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1879年12月21日出生於在格魯吉亞一個叫哥裏的小城裏。他的父親給他取名為約瑟夫·維薩裏昂諾維奇·朱加維裏。
1894年,斯大林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第比利斯正教中學,並獲得了學校的獎學金。
蘇共中央總書記斯大林入學不久,斯大林就加入了一個秘密的學習小組。他們偷偷地把禁書帶到學校裏秘密閱讀。後來,他加入了“麥撒墨達西”社,這是一個第比利斯首批社會民主黨小組之一。俄國社會民主黨是後來的原蘇聯共產黨的前身,他們宣傳馬克思主義,要求推翻沙皇專製製度,進行社會革命。
1899年5月,20歲的斯大林從第比利斯正教中學不辭而別,他沒有等到中學畢業。一個多月後,學校以無故不參加考試且原因不明為理由作出了開除的決定。
斯大林從此永遠地離開學校,開始一種新生活——職業革命者。
1901年11月11日,第比利斯社會民主黨召開代表大會。斯大林當選為這個委員會的委員,並派他到巴統去建立黨組織。
巴統位於黑海沿岸,是個有兩三萬人的城鎮。這裏交通便利,是俄國的一個工業中心。
斯大林到巴統後組織發動工人,並辦了一個秘密印刷所。
印刷所就設在他的住所。鉛字都放在火柴和香煙盒裏,斯大林坐在桌子旁寫傳單,然後就交給排字工人,各種傳單和宣言書很快就從這個印刷所散發到工人手中。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用柯巴作為化名,並且一直用了很長時間。
在斯大林的宣傳、鼓動下,巴統的工人開始罷工,上街遊行。
警察千方百計想找到秘密印刷所,為了躲避偵查,斯大林把印刷機轉移到巴統郊區一個阿布哈茲人村莊。為了保密,到這裏來領傳單的工人都穿上高加索婦女的服裝,戴著麵紗。左鄰右舍起初懷疑印刷機在印鈔票,因此要求分一份。斯大林費了好大勁才向他們解釋明白是怎麽回事,並得到當地村民的幫助。
1902年4月5日,星期五晚上。斯大林和幾個同誌在一個朋友家聚會、聯歡。聯歡會正在進行中,有人猛然發覺,巴統警衛隊不僅包圍了這座房子,而且在地下室裏安了密探。斯大林抽著香煙,正與一位朋友談話。他沒動聲色隻平靜地說:“沒事兒。”繼續抽他的煙。過了不久,警察闖進屋裏,逮捕了屋裏所有的人,包括斯大林。
這是斯大林在他的職業革命生涯中第一次被捕。幾經流轉,一年多後他被判處3年流放。流放地是在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省的新烏拉村。經過4個月押送,才到達目的地。但他很快就從流放地逃跑,1904年1月斯大林又偷偷地回到第比利斯。那時他已經24歲了,正是婚愛的年齡。
他在第比利斯的秘密接頭點遇見了亞曆山大·斯瓦尼澤,後來介紹他同自己的妹妹相識,她叫葉卡捷琳娜·斯瓦尼澤。
姑娘和斯大林的母親同名,都叫葉卡捷琳娜。斯大林很快地和葉卡捷琳娜結了婚。婚禮是在一所東正教堂秘密舉行的,母親特地從哥裏趕來操辦了這次婚禮。
兒媳與婆婆一樣是個虔誠的教徒。她一心一意的服侍她的丈夫。每天晚上在等待她的忙於開會的索索時不停地祈禱,祈求他丟掉得罪上帝的想法,在家勞動、安分守己,平平靜靜地過日子。斯大林從不幹涉妻子的宗教活動。
斯瓦尼澤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姑娘,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本分的家庭主婦。對她來說,家庭是她的全部生活。斯大林總是很忙,東奔西跑,但斯大林是愛她的。她也很愛丈夫,每當丈夫回到家,她總是用她那雙大大的眼睛含情脈脈地望著他,希望丈夫能在自己的身邊多呆些時光。但斯大林每次回家都風塵仆仆,兩人在一起的時間盡管短了些,但很甜蜜。
