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太平洋艦隊積極籌劃和演練馬裏亞納作戰計劃的時候,日本聯合艦隊統帥人物古賀峰一在美第58特混艦隊進攻帕勞群島時,與其隨員以及參謀長一行分乘2架大型水上飛機由帕勞島起飛,欲飛往菲律賓的達沃,途中遭到暴風雨衝擊,參謀長福留繁的座機拚力掙紮,終於在菲律賓的宿務島附近海麵迫降,幸免一死,而古賀的座機卻杳無音訊,附近駐防的日機、艦艇全力搜索,結果一無所獲。
古賀的參謀長被菲律賓抗日遊擊隊俘獲,其隨身攜帶的一箱絕密文件被送交美軍。在繳獲的文件中,有一份稱為“Z行動”的提綱,顯然是日本海軍的作戰計劃。該計劃最終被送往珍珠港太平洋艦隊總部,萊頓和他的日文專家們連夜把文件翻譯出來。日本海軍把這個作戰計劃看作是對敵軍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行動,計劃作戰的地區一直延伸到馬裏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新幾內亞一線。
1944年5月5日,日本廣播電台宣布豐田貞次郎大將為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為挽救危局,大本營向豐田大將發布了“阿號作戰”命令,企圖集中大部分兵力,再次決戰,一舉殲滅美艦隊。此時,珍珠港方麵已獲悉,“阿號作戰”計劃隻不過是“Z行動”的具體翻版。尼米茲看了“Z行動”的譯文後,便下令把文件發給集結在馬裏亞納群島附件的所有艦長。
美軍一直期望同日軍航空母艦艦隊交戰,並將其徹底殲滅。現在,這一時刻終於要來臨了。尼米茲得知日軍艦隊中有偷襲珍珠港的“翔鶴”號和“瑞鶴”號航空母艦時,心中頓感振奮。他對史密斯將軍說:“有朝一日,當我在辦公桌上看到擊沉日軍這兩艘航空母艦的電報時,那就是我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天。”
1944年6月,美軍向馬裏亞納群島發起了進攻。美軍盡管存在不利條件,但尼米茲以及太平洋艦隊的領導人對即將來臨的決戰還是充滿了必勝的信心。有新聞記者問:“日本廣播電台宣稱,‘一場大海戰即將開始’,你對此有何看法?”尼米茲回答:“我希望他們講的是真話。我真不知道怎樣才能把他們引出來打一場大仗。”
18日黃昏,美艦隊在西南355海裏處發現了日本艦隊。米切爾建議連夜把艦隊開到西麵靠近日軍艦隊的地方,以便在19日淩晨與日艦交戰。然而,斯普魯恩斯在與參謀們討論了1個小時之後,決定不去迎擊日艦隊。他向部隊下達的命令隻提出“攻占並守住塞班島、提尼安島和關島”,而沒有提到連續進攻敵軍的艦隊。
米切爾和他的飛行員為此大失所望,認為斯普魯恩斯使他們坐失良機,米切爾痛苦地抱怨道:“敵人跑了,它曾一度處於我攻擊範圍內。”飛行員普遍埋怨“這是非飛行員指揮飛行員帶來的結果”。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才證明斯普魯恩斯的戰術是完全正確的。從繳獲的日軍檔案來看,6月19日那天,斯普魯恩斯憑他的運氣或直覺把第58特混艦隊部署在最理想的位置上。
