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5.鏖戰“活地獄”

  美軍攻占瓜達爾卡納爾島之後,太平洋戰區的軍事行動出現了一個短暫的間隙。日美雙方都利用這段時間密謀策劃,醞釀新的攻勢。

  6月初,尼米茲到舊金山與金上將舉行例行會晤。兩人討論了發動中太平洋攻勢的問題,他們都傾向於從吉爾伯特群島而不是從馬紹爾群島向菲律賓推進。接著,尼米茲在霍蘭·史密斯將軍陪同下,視察了南太平洋海區的情況,同哈爾西和他的參謀人員討論了進攻新喬治亞的作戰計劃。

  6月18日,尼米茲一行回到珍珠港。參謀長聯席會議下達命令,要尼米茲在11月15日進攻馬紹爾群島。為了這次戰鬥,配給他美軍海軍陸戰第1師、第2師以及南太平洋的全部兩棲作戰艦隻和大部海軍部隊。

  這一計劃立即招致麥克阿瑟的抗議,他認為這樣部署兵力將瓦解西南太平洋戰區的攻勢,顯然是把中太平洋作為主要進攻路線。他在給馬歇爾的電報中建議說:“從全麵的戰略觀點來看,我相信太平洋進攻行動的最有利路線應是從澳大利亞出發經新幾內亞到棉蘭老島。”他認為,他的部隊沿著新幾內亞北部海岸進行兩棲作戰將繞過敵軍據點,並可得到地位非常重要的陸基航空兵的支援。而兩條路線同時並進,其結果是將使目標和力量分散,擴大戰爭,增加傷亡。

  尼米茲則認為,部隊由艦載航空兵支援,可以迅速越過敵軍防禦陣地,比岸基戰鬥機在其作戰半徑內支援陸軍部隊更有成效。向中太平洋推進,運輸線則更短、更直接,既節省船隻,又可威脅日軍占領的全部島嶼,最後必將迫使敵人在整個太平洋地區為防衛每一個陣地而分散兵力。

  麥克阿瑟舉反證說,日軍在中途島的失敗,便是進攻防禦堅固的島嶼必將付出慘重代價的明證。馬歇爾對此雖有同感,但考慮到諸種因素的製約作用,他沒有公開支持麥克阿瑟,但同意讓麥克阿瑟將軍保留老部隊陸戰第1師,將其用於格洛斯特角登陸。這一決定,使尼米茲提出先打吉爾伯特群島的建議得到最終確認。因為隻有這樣,盟軍在發動攻勢時才能互相支援,麥克阿瑟和哈爾西對臘包爾施加壓力,同時尼米茲在中太平洋施加壓力。

  7月中旬,參謀長聯席會議批準太平洋艦隊的作戰計劃,但加進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他們命令尼米茲在攻占吉爾伯特群島的同時,向日軍新近占據的瑙魯島發動攻勢。然而,兩島相距甚遠,尼米茲不同意對如此分散的兩個目標同時發起進攻。

  當哈爾西的南太平洋部隊於6月底開始發動中所羅門群島的攻勢時,尼米茲建議他越過日軍重點設防的科隆班加拉島,在遠離通道、日軍防禦力量不強的韋拉拉韋拉島登陸。這項建議極為有效,登陸部隊幾乎未遇到任何抵抗就登上了該島。

  8月15日,北太平洋部隊也開始進攻基斯卡島。為攻下該島,盟軍出動了近百艘艦艇運送2.9萬名美軍士兵和5300名加拿大士兵。在一陣猛烈的轟擊後,美軍部隊乘坐登陸艇進入灘頭陣地,最終占領了基斯卡島。

  1944年秋季,中太平洋部隊開始轉入全麵反攻。9月25日在珍珠港舉行的海軍軍事會議上,集中討論了奪取馬紹爾群島的作戰計劃,製定了“複蘇行動”。

  尼米茲迫切希望對吉爾伯特群島發起進攻,這樣就能把日軍聯合艦隊從特魯克基地引出來。尼米茲全麵充實和修訂了第5艦隊的作戰計劃,使整個“複蘇行動”計劃更為係統和完善。11月20日拂曉,所有參戰部隊均向著吉爾伯特群島挺進。