1907年,他們有了一個男孩,取名為雅可夫。不幸的是孩子生下不滿一歲,年輕的斯瓦尼澤就病故了。
斯大林很傷心,在妻子的葬禮上,他心情抑鬱,把右手按在胸上,指著棺材說道:“這個人使我的鐵石心腸也變軟了,她死了。而我對人類的最後一點溫情也隨她一起去了。”
1905年12月斯大林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高加索聯盟代表的資格出席了在芬蘭舉行的全俄布爾什維克第一次代表會議。在這次會議上,列寧和斯大林第一次直接會麵了。
許多年以後,斯大林在一次講演中談到這次會麵:“我本來希望看見我們黨的山鷹,看見一個偉人,這個人不僅在政治上是高大的,而且可以說在體格上也是高大的,因為當時列寧在我的想象中是一個身材勻稱和儀表堂堂的巨人。當我看見了他原來是一個和凡人毫無區別,最平常的,身材比較矮小的人的時候,我是多麽失望啊……”
“通常,‘大人物’照例是開會遲到,讓會場上的人望眼欲穿地等看他出現,而且在‘大人物’就要出現之前,會場上的人彼此告誡說:‘噓……靜一點……他來了’。我當時覺得這一套並不是多餘的……當我知道列寧比代表們到得更早,躲在一個角落裏樸實地同那些參加代表會議的最普通的代表進行最普通的談話的時候,我是多麽失望啊。”
“後來我才明白,列寧這樣樸質謙遜,這樣不願表現自己,至少是不想惹人注目,不擺架子的特點,正是他的最大長處。”斯大林讚歎到列寧演說中“那種不可戰勝的邏輯力量”,“非凡的說服力,簡單明了的論據,簡短通俗的詞句”。
1905年的俄國第一次革命失敗後,沙皇製度重又站穩腳跟,工人運動急劇衰落,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許多人脫離了黨的隊伍,黨的組織成員大大減少。
就在這種形勢下,斯大林來到巴庫,領導當地的工人繼續鬥爭。他在自己參與編輯的《汽笛報》上發表許多文章,堅持認為石油公司必須同整個產業的代表進行談判。工資製度必須改變,工人需要的不是更多一點的獎金,而是歐洲的工資製度。他和戰友奧爾忠尼啟則、伏羅希洛夫等人一起領導石油工人同雇主進行鬥爭,在工廠主同意與整個產業的代表進行談判之後,他號召五萬巴庫石油工人來選舉他們的代表,當局答應給工人代表以豁免權。
斯大林等人還組織了多次石油工人的罷工,迫使工廠主向工人作出讓步。
巴庫的鬥爭引起了列寧的重視。特別是那些有著積極鬥爭情緒的人使列寧表示十分欽佩。
斯大林在巴庫的名氣越來越大了,反動派對他恨之入骨,派出大量的警察,偵探來尋找跟蹤他。1908年3月25日,斯大林和他的戰友奧爾忠尼啟則同時被捕,囚禁在巴庫的拜洛夫監獄。
拜洛夫監獄原來隻能容納400人,可現在是十月革命前沙皇俄國統治最黑暗的時期,到斯大林被捕時這裏卻關押了1500人。
斯大林是一個冷靜的現實主義者。囚犯們睡在擁擠不堪的牢房裏,走廊上或樓梯上。除個別罪行嚴重的犯人的房門鎖著,其他的門都敞開著,刑事犯和政治犯可以在院內,房子之間自由地走來走去。死囚和其他犯人吃住都在一起,而處決的地點就在監獄的院子裏。所以牢房裏總能聽到被處死者的哭喊和絕望的叫聲。
當人們看著可能是剛剛呆在一起的人被帶到院子裏絞死的時候,他們的神經就非常緊張,但斯大林卻鎮靜自若。跟他關在同一個監獄的維列沙克回憶說:“柯巴睡的很熟,要不就安安靜靜地念世界語。”
在獄中,斯大林除了學習世界語,還利用閑散時間讀書,並繼續注意著巴庫石油工人的鬥爭,不斷地為《汽笛報》和《巴庫無產者報》撰寫評論。
在這裏他被關押了七個半月,然後被判處流放沃洛格達省索利維切戈茨克兩年。在押解流放地的途中因患斑疹傷寒,直到1909年底才到達流放地。
不久他從流放地逃了出來,回到首都彼得堡又開始了他新的戰鬥。
從1908年斯大林在巴庫被捕並判處流放,到1912年這段時間,他又先後3次被捕、流放。但他每次都逃了出來,在斯大林的革命生涯中真是多災多難。在1911年的一次服刑中,他在缺席的情況下被選為中央俄國局委員。
