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節 奪取抗戰的最後勝利

  盡管時局仍舊籠罩著一片烏雲,但誰都看得出來:抗日戰爭最後勝利的到來已經為期不遠了。毛澤東一直堅信:“決定中國事情的,是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他在指導同國民黨談判的同時,密切注視著戰爭形勢的發展,具體指導各敵後根據地和解放區軍民準備奪取抗戰最後勝利。

  這種準備是從1944年春天開始的。

  這一年4月12日,毛澤東在延安高級幹部會議上提出:我們要準備擔負不論在何種情況下把日寇打出中國去的重大責任,要做好兩個方麵的必要準備:一是在繼續抗戰中使我黨我軍和我們的根據地更加發展和更加鞏固;二是準備大城市和交通要道的武裝起義,並且學習管理工商業。毛澤東說:“沒有這種準備,我們也就不能把日寇趕出去,也就不能解放全中國。”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向哪裏發展?毛澤東早就確定了一項十分明確的原則:隻能向日本侵略軍占領下的敵後地區發展,也就是從侵略者手中光複失去的國土,而不能向國民黨統治區域去發展。1944年,日軍實行“一號作戰”的計劃,國民黨軍隊望風而逃,河南、湖南、廣西等大片國土淪喪,當地民眾迫切期待有人領導他們起來反抗侵略者。毛澤東和中共中央當機立斷,確定開辟河南、發展蘇浙皖、進軍湘鄂西。用毛澤東的話來概括,就是“蔣介石丟到哪裏,我們就開到那裏。”

  人們可以從比較中得到一個突出的印象:一邊是正麵戰場出現震動中外的豫湘桂大潰退,一邊是敵後戰場進入大規模的反攻作戰,一個是後退,一個是前進,兩者形成鮮明的對照。4月22日,日軍沿平漢鐵路向河南中西部發動進攻的第5天,毛澤東立刻命令八路軍襲擊它的後背,“乘機開展豫北地方工作,以便將來可能時,開展豫西工作基地。”八路軍冀魯豫軍區派一部兵力南下豫東;太嶽軍區派兩個團過黃河挺進豫西;新四軍第5師組織7個連沿平漢鐵路北上河南;新四軍第4師派部西進豫皖蘇地區。各部隊相互配合,經過短短半年多的時間,迅速打開局麵,收複了原被日軍侵占的大片土地,將華北、華中兩大解放區連結在一起。

  對蘇浙皖地區的發展,毛澤東的戰略意圖是為了配合將來美軍的登陸作戰,準備奪取杭州、上海、蘇州、南京一帶的大城市。8月3日,毛澤東、劉少奇、陳毅向華中局發出指示,要求他們廣泛地發展遊擊戰爭,使上海、杭州兩城及滬杭路完全處在“我們遊擊戰爭緊緊包圍之中”。12月,在粟裕指揮下,新四軍南下部隊分兩路渡江,開始了發展東南的任務。為了加強這個地區的工作,毛澤東、劉少奇要求新四軍軍部考慮建立蘇浙軍區,以粟裕為司令員、譚震林為政治委員,統一指揮蘇南和浙東的軍事活動。1945年1月,蘇浙軍區成立。

  1942年9月,毛澤東在延安給幹部作報告。派八路軍一部南下進軍湘粵贛,是毛澤東這時的一項大膽戰略決策。這是日軍沿粵漢鐵路南下時奪占的土地。這個行動的特點是遠離根據地,完全獨立地作戰,因此,中共中央對這一行動格外慎重,經過了多次討論,反複研究。10月31日,毛澤東主持中共六屆七中全會主席團會議,最後商定南征的區域和組織機構。決定派王震、王首道率八路軍第120師第359旅主力南下,在湖南湘水和資水之間以衡山為中心建立根據地。由王震、王首道、賀炳炎、廖漢生、王恩茂等8人組成軍政委員會,以王首道為書記。南征部隊命名為八路軍第1遊擊支隊(通稱南下支隊),王震為司令員,王首道為政治委員。

