機關引向“錯誤”的道路。德國情報機關對它的信任超過對波波夫的信任,這樣不僅會阻礙波波夫參加“太上皇”計劃,而且早晚都要暴露。於是,英國情報當局決定清除這個組織。為了不使清除工作引起阿勃韋爾的疑心,從而進行深入調查。對危及英國方麵的雙重間諜網,軍情六處決定采取借刀殺人的辦法:為了敗壞“奧斯特羅”的聲譽,“三駕馬車”向柏林發出得到證實了的真實情報,使之與“奧斯特羅”送去的情報形成鮮明的對比。

  正當波波夫掃清了通往“太上皇”行動的障礙,準備打入敵人的核心機構時,從柏林的約翰尼那裏傳來了一個不幸的消息:德國人還有一個老資格的雙重間諜網,並對波波夫產生了懷疑。

  看來,形勢已迫在眉睫,必須拔除前進道路上的所有釘子。

  約翰尼發現的是一個3人雙重間諜,頭頭是前奧地利騎兵軍官科斯勒博士,後就職於阿勃韋爾在布魯塞爾的情報中心站。科斯勒博士是個猶太人,但卻是阿勃韋爾的高級軍官。僅憑他的種族,就足可讓那些反對納粹的人認為他是個“敵後策反分子”。

  科斯勒通過英國皮特公司駐歐洲大陸的分公司的經理範托建立了他和英國方麵的聯係。此人詐稱幫助英國向德國將軍們說明戰爭的真實進程,以便說服他們向盟軍求和,很快就騙取了英國方麵的信任。英國情報當局認為此事很有前途,便把科斯勒和範托接納為雙重間諜。前者代號為“哈姆萊特”,後者代號叫“木偶”。

  後來,科斯勒又給自己的情報網增加了一名情報員,此人代號叫“鯔魚”。由於英國方麵的輕信,這個情報網向阿勃韋爾提供了大量有關生產和工業的絕密情報。

  得到這個間諜的詳細情況後,波波夫立即向英國情報機關作了匯報。但鑒於上次清除“奧斯特羅”的行動已受到德國人的懷疑,英國情報部門隻能對此小心提防,不能將之連根拔去。這樣一來,就意味著“三駕馬車”最終喪失了打入“太上皇”行動中心的機會。

  為了阻撓德國人的反攻策略——“太上皇”行動,英美決定盡快實施反攻計劃——“海王星”計劃。為了保證反攻計劃的順利進行,軍情六處要求波波夫按照既定謀略計劃的要點行事:首先要使德國情報機關相信,反攻將在加來海峽開始,而且在第一批部隊登陸之後,緊接著就有第二批實力更強的部隊在同一地區登陸。同時,在波爾多地區可能也有一股部隊登陸。此外,還要像虛設假情報員那樣,製造假軍隊。要虛構三支軍隊,一支名叫美1軍,另一支叫英國集團軍,第三支是美國第14集團軍。

  為了完成任務,波波夫等人如同進行獵狗追野兔的遊戲那樣,設置了一些細小的標記,引誘德國情報機關去追逐根本不存在的軍隊。他們向阿勃韋爾提供了大量有關師團的駐地、部隊的調動、物資的供應、倉庫的所在地、修理車間等諸如此類的情報。為了使這些假情報更能迷惑敵人,他們又摻入點滴真實情報加以潤色。

  為了愚弄納粹的竊聽機構,波波夫又派人建立了一個高頻電台,24小時連續工作,模仿虛設的部隊轉移情況,不停地從師團向司令部發報;為了欺騙德國空軍的偵察機,他們又提供了事先偽裝好的假軍營的住址情報,使德國人對飛機拍下來的照片深信不疑;為了使德國人更加相信他們所匯報的情況,他們又向中立國的大使館泄漏有關方麵的消息,再由他們把消息傳到阿勃韋爾的耳朵裏去。

  由於間諜戰的輝煌業績,同盟軍以極小的代價順利完成了“海王星”計劃,使德國人的反攻陰謀遭到徹底失敗。正當英國人沉浸在勝利在望的狂熱和樂觀情緒之中時,“三駕馬車”又奉命回到裏斯本的“狼穴”中,等待執行一項更重要的任務。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