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洛夫是列寧格勒省委第一書記,中央西北局書記、政治局委員。1934年又兼任中央書記和組織局委員,同時還兼任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團委員,他身兼數職,其地位僅次於斯大林。
基洛夫在黨內是溫和的,他認為應對鬧饑荒的農村采取溫和的政策,集體農莊不要追求大而全,盡快結束大規模的階級鬥爭,改善黨內外關係。
在黨的十七大上,按照事先的安排當政治局委員走上主席台時,全場起立對每個政治局委員鼓掌兩分鍾,對斯大林鼓掌十分鍾。但當基洛夫走向主席台時,全場熱情的鼓掌,竟忘了事先的安排,特別是列寧格勒代表團,表現出了近乎狂熱的激情。在選舉中央委員時,基洛夫得的選票最高,隻有3張反對票,斯大林的反對票292張,後來卡崗諾維奇命令將斯大林的反對票保留3張,其餘的銷毀,在向大會公布票數時,基洛夫和斯大林的票數相同。足可看出基洛夫的威望在黨內是很高的。
在大會上,私下裏一些代表和基洛夫談話,提出有必要撤換斯大林總書記職務,讓斯大林去任人民委員會主席或中央執委會主席,讓基洛夫擔任總書記職務。
1962年出版的《蘇聯共產黨曆史》也寫道:“在黨內正在形成的不正常現象使部分黨員,特別是列寧時期的老幹部十分憂慮。大會的許多代表,而首先是知道列寧遺囑的那些代表認為,把斯大林調離總書記的崗位,讓他擔任其他工作的時候已經到了。”
十七大代表邵武勉寫道:這時已形成了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斯大林踐踏了集體領導原則,濫用自己的職權,個人崇拜引起的不正常現象在許多黨員心中引起不安。後來人們才知道,代表大會的一些代表,首先是牢記列寧遺囑的代表產生了一種想法,他們認為現在是解除斯大林總書記的職務,調他擔任別的職務的時候了。這件事自然傳到了斯大林的耳中,他十分清楚,列寧的老幹部是他進一步鞏固個人地位,集中更多獨裁權力的最高障礙。
但是,基洛夫沒有同意撤換斯大林的建議,也不同意自己被選為總書記,基洛夫把這些情況如實的告訴了斯大林。
十七大閉幕後,斯大林想讓基洛夫到莫斯科任職,但基洛夫婉拒了這一建議,請求繼續留在列寧格勒,斯大林也沒有再堅持。
基洛夫回到列寧格勒後,繼續腳踏實地做他的實際工作。
1934年12月1日,上午基洛夫在家裏起草預定在下午6時召開的黨員積極分子會議上的報告。下午4時30分,基洛夫乘車來到斯莫爾尼宮。他在很長的走廊裏走著走著,不時和許多人打著招呼,交談幾句工作,隨後他往右一拐,走進了一條窄窄的走廊,他的貼身衛士鮑士索夫平時緊跟著他,可這時卻不知為什麽離他很遠。就在這時,列昂尼德·尼古拉耶夫竄了出來,對準基洛夫後腦勺一槍,基洛夫當即倒在血泊中,尼古拉耶夫被當場抓獲。
基洛夫遇害後的兩小時,斯大林、莫洛夫托夫、伏羅希洛夫、葉若夫、亞戈達及內務部的一些工作人員乘專車來到列寧格勒。斯大林在列寧格勒的火車站上,見到列寧格勒內務局長梅德韋季時,連手套都沒有摘,就打了梅德韋季一記耳光,對前來迎接的人破口大罵。斯大林到列寧格勒後,親自審問了尼古拉耶夫。他們還準備提審基洛夫的警衛員鮑利索夫。但在內務部人員押解他的途中,汽車撞到了牆上,鮑利索夫神秘地死了,車上的其他人都毫發無損。
尼古拉耶夫很快被槍斃了,列寧格勒內務局局長梅德韋季和副局長紮波羅茨很快也被調往遠東工作,他們兩人在1937年都被處決。凡是有可能了解一點內幕的人都先後死去。
赫魯曉夫後來在蘇共二十大作秘密報告時說:“……有理由懷疑,負責保衛基洛夫安全的人中,有人幫助了殺害基洛夫的凶手尼古拉耶夫。尼古拉耶夫在他行刺之前一個半月曾因行跡可疑而被捕,但被釋放了……另一個情況也異常可疑:1934年12月2日,一個擔任基洛夫貼身警衛的肅反工作人員在被帶去接去審訊的途中因‘車禍’身亡,可是在這次車禍中,車上的其他人卻個個安然無恙。在基洛夫遇害後,對內務人民委員部在列寧格勒的工作領導幹部判得非常輕,但在1937年把他們都槍決了。可以推測,槍斃他們是為了掩蓋謀害基洛夫的真正組織者留下的痕跡。”
顯然,赫魯曉夫推測此事是有預謀的,與內務人民委員會和斯大林有關。
基洛夫的被刺僅僅是一個開始,斯大林的政治“大清洗”開始了。
對於斯大林發動大清洗的動機,赫魯曉夫在“秘密報告”中說:“斯大林相信,這對於保護工人階級的利益,反對敵人的陰謀和帝國主義陣營的進攻是必要的,這是勝利的利益所在。我們說這些是一個輕率的暴君的需要……並以保衛革命戰果的名義來做的事。全部悲劇就在於此!”