  毛澤東十分關心這支部隊的南下行動。他在中央黨校大禮堂向準備去前線的幹部作報告說:國民黨一點希望都沒有了。中國人民要解放,中國要得救,隻有共產黨才有辦法。全國老百姓都仰望著我們。所以,“我們要盡量發展自己,要百分之百地發展自己的力量”。“就現在的環境看,還需要大大的發展,廣東、湖南、河南都可以大發展。”他在這次講話中以柳樹和鬆樹來生動地譬喻共產黨員的機動性和原則性,他說:共產黨員好像柳樹一樣,到處插下去就可以活,長起來。但柳樹也有缺點,容易順風倒,所以還要學鬆樹,挺而有勁。柳樹有機動性,鬆樹有原則性,柳樹可親,鬆樹可靠,我們共產黨人就是要可親、要可靠。

  毛澤東約見王震時還對他說:“戰爭越擴大,革命越發展,戰爭越持久,革命越深入。我們要抓緊這一有利時機,到日本軍隊的後麵去收複失地,發動群眾,解放自己,推翻敵偽的殘酷統治,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的民主政權。”

  11月1日,即將出發的南下支隊在延安東關機場舉行誓師大會。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出席了大會。在雷鳴般的掌聲中,毛澤東開始講話。他說:你們這次到南方去,到敵人的後方去插旗幟,開辟新的敵後抗日根據地,這是一個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你們將會遇到很多的困難,但是前途是光明的。你們要以最大的毅力克服各種困難,上下一心,團結一致。要像“王者之師”那樣,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真正做到紀律嚴明,秋毫無犯。要同群眾打成一片,忠實地為人民服務。為了戰勝日本侵略者,在經濟工作和文化工作方麵都需要積極地做好準備。

  為什麽需要做好經濟工作?毛澤東指出:“日本帝國主義為什麽敢於這樣地欺負中國,就是因為中國沒有強大的工業,它欺侮我們的落後。因此,消滅這種落後,是我們全民族的任務。老百姓擁護共產黨,是因為我們代表了民族與人民的要求。但是,如果我們不能解決經濟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建立新式工業,如果我們不能發展生產力,老百姓就不一定擁護我們。”毛澤東號召所有的共產黨員都要學習經濟工作。他又指出,中國共產黨目前還是處在個體經濟和被分割的遊擊戰爭的農村環境中,這就要采用“軍民兩方同時發動大規模生產運動這一種辦法”。

  在農村,怎樣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是個很大的問題。農民是分散的個體生產者,使用著落後的生產工具,在抗日戰爭的條件下大部分土地又還為地主所有,農民仍受著封建的地租剝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毛澤東提出:必須“采取減租減息和組織勞動互助這樣兩個方針”。減租可以提高農民的生產興趣,勞動互助可以提高農業勞動的生產率。毛澤東要求基層幹部用極大的精力幫助農村群眾開展生產運動。他說,這樣做,幾年之內農村就會有豐富的糧食和日用品,不但可以堅持戰鬥,可以對付荒年,而且可以貯藏大批糧食和日用品,以為將來之用。

  民眾要進行生產,部隊能不能從事生產呢?有人認為部隊從事生產就不能作戰和訓練了;機關從事生產就不能工作了。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毛澤東為《解放日報》撰寫社論,以大量事實說明:不但在敵後解放區中那些比較鞏固的根據地內的民眾可以生產,軍隊也可以生產。他提倡各地學習晉察冀遊擊隊的生產經驗,為大反攻積極準備物質基礎。毛澤東在社論中強調:“戰爭不但是軍事的和政治的競賽,還是經濟的競賽。我們要戰勝日本侵略者,除其他一切外,還必須努力於經濟工作”。