1912年底,斯大林再次奉召到克拉科夫參加列寧主持的聯席會議。
經過一番艱辛後,斯大林終於到了克拉科夫,並如期參加了會議。
由於叛徒的告密,斯大林又一次被捕了。
斯大林在彼得堡監獄中住了5個月後,被判處流放到圖魯漢斯克邊疆區,由警察公開監視,期限4年。圖魯漢斯邊疆區是一個著名的流放地。斯大林在那裏受到極其嚴密的監視,起初他還打算逃出流放地,但敵人對他越來越嚴的監視使他放棄了逃跑的念頭。
1917年2月,俄國爆發了著名的二月革命。沙皇製度被徹底推翻,斯大林的流放生涯隨著二月革命的勝利也就結束了。
斯大林一生被捕7次,6次流放,而且集中在1902~1917年期間,真正是百煉成鋼。
二月革命結束後,資產階級又發動了七月事變。警方指控列寧和季諾維也夫是德國間諜,布爾什維克又遇到了新的挫折不得不轉入地下。
臨時政府極力迫害列寧,說他是德國派來的奸細,要他到政府自首,列寧無法公開露麵了。
斯大林承擔了安排列寧轉入地下的工作,列寧先被隱藏在老布爾什維克阿利盧耶夫家中,暫時躲避幾天。
中央討論了列寧和季諾維也夫是否接受臨時政府提出的“出庭受審”的要求,大家意見很不一致,有人讚成,有人反對。列寧也猶豫不決,因為他擔心,如果逃避審訊,會使那些不明真相的人相信對他們的指控。相反,斯大林卻建議他們隱藏起來,他說,士官生不可能把列寧押送到監獄,在路上就會被打死,必須把列寧可靠地掩護起來。
事實證明斯大林是對的,一旦列寧同意出庭受審,後果是很嚴重的,最後列寧和季諾維也夫下決心隱藏起來。
天黑以後,化妝後的斯大林親自將列寧送上火車,列寧隱居在離彼得堡34公裏處一個小火車站附近的草棚內。
斯大林成了列寧和中央委員會的秘密聯絡員。
十月革命越來越臨近了,黨的隊伍又不斷地擴大,斯大林肩上的任務更繁重了。他是《真理報》的負責人,又是全俄蘇維埃執行委員會的委員。斯大林緊張地工作著,整日整月沒有好好睡過覺。他時常記得巴庫石油工人們常誇獎他有堅強的意誌。因此,他早就用斯大林這個詞做他的筆名,在俄語中,斯大林是鋼鐵的意思,斯大林一生確實具有鋼鐵般的意誌。
1917年10月7日,列寧秘密地回到彼得格勒,黨中央舉行秘密會議,列寧在會上強烈地堅持“武裝起義不可避免,時機完全成熟”的判斷。
大家的意見很不一致,有的認為列寧的計劃太急迫,太突然,而且有危險性。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表現得尤其驚慌,極力反對列寧的主張。
在這場辯論中,斯大林沒有過多地表態,但是,在投票的關鍵時刻,他站在了列寧一邊,列寧的舉行武裝起義的提議以多數票獲得通過。
會後,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仍然堅持己見,甚至在《新生活報》上發表了他們反對起義的聲明,泄露了黨的機密。這使列寧和他的支持者非常氣憤,他們認為反對和泄露黨的決議是一種叛變,列寧向黨中央提出把他們兩人開除出黨。
在中央的會議上,列寧、托洛茨基、斯維爾德洛夫堅決要求開除,還有一些中央委員也同意開除。隻有斯大林主張從寬處理,認為他們隻要承認錯誤,就應給予改正的機會。
在斯大林的影響下,會議撤銷了開除他倆黨籍的建議,但要把加米涅夫調離《真理報》編委會。斯大林同樣提出反對意見,並提出“辭職”以示抗議。中央委員會沒有接受他的辭職,加米涅夫仍留在《真理報》編委會裏。
斯大林在組織上保護了加米涅夫和季諾維也夫,在路線方針上堅決地站在了列寧一邊。
10月24日,列寧再次秘密地來到了斯莫爾尼宮,參與指揮武裝起義。
武裝起義在托洛茨基的直接組織和指揮下,起義成功了。
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工人蘇維埃獨掌政權。
在十月革命中,列寧是公認的領袖,托洛茨基的作用僅次於列寧。
