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推動戰爭的外交能手

  東鄉茂德的先祖是樸姓朝鮮人,豐臣秀吉入侵朝鮮時被掠到日本今天的鹿兒島,後改姓東鄉。東鄉茂德1882年出生在鹿兒島。1912年,東鄉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德文專業,後考入外務省,先後出任駐中國奉天(今沈陽)總領事館領事官補、駐德國大使館參事官及駐美國大使館一等書記官等職。

  1937年升任駐德國大使,1938年出任駐蘇聯大使。

  1939年5月,日本關東軍出於“北進”目的,在中蒙邊境接壤的諾門坎挑起大規模日蘇軍事衝突,但遭到蘇軍強力反擊,關東軍遭受重挫,幾乎一個師團全覆滅,朝野震驚,急令東鄉茂德與蘇方交涉。

  東鄉與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幾經斡旋,雙方簽定了停戰協定,日蘇間的軍事衝突告一段落。這也是東鄉外交活動的精彩之筆。後來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他還為此沾沾自喜,把自己打扮成“敢於同軍國主義鬥爭的和平主義者”。

  1941年,東條英機組閣,東鄉茂德出任外務大臣兼拓務大臣。身為高級外交官的東鄉茂德對東條內閣擴大戰爭的意向應該是心知肚明,但欣然應允走馬上任,這至少可以說明,他對東條內閣的戰爭意向是持支持態度的。但也有史料披露,當時東鄉曾表示,“如果陸軍方麵繼續對支那駐軍問題采取強硬態度,外交交涉難以進行”雲雲,東條表示,“包括支那駐兵問題,將就日美交涉的諸問題予以重新考慮”,在這一前提下,東鄉才應允出任外相。

  1941年11月5日,昭和天皇主持召開禦前會議,具體研究對美開戰事宜,東鄉出席。禦前會議後,東鄉提出甲乙兩個交涉方案,與美國周旋。

  其中甲方案內容包括日本自主決定和解釋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承諾國際通商的無差別原則;在規定時間內(25年)撤出日本駐中國北部、蒙疆和海南島的一部分兵力,在中日之間完全和平的前提下,兩年內完成撤兵。

  乙方案是日美兩國都不得武力進入東南亞和南太平洋地區;為獲得荷屬印度支那的物資,日美兩國協力;恢複日美通商條約和提供石油供給等。

  從字麵上看,無論是甲方案還是乙方案,都是美國方麵難以接受的,隻是為了拖延時間而已。兩個方案擬定後,東鄉指示駐美國大使野村吉三郎,務必以兩方案為條件與美方談判,並限定談判時間截至11月25日止,還派出原駐德大使來棲三郎作為特使協助野村,直至對美開戰。

  1941年11月7日,駐美大使野村先把甲方案呈交美國國務卿赫爾,遭到美方堅決否決。東鄉獲知談判陷於僵局,於11月10日約見美國駐日本大使格魯,執意要求美方接受,遭到拒絕後又於11月12日約見英國駐日大使,請其斡旋日美談判,雖毫無結果,卻為日本贏得了一定的時間。

  11月20日,東鄉又指示野村向美方提出乙方案。11月27日,美國國務卿赫爾提出《赫爾備忘錄》,要求日本從中國和印度支那撤出一切軍隊;放棄在中國的特殊權益;不得承認重慶以外的其他政權(指汪精衛政權)等。《赫爾備忘錄》的提出等於宣布東鄉外交的失敗,東條內閣則認為,這是美國向日本發出的“投降令”。

  11月28日和29日,東鄉連續給野村發去密電,認為赫爾備忘錄“無視東亞的現實,極大地損害了日本的威信”,訓令野村口頭要求美方“自我反省”。11月30日,東鄉又給駐德國大使大島浩發電,訓令其向德方轉告美國對三國同盟的“固執態度”,以爭取德國的同情和支持等。12月1日,昭和天皇再次主持召開禦前會議,最後決定對美、英、荷宣戰。就這樣,東鄉作為日本國家戰爭機器的一員,把日本推上了太平洋戰爭的道路。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