  對文化工作,毛澤東提出的口號是:“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這時,在150萬人口的陝甘寧邊區內,還有100多萬名文盲,迷信思想仍嚴重地影響著廣大群眾。毛澤東認為:“這些都是群眾腦子裏的敵人。我們反對群眾腦子裏的敵人,常常比反對日本帝國主義還要困難些。”他號召群眾自己起來同自己的文盲、迷信和不衛生的習慣作鬥爭。他要求廣大幹部在改造群眾思想的文化教育工作中應該堅持兩條原則:一條是群眾的實際需要,而不是我們腦子裏幻想出來的需要;一條是群眾的自願,由群眾自己下決心,而不是我們代替群眾下決心。

  到1944年底,國際形勢變化得很快。毛澤東估計:打倒希特勒明年就可以實現,我們唯一的任務就是配合同盟國打倒日本侵略者。12月15日,毛澤東在陝甘寧邊區參議會上提出解放區1945年的任務,為迎接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而努力。毛澤東鼓舞人心地指出:“1945年應該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更大發展的一年。全國人民都希望我們解放區能夠救中國,我們也有這樣的決心和勇氣。我希望我們解放區的全體軍民一齊努力,不論是共產黨人與非共產黨人,都要團結一致,為加強解放區抗日工作而奮鬥,為組織淪陷區人民而奮鬥,為援助大後方人民而奮鬥,為建立民主的聯合政府而奮鬥。”

  1945年一開春,國內形勢就出現可喜的發展勢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敵後抗日根據地軍民繼續展開局部反攻,華北和華中各大城市都處在八路軍、新四軍的戰略包圍之中。八路軍、新四軍發展到91萬人,民兵有220萬人,19塊抗日根據地的人口已經接近1億。

  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的形勢也令人振奮。在歐洲戰場上,1945年5月8日,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德軍宣布無條件投降。在太平洋戰場上,盟軍也乘勝不斷向日本本土進逼。中國人民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的日子已指日可待了。

  這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時刻。

  就在這個曆史時刻,人們期待已久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

  為了開好七大,中國共產黨做了長期而充分的準備。4月21日,在七大預備會議上,毛澤東說明大會的方針是:“團結一致,爭取勝利。”

  4月23日,中共七大在楊家嶺中央大禮堂隆重開幕。

  在暴風雨般的掌聲中,毛澤東致開幕詞,言簡意賅,吸引住了全場的代表。他說:

  “我們這次大會是關係全中國四億五千萬人民命運的一次大會。我們這個大會要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把全中國人民解放出來。這個大會是一個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新中國的大會,是一個團結全中國人民、團結全世界人民、爭取最後勝利的大會。”

  第二天,毛澤東向中共七大提交了《論聯合政府》的書麵政治報告。這份報告是在廣泛聽取代表意見的基礎上,3月31日在六屆七中全會全體會議上討論通過的。

  報告首先分析了國內外形勢,這是黨製定綱領和各項政策的出發點。報告指出:“目前的國際國內形勢,對中國人民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如果我們能夠團結全國人民,努力奮鬥,並給以適當的指導,我們就能夠勝利。”

  報告係統地總結了8年抗戰中國共兩黨由於執行兩條不同指導路線而取得的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指出這兩條道路的爭論“是關係著幾萬萬人民生死問題的原則的爭論”。毛澤東說,8年的抗戰考驗了中國共產黨的政策,這次大會應該對此作出結論,作為今後奮鬥的指針。

  1945年4月23日,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舉行,毛澤東致開幕詞《兩個中國之命運》。毛澤東報告的最後說了一段充滿革命激情的鼓舞人心的話:“我們共產黨現在是一個很大的黨,一個24年來有了很多經驗的黨,一個準備勝利的黨。我們要在全國勝利,我們有這個誌向。全黨要團結起來,為全國人民解放而奮鬥!”