斯大林自己認為:德國法西斯隨時可能發動侵略戰爭,應當對人民的公敵進行無情的打擊,否則,一旦希特勒打進來,就會把托洛茨基的同夥扶植上台。
艾薩克·多依徹在《斯大林政治傳記》中對斯大林的決定大清洗的動機作了如下分析:“斯大林真正的和更深遠的動機,是摧毀那些可以另組政府的潛在人物,也許還不是另組一個政府的人物,而是另組幾個政府的人物。”
基洛夫的遇害,為斯大林30年代的大規模鎮壓提供了借口。
基洛夫死了,凶手是尼古拉耶夫,但尼古拉耶夫的背後又是誰指使的呢?斯大林認為,尼古拉耶夫以前是季諾維也夫的支持者,此人肯定是一個“季諾維也夫分子”。他對葉若夫等人指示說:“要在季諾維也夫分子中間尋找凶手。”
這是政治上的需要,需要尼古拉耶夫的指使者必須是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等人。
起初,在審訊中,尼古拉耶夫堅決否認是受季諾維也夫反對派指使幹的,甚至還明確說是內務部的人迫使他幹的。於是,內務部工作人員對他采取了嚴厲的體罰,把他弄得疲憊不堪,負責審判的原蘇聯最高法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烏爾裏希對尼古拉耶夫說:隻要他招認謀害基洛夫是受列寧格勒一個恐怖中心指使,就可免他一死。尼古拉耶夫不得已隻好供認:是的,在列寧格勒有一個恐怖中心,他們曾委托我來進行政治殺害活動的。是的,中心的領導人後來曾準備要殺害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羅希洛夫、卡岡諾維奇。
根據斯大林的指示和尼古拉耶夫的供詞,蘇聯政府確認在列寧格勒和莫斯科均存在一個總部。這兩個總部的成員是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反對派成員,是他們策劃了謀害基洛夫的行動。
這樣,真正殺害基洛夫的指使者沒事了。
1934年12月16日,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同時被捕,在隨後進行的審訊上,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都嚴正地駁斥了對他們的指控,法庭因為證據不足,宣判季諾維也夫10年監禁,加米涅夫5年。事情當然不能這樣完結,於是又組織新的行動。
按照什劃,內務部很快逮捕了3個人。一個是瓦連京·奧利別爾格,他是內務部的工作人員,內務部要他按照“工作要求”假裝成陰謀活動的參加者,並把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冒充作自己的的領導,他必須提供證詞,幫助黨和政府來消滅季諾維也夫等人。
奧利別爾格事先得到保證,不管法庭將對他作出什麽樣的判決,他都被釋放,然後派他到遠東去擔任一個什麽要職。因此,奧利別爾格放心大膽地在事先準備好的審訊筆錄上簽了字。
另一個是賴因霍爾德,他是蘇聯棉紡工業總管理局局長。與加米涅夫有私交。還有哈德·皮克爾,他曾經領導過季諾維也夫的秘書處。
賴因霍爾德是個難以製服的人。他被捕後,偵查人員要他承認:加米涅夫曾經吸收他加入恐怖組織,加米涅夫和季諾維也夫是反對蘇聯政府的陰謀組織者和領導人。並對他說,隻有他揭露了這兩人,他才能夠保住自己的一條命,但賴因霍爾德堅決否認自己參加過任何陰謀組織。