馬裏亞納海戰不失為一場意義重大、戰果輝煌的戰役,經此一戰,美海軍掌握了馬裏亞納的製海權和製空權,為美軍最終戰勝日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到8月中旬,寬闊的馬裏亞納群島終為美軍所有。在攻占塞班、提尼安島和關島的戰役中,美軍死亡5000人,而消滅日軍近6萬人。美軍最終突破了日軍最後一道防線,奪得了下一步作戰的後勤基地、潛艇基地和將轟炸東京工業設施的B-29型轟炸機基地。
在尼米茲司令部裏,那幅太平洋海圖上,進攻日本本土的指示箭頭正從硫磺島上劃過。隻是由於氣候惡劣等原因,尼米茲才不得不將進攻硫磺島的日期由1945年1月20日推遲到2月19日,進攻衝繩島則由3月1日推遲到4月1日。
12月10日,英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海軍上將布魯斯·弗雷澤爵士在澳大利亞的悉尼建立了司令部。緊接著,尼米茲收到從倫敦和悉尼發來的連珠炮似的電報,要求他與弗雷澤上將舉行會談。電報還通知尼米茲,說弗雷澤和他的參謀人員已前往珍珠港。尼米茲對此頗感不適,他寫信給金說:“我不需要保羅·裏維爾式的緊急通知。這些電報就像是給占領軍下達的一道作戰命令。也許其用意就是要英國艦隊成為一支占領軍。”
弗雷澤和他的參謀人員於12月16日抵達珍珠港,尼米茲與他進行了禮節式的會麵,並邀請他到寓所作客。兩人曾是故舊。10年前,尼米茲在遠東任“奧古斯塔”號艦長時,曾同他見過麵,當時兩人都是上校。
在英美首次會談中,尼米茲提出了他最關心的問題,即英國艦隊在海上的續航力問題。弗雷澤聲稱,他的艦隊有自己的後勤部隊,可以海上加油。他保證他的艦隊一個月內可在海上連續航行8天。尼米茲微微一笑,表示不相信。
為了使美國各戰區總司令的軍階與盟邦相對應,美國會製定了一項可授予陸軍和海軍將領為五星上將新軍階的法令。1944年12月19日,授予4位陸軍上將和3位海軍上將新的軍階。總統命令授予馬歇爾、麥克阿瑟、艾森豪威爾和阿諾德為陸軍五星上將,萊希、金和尼米茲為海軍五星上將。
尼米茲接受五星上將軍銜時,心情十分激動。愛戴他的水兵們專門推舉金屬專業畢業的戰士為他準備了一副新的領章,他們把舊領章上的星摘下來,把五顆星排成了一圈。尼米茲無法掩飾興奮的心清,他佯裝眼花,開玩笑地說:“好大一會,我才看見了星星。”
為了在戰區附近建立一個前進指揮部,尼米茲決定將總部移至關島,向前進駐可使他朝戰區推進1000海裏,而且可使他擺脫官場的文牘主義氣氛。此時,太平洋美軍總部的編製和人數大增,他已不可能無拘無束、稱心如意地辦事。尼米茲寧願帶一個精幹的參謀班子,而且盡可能隻要那些公認的與作戰計劃和指揮有關的人員隨行。他還希望在個人行動及戰爭決策上,由自己去承擔一些風險。
尼米茲於1945年1月27日抵達關島新指揮部,斯普魯恩斯也於同日在烏裏錫走馬上任。2月2日,尼米茲自關島總部飛抵烏裏錫,登上第5艦隊旗艦“印第安納波利斯”號,與斯普魯恩斯將軍商討即將開始的硫磺島戰鬥。尼米茲所以決定放棄日軍重兵防守的台灣,而攻占硫磺島和衝繩島,是因為這兩島離日本本土很近,可以作為直搗東京的戰鬥機、轟炸機的出擊基地和緊急降落基地。
