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2.實施“狼群戰術”

  毫無疑問,支配歐洲,建立歐洲新秩序,是希特勒奮鬥的目標。他的基本計劃是先解決歐洲大陸問題,然後再占領不列顛帝國。基於這種思想,希特勒先開始和英國展開有關海軍協定的談判。在談判所提出的建議中把德國海軍的噸位數定為英國海軍的35%,而潛艇則可達到45%。這個數字在某種環境下還可以增到100%。他們認為英國是一個海洋國家,對於這種程度的海上優勢應會感到滿意,也就可能不再幹涉德國在歐洲大陸上的冒險。1935年,《英德海軍協定》遂在倫敦簽字。

  事實上,在《英德海軍協定》簽字以前,德國即早已開始建造潛艇。1934年9月,德國重新組建潛艇部隊,鄧裏茲被希特勒任命為海軍總部中的“首席潛艇官”。接著,雷德爾對鄧裏茲極為賞識,把有關潛艇的發展計劃、戰略戰術、訓練等所有事宜都交給他全權處理。

  在這裏,鄧裏茲開始將籌劃多年的潛艇“狼群戰術”投入訓練。可以說,這使他有機會發展他的理論,並通過演習把這些理論付諸試驗。鄧裏茲的潛艇思想以兩項原則為基礎。

  第一項原則,潛艇的攻擊目標就是商船。對他來說,這就包括了潛艇戰的一切行動和其目的。擊沉一艘敵方的軍艦不過是一種額外的收獲而已。對商船的攻擊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更不必考慮平民生命的損失。

  根據《海牙公約》,在攻擊商船時應先停船檢查,而在擊沉之前應對所有的乘員提供安全保障。鄧裏茲不僅不理會這種規定,而且還花了許多時間去尋找《公約》的漏洞,以便使潛艇可以合法地在無警告情況下擊沉商船,他狡辯說一艘商船在戰時發出求救的信號就意味著正在受到潛艇的攻擊,這就構成海軍的一種情報來源。根據這種理由,它也就不應受《海牙公約》的保護。

  第二項原則,潛艇根本上隻是一種能潛航的水麵船隻,應像一艘水麵軍艦一樣投入戰鬥。對商船的攻擊而言,這是一種超前的觀念,完全改變了當時流行的看法,即認為潛艇在白天應潛伏在水中,當目標進入其射程以內時才在水下用魚雷加以攻擊。

  鄧裏茲認為夜間的水麵攻擊最為有利。因為潛艇的指揮塔體型很小,在夜間幾乎看不見,而潛艇的水麵航速又幾乎超過商船。這兩個因素加在一起,也就使潛艇可以到達最有利的火力發射位置。

  在訓練人員時,鄧裏茲非常注意細節。他要求全體官兵對德國潛艇的設計充滿信心,同時也要掌握在一切惡劣天氣條件下的操作能力。他用德國艦隊來扮演敵方的護航兵力,試驗其潛艇的夜間攻擊技術。結果它們很輕鬆地穿過一道驅逐艦的屏障,一到達距目標600碼以內的位置而未被發現。毫無疑問,鄧裏茲所采取的措施實完全正確。

  其實,夜間水麵攻擊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就是“狼群”戰術——集結成群,以群打群。鄧裏茲在敵方船隊可能的航線上橫向展開一隊潛艇,假使有一艘潛艇發現了蹤跡,就立即跟著它走,同時通知其他的潛艇集合在一起並駛往前方等候,這樣就可以在夜間對其發動有效攻擊。

  “狼群”戰術無疑很有作用,同時也帶來一係列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便是指揮權的歸屬,是由海上的潛艇指揮官,還是由岸上的司令部統一下令作戰呢?鄧裏茲曾試驗過這兩種方法,最後發現在裝備有精密通信網的岸上司令部中,他可以作較好的控製。

