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4.決戰瓜達爾卡納爾島

  中途島海戰的大捷使美軍得到了一個非常寶貴的調整時期。直到1942年年底美新的“愛塞克斯”級大型航空母艦服役之前,日海軍已無力發動大規模的戰役。

  為了實施真正意義的反攻,中途島大捷之後,尼米茲將目光投向西南太平洋一個奇形怪狀的小島——瓜達爾卡納爾島。

  該島東西長150公裏,南北寬40公裏,是所羅門群島中的最大島嶼。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其為美國屬地,現被日軍占領。由於它雄踞澳大利亞門戶,並且臨近日本,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日本人常說,所羅門群島如同一座通向日本的梯子,而瓜達爾卡納爾則是梯子的第一級。

  日本海軍在艦隊出乎意料地遭到美軍重創之後,將聯合艦隊主力撤至南太平洋,在重新製定的新計劃中,將矛頭直指新幾內亞的莫爾茲比和所羅門群島。因此,圖拉吉島和瓜達爾卡納爾島應為美、日雙方下一步關注的焦點。

  尼米茲認為,如果美軍能夠占領瓜達爾卡納爾島,那麽美國部隊就可以一路登梯直上日本本上。這應該成為橫跨太平洋、最終進攻日本的行動計劃的重要步驟。

  麥克阿瑟則反對尼米茲關於襲擊圖拉吉島和進攻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方案,他認為這一方案過於冒險。但他實際上提出了一個更為大膽的計劃。他主張立即進占臘包爾。他吹噓如果海軍願以航空母艦和海軍陸戰隊第1師助他一臂之力,他就可以馬上突襲新不列顛島,攻占臘包爾和俾斯麥群島,從而迫使日軍北撤700海裏,退到特魯克島基地上去。

  尼米茲對此不以為然。他認為實施這一作戰計劃,意味著要由快速航空母艦承擔任務。由於在所羅門海域僅有兩艘此類艦隻,尼米茲擔心麥克阿瑟要把航空母艦當作“犧牲品”。他不能不顧它們的安全。金上將也認為將航空母艦和太平洋戰區僅有的一支陸戰隊派入敵軍空中火網密集的區域無異於一場大賭博。他認為應在逐步拿下所羅門群島後再攻取臘包爾,以便能夠把機場修複,用轟炸機和戰鬥機來支援連續的進攻行動。金同時提出,參戰部隊來自太平洋艦隊和太平洋海區,指揮工作應由尼米茲負責。

  此事在美軍高層中鬧得沸沸揚揚,經過磋商,最終達成一項有關所羅門群島的折衷方案——戰役第一階段,是奪取聖克魯斯群島、圖拉吉島及其附近要地,由尼米茲將軍擔任戰略指揮。為了便於指揮,把南太平洋地區和西南太平洋戰區的分界線改在東經159°。這條線靠近瓜達爾卡納爾島的西側。隻要在圖拉吉地區站穩腳跟,那麽隨著向巴布亞半島的薩拉莫阿和萊城進軍的開始,將戰略指揮權交給麥克阿瑟,同時開始戰役第二階段,由他統一指揮沿所羅門群島北上的作戰部隊。接著,盟軍的兩條戰線對臘包爾實施夾擊。

  在參謀長聯席會議下達命令之前,尼米茲將軍已經著手擬定基本計劃,並於7月的第一周大體完成。海軍中將戈姆利代表尼米茲在南太平洋地區擔任戰略指揮,由在珊瑚海和中途島兩次海戰中威名遠揚的弗萊徹海軍中將擔任登陸編隊的戰術指揮,原任海軍作戰部計劃部部長的裏奇蒙·特納海軍少將負責指揮兩棲作戰部隊。亞曆山大·範德格裏夫特少將是擔任登陸任務的海軍陸戰第1師師長。

  不言而喻,僅在1個月時間內,既要集結部隊、製定詳細的作戰計劃,又要進行兩棲作戰那種極其複雜的訓練和戰前演練,時間實在倉促。同時,由於盟軍11月將實施北非登陸,再向該地區增派部隊或水麵艦隻的可能性極小。麥克阿瑟的三個陸軍師需要鎮守澳大利亞,看來也無法參戰。尼米茲若想派兵加強海軍陸戰師,隻有拆東補西,從南太平洋各地的守備部隊中抽調兵力。

  然而,此方案剛出爐兩天,據夏威夷情報站破譯的一份日軍電報表明,日本海軍特遣隊已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登陸,並由工兵在島上修建機場。