硫磺島是小笠原群島中硫磺列島的主島,位於東京以南700餘海裏的洋麵上。空中偵察表明,這個由熔岩和火山灰燼形成的、整日彌漫霧氣和硫磺氣體的荒島是個易守難攻之地。由於該島為日軍“內防禦圈”上關鍵性的鏈環,日軍在此精心營造了極為堅固的海上堡壘。霍蘭·史密斯將軍在研究了空中攝影的照片後,宣稱“此處是我們最難攻占的地方”,並憂心忡忡地預計美軍要傷亡2萬人。
自1944年8月對此島開始的空中目標襲擊並未取得明顯成效,日軍的防禦設施有增無減,已由原來的450處發展到700多處。島上原有2個機場,現已擴增為3個。顯然,日軍把防禦工事築到火山熔岩中去了,工事上覆蓋的黑色火山灰層減弱了炸彈和炮彈的破壞力。
無論未來的戰鬥將如何艱巨,攻占該島的意義已經十分明確,問題在於進攻將怎樣實施。斯普魯恩斯決定用第58特混艦隊的飛機摧垮東京地區的航空基地網,以保護硫磺島外的美國艦隻不受日機空襲。這是自1942年4月社利特爾的“東京上空10分鍾”行動以來,第一次用航空母艦襲擊日本。斯普魯恩斯計劃用兩天多的時間來完成這次襲擊。快速航空母艦可在烏裏錫完成補給,2月16日駛到日本外海。
尼米茲同斯普魯恩斯商討之後飛抵塞班島,視察進攻硫磺島的部隊進行最後一次登陸演練。陸戰隊有3個師執行這次作戰任務:第4師、第5師擔負進攻,第3師為後備師。巡視結束後,尼米茲飛返關島。
2月16日黎明,尼米茲焦急地期待著轟擊硫磺島和空襲東京的消息。上午7時,尼米茲從東京廣播電台獲悉:美軍襲擊了東京機場。幾乎在同一時間,尼米茲得到報告,海軍已開始對硫磺島發起炮擊,B-29型轟炸機正飛往北麵,向硫磺島作日常空襲。
2月19日,斯普魯恩斯向尼米茲報告了兩天來襲擊東京的戰果:空中擊落敵機332架,地麵擊毀177架,摧毀許多機場和航空站的機庫、機棚和設施。
同一天上午11時,美軍開始發起進攻硫磺島的戰鬥。美軍原計劃5天拿下硫磺島,結果整整打了36天。3月25日才將島上的殘敵基本肅清。硫磺島一役中,登陸一方的傷亡人數超過了抗登陸一方。美軍在陸上和海上作戰的人員中,約有7000人戰死(包括負傷後死亡的人數),1.9萬人負傷。尼米茲稱:“在硫磺島參戰的美軍中,非凡的勇氣成為共同的美德。”
硫磺島據稱是太平洋戰爭中,美軍付出最大代價才獲得的島嶼,它的價值不應誇大也不應低估。在該島被宣布已完全占領的12天前,第一架B-29型轟炸機即在該島作緊急降落;占領該島不到3周,P-51型“野馬”式巡邏戰鬥機於該島跑道上起飛,為白天轟炸東京的B-29型機護航;3個月內,850架B-29型轟炸機在該島作緊急降落。這就證實了占領該島的必要性。無疑,如果沒有這個勝敗攸關的基地,這些飛機大部分會葬身海底。
新任海軍部長福雷斯特爾親臨硫磺島視察,回國後上報了他親自掌握的戰場第一手材料。在關島,海軍部長還向尼米茲祝賀他60歲生日。
福雷斯特爾離去後不久,尼米茲決定返回華盛頓述職。3月1日,他由謝爾曼將軍和拉馬爾中校陪同動身啟程,經珍珠港和舊金山前往華盛頓。在舊金山,他又一次領略到那些正被發表並在全國廣泛傳播的新聞報道的作用。《舊金山調查者報》在頭版發表社論,暗示硫磺島損失慘重,原因是領導無方。它以明確的語言聲稱,隻有麥克阿瑟才具備贏得戰爭勝利的才智,他不會像其他的司令官那樣損兵折將、丟棄裝備。華盛頓應讓麥克阿瑟擔任太平洋的全麵指揮。海軍和陸戰隊人員領導乏術。社論還指出,他們現在的領導,顯然正在用美國子弟的生命作不必要的冒險。
