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地處北歐斯堪的維亞半島的西北部,東鄰瑞典,東北與芬蘭和俄國接壤,西瀕挪威海,海岸線長2.1萬公裏,多天然良港,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由於德國沒有直接進入大西洋的出口,隻有經北海繞過英國本土才能進入大西洋。但強大的英國海軍一直是德國海軍的一塊心病。第一次大戰期間,英國曾利用海軍優勢,從設得蘭群島到挪威海岸,橫跨狹窄的北海,布置了一道嚴密的封鎖網,使德國艦隊困在本土港內無所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海軍鑒於曆史經驗和地理事實,認為要對付占優勢的英國海軍,德國必須設法在挪威獲得基地,這樣才能突破英國在北海的封鎖線,暢通無阻地進入大西洋。德國海軍中將韋格納形象地比喻道:“北海的德國艦隊原是沒有馬的騎士,現在應當讓他騎在地理的馬鞍子上。”
希特勒決定入侵挪威、丹麥。1939年10月10日,德國海軍總司令雷德爾海軍上將晉見希特勒,表示擔心挪威可能向英國開放港口,這將給德國帶來戰略上的不利後果。他力勸希特勒先占領挪威,以作為對英作戰的海軍基地,同時也可以確保瑞典的鐵礦砂來源(德國每年消耗的1500萬噸鐵礦砂中,有1100萬噸要從瑞典進口,在冬季,這些鐵礦砂要經鐵路運到挪威港口納爾維克,然後再航運到德國,整個航線恰好在挪威領海以內)。但在希特勒的戰略中,首要目標是征服西歐,故他還是寧願保留挪威的中立地位,而不願采取任何節外生枝的軍事行動。
1939年11月,蘇芬戰爭爆發。北歐的戰略地位受到交戰各國的高度重視。德國海軍總司令雷德爾獲悉盟軍要在挪威登陸的情報,感到北歐形勢危急,遂將情報報告希特勒,並提出“必須占領挪威”的建議。這樣,挪威就在德國的全部戰略中提高到重要地位,這也就為吉斯林尋求德國的支持提供了相當重要的條件。同年12月吉斯林來到柏林,很快就與羅森堡和雷德爾會晤。吉斯林對羅森堡和雷德爾聲言,挪威政府內存在親英反德的勢力,挪威政府與英國已達成一項秘密協議,準備允許英國使用挪威的海岸作為軍事基地,從而給德國造成很大的危險。吉斯林建議由他的國家統一黨發動一場政變,推翻現政府而成立以他為首的新政府。吉斯林還說,他在挪威已經得到相當一批軍官的支持,其中包括內爾維克港的駐軍司令孫德洛上校。吉斯林斷言,隻要有德國的支持,政變就一定能成功。吉斯林提出,挪威可以“把必要的基地交由德國武裝部隊自由處理”,並希望“能召集會議討論有關聯合行動和把部隊運到奧斯陸去等問題”。吉斯林的計劃和對德國的殷情“深深地打動了”雷德爾。雷德爾把吉斯林推薦給希特勒。希特勒聽了雷德爾的介紹,對吉斯林亦發生濃厚的興趣。
希特勒表示他寧願看到挪威完全保持中立,斯堪的維亞其他地區也是如此,因為他不願擴大戰場。但如果敵人準備擴大戰爭,他就要采取自衛行動,以對付這一威脅。他答應給吉斯林一筆資金,並保證研究給予軍事援助的問題。
