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3.珍視祖國文物

  1944年夏,駐印軍在孟關築路,挖土發現明朝萬曆年間征西大將軍劉戡所建白碑一塊。此碑碑質為花崗石,碑高約2.3米,碑寬約1米,碑厚約為0.25米。副總指揮鄭洞國下令,就地豎碑,建立碑亭,水泥灌座,永保不損。沉沒土中300年的孟關明碑又重顯文采!

  為珍視文物,加深官兵和緬北華僑愛國觀念,副總指揮鄭洞國令拓碑文數萬份,散發全軍與八莫、臘戎一帶華僑代表,曹藝也得到一份,後來因故丟失,因此碑文中名稱、年、月、日記不齊全。曹藝在戰後曾考證過此碑的時代背景,此碑可能是在公元1573~1620年,明神宗朱翊鈞在位的48年間建豎,他死後25年,明亡於清。明神宗是明代主政最久的帝王,為延續明王朝,他首先著手鞏固邊疆,曾封劉戡為征西大將軍,領兵數萬由燕來向雲南進發,直指滇西。劉戡大軍抵滇西大致路線:由保山、騰衝出神護關到密支那,渡伊洛瓦底江,經孟拱到達孟關設轅安營。因孟關西北有天險大龍,大來河,烏龍,清敦江阻隔,那邊已是方園數百裏原始森林地帶,地形複雜,荒無煙村,瘴氣叢生的野人山區,無進駐必要。劉戡屯兵孟關,對百姓宣撫,生產發展,整飭土司法則,構通邊遠地方聯係,加強紀戎,維護安寧等,起到積極作用。為永誌其事,他在孟關高築壇台,豎立永久性花岡巨碑一座,銘刻官禦、朝代、年、月及所轄廣大地區9個土司名稱,以佐史證,孟關距騰衝約500華裏,其所轄9司範圍更廣,從設壇立碑看:劉戡身為大將軍,辦事有條理,頗具卓識的儒將風度,是位治軍、施政有方的文武兼備人才。孟關明碑,是曆史的疆土見證,它遠超過“唐標鐵柱”的深遠意義。

  鄭洞國將軍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弘揚民族精神,保護國家文物的行為的確令人欽佩。

  §§第十章 馮玉祥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