這種說法使尼米茲大為不滿,同時也使陸戰隊隊員們怒不可遏。在舊金山休假的多位陸戰隊員湧進《舊金山調查者報》的大樓,當著總編輯威廉·雷恩的麵,要求他道歉或作出答複。雷恩推托說,這不過是上級的指示而已。這引起了尼米茲的注意。從此,尼米茲對批評他領導和指揮藝術與麥克阿瑟在戰略方麵是相違背的一類攻擊性文章有所防備了。
尼米茲和謝爾曼向參謀長聯席會議匯報了下一步進攻衝繩島的作戰方案。進攻部隊包括陸軍第24軍,這個軍自進攻萊特灣以來已擴編為4個師;兩棲作戰部隊第3軍團,包括陸戰隊第1、第2和第6師。這些部隊合在一起組成第10集團軍,由美國陸軍的巴克納中將指揮。第58特混艦隊在衝繩和九州之間的海麵上進行掩護,英國太平洋艦隊則在衝繩和台灣間的海麵負責掩護。
本次會議還通過了陸軍提出的進攻日本本島的作戰計劃。登陸九州的代號為“奧林匹克行動”,預計於1945年11月實施;進攻東京平原的代號為“王冠行動”,預計於次年3月實施。尼米茲將指揮所有海上部隊建立灘頭陣地,麥克阿瑟則負責指揮地麵部隊。
在華盛頓期間,尼米茲去白宮謁見了羅斯福總統。他是頂著對硫磺島戰役的各種指責和謾罵而來的,在內心深處,他渴望得到羅斯福總統的理解和支持。盡管尼米茲並不計較個人威望,但是他重視人的尊嚴。誰也不願被人稱為劊子手,即使這是屬於職責範圍的事。
尼米茲最終獲得了羅斯福批準的向衝繩島進攻的主攻任務。望著羅斯福蒼白、枯槁的麵容,尼米茲心中隱隱產生了一種願望:1945年將結束太平洋戰爭,讓羅斯福活著看到這一勝利。
尼米茲一行飛越太平洋時,在珍珠港稍事停留,於3月15日回到關島。此時,他的注意力已完全集中在即將開始的戰事上。
在製定衝繩島作戰計劃時,尼米茲最為擔心的問題是,美軍在島上建立起機場之前,敵人空中力量對美方參戰部隊究竟有多大危害。在東北方向,九州有55個機場;在西南方向,台灣有65個機場;在它們之間,沿著包括衝繩島在內的琉球群島還有許多飛機跑道。因此,日軍可能動用在本土的3000或4000架飛機,運用致命的“神風”式自殺戰術以抗擊美軍的進攻部隊。
為了阻止可能出現的危險形勢,尼米茲命令第58特混艦隊對九州各機場發動一係列襲擊。第一特混艦隊於3月18日和19日,對九州地區的機場、日本本土南部地區和停在瀨戶內海的日本艦隊的殘餘艦艇,多次進行大規模空襲。日軍飛機進行了反擊,擊傷“企業”號、“約克城”號等航空母艦。“富蘭克林”號遭到重創,800多名艦員喪生。尼米茲又令B-29型轟炸機編隊襲擊九州的航空設施和基地。尼米茲還下令在下關海峽一帶布雷。在上述空襲活動中,美軍雖然損失116架艦載機,但是擊傷數艘日艦,並破壞了九州地區日軍的各種設施及交通樞紐,使日軍在此後的3周內幾乎未能進行反擊。
第58特混艦隊補充油料後,於3月23日開始對衝繩島實施猛烈轟炸。包括步兵第77師在內的兩棲進攻部隊,攻占了衝繩島西南15海裏的慶良間列島。這是整個登陸作戰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為美軍提供了一個隱蔽的錨地,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水上飛機基地和補給基地。
