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6.攻占所羅門

  1943年6月,攻打所羅門群島的戰事又排上了美軍的議事日程。

  為了使這一戰役能夠順利進行,尼米茲大大加強了哈爾西指揮的第3艦隊的實力。在具體的作戰過程中,哈爾西隻對科隆邦加拉島予以封鎖,聽其“自生自滅”,而將主力越過該島挺進到防守薄弱的韋拉拉韋拉島上去。這為尼米茲製定“越島作戰”的方針提供了一個成功的例證。而且因為哈爾西采取這一戰術,迫使日軍主動地撤出了科隆邦加拉島和韋拉拉韋拉島的守備部隊。

  當所羅門戰役的炮聲還在隆隆作響的時候,一個新的越島進攻的戰役計劃又已在醞釀製定之中,其攻擊目標是希幹維爾島。由於哈爾西在所羅門戰役中采用的越島進攻已初見成效,因此,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授權哈爾西攻占希幹維爾島。

  希幹維爾島是所羅門群島中最大的島嶼,位於該群島最北部。島上擁有多處機場,沿海一帶多良港錨地,是日軍俾斯麥防線東南側的重要屏障,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島上駐有日軍3.3萬人。

  對哈爾西來說,這是一次非常艱難的作戰行動。而且,當時吉爾伯特群島戰役即將開始,哈爾西的許多艦船和部隊被調給了斯普魯恩斯。哈爾西費了好大的勁才結集了3.4萬餘人,其中包括海軍陸戰第3師、步兵第37師和1個新西蘭旅,這三支部隊合編為兩棲作戰第1軍。

  為了贏得勝利,哈爾西對攻占希幹維爾島進行了縝密地布置,並拿出了周密的計劃。當時日本的主要兵力大都集中在希幹維爾島南部的卡希利·希因地區及其附近島嶼,還有一些部署在北部的希喀島和悟尼斯地區。根據韋拉拉韋拉島作戰的經驗教訓,哈爾西計劃繞過日軍兵力集中的南部要地,而在島嶼中部防禦薄弱的地區登陸。登陸後,在這裏建立一道堅固的防線,並修建機場。日軍要想進行反擊,必須越過群山連綿、地勢險峻的地區,並穿過原始森林才能到達這裏。

  為了迷惑敵人,哈爾西采取了聲東擊西的策略。正當日軍暈頭轉向、顧此失彼時,哈爾西的部隊出其不意地在希幹維爾島腰部的奧古斯塔皇後灣登陸。等到日軍反應過來時,美軍已有4萬餘人登陸。雖然後來陸上戰鬥持續了很久,但美軍一直處於很主動的地位,並且取得了重大勝利。

  所羅門戰役的勝利為哈爾西贏得了第二枚“優異服務勳章”。勳令中有這麽一句話:“一位堅強有力和精神旺盛的將領,能夠將其本身的戰鬥精神和堅強意誌灌輸給他的部下。”

  此時已是1943年12月底,南大平洋戰爭日益沉寂,日本的南進計劃也化為泡影。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