  這一突如其來的消息使尼米茲深感震驚,事態一時變得極為緊迫。假如日軍建成了機場,從瓜達爾卡納爾島起飛的飛機將能夠輕而易舉地襲擊美在附近島嶼的空軍基地,美軍現有防線將受到嚴重威脅。顯然,美軍必須立即更改作戰目標,將瓜島納入圖拉吉、聖克魯斯群島的作戰計劃之中,並在敵軍建成機場之前,攻占該島。

  作戰規模雖然擴大了,準備時間卻不能延長。金上將和尼米茲確定原計劃時間一周後,即8月7日為瓜島登陸日。

  尼米茲立即傳令亞曆山大·範德格裏夫特海軍少將和第17特混艦隊司令弗萊徹,準備進攻瓜島。

  7月31日,由特納海軍少將指揮的南太平洋登陸艦隊,滿載1.6萬名海軍陸戰隊隊員,在8艘驅逐艦和1個驅逐艦警戒群以及航空母艦艦載機的護航下,從斐濟島出發,進攻瓜島。支援和護航編隊統由弗萊徹指揮。編隊中的航空母艦包括“薩拉托加”號、“黃蜂”號、“企業”號。

  8月7日清晨,登陸艦隊接近瓜達爾卡納爾島,島上日軍毫無防範。日軍工兵被美軍炮火驚醒之後,迅速放棄營地,撤入熱帶叢林。8日,美軍輕而易舉地占領了剛剛建成的瓜島機場,並取名為“亨德森機場”。黃昏時分,經過激戰的美軍又成功地攻占了瓜島以北的圖拉吉島。

  兩島告失,震驚了日本朝野。東條首相大罵海軍擅自行動,沒有爭取陸軍的援助。軍令部總長永野修身海軍大將氣急敗壞地下令:聯合艦隊必須重克瓜島,奪回機場。

  於是,充滿血腥的瓜島爭奪戰拉開了戰幕。

  1942年8月8日,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北部爆發了薩沃灣海戰,美軍南區巡羅隊大敗,澳大利亞重巡洋艦被擊沉,美“芝加哥”號巡洋艦、“帕特森”號驅逐艦被擊傷,在北區,美“阿斯托裏亞”號巡洋艦被魚雷擊中,美“文森斯”號、“阿斯托裏亞”號和“昆西”號均遭重創,相繼沉沒;“拉爾夫·塔爾伯特”號驅逐艦在警戒時也被擊沉。

  8月中旬,弗萊徹領導的航空母艦特混艦隊正在瓜島的東南海域活動,擔負對所羅門群島海上交通線的保護任務。8月24日,特混艦隊擊沉日軍輕型航空母艦“龍驤”號,至此,瓜達爾夫納爾島戰役中的第二次海戰,美軍稱之為“東所羅門群島海戰”開始。此後,美“企業”號航空母艦被重創,弗萊徹的旗艦“薩拉托加”號也被擊傷,均返回珍珠港檢修。

  9月,尼米茲飛往舊金山,與金上將一起舉行會議。在那裏,尼米茲獲知哈爾西接替弗萊徹擔任高級戰術指揮官,指揮在南太平洋海區美軍全部航空母艦作戰。

  9月中旬,日軍沿亨德森機場以南的山嶺發起突擊。日軍未能突破防線,並遭到重大損失。尼米茲責令海軍運輸部隊加速向瓜島運輸物資,使島上供應情況稍有好轉。而正當美軍加緊從聖埃斯皮裏圖島把海軍陸戰第7團送往瓜島時,日軍潛艇鑽入美國護衛艦中間,相繼用魚雷攻擊了航空母艦“黃蜂”號、新型戰列艦“北卡羅來納”號和驅逐艦“奧布賴恩”號。“黃蜂”號供油係統起火,被迫撤離戰場,由於火勢無法控製,隻得用魚雷將其擊沉。“奧布賴恩”號爆炸後沉沒,“北卡羅來納”號在水線以下出現了巨大裂縫,不得不返回珍珠港維修。於是,美軍在整個太平洋海域能夠進行作戰任務的航空母艦隻剩下“大黃蜂”號一枝獨秀了。

  9月25日,尼米茲帶領隨行人員乘“科羅納多”水上飛機離開珍珠港。9月28日下午,尼米茲乘坐的水上飛機抵達努美阿。稍事休息,他便在戈姆利的旗艦“亞爾古尼”號上召開聯席會議。

  會議結束後的第二天,尼米茲乘坐B-17型轟炸機飛赴瓜達爾卡納爾島。

  10月18日,被任命為南太平洋海區司令的哈爾西抵達努美阿港。在瓜島爭奪處於白熱化、登陸美軍岌岌可危的時刻,尼米茲起用這種敢打敢拚、勇於進取的將領,收到了扭轉戰局的奇效。