4月1日,即複活節清晨,特納指揮的登陸大軍開始在衝繩島的白沙灘頭登陸。登陸進行的異常順利,當天,有5萬名陸軍部隊和海軍陸戰隊士兵登陸,先頭部隊奪取了兩個機場。到4月2日中午,部分登陸部隊已經橫跨該島,進至東海岸。此後,第24軍的大部分兵力從右側迂回,向南推進,海軍陸戰第1師向登陸地域以東前進。
日軍在衝繩島的抗登陸兵力約有10萬人,其中6.7萬人是日本陸軍的精銳部隊。日軍部隊為何沒有抵抗呢?原來,守島部隊采用的戰術是允許美軍“充分登陸”,將美軍“誘至於得不到海、空軍火力掩護和支援”的地方,再一舉殲滅其登陸部隊。
沒有在陸地上出現的殊死苦戰卻在衝繩海麵展開了。4月6日到7日,大約700架日機從九州起飛,襲擊了第5艦隊的艦隻。這即是日軍蓄謀已久的“菊水特攻”。在兩天的閃電式空襲中,美軍3艘驅逐艦和1艘登陸艦被擊沉,2艘軍火船被擊爆炸,1艘掃雷艦和12艘驅逐艦受重創。日軍飛機還撞入航空母艦“漢科克”號和戰列艦“馬裏蘭”號,美軍數以百計的水兵死亡,剩下的許多人被嚴重燒傷,場麵慘不忍睹。
這時,戰鬥在衝繩東北麵半島的陸戰隊以及在衝繩南部的陸軍部隊也遭到了日軍的頑強抵抗。日軍利用洞穴、塹壕、掩蔽火力點襲擊登陸美軍,致使美軍的推進嚴重受挫。尼米茲認為,陸軍的緩慢推進,使海軍支援部隊遭到巨大損失,大量海軍水兵被敵機殺傷。但他又感到很為難,是下令調查損失慘重的原因,還是強製自己不去幹擾戰場上的指揮,他一時拿不定主意。
尼米茲每天都寫信給夫人凱瑟琳提到這種痛苦的心情。有一天他還向她承認,他為每個犧牲的官兵深感痛惜。
4月13日早晨,羅斯福總統逝世的消息傳到太平洋指揮總部,這使得尼米茲的心情更為沉重,“就我來說,我深深感到這是我個人的損失。”他寫給夫人的信中說,“無論我們是否喜歡他的全部言行和主張——他始終主張建立強大的海軍,他始終對我十分親切、友好。我剛發出一份唁電,代表太平洋海區的全體官兵向羅斯福夫人表示哀悼。”
4月16日,海軍陸戰隊司令、四星上將範德格裏夫特和他的兩名參謀來到關島指揮部,請求去視察他在衝繩島的部隊,親自去解決那裏傷亡嚴重的問題。尼米茲沒有批準他的要求。尼米茲解釋說,他自己也想去,但戰鬥在激烈進行,危險性極大,因而不能派任何高級官員前往。
但是第二天,尼米茲突然改變主意,表示願和範德格裏夫特一同前往衝繩前線,這使得範德格裏夫特大感驚訝。尼米茲改變主意的原因也許是迫於戰局構成的“非常局勢”,不得不進行直接幹預了。
尼米茲一行乘專機抵達齒櫛附近一個海灘的機場。次日,尼米茲即與斯普魯恩斯等人視察了美軍占領的部分衝繩地區。
尼米茲針對地麵行動停滯不前的狀況,強烈要求陸戰部隊加速推進,以便盡早解脫支援艦隊。巴克納陸軍中將聲稱,這不過是一次地麵作戰。言下之意是,衝繩島作戰是陸軍的事,海軍最好不要插手。
“這確實可能是一次地麵作戰,”尼米茲冷冷地掃了巴克納一眼,“但我卻每天損失一艘半軍艦,它們受到‘神風’飛機的沉重打擊,或被擊沉,或失去戰鬥力。所以,這條戰線5天內不能突破,我們將調別的部隊來突破它。這樣,我們就可以從這些可怕的空襲中抽身了。”
這樣,巴克納才勉強同意調陸戰5師和6師來南部戰場。範德格裏夫待建議采用迂回進攻的戰術,以打開局麵。巴克納仍然認為,在南部或東南部海岸采取何種登陸方式都將付出巨大代價,最好的辦法是用大規模的艦炮火力將敵人從據點中轟出來。尼米茲答應給予更強的火力支援。
