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0月26日,百團大戰的第三階段。日本岡崎大隊500人,取道關家堖西進。八路軍385旅、386旅和新10旅主力及決死隊,奉命將敵包圍於關家堖。彭德懷和劉伯承、鄧小平親臨前線指揮。
與八路軍以往擅長的伏擊戰不同,這是一場硬碰硬的攻堅戰。時任119師第386旅旅長的陳賡曾對彭德懷表示過不解。當時陳賡流著淚向彭德懷請求:“決死隊幹部絕大多數都是青年知識分子,很可愛,在第一、第二階段的戰役中,25團、38團負傷的已有1570人,犧牲的也有500多人。這次圍殲戰是陣地攻擊戰,是個硬仗。為了保存決死隊主力,這次戰鬥可否免去這兩個團的任務?”但是彭德懷沒有同意。
這一仗血戰兩天兩夜,經過反複的白刃格鬥,武器精良的岡崎大隊被殲大半,丟下400多具屍體撤逃;而決死隊的25團和38團,用決死一縱隊政委薄一波的說法,“也打出來了,成為決死隊戰鬥力最強的兩個主力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