1918年11月6日,為了紀念十月革命勝利一周年,斯大林在《真理報》發表了十月革命的一文,文中說:“起義的鼓舞者自始至終都是以列寧同誌為首的黨中央委員會,弗拉基米爾·伊裏奇那時秘密住在彼得格勒維堡區。10月24日晚上,大家要他到斯莫爾尼宮去領導總的運動。起義的一切實際組織工作是在彼得格勒蘇維埃主席托洛茨基同誌直接指揮下完成的。我們可以確切地說,衛戍部隊之所以迅速站到蘇維埃方麵來,軍事革命委員會的工作之所以做得這樣好,黨認為這首先要歸功於托洛茨基同誌。”
十月革命勝利了,斯大林擔任民族事務人民委員。
根據托洛茨基的建議,新的人民政權不沿襲臨時政府各部部長的名稱,各部部長都改稱人民委員,以增加新政權的人民性。
斯大林開始組建新的民族事務人民委員部。雖說是個民族事務人民委員部,但現在他連一個房間也沒有。沒有辦公桌,椅子,列寧隻配給他一個助手,波蘭人培斯特柯夫斯基。
那時候,革命剛剛勝利,大家都很忙。什麽都沒有,一片混亂,一切都得靠自己動手。
培斯特柯夫斯基在斯莫爾尼宮一個沒人占用的房間裏,發現了一張空桌子。他把這張桌子推到邊上,靠牆放下,又到別的房間找了兩把椅子放在邊上。在門上的牆上貼了一張紙,上寫“民族事務人民委員部”。斯大林又讓培斯特柯夫斯基到外交人民委員托洛茨基那裏借了三千盧布,作為必要的經費。就這樣,民族事務人民委員部成立了。
這個辦公室的唯一優點是:離列寧很近,使斯大林有機會接觸和學習列寧,也使列寧有可能了解和幫助斯大林。
的確,在初握權柄的日子裏,斯大林成了列寧的得力助手。他的冷靜、果斷和卓有成效的辦事能力受到列寧的賞識。
培斯特柯夫斯基曾經回憶說:“列寧連一天都離不開斯大林……一天中,列寧總是沒完沒了地叫走斯大林,或到我們辦公室把他帶走。一天中的多半時間,斯大林是同列寧在一起度過的。”
召開立憲會議原來是列寧及其戰友們的一貫主張,他們認為這是實行民主的一種措施。但是在立憲會議臨近召開時,列寧卻憂慮起來:他擔心布爾什維克在選舉中不能占優勢,因此新生政權的力量將被削弱。
選舉結果確實不出列寧所料:布爾什維克隻占25%的席位。這使列寧等人感到不能容忍。於是決心取消立憲會議,對此,列寧進行了精心的策劃和準備。
立憲會議在塔夫利達宮開幕。在立憲會議舉行的第一次會議上,斯維爾德洛夫代表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宣讀《被剝削勞動人民權利宣言》並要求會議予以批準。可是,參加立憲會議的大多數人卻拒絕討論這個《宣言》。於是,布爾什維克黨團和左派社會革命黨團要求休會,以便各黨團能分別討論《宣言》。休會期間,列寧在布爾什維克黨團會議上提議:複會後宣讀他起草的布爾什維克黨團聲明並退出立憲會議。列寧的倡議得到了布爾什維克黨團的一致讚同。
複會後,所有布爾什維克黨團的代表和左派社會革命黨人陸續離開了會議大廳,退出了立憲會議。
當其餘的代表來到塔夫利達宮門前,準備繼續開會時,卻被衛兵擋在了門外。負責警工的德賓科向衛兵下達了命令:“禁止立憲會議繼續開會。”
麵對布爾什維克的強硬態度,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的代表十分氣憤,他們立刻組織示威遊行以示抗議。列寧對此早有準備,布爾什維克的赤衛隊員們嗚槍驅散了遊行隊伍。列寧當即宣布:“茲命令在塔夫利達宮內執行衛生勤務的衛兵和水兵同誌不得對立憲會議中的反革命成員采取任何暴力行動。應準許所有人自由離開塔夫利達宮。但非經特別批準,任何人不得入內。”
斯大林製訂新的《五年計劃》。這樣,立憲會議於1918年1月19日停止了活動。
斯大林從解散立憲會議這一迅速而果斷的行動中再一次受到深刻啟示。他充分體驗到在政治鬥爭中,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具有極大的威力,即使行動顯得粗魯,但它最能迅速而有效地達到預期目的。革命是不能心慈手軟的!
