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9.沙漠敗北

  就在意大利軍隊入侵希臘的同時,墨索裏尼又貿然發動了對非洲的進攻。他妄圖乘英國之危,一舉攻下埃及,以便稱霸非洲。然而,事情並不如意。在非洲擔任意大利統帥的格拉齊亞尼,是一個詭計多端的法西斯老將。他雖然贏得了征服阿比西尼亞的桂冠,受到“領袖”的嘉獎、喝彩,並被提升為元帥,但這次卻憂慮滿腹,他想:英國人最近不戰自退,一打就跑,可能是個陷阱。因此,不管墨索裏尼如何訓斥、辱罵,仍不輕舉妄動。可是,就在格拉齊亞尼躊躇不前時,英國人卻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羅盤”戰役的準備工作。

  開戰之前,英國中東總司令韋維爾將軍,親自檢查戰備之後,對將士作了簡短有力的動員,他說:“我們雖然在人數上抵不過敵人,但我們經過高度的訓練,裝備好,習慣沙漠作戰,有著‘偉大的光榮傳統’,而且富於堅忍不拔的精神,這是我們攻無不克的勝利保證。”

  在一個重大行動開始之前,真是度日如年,全體將領興高采烈,決心打贏這場戰爭,以振士氣,也好給墨索裏尼一個教訓。12月6日,英國那些身體瘦削、麵目黧黑、在沙漠中受過鍛煉的完全機械化裝備的陸軍,約2.5萬人挺進了40多英裏,並於翌日一動也不動地整日蜷伏在沙漠荒野之中,未被墨索裏尼的空軍發現。12月8日,他們又兼程前進,部隊在當夜才被告知,這不是在沙漠中的演習,而是“真要打仗”。9日拂曉,揭開了西迪巴拉尼之戰的序幕。

  一陣猛烈的炮火過後,英、印聯軍展開了攻勢。僅僅在數分鍾之內,意大利的25輛戰車就陷入癱瘓狀態。當時在西迪巴拉尼南部的尼貝瓦作戰的意大利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意軍師團長馬利蒂將軍一出戰壕,即被打死。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激戰,英軍攻克該城。下午1時30分開始進攻圖馬爾兵營,到傍晚幾乎整個兵營地區全被英軍占領,大部守軍被俘。同時,第七裝甲師在西麵切斷了沿地中海的公路,從而孤立了西迪巴拉尼。駐防馬特魯港的部隊,也同時準備停當,待命出擊。10日天剛破曉,他們便在軍艦的強大火力掩護下,猛攻正麵的意軍陣地。戰鬥持續了一整天,到10時,科爾斯特裏姆警衛隊指揮部報告說,俘虜太多,已無法清點,被俘的士兵和軍官占了約有200多英畝大的一片地方。

  自12月11日起,英軍第7裝甲師,接著是英軍第16步兵摩托化旅與澳大利亞第6師,繼續乘勝追擊。幾天後,布克·布克和西迪巴拉尼周圍的全部海濱地區便落入盟軍之手。當時丘吉爾從前線獲悉,至少有3師墨索裏尼的精銳部隊,不是被殲滅,就是被俘獲。

  在西迪巴拉尼的勝利已最終確定的時候,即12月12日,韋維爾將軍又主動采取了一項明智而大膽的決策。他不是把剛替換下來的第4英印師留在戰場上作為總後備隊,而是立刻把它調往厄立特裏亞,與第5英印師一起參加由普拉特將軍指揮的阿比西尼亞戰役。該師一部分由海道前往蘇丹港,另一部分則乘火車再換輪船溯尼羅河而上。其中有一部分幾乎是直接從西迪巴拉尼前線開往他們登船的地點。他們到達700英裏以外的戰場後,很快又投入戰鬥。如果沒有韋維爾將軍先見之明的決策,不但阿比西尼亞要塞克倫之戰的勝利難保,就是阿比西尼亞的解放也會遙遙無期。