內務部對他進行了各種手段,包括連續審訊48小時,不準吃飯,不準睡覺,逮捕他的妻子和孩子。最後,賴因霍爾德提出一個條件,他可以簽字,但必須得由中央的代表向他宣布:黨認為他沒有犯任何罪,但黨的利益卻要求他非作出這樣的供認不可。最後,中央書記葉若夫親自出馬以中央名字向他宣布:隻有幫助內務部來揭露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才能證明自己無罪和對黨的忠誠。於是,賴因霍爾德不得已隻好在一份事先準備好的供狀上簽字。這份供狀說,他是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組織的一個成員,他曾準備殺害斯大林,活動是在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親自領導下進行的。還證實說,殺害基洛夫是季、加兩人一起策劃的,以後還要暗殺斯大林。
另一個皮克爾也被采取同樣的欺騙手段,說這是黨的需要,隻要簽字,沒你的事,皮克爾也照辦了。
這樣,一切都準備好了,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大案重新審理。
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仍然不屈服,他們對加米涅夫進行了毒打和引誘。
斯大林聽說他們不屈服,給偵訊員下達了指示。“告訴他們,不管他們怎麽做,他們也阻止不住曆史的進程。他們的出路隻有一條,要麽死去,要麽挽救自己一條命。給我狠狠地整,直到他們用嘴噙著供狀,爬到你們跟前為止。”
對付不屈的季諾維也夫的很別致,他們往季諾維也夫的牢房裏集中供暖。當時正是盛夏,不供熱牢裏已熱得透不過氣來,季諾維也夫正患氣喘病,酷熱折磨使他難受到了極點。他被折磨得實在受不了,於是便請求和加米涅夫單獨談一談。請求批準後,他們兩人在一起談了將近1個小時,季諾維也夫勸加米涅夫一起去出席法庭,但條件是斯大林必須當著全體政治局委員的麵保證不殺他們。
斯大林聽說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準備投降後,很高興。他決定把他們召到自己辦公室來,和他們當麵談一談。
在斯大林的辦公室,斯大林向他們保證:法庭審判並不是反對他們的,而是反對黨的死敵托洛茨基的。我們都是列寧的學生和追隨者,因此不管你們對黨犯下了多麽重大的罪過,我們都不想殺害你們。
1936年8月19日~24日,原蘇聯最高法院軍事法庭對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奧利別爾格、賴因霍爾德、皮克爾等16人進行公開審判。審判在工會大廈的圓柱大廳舉行,這是大清洗運動中第一次公開審判。被告不允許有辯護律師。法庭調查中,被告幾乎千篇一律地供認了“殺害基洛夫和準備殺害斯大林及其親密戰友的罪行”。
24日,法庭宣布,所控16名被告全部處以死刑。8月25日早晨,這16名被告全部被槍斃了。
在對16人審訊過程中,有人揭發了布哈林、李可夫和托姆斯基。總檢查長維辛斯基宣布了對他們進行調查的命令,幾天後,托姆斯基自殺。
對布哈林、李可夫等人的調查最初似乎遇到了阻力。1936年9月10日,當時負責調查工作的亞戈達宣布因為沒有發現任何罪證而結束對布哈林、李可夫的調查。
正在黑海邊度假的斯大林顯然對亞戈達的工作不滿意,他給卡岡諾維奇、莫洛托夫和其他政治局委員發了一份電報,電文說:“我們認為絕對有必要立即任命葉若夫為內務人民委員。亞戈達顯然不能勝任揭露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集團的任務,國家政治保衛總局在這個問題上落後了四年。”第二年,葉若夫取代亞戈達擔任內務人民委員。
葉若夫上台後,“大清洗”的步伐明顯加快。