  《論聯合政府》的報告是公開發表的。它被印成小冊子廣泛散發,不僅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據地產生巨大影響,在大後方也引起轟動。

  選舉新的中央委員會是七大的一項重要議事日程。經過反複的醞釀和預選,6月9日進行了正式中央委員的選舉,10日大會公布選舉結果,共選出正式中央委員44人。

  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團結、勝利的氣氛中圓滿結束。毛澤東情緒飽滿地站在主席台上,代表中共中央致閉幕詞,他高度評價七大的曆史性作用,說我們開了一個很好的大會,一個勝利的大會,一個團結的大會;號召全黨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全國人民一起,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6月19日,中共七屆一中全會第一次會議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陳雲、康生、高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張聞天、彭德懷十三人為中央政治局委員;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為中央書記處書記;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書記處主席。這樣,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建立起來了,這是曆史作出的選擇。

  這時,抗日戰爭形勢的發展,比毛澤東原來預想的要快得多,他在5月31日向中共七大作結論時還說:“日本也許在明年就倒下去”,還準備日本軍隊可能把兵力統統撤到華北,還準備可能要集中20到30個旅去打大城市。但是,局勢出現了急轉直下的變化。7月26日,中、英、美三國政府以宣言的形式公布《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8月6日、9日,美國先後向日本廣島、長崎兩地投下原子彈。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提前出兵中國東北。這一連串緊接而來的事件,大大加速了中國抗戰勝利的到來。

  蘇聯對日宣戰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召開七屆一中全會第二次會議,討論蘇聯參戰後的形勢和黨的任務。毛澤東首先說:中共中央準備發表一個關於蘇聯對日宣戰問題的聲明。他接著說:蘇聯參戰,使抗日戰爭進入最後階段。我們的任務有四項,即配合作戰,製止內戰,集中統一,國共談判。配合作戰是同蘇聯紅軍配合,具體的配合還要等戰爭的展開。對日軍我們應廣泛發展進攻,這與製止內戰有關。對日本軍隊放手進攻,這不會犯冒險主義,要學習較大規模的作戰。如果在戰略上今天還不放手,就會犯錯誤,當然戰役上要謹慎,可能攻開的就攻。日本交防給蔣介石,這種接防一般地是難於阻止的,中間是蔣的,我們的文章就在左右兩翼做。他還指出:美國靠蔣介石是一定的,故我與美蔣是一個長期的麻煩,內戰的危險將隨著日本垮台而增加。

  同一天,中共中央主席對蘇聯對日宣戰發表聲明。聲明說:由於蘇聯宣布對日作戰,最後地戰勝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時間已經到來了,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應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全國人民必須注意內戰的危險,努力促成民主聯合政府的建立。全國人民應加強團結,為奪取最後勝利而鬥爭。

  會後,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區黨委發出指示,要求立即布置動員一切力量向敵偽軍進行廣泛的進攻,擴大解放區,並準備於日本投降時迅速占領可能占領的城市和交通要道。八路軍、新四軍、抗日遊擊隊和抗日根據地一萬萬民眾迅速投入對日本侵略軍的全麵反攻,光複了大片國土。

  8月15日,日本天皇廣播“停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這是中華民族浴血奮戰的結果,是中國人民付出3500萬人傷亡和無數財產損失的巨大犧牲換來的。這一天終於來到了。

  “日本投降了!”勝利的消息傳來,延安城內外一片歡騰。毛澤東和邊區人民一起,沉浸在民族解放戰爭勝利的喜悅中。

  8年抗戰,為毛澤東搭建了一個充分展示自己領導才能和軍事才能的平台,在擁有800萬正規軍的蔣介石大踏步潰退,全國各大城市紛紛淪陷的惡劣條件下,毛澤東以他睿智的頭腦,作出了挺進敵後淪陷區,開展廣泛的遊擊戰爭的決策,並大力擴展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地方武裝,使中國共產黨的武裝力量迅速壯大發展,至抗戰結束,已成燎原之勢。此時,在日本人麵前屢吃敗仗的蔣介石,雖然用美國人的新式武器全副武裝,但對依然是“小米加步槍”的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部隊卻徒喚奈何。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