  吉爾伯特群島位於馬紹爾群島東南、所羅門群島東北,由16個珊瑚島組成,其中以塔拉瓦島最大,馬金島次之。塔拉瓦島橫跨赤道,介於美、澳兩洲交通線上,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占據該島,並在島上修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至1943年11月,守島日軍總數為4836人。島上,整個海灘布滿混凝土製成的三角體、地雷、珊瑚石礁、蛇蝮式鐵絲網等障礙物。障礙物後麵是由100多個碉堡、機槍陣地、坦克固定火力點組成的海灘交叉火力網。所有工事都構築在地下,上麵鋪著厚達2米的沙石、柳木和波紋鋼板,恰似一座壁壘森嚴的“活地獄”。駐島部隊司令官柴崎海軍少將宣稱:“美國人用100萬人的兵力花100年的時間也拿不下塔拉瓦島。”

  然而,美軍中,無論是尼米茲,還是其他戰役指揮官對“活地獄”的防禦狀況都估計不足。美軍傷亡慘重。

  與此同時,美航空母艦編隊也遭到了日軍的空襲。日軍一架魚雷機擊中“獨立”號輕型航空母艦,並使其陷於癱瘓。然而,隱藏在特魯克島的日本聯合艦隊沒有按照美國的意願貿然出擊。尼米茲接受托爾斯將軍的建議,給斯普魯恩斯起草了一份“電報指示”,要他給航空母艦編隊增加活動自由:“從目前情況看,在‘複蘇行動’中對航空母艦編隊限製過死。假如航空母艦長時間地繼續局限在狹窄的海域裏,被敵魚雷擊中的可能性將會增加。應保證航空母艦在執行任務中有更大活動餘地。”這樣,航空母艦執行保護灘頭陣地的任務,不僅要有近距離支援,而且還要設法襲擊敵軍艦隊、基地等主要攻擊目標。

  最終,吉爾伯特戰役以美軍勝利而告終,但美方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海軍損失1艘護航航空母艦,另1艘航空母艦受重創,還損失了若幹艘其他類型的艦隻及90輛兩棲坦克。美軍在塔拉瓦島共死亡1090人,傷2101人,在馬金島傷亡達500人。

  戰役剛剛結束,美海軍部長諾克斯就宣布說,塔拉瓦島之戰美軍所遭受的重大傷亡,是美海軍陸戰隊成立168年以來所不多見的。

  尼米茲決定親赴塔拉瓦島視察,以了解這一戰役慘重傷亡的具體情況。此時大規模戰役剛剛結束兩天,斯普魯恩斯勸他待清掃戰場之後再去,因島上尚有殘留日軍,機場還不能降落大飛機,屍體也尚未掩埋。尼米茲沒有聽從斯普魯恩斯的勸告,在富納富提島視察後,轉乘胡佛將軍提供的海軍陸戰隊的空投戰鬥機啟程了。

  尼米茲在斯普魯恩斯和朱裏安·史密斯將軍的陪同下,視察了屍骨遍野的戰場。在灘頭陣地上,被打壞的兩棲坦克中間,海軍陸戰隊員的屍體還泡在水裏。尼米茲為眼前的殘酷景象而震驚,他輕聲地說道:“這是我第一次聞到死亡的味道。”

  返回珍珠港的途中,尼米茲給夫人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我從未見過像塔拉瓦島這樣淒慘的地方。”

  在這場令人不堪回首的視察結束時,尼米茲對斯普魯恩斯說:“戰役造成如此巨大的損失,前線指揮官無法承擔責任。我擔心美國公民們不會諒解我們。”

  吉爾伯特群島登陸戰所造成的損失確使美國公眾輿論一片嘩然。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成為人們指責和謾罵的對象。悲憤的陣亡人員家屬甚至直接給尼米茲寫信,對他進行抨擊。一位失去兒子的母親寫道:“你在塔拉瓦島上殺死了我的兒子。”

  尼米茲的部下為此紛紛打抱不平。但尼米茲卻堅持每信必看,並親自回信表示哀悼。他說:“母親失去兒子會痛苦的,應給她們以合適的安慰。至於我的進退榮辱,相信曆史會給予公正的評價與選擇。”

  拉馬爾看到信件實在太多,擔心過分影響將軍的精力,隻送了少數幾封給尼米茲,其餘的都由他和其他助手代為答複了。

  羅斯福總統得知尼米茲承受的壓力後,立即打電話給金上將:“告訴尼米茲放手作戰,國內的事情由我去辦。”在總統的幹預下,這場風波漸趨平息。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