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2.航母激戰太平洋

  1941年12月2日,斯普魯恩斯率部離開珍珠港,在哈爾西指揮下執行向威克島運送戰鬥機的任務,因而免遭珍珠港劫難。此後,數次率部為航空母艦特混艦隊護航。

  1942年5月,哈爾西率第16特混艦隊返回珍珠港。正在策劃中途島戰役的尼米茲發現哈爾西為皮膚病所苦,必須住院治療。哈爾西力薦斯普魯恩斯接任第16特混艦隊司令,得到尼米茲批準。尼米茲還命令緊急搶修“約克敦”號航空母艦並以此為核心組建第17特混艦隊,由弗蘭克·弗萊徹海軍少將任司令。盡管尼米茲明令資深的弗萊徹負責中途島戰役的戰場指揮,但在實際作戰中兩支艦隊始終是獨立指揮和獨立作戰的。5月28日斯普魯恩斯率2艘航空母艦(“企業”號和“大黃蜂”號)、6艘巡洋艦和9艘驅逐艦離開珍珠港,於6月3日與弗萊徹在中途島東北的預定海域會合,等待與日本聯合艦隊交戰。

  6月4日黎明,日本航空母艦艦隊司令南雲下令第一攻擊波轟炸中途島。因為不知道美國艦隊在附近,南雲為使第二攻擊波盡快出動,將原計劃對付航空母艦而攜帶魚雷的飛機全部改裝炸彈。正在此時,偵察機報告發現美國航空母艦,使南雲左右為難:第一攻擊波即將降落,需要補充油料和炸彈,第二攻擊波又需要重新換裝魚雷;保護航空母艦的戰鬥機即將耗盡油料。南雲下令一麵向北撤退,一麵接收飛機、換裝魚雷、補充油料,而卸下的炸彈就放置在航空母艦甲板上。

  與此同時,注重空中搜索的斯普魯恩斯得到偵察機的報告:發現兩艘日本航空母艦,有大批飛機飛往中途島。斯普魯恩斯據此判斷出日機的返航時間,下令“企業”號和“大黃蜂”號航空母艦的艦載機從遠離日艦200海裏的地方全部起飛,突襲日本航空母艦。此舉被視為斯普魯恩斯的第一個重要決策。美軍先後有3個魚雷轟炸機中隊飛抵目標上空,但因沒有戰鬥機護航而攻擊失利,41架轟炸機當中隻有6架得以返回航空母艦。然而,南雲既沒有很好地組織空中偵察,又無法迅速派出戰鬥機,還忽略了重要的規律——魚雷轟炸機出現在哪裏,俯衝轟炸機就會隨之來臨。就在南雲的部分飛機在甲板上待命起飛的時候,斯普魯恩斯的俯衝轟炸機飛抵日本航空母艦的上空,弗萊徹的飛機隨後趕到。前者向著“赤城”號和“加賀”號航空母艦俯衝投彈,後者則向“蒼龍”號航空母艦俯衝。“赤城”號中彈後引起甲板上的炸彈爆炸,“加賀”號和“蒼龍”號亦中彈,陷入火海,先後沉沒。後來,斯普魯恩斯曾這樣談及此次行動:“某些作者讚揚我能夠準確地選擇日本航空母艦處於最不利的狀況——飛機甲板上擺滿已經補充油料、裝好彈藥、等待起飛的飛機——的時機去實施攻擊,其實,不是那麽回事。我自己認為唯一可以自詡的是,我十分敏感地意識到亟需采取出其不意的行動,並竭力要求在接近敵人後立即以我方的全部實力打擊敵航空母艦。”當天稍晚,脫逃的“飛龍”號航空母艦艦載機發現並擊毀了弗萊徹的“約克敦”號航空母艦,弗萊徹將指揮權移交給斯普魯恩斯。斯普魯恩斯北艦隊將迎麵而來的“飛龍”號航空母艦擊沉後即不顧上級的責備和參謀人員的反對而收回全部飛機,掉轉航向,迅速撤往中途島附近海域,午夜過後再率部西返,以便在天明時充分發揮艦載機的優勢,使山本通過夜戰複仇的計劃破產。此舉被視為斯普魯恩斯的第二個重要決策。在追擊過程中停止追擊,以免進入威克島日軍的空中勢力圈,使山本在空中勢力圈內與美國艦隊決戰以挽回敗局的企圖化為泡影。此舉被視為斯普魯恩斯的第三個重要決策。

  中途島戰役之後,斯普魯恩斯於1942年6月調任太平洋艦隊參謀長。其時馬紹爾群島進攻計劃業已確定,但斯普魯恩斯認為美軍既缺乏馬紹爾防務情報,又缺乏兩棲作戰經驗,還是先攻占吉爾伯特群島較為有利。他的作戰計劃得到批準之後,斯普魯恩斯又周密考慮指揮官的選調、兵力兵器的配置和後勤保障的組織諸問題,還根據尼米茲的指示組建有著重要作用的機動勤務艦隊。他在參謀長任內晉升為海軍中將,與尼米茲同吃同住,共同探討戰爭指導和太平洋戰區的各期作戰行動,關係極為融洽。

