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2.不可缺少的喉舌

  在萬湖會議上,希特勒最後決定在整個西歐開始屠殺猶太人。最初,戈培爾似乎想將屠殺行動同鎮壓天主教會一樣推遲到所謂“最後勝利”之日,但既然希特勒決心已定,他也就決心緊跟了。

  1935年,戈培爾主持德國的反猶太人活動。6月,他宣稱“我們再也不想要猶太人了”,將猶太人逐出國防軍和勞役部門;9月,頒布紐倫堡法律,剝奪猶太人的德國公民權,禁止猶太人和雅利安人通婚,猶太人和非猶太人之間的任何交往均屬犯罪行動。

  此外,戈培爾還氣勢洶洶地揚言:“隻有將所有猶太人消滅幹淨,才能解決猶太人問題。隻要還有一個猶太人活著,這個猶太人就始終會與國家社會主義德國為敵。因此,不能對猶太人講任何寬容和人道。”

  1936年1月17日,戈培爾麵對18000名納粹分子發表了激烈演說,他宣布德國必須擁有殖民地。他說:“德國確實是一個貧困的國家,我們沒有殖民也沒有原材料。”在談到德軍供應不足的問題時,他說:“沒有黃油我們還能活,可沒有大炮我們就活不下去了。”

  1937年5月28日,戈培爾發表演說,猛烈抨擊天主教會神職人員的腐化墮落。1938年,戈培爾再次組織反猶太人運動。10月,情報與安全局局長海德裏希奉命逮捕1.7萬名波蘭猶太人,用悶罐車驅逐出境;為紀念啤酒店暴動而製造“水晶之夜”(亦稱“砸玻璃之夜”),將猶太人經常集會的會場、住宅和店鋪的玻璃全部砸碎(價值500萬馬克)而詭稱為德國人民“自發的示威”,身穿褐色製服的納粹黨衝鋒隊員還高唱:“今天,德國是我們的;明天,整個世界都是我們的!”

  在納粹德國發動波蘭戰爭之前,戈培爾操縱宣傳機器煽動戰爭狂熱。《柏林日報》先使用大字標題警告“當心波蘭”,後又謊稱“波蘭軍隊推進到德國國境邊緣”。

  《領袖日報》則動用危言聳聽的標題“華沙揚言將轟炸但澤-極端瘋狂的波蘭人發動令人難以置信的挑畔!”

  《十二點鍾報》報道波蘭人攻擊3架德國客機。《人民觀察家報》編發特大通欄標題“波蘭全境處於戰爭狂熱中!上西裏西亞陷入混亂!”

  1939年9月1日的早報則競相報道所謂“波蘭誌願人員和上西裏西亞叛亂分子”襲擊靠近邊界的德國格萊維茨廣播電台的消息。實際上,襲擊行動是納粹黨衛隊保安處的特工人員炮製的。

  納粹德國發動侵略戰爭後,最高統帥部在作戰部設有國防軍宣傳處,負責軍事新聞檢查和編發國防軍公報。在整個戰爭時期,戈培爾都力圖把國防軍宣傳處變為國民教育與宣傳部的職能部門,以便使政治宣傳和軍事宣傳協調起來,但是未能成功。戈培爾與裏賓特洛甫爭奪對外宣傳權的鬥爭也以妥協告終。盡管如此,戈培爾仍竭力利用手中的宣傳工具,為配合法西斯戰爭而鼓噪呐喊,頗具成效。

  戈培爾認為廣播是戰爭時期最重要的宣傳工具,演說比寫作更能吸引人心。由“哈哈勳爵”主持的對英廣播節目,在宣傳納粹戰爭政策、影響英國公眾心理方麵是相當成功的。盟國提出法西斯必須無條件投降的原則之後,戈培爾乘機鼓吹德國不是勝利就是毀滅,此外別無選擇。

  1940年6月,在德軍侵蘇戰爭之前,戈培爾試圖讓人們相信3個星期或5個星期之內德軍將入侵英國,告誡人們“不要試圖猜測——你們不會猜著,繼續你們的工作。可以肯定,屆時你們將聽到你們必須知道的消息”。

  1943年2月2日,德軍在“命運之城”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慘敗後,戈培爾下令全國娛樂場所關閉3天,在第一天和第三天停止交通1分鍾。

  同年2月18日,在柏林體育館裏,聚集了15000萬精選的聽眾,戈培爾發表著名的煽動性演說《論總體戰》。演說曆時2小時15分鍾,據稱是納粹領導人在戰爭時期所作的最長的演說。演說直言不諱地以“經過國家社會主義教育和訓練的德國人民能夠承受全部真相”開頭;第一部分不講德軍的敗績而強調“猶太人——布爾什維克”的危險,指明德國勝利的必然性,旨在告誡德國聽眾和其他歐洲國家的聽眾;第二部分則旨在說服德國公眾相信勝利必須通過總體戰來贏得,共有10個結論性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第4個問題“你們想要總體戰嗎?你們想讓戰爭比我們所想象的更具總體性和徹底性嗎?”;演說最後以西奧多·科納的詩句“國家屹立而風暴消失”作為結尾,獲得雷鳴般的掌聲。

  演說之後,戈培爾下令關閉柏林的豪華飯店和娛樂場所,裝模作樣地帶頭不用寬敞闊氣的客廳、不上高級茶點,並通過紀錄片大肆宣傳。

  戈培爾還經常為希特勒朗誦《腓特烈大帝史》,共同期待第三帝國“時來運轉”。

  1944年6月,戈培爾出任德國總體戰動員委員會全權總監。7月20日,德國發生謀殺希特勒事件。戈培爾積極組織鎮壓並及時通過廣播電台發布挫敗謀殺的公告,使奄奄一息的納粹政權又緩過勁來,8月24日,為了挽救第三帝國,戈培爾下達總動員令。

  1945年1月,戈培爾出任柏林城防司令,鼓吹焦土政策和毒氣戰,下令槍斃被俘盟軍飛行員,主張固守柏林。4月,戈培爾夫婦遷居總理府地下室。這時,希特勒已決定自殺,並立下遺囑任命鄧裏茲為總統、戈培爾為總理。

  戈培爾或許已意識到納粹政權的崩潰,寫下《元首政治遺囑的附錄》,聲稱“要在元首身邊結束我的生命”,“在今後的艱苦歲月裏,樹立榜樣比活著更為重要”。5月1日,戈培爾夫婦先讓黨衛隊員毒死他們的6個孩子,然後讓黨衛隊員從背後開槍——結束了他們的生命。

  §§第八章 阪垣征四郎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