然而,英法方麵卻不斷發出對挪威中立地位的威脅。早在1939年9月19日,英國內閣通過了海軍大臣丘吉爾提出的方案:在挪威領海內布雷,從而切斷德國進口瑞典鐵礦砂的海上運輸線。1940年1月6日,英國政府照會挪威政府,宣稱英國艦隊將不允許德國商船利用挪威水域。這增加了希特勒對其北翼安全和戰略資源的擔心。1月27日,希特勒指示德軍統帥部,為必要時占領挪威擬定一份全麵的作戰計劃。為此,德軍最高統帥部專門成立了一個由陸海空三軍各派出一名代表組成的戰役準備工作參謀部,擬定了代號為“威塞演習”的挪威戰役計劃。
2月5日,英法在巴黎舉行最高軍事會議,決定以2個英國師和1個法國分遣隊組成這一支遠征軍,在挪威的納爾維克登陸,進而占領瑞典北部的耶利瓦勒鐵礦。緊接著在2月16日發生的一起事件,最後堅定了希特勒占領挪威的決心。當天,1艘載有英國戰俘的德國軍艦“阿爾特馬克”號受到英國軍艦的追逐,逃到挪威水域避難,丘吉爾命令英艦闖入挪威水域,登上“阿爾特馬克”號,救出了戰俘。而當時有2艘挪威炮艇在場,沒有對英艦的入侵行為作出任何反應,隻是事後挪威政府向英國提出了抗議。但希特勒認為挪威政府已甘當英國幫凶,這個抗議無非是為了欺騙他而故作姿態。隨後吉斯林向希特勒報告說,英艦的行動是英、挪事先擬定好的計劃,使希特勒更加深信不疑。於是他決心先下手為強,將挪威迅速占領。他對德軍將領們說:“據報告說,英國準備在挪威登陸,我要趕在他們前麵到達。英國占領挪威會成為一個戰略上的轉折點,他們會乘機進入波羅的海,而我們在那裏既無軍隊,又無沿海防禦工事……敵人會向柏林進軍,打斷我們兩條戰線上的脊梁。”
3月1日,希特勒發出實施“威塞演習”的正式絕密指令:要求德國三軍部隊做好占領挪威的全麵準備。同時占領丹麥,作為必要的跳板和運輸線的保障。他在指令中強調指出“……保證我們在瑞典的鐵礦沙基地,並為我們的海軍和空軍提供進攻英國更為廣闊的出發線……以大膽行動和出奇製勝來彌補。”這次占領,是和平占領,目的就是要用武力保護北歐的中立,但是,任何反抗保護的行為,要用一切軍事手段加以擊潰。
德軍“威塞演習”計劃,是以海、陸、空三軍聯合作戰的立體戰術,實施突然襲擊,從南到北在挪威的奧斯陸、克裏斯丁、斯塔萬格、卑爾根、特隆赫姆、納爾維克6個主要港口登陸,第一階段奪取港口和機場,第二階段向內陸進攻,全部占領挪威,並準備在第二階段對可能登陸的英法聯軍進行抗登陸和反擊作戰。為迅速實現戰役目的,德軍統帥部調集了海軍的全部力量,空軍的6個航空兵師和2個空降兵師,陸軍第21集團軍的5個步兵師,由曾在北歐作過戰的第21集團軍司令福肯霍斯特上將任戰役總指揮。鑒於英法海軍力量幾乎是德國海軍的9倍,德軍統帥部特別強調戰役發起的突然性,指出:“盡管敵人握有製海權,但如能充分發揮突然性,我軍是可以進入挪威的,認清這次戰役的重要性,將來水麵兵力雖損失大半亦不應吝惜。”為了做到突然襲擊,德軍統帥部要求:隱蔽展開兵力,采取偽裝措施,散布假情報造成準備在英國登陸的假象。除戰役總指揮福肯霍斯特上將外,各級指揮員盡可能晚一些了解自己的任務,以防泄密。
然而,英法仍在從容不迫地談論他們的計劃,就好象德國根本不會相信他們的威脅和暗示,或者德國還蒙在鼓裏根本不知道他們的意圖一樣。3月28日,英法在倫敦召開最高軍事會議,決定於4月5日在挪威海域實施布雷行動,並以部隊在納爾維克、特隆赫姆、卑爾根、斯塔萬格登陸,同時在萊茵河空投水雷,以阻止德軍向西推進。但由於法國但心德國報複,反對在萊茵河布雷。兩國在一番爭議後,將計劃推遲了3天,定在4月8日實施。