  1943年8月,斯普魯恩斯出任中太平洋艦隊司令,以“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為旗艦,組織指揮吉爾伯特群島戰役。參戰部隊編組為5支特混艦隊,擁有11艘航空母艦,主要進攻馬金島和塔拉瓦島。11月20日,美軍在火力準備之後開始登陸作戰,遭到日軍的頑強抵抗。由於海軍炮擊時間太短對敵工事破壞不夠,空中突擊時機不當次數太少,兩棲登陸車輛太少且效果欠佳,通信裝備質量低劣,再加上沒有翼側和海潮的影響,美軍血戰3天才結束戰役,殲敵4000餘人。其中在塔拉瓦以傷亡3000餘人的代價殲敵3000餘人,有“可怕的塔拉瓦海灘”之說。斯普魯恩斯總結此役的經驗教訓,使兩棲作戰的理論與戰術得到重大發展。

  1944年1月29日,斯普魯恩斯指揮登陸部隊和5支特混艦隊以兩天的炮火準備開始馬紹爾群島戰役。美軍在1月31日先克馬朱羅島,再戰羅伊—納慕島。2月1日,協同行動準確而及時的美軍在誇賈林島登陸,激戰7天而全殲守敵。誇賈林島戰役之後,斯普魯恩斯晉升為海軍上將,所轄中太平洋艦隊改稱第5艦隊。4月24日,馬紹爾群島皆被攻克。在此期間,斯普魯恩斯的航空母艦艦載機還對特魯克群島實施了毀滅性進攻,將5萬守軍孤立起來。在馬紹爾群島戰役中,美軍有效地運用奪取島上飛機場而以空中火力壓製周圍島礁地區的戰術,以傷1582人、亡372人的代價殲敵8122人。

  接著,斯普魯恩斯奉命將攻擊目標指向作為日本內防禦圈戰略要點的馬裏亞納群島。參戰美軍為第5艦隊的4支特混艦隊(轄包括15艘航空母艦在內的600餘艘艦船)和兩棲登陸部隊的4個師又1個旅,共13萬餘人。6月15日,美軍依靠艦載機的火力掩護和支援在塞班島登陸,守島日軍殊死抵抗。在得知日本聯合艦隊前來對抗的情報後,斯普魯恩斯決定取消關島登陸而加速攻占塞班島,並作好迎戰艦隊的準備。19日,雙方艦載機展開激戰,美軍潛艇趁敵不備,擊沉2艘航空母艦。從19日夜到20日上午,美方因缺乏空中搜索而失去最佳進攻機會。20日下午,美軍損失80餘架飛機而擊沉敵1艘航空母艦和2艘油船,擊傷6艘航空母艦及其中他戰艦。日本艦隊倉皇撤退。7月6日塞班島日軍高級將領自殺。次日,發起自殺性反攻的3000名日軍全部被殲,塞班島被攻克。其他諸島亦隨後陷落。馬裏亞納群島的失守導致東條內閣的垮台。此役使日本的艦載機飛行員損失殆盡,日本航空母艦艦隊的戰鬥力嚴重受損,西太平洋的製海權完全轉歸美軍。

  此後,斯普魯恩斯建議攻占硫磺島和衝繩島,以硫磺島的機場作為空襲日本本土的B-29轟炸機的應急降落場和護航戰鬥機的前進基地,得到了上級的批準。參戰美軍擁有約600艘艦船,共22萬人。1945年2月17日,斯普魯恩斯下令進行兩天的火力準備。19日起,登陸作戰的美軍因日軍憑借堅固工事抵抗而傷亡慘重。美軍後來在坦克支援下大量使用噴火器、火箭筒,使戰事獲得重大進展。3月16日,硫磺島戰役結束,美軍以傷亡2.8萬餘人、損失33艘艦艇、168架飛機的代價全殲守敵2.3萬人。斯普魯恩斯從中總結出奪取港口或在登陸地域建立浮動設施和合理組織物資裝備的運輸是登陸作戰中絕對不可疏忽的問題。

  日軍在衝繩島有10萬人、250架飛機,在周圍海區設有數十個雷區和防艇障礙區,在附近島嶼集結有500架神風攻擊飛機。盟軍參戰部隊有7支美國特混艦隊和1支英國特混艦隊,共45萬餘人、1457艘艦船(36艘航空母艦、2108架艦載機)。3月27日,美軍攻占衝繩島西部的慶良間群島作為海軍前進基地。4月1日,在火力準備之後,美軍登陸成功,建立起寬大登陸場。4月5日,日軍開始強烈抵抗。6月,日本神風攻擊機和轟炸機擊沉美軍16艘艦船。7日,美軍飛機擊沉“大和”號戰列艦。神風攻擊機使美國警戒雷達艦損失慘重,美軍飛行員的減員愈益增多。島上美軍進攻日軍第一道防線受挫,激戰10天而無法突破。4月19日,美軍再次進攻,於24日突破日軍防線。5月8日,美軍進攻日軍第2道防線,直到21日方才奏效。近兩個月的連續作戰,使第5艦隊指揮官們的體力和精力消耗殆盡。尼米茲被迫調換全部高級指揮官。斯普魯恩斯由哈爾西接替,第5艦隊改稱第3艦隊。6月22日,戰役結束,10萬守軍全部被殲。

  1945年9月,斯普魯恩斯奉命指揮駐日本的全部海軍。11月,升任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兼太平洋戰區最高司令。1946年3月,出任美國海軍軍事學院院長,進行教學改革,強調戰略、戰術和後勤之間的相互依賴關係。

  1948年7月,退出現役。1952~1955年出任美國駐菲律賓大使。

  1969年12月13日,戰時榮獲3枚優異服務勳章、被尼米茲稱為“海軍上將中的上將”的斯普魯恩斯去世。

  §§第七章 彭德懷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