十月革命後,斯大林作為中央特使去了赫爾辛基,參加芬蘭社會民主工黨大會。他在會上發言時強調芬蘭應按民族自決權原則解決它自己的問題,並且與列寧共同簽署了關於芬蘭國家獨立的法令。但是芬蘭獨立後,社會民主工黨沒有掌權執政,政權轉到了芬蘭資產階級手中。因為這,斯大林所堅定維護的民族自決權原則遭到了黨內一些人的指責,他們認為這是向小資產階級民族主義的屈服。
麵對種種壓力,斯大林在1918年1月10日召開的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上作關於民族問題的報告時,對民族自決權原則作出了新的解釋。他說:“必須把自決原則解釋為這個民族的勞動群眾的自決權而不是資產階級自決權。自決原則應當是爭取社會主義的手段,應當服從社會主義的原則。”
他的新原則在其後的烏克蘭建國一事上得到了驗證。
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於1917年12月12日,當時在烏克蘭還存在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政黨和團體的聯合機關——中央拉達。烏克蘭蘇維埃政府與中央拉達進行了艱苦鬥爭。
烏克蘭終於沒有獨立,而是以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的形式加入俄羅斯聯邦。
十月革命的勝利響徹歐洲引起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極大仇視和恐慌。他們紛紛出兵武裝幹涉,企圖把新生的蘇維埃消滅在搖籃之中。國內被推翻了的統治階級也不甘心他們的滅亡,紛紛組織自衛軍舉行叛亂,全國烽煙四起。到1918年夏,蘇維埃共和國3/4的領土陷入敵人手中,蘇維埃國家處於四麵包圍之中。
年輕的蘇維埃共和國岌岌可危,麵對嚴峻的現實,列寧提出“一切為了前線”,宣布全國進入戰時體製。把首都從彼得堡遷到莫斯科,彼得格勒的市民每人每天隻能得到1/8磅的麵包。
戰時體製包括:成立了15個方麵軍以應付戰爭;實行軍事共產主義;企業全部收歸國有;取消市場和私人貿易,實行供給製;實行餘糧征集製,成立武裝征糧隊,強製征收農民手中的“餘糧”;成立了以托洛茨基為主席的革命軍事委員會,指揮全國的各個戰場。
1918年6月6日,列寧派斯大林作為中央特派員到俄國南方的察裏津去征集糧食。並委以全權,當地的各級政府、軍隊、鐵路、郵電、糧食等部門均須執行斯大林的命令。
斯大林到達察裏津的第二天,就向列寧轉告說:那裏一片混亂,投機盛行。他馬上采取了有力措施:對糧食實行配給製和固定價格,把那些腐化墮落和辦事不力的官員撤職,解散一些不必要的委員會,嚴厲打擊搶劫運糧火車的人。並向列寧保證過一個星期向莫斯科運送100萬普特的糧食。
他果斷地下命令說:如果有人敢搶糧食,就把他們的村莊燒成灰燼,使他們不敢再襲擊火車。
斯大林在這裏為收集糧食進行了緊張的工作,並且在5天內向莫斯科發運了5列車糧食。
此外,斯大林還直接參與了軍事領導。他領導區軍事委員會,將分散的部隊聯合起來,組建了一些新的師團、特種部隊和裝甲列車縱隊,建立工人民兵隊伍。在危險麵前,斯大林沒有驚慌失措,表現出獨攬大權的氣魄和堅毅果敢的精神。
在衛國戰爭剛開始組建紅軍時,鑒於布爾什維克黨內缺少大量的軍事專家,托洛茨基提議讓沙皇時的舊軍官補充到紅軍中,擔任各級指揮官。列寧同意並采納了這個提議,但斯大林不理解列寧的用意,心裏是不同意此舉的。