1937年1月23日,在莫斯科開始了第二次大審訊。皮達可夫、拉狄克、索柯裏尼柯夫等17人被告被說成是反蘇托洛茨基中心的領導人。他們被指控勾結德國和日本政府陰謀推翻蘇維埃政權。他們的幕後指揮者是托洛茨基。這個審判案同第一次一樣,是經過精心策劃的,檢察長維辛斯基操縱著審判過程。一個目睹公審現場的人寫道:“所有被告好像都爭相往自己的頭上堆加罪名——‘是我的莫大罪過’。幾乎用不著讓他們同原告對質。”皮達可夫甚至繪聲繪色地描述了他同托洛茨基在奧斯陸(被告從未到過那裏)的會麵……
所有的人都被判為有罪,13人被槍決,4人被判處10年徒刑。
葉若夫在12月的全會上,攻擊布哈林和李可夫,指揮他們同反革命分子托洛茨基有聯係,他們有“地下組織”,並正在進行陰謀活動。當莫洛托夫在會上繼續對布哈林進行指控的時候,布哈林喊道:“我不是季諾維也夫,也不是加米涅夫!我是不會誣陷自己的。”
全會最後是斯大林講話,他說:“……我們要繼續偵察。”
在審理“托洛茨基平行中心案”中,拉狄克、皮達可夫等人又給布哈林、李可夫等人捏造了一大堆莫須有的罪名。
布哈林接連給斯大林寫了幾封信,為自己無罪進行辯護,在這期間,布哈林等人還不斷被叫去與拉狄克、皮達可夫等人對質。同拉狄克對質後,斯大林問布哈林,怎麽解釋大家對你提出的指證,布哈林回答說;“這一點您能解釋得比我好。”
1937年1月7日,作為主編的布哈林的名字已從《消息報》消失了。
2月,布哈林年輕的妻子拉林娜上街路遇見奧爾忠尼啟則,兩人邂逅相遇不知說什麽好,最後還是奧爾忠尼啟則先開了口:“要堅強一些!”說完轉身鑽進汽車走了。拉林娜回到家後。把這事告訴了丈夫。布哈林決定給老朋友寫封信,信的結尾寫道:“我開始擔心,我一旦被捕會落到拉狄克、索柯裏尼柯夫、穆拉洛夫的地步。別了,親愛的謝爾戈,我的所有打算都是真誠的。無論以後命運如何,我都是清白的。”他請求奧爾忠尼啟則,如果他被捕的話幫助照顧他全家。但信還未發出,奧爾忠尼啟則就於2月18日自殺了。布哈林得知奧爾忠尼啟則自殺的消息後悲痛地說:“現在再沒有人可以指望了。”
中央全會2月23日舉行,預定的日程是:布哈林和李可夫問題,組織問題。中央通知布哈林參加全會,但布哈林決定不去參加。在給中央的聲明信中,指出對他所有的指控都是誹謗,並宣布“從明天開始我將完全絕食,直至撤消對我的所謂背叛、暗害行為,恐怖活動的指控為止。”布哈林從2月20日起真的開始絕食。
鑒於布哈林絕食,全會又增加了一個內容:關於布哈林向全會宣布絕食的反黨行為問題。由於有這項議程,布哈林決定出席會議,但不停止絕食,進入衣帽間時,李可夫也在,他對布哈林說:“最有遠見的還是托姆斯基。”進入會議廳時,布哈林因絕食暈倒在地,斯大林走過來說:“你向誰絕食,尼古拉,向黨中央嗎?瞧,你像誰了,虛弱不堪。為自己的絕食向全會道歉吧!”
布哈林回答說:“既然你們打算把我開除出黨,這又有什麽用呢?”“誰也不想把你開除出黨。走吧,走吧,為不良行為請求全會原諒吧。”布哈林相信了斯大林的話,向全會道了歉,並宣布停止絕食,指望全會對他有個公道的說法。他的希望馬上就落空了。在全會上,葉若夫在他的報告中對布哈林和李可夫提出三點指控:一、欺騙黨,成立地下秘密組織;二、堅持在蘇聯複辟資本主義的綱領;三、在同蘇聯所有敵人結盟後,轉而采取恐怖手段,策劃武裝暴動,進行各種破壞。布哈林和李可夫對種種誣告都依據事實予以駁斥,堅決否認對他們的指控。
為了最終處理布哈林和李可夫一案問題,全會決定成立一個以米高揚任主席的委員會,起草關於這個問題的決議案,成員有斯大林、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伏羅希洛夫、葉若夫、克魯普斯卡婭、赫魯曉夫等人。
當天晚上,委員會開會,在會上對布哈林、李可夫一案的處理出現了4種意見。會議最後按斯大林的建議通過決議:1、撤銷布哈林和李可夫中央候補委員資格,開除出黨,不把他們送交法庭審判,而把布哈林和李可夫案件送交內務人民委員部;2、委托由斯大林、米高揚、葉若夫等同誌組成的委員會根據決議起草一份說明理由的決議案。一切準備就緒後,第二天早晨,斯大林的秘書給布哈林打電話,讓布哈林和李可夫必須參加27日的全會會議。
