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加入“蘇共”

  1895年10月,理查德·佐爾格出生在高加索地區一個小鎮上。他的父親是位工程師,他的母親是俄國人。當理查德3歲時,全家遷往德國,定居在柏林郊區利奇特費爾德。

  佐爾格的高中時代是在利奇特費爾德度過的。他特別感興趣的課程是曆史和文學。還在上高中期間,他就自願報名參了軍,被分配到第3野戰炮兵團學生旅,先是在西線同法軍作戰,後是在東線同俄國人作戰。

  在一次戰役中,佐爾格的右腿被彈片擊傷,被送往柏林陸軍醫院。

  身體恢複以後他又返回原來的部隊。3周後又負傷,但這次可重了,兩條腿都被彈片打折,留下終身殘疾。由於他作戰勇敢,被提升為軍士,並被授予二級鐵十字勳章。

  佐爾格受傷後被送到哥尼斯堡大學醫院。在那兒,年輕的佐爾格在思想上和性格上經曆了一場革命性的轉變。

  像同時代的許多人一樣,佐爾格接受過戰火的洗禮,曾兩次在戰壕中作戰,但卻不知道他們究竟在做什麽。佐爾格說:“我們雖然在戰場上拚命,但我和我的士兵朋友們沒有一個了解戰爭的真正目的,更談不上它的深遠意義了。”

  佐爾格的思想陷入極度的混亂之中。他開始閱讀德國和俄國有關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經典著作,逐漸投身共產主義事業之中。

  臥底東京的佐爾格1916年10月,佐爾格就讀於柏林大學經濟係,他的計劃是“除了學習外還要參加有組織的革命運動”。1918年元月,佐爾格正式退伍而就讀於基爾大學,攻讀國家法和社會博士。

  在基爾大學,佐爾格結識了科爾特·格拉契教授,倆人經常在一起討論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學說。佐爾格的革命信念更加堅定了。

  不久以後,佐爾格便加入了新成立的德國共產黨。在此同時,他從基爾搬到漢堡,繼續完成他的博士論文的最後部分。同時他又積極地參與建立青年人的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培訓黨的地方組織幹部、籌建黨的地下支部等工作。他的公開職務則是大學助教、煤礦工人、報紙編輯和記者等。他還作為地區代表出席德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也就在這段時間裏,他同克裏斯蒂阿尼結了婚。

  1923年下半年,莫斯科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來到德國,佐爾格在柏林和法蘭克福兩次與他見麵,從此開始接觸蘇聯共產黨。1924年4月,德共第九次代表大會在法蘭克福召開,蘇聯派了一個由6人組成的代表團參加,其中有蘇聯軍事情報局即紅軍四局的成員。佐爾格再次與蘇聯共產黨接觸,這次見麵是佐爾格人生旅途上的重要轉折點。四局的特工人員早已注意到佐爾格的表現和他的經曆了,認為佐爾格是一位理想的特工人員。經過幾次談話之後,四局的人說:“你若有興趣加入四局的話,就到莫斯科來罷。”佐爾格欣然接受。

  佐爾格到了莫斯科,不久便加入了蘇聯共產黨,並被安排在紅軍四局共產國際情報處工作,負責收集有關各國工人運動、政治經濟問題方麵的資料,處理和聯係各國共產黨的黨務問題。

  接下來的幾年,佐爾格便頻頻穿梭於柏林、哥本哈根、斯德哥爾摩、斯堪的納維亞、倫敦和莫斯科之間。他的工作幹得很出色。他與四局局長別爾津將軍成了知心朋友。

  德國共產黨組織的武裝暴動失敗後,蘇聯領導人決定把情報、諜報和宣傳機構的工作重點從歐洲轉移到亞洲。為此,1929年11月,佐爾格被派到中國上海。

  到達上海的最初幾個月裏,佐爾格一麵廣交朋友,尋找情報的來源;一麵潛心研究中國的事務。隨著了解的不斷加深,他愛上了這片土地。

  一次偶然的機會,佐爾格結識了《法蘭克福日報》駐遠東記者、著名美國左翼人士艾格妮絲·史沫萊特女士。通過她,佐爾格物色到不少中國“助手”,也正是通過她,佐爾格結識了日本大阪《朝日新聞》駐華記者、精通中國事務的日本專家大崎保積。大崎曾是東京帝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的成員,對中國共產黨持同情態度。他與佐爾格對世界大事的看法比較一致,以後,他成為佐爾格的主要搭檔和最合適的合作者。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