  不過,鄧裏茲又迅速認識到這種控製體係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即大量的訊號從海上潛艇中發出,將使敵方的方向尋覓係統易於發現我方潛艇的位置。他準備進行這種冒險,因為他認為從岸上進行有效的控製有較大的優勢,同時他也相信英國還沒有十分有效的高頻率定向係統。

  “狼群”攻擊的組織工作相當複雜,必須由鄧裏茲在岸上的司令部作嚴密的控製。根據正常的情報部門的資料,鄧裏茲很容易地了解到對方的護航船隊何時離開加拿大前往英國,以及所包括的船隻數量。

  他把個別潛艇散布在一條與敵方的預計航線成直角的直線上,根據能見度的差異,彼此間隔25海裏到30海裏,等待發現敵船。

  當其中一艘潛艇發現敵船之後,就立即用高頻率的潛艇無線電波向鄧裏茲報告,同時繼續監視敵人的船隊。它此時浮出海麵但與敵船保持最大的能見距離,這樣就不易被對方發覺。在監視的同時,這艘潛艇也就繼續向鄧裏茲報告敵方船隊在航向或速度上的改變,以及天氣情況和其他有關資料。

  當潛艇司令部收到發現敵情的報告之後,就立即用同樣的高頻率電波通知參加“狼群”行動的其他潛艇,命令它們向那一艘潛艇靠攏,甚至連它們應該怎樣走都由司令部決定。當它們即將接近敵方船隊時,原先的那艘潛艇就會用中波無線電來和它們取得聯係。

  所有潛艇都奉有嚴格的命令,必須等待全部艦隻到達後才開始攻擊。它們駛往前方的某一位置,那是預計敵方船隊在天黑之後能到達的地點,這樣它們就可以在一整夜發動攻擊。

  1942年,德國潛艇返回瑟堡基地。攻擊的方法是依賴它們幾乎完全不被敵人發現的特性,通過護航艦隻的屏障線,一直溜到商船的中間,直到射程大約600碼時才發射魚雷。在這樣的距離內幾乎百發百中。當天快要亮時,潛艇立即開始停止攻擊,以最高速度在水麵上沿著船隊的同一航向向前行駛,依賴其高速度進入下一個有利位置,等到夜幕再度垂下時再作第二次攻擊,這樣一夜複一夜,直到所有的潛艇把魚雷都用完為止。

  在整個作戰過程中,鄧裏茲都對部隊保持著嚴密的控製,從他的司令部中發出一連串的無線電報,指揮每一艘潛艇在每一分鍾的行動,隻在夜間攻擊時例外。在夜間,各位艦長要用自己的技巧和主動性去達到適當的射程並盡可能擊沉大量的商船。但何時開始攻擊和何時停止則都由司令部決定。

  對於這種形式的攻擊,英國人基本上毫無防禦能力。在最初階段,大西洋之戰是完全靠肉眼來打的,決定勝負的問題就是要看誰先發現對方。潛艇顯然占了優勢。當時雖已有雷達,但受到巡邏飛機航程的限製,即最遠隻可以到達距機場200海裏的地區而護航艦隻則還沒有裝雷達。

  英國首相丘吉爾在戰後的回憶錄中仍心有餘悸地寫道:“戰爭中,唯獨使我真正害怕的是德國潛艇的威脅!”

  鄧裏茲曾憑著高度的技巧和堅定的決心來充分利用這種有利情況。部隊執行命令時事無巨細都根據他的指示和決定來辦。當然他也有失算的地方,譬如說有些魚雷設計不佳,有向深水處潛入而從目標船底下通過的情況發生。鄧裏茲不僅立即加以矯正,而且還把負責人送交軍事法庭審判。

  另一方麵他也有特別好的運氣。最重要的是英國海軍的密碼幾乎全被德國海軍情報機構譯出。所以,鄧裏茲對敵情可以說是了如指掌。因此,他指揮的潛艇也就能擊中敵人而不被敵人擊中。

