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節 “三巨頭”會議

  蘇、美、英三國首腦在德黑蘭會議上。1943年,各條反法西斯戰線捷報頻傳,尤其是蘇聯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使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實現了根本的轉折。在曆時200多天的整個戰役中,法西斯軍隊在頓河、伏爾加河和斯大林格勒地區的總損失大約是150萬人,35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1.2萬門大炮和迫擊炮,3000架飛機和大量的其他技術兵器。蘇軍在斯大林格勒的勝利,最終地粉碎和製止了德軍在蘇德戰場上的戰略攻勢,迫使它轉入戰略防禦和退卻。蘇軍奪取了戰略主動權,開始了戰略反攻,希特勒的軍隊已被趕出了頓巴斯和左岸的烏克蘭。1943年11月6日,紅軍解放了基輔。蘇聯戰場的勝利,有力地鼓舞了蘇聯軍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鬥爭。

  斯大林格勒戰役剛剛結束,羅斯福就致電斯大林,熱烈祝賀蘇聯紅軍取得的這一偉大的勝利。

  在非洲,在地中海地區,艾森豪威爾和蒙哥馬利已經完成了對最後幾股軸心國軍隊的包圍;非洲敵軍被迫投降,僅突尼斯一役,敵人就損失30萬人。“火炬”戰役勝利結束後,美英遠征軍正向意大利本士進軍。7月25日,當巴頓的新七軍和蒙哥馬利的老八軍席卷西西裏時,墨索裏尼終於遭廢黜,巴多格裏奧元帥在國王維克托·伊曼紐爾領導下,出來接管了意大利政府。羅斯福興奮地向美國人民宣告:“軸心上已裂開第一道口子。”“但是,”總統補充說,“我們對意大利提出的條件仍舊跟對德國和日本一樣:無條件投降。”

  1943年9月8日,在艾森豪威爾軍隊的強大攻勢壓力下,意大利政府終於宣布無條件投降。

  在太平洋戰場,麥克阿瑟和尼米茲也正在把兩支進攻的箭頭一步步地向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國逼進。美軍繼在瓜達卡納爾取勝之後,又於3月8日擊斃珍珠港事件的罪魁禍首、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美國太平洋艦隊正向所羅門群島一帶進逼。

  為了促進勝利形勢的發展,研討盟國協同作戰問題,1943年11月22日至11月26日,12月2日至7日,羅斯福、丘吉爾和蔣介石在開羅分兩段舉行美、英、中三國會議。羅斯福的本意是召開有斯大林參加的美英蘇中四國首腦會議。可是斯大林拒絕參加有蔣介石參加的國際會議,因為蘇聯對太平洋戰爭持“中立”態度,他不願參加討論對日作戰的國際會議。因此,羅斯福和丘吉爾就決定把一個會分成兩個來舉行:中國人參加、蘇聯人不參加的開羅會議,然後是蘇聯人參加、中國人不參加的德黑蘭會議。兩次會議都是在盟國的勝利已成必然的情況下召開的。開羅會議舉行前,羅斯福曾經躊躇滿誌地對兒子埃利奧特透露他對國際局勢的看法。他說:“世界局勢的發展不得不使美國站出來擔任領導角色。領導並運用我們的斡旋進行調解。幫助解決其他國家之間必將產生的分歧:俄國和英國在歐洲,英國與中國、中國與俄國在遠東。我們有能力做到這一點,因為我們是大國,是強國,而且我們不妄求。英國在走下坡路,中國仍在18世紀狀態中,俄國猜疑我們,而且使得我們也猜疑它。美國是能在世局中締造和平的唯一大國。這是一項巨大的職責,我們實現它的唯一辦法是麵對麵地與這樣的人會談。”

  在開羅會議上,羅斯福滿懷熱情,丘吉爾半心半意,蔣介石則是抱著討價還價的目的要求羅斯福增加軍援。整個會議是關於遠東戰略問題的辯論。羅斯福、馬歇爾、史迪威極力主張把日本驅逐出緬甸,保證中國陸上國際交道線,加強中國軍隊力量,作為最終打敗日本陸上主力的重要戰場。丘吉爾否定緬甸有重要戰略價值,他更不希望由中國人和美國人收複緬甸。他認為打敗日本靠海上力量就夠了。但是他和蔣介石不便過於反對羅斯福的意見,因此有條件地同意進行緬甸戰役。在開羅會議期間,羅斯福還同蔣介石秘密討論了遠東戰後統治安排問題。羅斯福向蔣介石提出:在國際保證下,使大連成為蘇聯可以使用的自由港。根據羅斯福在德黑蘭會議上向斯大林作出的暗示,蔣介石同意了這一安排。

  羅斯福總統認為,要中國繼續作戰來牽製日本部隊是至關重要的。中國的機場對轟炸日本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羅斯福一再試圖說服蔣介石改組他的腐敗政府,結果毫無成效;但是他沒有別的辦法,隻能繼續支持這位消極抗戰、積極反共的中國獨裁者。當時美國統治集團永遠不會允許他支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英勇抗戰的八路軍、新四軍和廣大的人民遊擊隊。羅斯福召回了在中國的美國軍事指揮官史迪威將軍,滿足了蔣介石對金錢的沒完沒了的要求,並試圖把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來對待,以便提高蔣介石的鬥誌。這些辦法都失敗了,但也實現了一個最重要的目標:中國繼續抗戰。