在察裏津手握大權的斯大林,極不信任舊軍官,撤銷了由舊軍官組成的北高加索軍區司令部大多數人的職務。然後把他們抓起來,囚禁於伏爾加河上的一艘輪船上。托洛茨基聞訊後立即發來了一封電報,要求釋放他們,但斯大林“不予理會”。最高軍事委員會派調查團奔赴察裏津,專門調查此事,結果軍區司令一人釋放,被捕的其餘人連船帶人沉沒於伏爾加河中。
此後斯大林和舊軍官的分歧越來越大,磨擦逐漸升級,終於導致斯大林和托洛茨基之間的直接對抗。雙方互不相讓,列寧從大局出發,支持托洛茨基的主張,派斯維爾德洛夫親自乘專列代表中央到察裏津接斯大林回莫斯科。為了安撫斯大林,列寧又讓斯大林兼任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1919年春天,彼得格勒局勢嚴峻。尤登尼奇率領的白軍對彼得格勒發動瘋狂的進攻,形勢很危急,駐守在那裏的第7集團軍未能阻擋住敵人的進攻,敵人攻占楊堡,隨後又占領了普斯科夫和亞姆市。第7集團軍且戰且退,撤向彼得格勒。彼得格勒是戰前的首都,是全國的文化、政治中心,地位重要。
就在這時,中央決定派斯大林以國防委員會特派員的身份前往彼得格勒戰線,以便采取一切必要的緊急措施。
5月19日,斯大林到達彼得格勒。當天召開了由總司令、西方戰線司令員、第7集團軍司今員參加的會議,研究彼得格勒的戰況。後來,列寧又致電斯大林,要他在後方和前線注意“有組織的叛變活動”,一旦發現,即采取“緊急措施”。斯大林按照列寧的指示,號召保衛彼得格勒的部隊同逃兵和叛徒作鬥爭。
他采取了一係列措施,把不勝任的人撤職,把他認為對失利負有責任的軍官交送軍事法庭,調整供給係統。這些措施使彼得格勒戰線的情況明顯好轉,部隊加強了紀律,提高了戰鬥力。
6月13日,彼得格勒的海防要地紅兵炮台和發馬炮台發生反革命叛亂,紅軍立即從陸上和海上對叛亂者展開進攻,16日紅軍占領了這兩個炮台。
6月21日,第7集團軍開始對白衛軍實施反攻,在維德利察戰役中,紅軍把白衛軍趕到了邊境。8月5日第7集團軍主力解放了楊堡。8月26日,第15集團軍向西北發動進攻,奪回了普斯科夫。
由於保衛彼得格勒有功,斯大林和托洛茨基一樣,獲得了紅旗勳章。
從保衛彼得格勒前線回到莫斯科以後,斯大林又曾被派往南方戰線,領導那裏的保衛莫斯科的重任。1920年10月16日又受命前往北高加索和阿塞拜疆,指導那裏的黨和蘇維埃的工作,一直到11月20日才返回莫斯科。
1919年3月,斯大林參加了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會。以多數票當選為中央委員,並在大會之後的中央委員會議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和組織局委員。緊接著,又被任命為國家監察人民委員,他在黨內的地位和威信上升很快。
1920年底,內戰以弗蘭格爾的失敗而終結。1920年11月,莫斯科慶祝了自己的勝利。
在鬥爭中斯大林常以全權代表或政治委員的身份征戰於各個戰場,顯示出斯大林的獻身精神和鋼鐵般的意誌。斯大林的表現,列寧也看在眼裏:斯大林是一個冷靜的現實主義者,這在戰爭期間很重要。在戰爭以後,這樣的人更是黨和國家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