4月初,德軍準備工作基本就緒。登陸部隊和各種艦隻集結在威塞河口,空軍也開始向德國北部各機場集中,並向英國的斯帕卡灣基地派出潛艇,1艘袖珍戰列艦率領一隻小型艦隊前出到了大西洋,擺出一副要進攻英國的架式。
4月月2日下午,希特勒在同空軍司令戈林、海軍司令雷德爾和登陸作戰總指揮福肯霍斯特舉行了長時間的會議後,發布了一道正式指令,命令“威塞演習”於4月9日晨5時15分開始。
4月6日夜,由1艘袖珍戰列艦、2艘重巡洋艦、7艘輕巡洋艦、14艘驅逐艦、28艘潛艇和若幹輔助艦艇組成的德國登陸艦隊,搭載著首波登陸的1萬餘名士兵,在夜幕掩護下悄悄啟航,駛進了波羅的海。4月7日下午1時25分,英國海軍部接到偵察機發來的報告:“發現強大的德國艦隊正向北移動,穿越斯卡格拉克海峽,向挪威海岸進發。”然而英國海軍部卻不相信這支德國艦隊是去挪威登陸的,懷疑其目標可能是英國。信心十足英國主力艦隊於下午7時30分從斯帕卡灣基地啟航,北上去攔截德國艦隊,在北海海麵展開戰鬥隊形,搜索德艦,以求一戰而全殲德國艦隊。結果,龐大的英國艦隊一無所獲,未能在最有利的時機將警戒十分薄弱的德國登陸艦隊消滅在航渡中。德軍在毫發未損的情況下,完成了最擔心的航渡。
4月9日淩晨4時20分,德國駐哥本哈根使節向丹麥政府遞交了最後通牒,要求丹麥立即接受“德國的保護”,限定1小時內答複。5時20分,德國駐奧斯陸的使節又向挪威政府遞交了相同內容的最後通牒。而此時德國艦隊已逼進挪威各主要港口,並已從海上和陸路向丹麥發起了進攻。丹麥人幾乎沒有抵抗,海軍一炮未發,陸軍隻被打傷20人,4小時後便接受了德國的最後通牒。然而挪威政府卻答複說:“我們決不屈服!”
5時50分,德軍在挪威沿岸的各主要港口實施登陸,同時出動800架作戰飛機和250架運輸機,從空中壓向挪威。挪威軍隊還沒充分動員,倉猝抵抗。在納爾維克,當10艘德國驅逐艦向迫近港灣時,港內2艘挪威古老的裝甲艦“艾得斯伏爾德”和“挪奇”號向德艦發出信號,要他們說明身份。德軍派人乘汽艇向挪艦招降,但挪艦表示堅決抵抗。德艦於是發起攻擊,2艘挪艦先後被魚雷擊沉,300名挪威水兵全部陣亡。到上午8時,納爾維克被德軍占領。在特隆赫姆,守衛該港的挪威第5師師長遵從吉斯林的號令,未作任何抵抗便交出了這個良港。在挪威第二大港口卑爾根,海岸炮台向逼進的德艦開炮,重創德輕巡洋艦“葛尼斯堡”號和1艘輔助艦。但其它德艦上的士兵卻登陸,在午前占領了該港。“葛尼斯堡”號當晚被英國轟炸機炸沉。西南海岸的斯塔萬格和附近的蘇拉機場也於中午落入了德軍之手,德軍由此獲得了在挪威的前線空軍基地,掌握了挪威南部和中部的製空權。南部海岸的克裏斯丁海岸炮台兩次擊退了由德輕巡洋艦“卡爾斯盧合”號率領的德國艦隊的進攻。但這些炮台很快就被德國空軍炸毀,港口於下午3時左右陷落。但“卡爾斯盧合”號在當晚離開港口的時候,被英國潛艇用魚雷擊中,損傷嚴重,最終沉沒。