為了顧全大局,尼米茲忍受來自各方麵的批評,盡可能彌合海、陸軍種之間的矛盾。在一次破例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尼米茲對海軍作出的犧牲隻字不提,而是讚揚陸軍非凡出眾的作戰表現,並指出陸軍的戰術是正確的,若從側翼發起兩棲登陸,將付出更大代價且浪費時間。在這段時間裏,尼米茲心情很不好,他的判斷和決定正受到最堅定的擁戴者的懷疑。但是,尼米茲堅持認為,首要的前提是保持軍種間的和諧一致。
6月21日,美軍宣布占領了衝繩島。在炮聲最後停息、支援艦隻從衝繩海岸撤出時,對這一具有曆史意義的戰役也作出了統計。日軍死亡1.5萬人,被俘7400人;美軍陣亡7600人,傷3萬餘人;有26艘艦隻被擊沉,360艘被擊傷,大部分因日軍“菊水特攻”行動所致。此外,巴克納將軍陣亡,這是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戰死的最高級別的一位將領。
尼米茲指揮的中路部隊浩浩蕩蕩地向日本本土推進,付出了慘重代價換來的輝煌猶如金色的光環帶來了令人振奮的希望和信心。而此時,麥克阿瑟的部隊從新幾內亞方向的進攻並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占領呂宋之後,他的部隊仍在西南太平洋地區作戰,隻能南進到菲律賓南部和婆羅洲。
於是,軍種間的內部爭鬥又全麵展開了。自然是不甘寂寞的麥克阿瑟首先發難,他責怪華盛頓束縛了他和整個陸軍的手腳,他絕對無法容忍的是,當尼米茲指揮的以海軍為核心的各級司令部進攻日本本土的同時,讓他在南邊“坐冷板凳”。因此,他把建立一個由他指揮的統一司令部的觀點再度提出來。但他的觀點遭到了來自海軍的難以辯駁的反對。
4月3日,參謀長聯席會議頒布了一項折衷方案:在進攻日本時,麥克阿瑟將指揮太平洋地區的全部陸軍地麵部隊和航空兵;尼米茲指揮太平洋的全部海軍。這一方案意味著將進一步分裂被尼米茲稱之為“不能團結工作”的聯合指揮部;同時,任何陸軍部隊將來都難以聽從海軍將領的指揮。
尼米茲的耐心已經到了極限,他感到不能再次退讓,否則,他將淪為麥克阿瑟的部屬,而喪失自己的權力和責任。他以不容置疑的語言向麥克阿瑟的特使薩瑟蘭亮出了自己的觀點:“我現在不能答應把對於太平洋海區防務和作戰計劃不可或缺的陸軍部隊的作戰指揮權交給他。”
然而,尼米茲也認識到,早日結束戰爭,比起兩人的不和以及武裝部隊中兩個局部的衝突來說,要重要得多。基於這一考慮,他還是決定去馬尼拉與麥克阿瑟會談,以取得雙方的某種一致,盡早結束戰爭。
在兩天的會晤中,兩位高級將領盡可能以理智的態度去爭取相同的目標,以謀求雙方會談的基點和最終從海、陸、空三方逼近日本的戰略。會談解決了一些存留的問題,奠定了進攻日本九州、本州及其他島嶼的合作基礎。按照雙方達成的協議,在兩棲進攻中,以海軍將領為主、陸軍將領為輔進行指揮。尼米茲答應將進攻整個琉球群島的任務移交給麥克阿瑟,並保證一如既往地為西南太平洋部隊提供海上掩護。
這次會談,使尼米茲意識到,他的統一指揮陸、海軍的願望是非常不現實的,他將再也不會提及全國範圍的武裝部隊實行統一指揮的建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