  尼米茲上將指揮太平洋戰役當哈爾西走馬上任之後,尼米茲下令向南太平洋增調大量的兵力,其中有戰列艦“印第安納”號、潛艇24艘、戰鬥機50架、轟炸機24架,以及陸軍第25師。被擊傷的“企業”號航空母艦修複後,也返回南太平洋參加戰鬥,並同位於埃斯比裏圖島以東的“大黃蜂”號航母編隊取得了聯係。

  哈爾西命令包括“企業”號和“大黃蜂”號編隊在內的主力艦隻在聖克魯斯群島以北地區進行巡邏,以便從側翼打擊從北麵和西北麵逼近瓜島的敵軍。10月26日,在聖克魯斯群島海域發生了航空母艦激戰。美“大黃蜂”號航空母艦被日軍擊沉。

  為了奪得太平洋戰場的全麵勝利,尼米茲就太平洋艦隊的未來發展提出了一整套構想。1942年底,美國已經建成或將要完工的共有22艘航空母艦,用這些艦隻組成一支史無前例的大艦隊,那時美軍將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太平洋海域。尼米茲打算以這樣一支艦隊橫越太平洋,打開太平洋的交通中軸線。這些地方無大片陸地,隻有數百個大島嶼和環礁,可以選擇許多目標作為登陸地帶及作戰基地。

  與此同時,麥克阿瑟也提出了帶有鮮明個性色彩的方案。該方案建議,以陸軍為主力沿著新幾內亞進軍菲律賓群島,最終以此為基地,直搗日本本上。在一係列陸軍為主攻的躍進中,以海軍擔任陸軍的人員護送和供給服務。

  以龐大的太平洋艦隊擔任陸軍的輔助手段,使海軍成為陸軍隨意擺布的工具,這是美艦隊總司令金上將和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上將無論如何不能苟同的。尼米茲為此辯駁道,麥克阿瑟進攻日本的方案舍近求遠,耗損人員和供應,並且將曠日持久。金則認為,這是典型的麥克阿瑟主義,意在突出自己。

  金返回華盛頓,向馬歇爾匯報了各司令部之間的關係問題,尤其是尼米茲的部屬哈爾西進入麥克阿瑟管轄的海區作戰之後的有關指揮問題。這是涉及到尼米茲和麥克阿瑟誰高誰下的問題。最後,參謀長聯席會議作出妥協,哈爾西在戰略上受麥克阿瑟的原則指導,戰術上則由他自己決定。

  尼米茲為了使自己合理的作戰方案能夠為參謀長聯席會議和他們的各小組委員會所選中,作了許多努力。最後,華盛頓的決定傳達下來,他們接受了尼米茲的方案。麥克阿瑟雖竭力反對,也未能勸阻住最高當局。因此,尼米茲的進攻方案為主線,麥克阿瑟則繼續從南麵進攻。

  日軍瓜島慘敗後,在俾斯麥海戰中又一次遭到重創。此戰迫使日本大本營把主要注意力轉移到新幾內亞方麵,並決心集中陸海軍力量在這個方向建立作戰基地。山本五十六奉命用日本航空兵的精華——航空母艦艦載機去協助海軍作戰。

  於是,從4月7日起,日機空襲瓜島,矛頭對準所羅門方麵,接著,又連續空襲了新幾內亞的莫爾茲比港等地。這種持續的騷擾性空襲,對美軍造成了一定損失,但日軍的損失大於美軍。4月中旬,山本決定親自到所羅門群島北部的日本基地,視察防務並鼓舞士氣。

  通過情報資料,尼米茲獲知這一消息後,立即將這個至關重要的情報通告給了第57特混艦隊司令哈爾西將軍,請他迅速製定一個能保守這一情報機密的伏擊計劃。

  為慎重起見,尼米茲專門請示華盛頓,征求羅斯福總統的意見。經過諸多高級將領的協商,最後羅斯福總統下令伏擊山本五十六。

  尼米茲接到“幹掉山本”的電報後,馬上電令哈爾西不惜一切代價執行行動。

  伏擊成功主要在於密碼分析家破譯了日方密碼。其實,在此之前,美軍已完全掌握了該秘密。

  美方為了避免使日方覺察到山本斃命的真相,一直成功地隱瞞了密碼被破譯的事實。為了麻痹日本人,尼米茲甚至指示美航空兵部隊,在伏擊山本五十六的地點上空作“例行巡邏”,使日本人誤認為山本之死純屬偶然事件。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