但是,德軍在進攻挪威首都奧斯陸時遇到了意外困難。在4月8日寒冷的夜裏,德國艦隊原計劃當夜抵達奧斯陸,德國大使館派人在碼頭上徹夜等候迎接,然而德國艦隊一直沒有到達。他們在50英裏長的奧斯陸峽灣入口的地方遭到了挪威布雷艦“奧拉夫·特裏格佛遜”號的攔截,1艘德國魚雷艇被擊沉,輕巡洋艦“埃姆登”號被擊傷。接著在奧斯陸以南約15英裏的地方,又遭岸炮轟擊和魚雷攻擊,德國艦隊旗艦——嶄新的“布呂歇爾”號重巡洋艦中彈起火,引爆艦上彈藥,船身碎裂,終於沉沒,損失1600名官兵,艦隊司令奧斯卡·孔末茨海軍少將落水後被俘。德國艦隊遭此重創,被迫暫時撤退。奧斯陸是被德國空降兵征服的,4月9日中午,約5個連的德國空降兵在奧斯陸附近的福納步機場著陸,在吉斯林的“第五縱隊”配合下占領了奧斯陸。挪威王室、政府和議會議員帶著20輛載著挪威銀行的黃金和3輛外交部秘密文件的卡車,撤到奧斯陸以北80英裏的哈馬爾。德國空軍上尉斯比勒率領2個連的德國傘兵進行追擊,遭到頑強抵抗,比勒也身受重傷,隻好退回奧斯陸。
挪威王室逃離首都奧斯陸,在附近的村鎮避難。就在德軍登陸的同一天,即4月9日午後,英國主力艦隊出現在卑爾根附近,德軍迅速出動大批轟炸機,炸沉英軍1艘驅逐艦,傷1艘戰列艦和2艘重巡洋艦。英國艦隊初戰受挫,撤到設得蘭群島地區。此後,由於德軍掌握了挪威南部和中部的製空權,英軍統帥部決定在挪威海南部水域隻使用潛艇和飛機。當日晚24架英國轟炸機襲擊卑爾根,將已受重傷的德輕巡洋艦“葛尼斯堡”號炸沉。在挪威北部納爾維克,受飛機作戰半徑限製,德國艦隊和登陸部隊得不到空中支援,遭到英國飛機的嚴重打擊。4月10日和13日,英國出動大批轟炸機襲擊納爾維克,炸沉10艘德國驅逐艦。4月14日和16日,英法聯軍在挪威北部納爾維克和中部特隆赫姆附近登陸。中部登陸的英法聯軍於4月19日向特隆赫姆發起進攻,但因得不到空中支援,在德國飛機的狂轟爛炸下遭到慘重損失,到5月2日即退出挪威。在納爾維克的爭奪戰中,英法聯軍得到艦隊和空軍的支援,占有巨大的優勢。然而,這一地區的德國登陸部隊雖得不到空中和海上的支援,對英法聯軍的阻擊戰卻進行得相當頑強,擊退了英法聯軍的多次進攻。戰鬥進行到5月28日,德軍放棄納爾維克,沿鐵路向瑞典邊界退卻。5月10日,德軍在西線發起大規模攻勢,6月初法國已危在旦夕,英法自顧不暇,於6月7日前從挪威撤出了自己的全部軍隊,挪威國王和政府也流亡倫敦,德軍於6月10日占領挪威全境。在德軍的保護下,吉斯林組成了傀儡政府。
挪威戰役首次使用了陸、海、空立體作戰戰術,在人類戰爭史上寫下新篇章。此役德軍共傷亡5700人,損失驅逐艦10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2艘、潛艇4艘;英法和挪威軍隊共傷亡5000餘人。英國損失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1艘、驅逐艦7艘,法國損失驅逐艦1艘。挪威戰役後,德國取得了封鎖英國和向蘇聯進軍的基地,使中立的瑞典轉向德國,不但繼續向德國提供鐵礦沙,還允許德國經自己的領土向納爾維克和芬蘭北部運送部隊和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