  開羅會議最主要的成果是美英中三國聯合發表的《開羅宣言》。它宣布:

  “我三大盟國此次進行戰爭之目的,在於製止及懲罰日本之侵略。三國決不為自己謀求利益,也無意於擴張領土。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在太平洋所奪得的或占領之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台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此外,日本亦將被逐出於其以暴力或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我三大盟國軫念朝鮮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決定在相當期間使朝鮮自由獨立。”

  “我三大盟國抱定上述之各項目標並與其他對日作戰之聯合國家目標一致,將堅持進行為獲得日本無條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長期作戰。”

  為了開好這次會議,在三巨頭會談之前,1943年10月底在莫斯科舉行了一次外長預備會議。在會議上赫爾在進行他在戰爭期間唯一的這一次重要外交活動時,以頑強的意誌爭取說服俄國人發表一項四國宣言,保證成立一個維護戰後和平與安全的組織。斯大林向赫爾保證,一打敗德國,蘇聯就將參加對日本的戰爭。羅斯福心想,這次會議就以上問題能達成協議,就算取得“重大成果”了。

  德黑蘭會議大部分時間是討論軍事問題。在三巨頭介紹了各自戰場的情況後,集中討論了斯大林所要求的迅速開辟第二戰場的問題。丘吉爾雖然口頭上不反對“霸王”行動,但以種種理由為借口極力避免與德軍主力正麵作戰。他要進行地中海戰役,在意大利迅速北進的同時進軍巴爾幹。丘吉爾稱他的主張是“四麵包圍戰略”。斯大林要求美英軍隊於1944年5月間在法國北部登陸開辟第二戰場。丘吉爾說他不能作此保證。雙方爭執十分激烈,以致斯大林憤然站了起來,對莫洛托夫和伏羅希洛夫說:“我們走吧!我們在這裏沒有事好幹了,我們前線還有許多事要做呢!”後來在羅斯福的調解和參與下,會議才得以進行下去。

  斯大林對丘吉爾說,他想問一個頗為欠妥的問題,就是英國人是不是真正相信“霸王”行動,或者他們僅僅是把這作為一種給蘇聯人鼓氣的手段而才表示同意的?老奸巨猾的丘吉爾雖然使盡了辯論家的藝術,辭令動聽,委婉得體,但是斯大林卻揮舞大棒,對他老練的敵手的躲躲閃閃和弄虛作假毫不留情。在此情況下,羅斯福則居中調解,充當公認的會議主持人。經過反複協商,終於確定在1944年5月開辟歐洲第二戰場。這是德黑蘭會議關於軍事問題的一個重要決定。羅斯福在這個問題上支持斯大林的意見。

  德黑蘭會議關於政治問題的討論更為複雜。對戰後德國的處置問題,羅斯福主張把德國肢解成五個相互分離的國家,斯大林也明確表示他希望有一個軟弱的德國和強大的歐洲。在斯大林作主人舉行的一次宴會上,斯大林“一直取笑丘吉爾”,說他對德國人懷有“某種神秘的喜愛”,不願對德國采取嚴厲措施。據埃刮奧特敘述,羅斯福夫婦對丘吉爾的私下評論更為直截了當,說“丘吉爾先生總是讚成不要對德國采取嚴厲的態度”,而且“他的情緒是隨著對俄國人的恐懼感的增加而加劇的”。斯大林所暗諷的也正是丘吉爾內心的隱秘——戰後利用德國來製約蘇聯。

  德黑蘭會議從1943年11月28日開到12月2日。在忙忙碌碌的四天裏,羅斯福同丘吉爾和斯大林在會議桌上和吃飯時都進行著磋商,爾後又單獨同斯大林會談過幾次。羅斯福發現這位穿著米色軍裝、戴著元帥的大金質肩章的蘇聯領導人信心十足,意誌堅強。他給人的印象是“端莊,倔強,嚴肅,沒有一絲笑容,令人難以捉摸”。羅斯福對弗朗西絲·拍金斯說,“開始,我感到非常沮喪。我們所做的事情本來可以由外交部長們來做。我整整考慮了一夜,決意采取孤注一擲的行動。那天早晨,在前往會議室的路上,我們趕上了溫斯頓,我跟他說:‘溫斯頓,我希望你不會對我要做的事情感到惱火。’丘吉爾隻是抖動了一下嘴上的雪茄煙,哼了一聲。”

  經過充分協商和激烈爭論,軍事問題比較快地得到了解決。羅斯福和丘吉爾向斯大林保證橫渡英吉利海峽的進攻將在1944年5月1日前後進行。斯大林告訴他們,蘇聯將配合這次戰役發動一場攻勢。斯大林還重申了向國務卿赫爾作出的保證,打敗希特勒之後,俄國將參加對日本的戰爭。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