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7月1日,貝當政府遷到維希。10日,國民議會以569票讚成80票反對通過決議,授予貝當製訂新憲法的全權。新憲法以“法蘭西國家”代替了“法蘭西共和國”,以“勞動、家庭、祖國”代替了自1789年繼承下來的“自由、平等、博愛”。貝當被授予“國家元首”的稱號並兼任總理,擁有召開國民議會、製定行政立法、指揮軍隊、任命或撤換部長等多種權力,幾乎比路易十四的權力還要大。其實在政治經驗方麵,貝當是初出茅廬,很不成熟。貝當不是一個政治家,隻得請皮埃爾·賴伐爾作代理人。維希政權的第一時期從1940年7月10日至12月13日,可稱為貝當——賴伐爾時期。應該指出,貝當礙於體麵,和德國人的合作多少有些羞羞答答,不時使出他慣用的兩麵手法。當他和賴伐爾赤裸裸的親德賣國行為發生嚴重的意見分歧時,1940年12月13日,貝當下令拘留他的“皇太子”(製憲法令規定,在貝當元帥去世後,由賴伐爾繼任),並且派一支可靠的隊伍把賴伐爾護送到他的私人住所裏去。對於這個相當令人吃驚的事件,德國當局並不知道。於是,從1940年12月13日至1942年4月18日開始了維希政權的第二時期,稱為貝當——達爾朗時期。原海軍總司令達爾朗海軍上將變成維持政權的第二首要人物。但賴伐爾在德國人的支持下於1942年4月19日重新執政,開始了維希政權的第三時期。這時又頒布了新的製憲法令:“法國對內和對外政策的實際領導權全部授予政府首腦(即賴伐爾),政府首腦由國家元首任命,並直接對國家元首負責。”實際上把貝當變成壁爐台上的一件小擺設。1942年11月8日,盟軍在北非登陸。貝當命令在阿爾及利亞的達爾朗與盟軍配合作戰,同時又發布電文抗議盟軍登陸。法國人在阿爾及爾的抵抗納粹是象征性的,事實上已經向盟軍打開了北非大門。德國人因此認為停戰條款已經不起作用,因此於11月11日出兵占領法國南部地區,維希也變成德國人公開當家作主的地方了。
盡管如此,貝當的投降主義和合作主義,對法國喪失民族主權獨立,蒙受德國侵略者的欺淩和蹂躪,負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責任。貝當政治上的軟弱無能使他不能阻止賴伐爾之流徹底的賣國行為,有意無意地扮演著“合作”的主角。貝當鎮壓統治區內的任何反德活動,並提供原料、商品支付德國的占領費用,從3億到5億,1944年7月又增加到7億。貝當在廣播中號召為德國招收勞工,設立強製勞動局。在德國出兵占領法國南方時,許多法國人希望貝當離開維希,但是他沒有離開,仍然留在那裏,仍然忠於一個過於簡單的政策概念,在祖國受難的時候,不應該拋棄本國的土地和自己的同胞。這是貝當個人的悲劇。
1940年6月16日,貝當接任法國總理後,隨即向德國要求停戰。他為了達到停戰的目的,竟然答應了納粹德國對於停戰提出了十分苛刻的條件。6月22日,雙方在法國東北部的貢比涅森林裏——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德國簽署投降書的地方,法國代表查理·亨茨格將軍在貝當授意下,同德國最高統帥部參謀長凱特爾元帥在停戰協議上簽字。
根據該協議,法國必須割讓包括:
巴黎在內的1/3的國土;
法國政府必須每天為德國占領軍支付3億法郎的占領費;
法國的空軍、陸軍不得超過10萬人;
法國政府必須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麵與德國保持一致,不得有任何與德國相違背之處。
1940年7月1日,德國軍隊占領法國後,法國政府遷都至維希。參、眾議院決定憲法暫停實施,並選出亨利·菲利浦·貝當為國家元首,是為維希政府。另外,阿爾伯特·勒布倫也辭去法國總統職位。於是,第三共和國變成了一個專製獨裁的國家。在這個國家中,敵視共和國民主成了主導政治的強大力量,而貝當則成為納粹的傀儡。
10月30日,貝當公開發表講話,表示願意同納粹德國進行真誠的合作。
隨即,以貝當為首的維希政府頒布了反猶太人的法律,規定:
猶太人在法國必須佩帶黃色的大衛之星標誌,否則法國政府可以隨時將他們拘留或逮捕;
猶太人不得在法國擔任公職,不能從事新聞、工商等眾多職業。
在經濟方麵,貝當政府則將法國在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亞擁有的銅礦讓與德國。
貝當極力討好希特勒,可仍然沒有取得希特勒的信任,不久就推出賴伐爾掌握維希政府的實權,將貝當置於徒有虛名的國家元首的地位。
1944年8月21日,根據希特勒的命令,德國占領軍將以貝當為首的維希政府全體成員押送到德國的西格馬林根堡“保護”起來。盟軍攻入德國本土後,又將他們轉移到瑞士的一個小城鎮。
1944年8月,法國光複後,貝當逃往德國,次年4月被盟軍逮捕。8月,法國最高法院以通敵罪將其判處死刑,後又改判終身監禁。
1951年死於法國西海岸的約島,卒年95歲。
§§第二章 佛朗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