布哈林知道自己與妻子訣別的時候到了,他讓拉林娜逐字逐句的背下《致年輕一代黨的領導人信》。分別時,布哈林吻了吻妻子,用顫抖的聲音說道:“看看,安姆特卡,不要生氣,曆史經常有令人懊喪的錯誤,但真理一定勝利。”
布哈林和李可夫出席全會。在這次會議上,他們被開除出中央委員會和黨籍,並於當天被捕,並直接送到監獄。
布哈林和李可夫被關進監獄後,內務部對他們的偵查進行了一年多。在不斷的折磨和逼供麵前,為了表示自己忠於社會主義和蘇維埃政權,他們最終接受了強加在他們身上的種種指控。
布哈林在獄中給斯大林寫了封“絕密,親收”的信。布哈林在信中並沒有打算請求斯大林寬恕,此時他已準備去死,他隻是向斯大林表白,“絕對沒有犯在偵查時曾承認犯的罪行”。
布哈林認真思索自己的遭遇時,似乎找到了它產生的原因。他在信中對斯大林說:“第一,由於戰爭即將來臨;第二,需要向民主過渡,因此有了大清洗這樣一種宏大的,大膽的政治構想。”布哈林不愧為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他猜到了斯大林“大清洗”的真正目的。
在開庭前夕,布哈林給妻子寫了一封絕筆信,囑咐“不管你讀到,聽到多麽可怕的東西,不管對我說了些什麽,也不管我說了些什麽,你都要勇敢地、平靜地對待這一切,讓全家做好準備……決不要生氣,要記住,蘇聯的偉大事業仍然存在,而這是主要的,同它相比,個人的命運則是過眼煙雲,微不足道的。”
1938年3月2日~13日,蘇聯最高法院軍事法庭對“右派和托派反蘇聯盟”案進行公開審理,被告共21人,除布哈林和李可夫,前內務部長亞戈達也一同受審。
經11天審訊,法庭宣布判處布哈林、李可夫、亞戈達等18人死刑,其餘3人被判處15~25年長期監禁。
1936年底,紅軍情報總局局長烏裏茨基向斯大林報告說,柏林盛傳著一種謠言,說是在將軍們中間存在著反對蘇聯領導的派別。
葉若夫送來一份羅沃斯材料的報告,那些材料是從巴黎弄到的,講到“蘇聯有一批高級指揮員正準備發動政變”,為首的是副國防人民委員,紅軍參謀長,圖哈切夫斯基元帥。
捷克斯洛伐克的貝奈斯傳來的消息加重了斯大林對圖哈切夫斯基的懷疑,貝奈斯提供的文件表明,圖哈切夫斯基跟德國軍界建立了秘密聯係,以求通過暴力推翻斯大林。據認為,參加這一密謀的還有列寧格勒軍區司令員亞基爾,西部軍區司令員烏博列維奇、伏龍芝軍事學院院長科爾克、布瓊尼騎兵部隊的副手普裏馬科夫、軍隊總政治委員加馬爾尼克等。
1937年5月24日,斯大林給中央委員和中央候補委員發了一份供表決的文件,文件寫道:
根據聯共(布)中央委員魯祖塔克和聯共中央候補委員圖哈切夫斯基參與托洛茨基——右傾分子反蘇陰謀集團和參與替法西斯德國效勞的反蘇間諜活動的揭發材料,聯共中央政治局提請就開除魯祖塔克和圖哈切夫斯基黨籍並將他們的案件移交內務人民委員部審理的建議進行表決。
5月20日,圖哈切夫斯基被解除副軍事人民委員的職務,被派往伏爾加軍區,他於25日到任,第二天被捕。
6月11日,舉行了秘密審判,圖哈切夫斯基和其他7名高級將領被控犯了“間諜和叛國”罪,被執行槍決。
圖哈切夫斯基被處決是軍隊大清洗的開始。在1937~1938年的大清洗中,共有3.5萬人成了犧牲品,其中高級指揮員受害最深。他們包括:5名元帥中的3名,15名集團軍司令中的13名,83名軍長級幹部中的57名,196名師長級中的110名,406名旅長中的220名,所有11名副軍事人民委員,以及最高軍事委員會85名中的75名,上校級以下的軍官3萬名被清洗。
大清洗使軍隊遭受了重大損失,同時也完成了斯大林在戰爭來臨前所要做的政治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