  在1936年到1939年這3年中,鄧裏茲根據他的理論建立起德國潛艇兵種。除了經常演習以求將“狼群”戰術發展到最高效率以外,他還集中精力為這一目標設計了一種性能最佳的潛艇。對於這樣的戰爭,其理想的潛艇是艦體要盡可能小,因為愈小則愈不易為敵人所發現;而從燃料儲量來說,則希望它具有最大的續航力。因為任何與英國人之間的戰爭,德國潛艇都必須到達離基地很遠的地方去作戰。

  德國的潛艇工程專家發現,隻要把排水量500噸的標準潛艇再增加17噸以加裝油槽,即可以使其航程由6200海裏增加到8850海裏。這就是以後大量生產的VⅡC型。為了適應航程較遠的戰鬥,他們還設計了740噸的潛艇,其航程為1.3萬餘海裏,這就是ⅠⅩ型,它與VⅡC型的生產比例為1:3.最後,為了真正的遠程作戰,例如在非洲的南部海域和印度洋的戰鬥,又設計了一種大型水底油輪,可以在海上為作戰用的潛艇加油。這就是ⅩⅠⅤ型潛艇,其水麵排水量為1688噸,那些潛艇艇長們稱XIV型潛艇為“奶牛”。不過直到1940年底和1941年初,這種潛艇才開始按一定數量生產。

  從1935年到1939年這短短的四年時間,鄧裏茲對於德國潛艇兵種的發展,無論是在物質方麵還是在精神方麵,都是總負其責,他專心一意地投入潛艇部的建設,親自選拔和訓練人員,並把他自己的新戰術思想灌輸到他們的頭腦中,使他們樹立堅定的信心;從而湧現出一批凶狠狡詐的海上殺手。

  雖然他並非是個和善可親的人,但他盡可能與他的艇長們保持接觸。每當一艘潛艇出海演習回來,他總是在碼頭上歡迎官兵,所以全體官兵都稱他為“教父”,對他十分忠誠。

  德國海軍不像其他大多數國家的海軍,不是在任職兩年半左右就實行調職。這樣一來,鄧裏茲有充裕的時間來發展和改善其戰術思想,同時,也使他的部下有一種安全感,知道這種指揮體係不會有所改變,他們不必害怕到時又要去適應一位新領袖的思想。

  在這四年中,鄧裏茲更幸運的是海軍總部對他另眼看待,不僅承認他是唯一的潛艇專家,而且對於他提出的要求也一律批準。當時鄧裏茲還是一位級別相當低的軍官,但幸運的是他的頂頭上司海軍總司令雷德爾對他信任有加,在潛艇戰領域中的一切問題是容許他大權獨攬。

  鄧裏茲不僅對潛艇部隊的建設專心致誌,而且他對假想敵是誰也有堅定不移的看法。在1935年到1939年間的德國,也許隻有他一個人如此堅信英國是未來戰爭中的主要敵人,他的一切訓練和準備都指向這個唯一的目標。他甚至要求一切演習都應到大西洋中去進行,而不應限於波羅的海或北海範圍內。

  當時的海軍總司令雷諾爾認為德國在1945年以前不會與英國交戰,所以一直在按“Z計劃”實施潛艇建設。鄧裏茲對此卻有完全的不同看法,不過他那時還是人微言輕,也就不敢隨便表露自己的意見。

  1939年4月26日,德國單方麵廢除《英德海軍協定》。其實,德國占領捷克之後,英國就為波蘭的安全提供了保證。兩國的關係從此開始緊張,而這次廢約行動更是火上澆油。這不僅暗示戰禍可能一觸即發,而且也使英國人認清德國海軍正在以最快速度重振旗鼓。

  於是,廢約之後,鄧裏茲認為德國決不能等到1948年去完成其艦隊的建造計劃。所以他力主德國的造船工業應立即停止其他一切船隻的建造,而集中全力來生產潛艇。最終雷德爾決定把戰艦和潛艇同列為第一優先。但時間已經來不及了,德國的工業在戰爭開始時未能交出鄧裏茲所希望的那麽多潛艇。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