  北非前線的勝利,使丘吉爾歡欣鼓舞,他急忙向前線將士表示祝賀,並催促他們不遺餘力地圍殲敵人。他在1940年12月13日發給韋維爾的電報說:

  “我衷心祝賀你獲得的光輝勝利,它實現了我們的最高希望。當我在下院講述需要進行多麽高明的參謀工作和陸軍如何勇敢地執行這一艱巨任務時,大廳裏歡聲雷動……”

  “詩人沃爾特·惠特曼說,每一個成功的果實,無論它是多麽圓滿,都將帶來一些需要我們投入更大的戰鬥才能加以解決的問題。自然,在你的思想裏,追擊敵人占首要地位。當勝利者精疲力竭之日,正是可以從失敗者身上取得最大的補償之時。再沒有什麽事情比利比亞的失敗更能使墨索裏尼戰栗的了。無疑,你曾經考慮,在意大利領土上占領幾處港口,讓艦隊運輸你所需要的一切人員和裝備,利用這些港口作為新的跳板,以便沿著海岸追擊敵人,直至遇到真正的抵抗為止。看來,這些人就像是成熟的莊稼,等我們去收割了……”

  到了12月15日,英聯邦軍隊已從埃及境內掃蕩了所有的意軍。留在昔蘭尼加的敵軍,大部分撤退到已被孤立的巴迪亞防禦陣地以內。這樣便結束了西迪巴拉尼之戰的第一階段,使墨索裏尼的5個師大部被殲,俘虜敵軍3.8萬餘名。英軍自己的損失是:陣亡133人,受傷387人,失蹤8人。

  為了乘勝擴大戰果,12月16日,丘吉爾電示韋維爾:“現在,你們的首要目標,是粉碎意大利陸軍,並盡最大努力把他們驅逐出非洲海岸。前曾得悉你們有進攻巴迪亞和圖卜魯克之意,現在又獲悉你們攻占蘇盧姆和卡普的消息,我們感到非常高興。我深信,你隻有在確知你不能再向前進以後,才放棄主要的目標轉而在蘇丹或多德卡尼斯群島采取輔助行動……但是,不要讓這兩個行動使進一步擊潰墨索裏尼主力的最大任務受到影響。”

  墨索裏尼在非洲慘敗的消息,使全意大利人驚恐不已,離心傾向愈加嚴重。飽受折磨的意大利人民“根本不能冷靜地接受這一巨大的打擊”。從齊亞諾那幾天的日記裏,可看到妄自尊大的墨索裏尼對這一打擊的反應和它對法西斯統治集團內部所產生的影響。

  在最初,這個剛愎自用的墨索裏尼,還裝模作樣,尚能“保持平靜”,但到了12月12日,他也嚴重地動搖起來,承認事態的嚴重性。他曾對他的左右心腹說:“我們真的被擊垮了!這回並非由於政治上的原因,這完全是軍事將領們的無能所造成的。”在這以前,墨索裏尼對於格拉齊亞尼要求提供更多的戰車、大炮和空軍支援,總以為那是某種借口,而置之不理,現在失敗了,不僅不嚴以律己,反而怪起格拉齊亞尼來了。他憎恨地說:“盡管我瞧不起他,但他卻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實在可憎!”

  墨索裏尼一向不大信任格拉齊亞尼,總以為他保守、怕死,因而開始聽取了巴迪亞司令官貝爾索利將軍的意見。“領袖”在一封致這位半白胡子將軍的熱情洋溢的電報裏說:“閃電胡子以及他勇敢的士兵是有口皆碑的。我相信他們在戰爭中會旗開得勝,為黨國盡忠!”

  然而,格拉齊亞尼卻不以為然,他對意大利軍隊能夠保持巴迪亞一事,頗表懷疑,於是他提議放棄此城,撤退到圖卜魯克,這樣可以有充裕時間構築防禦工事。然而,這一建議卻被墨索裏尼拒絕了,他認為不交戰就把利比亞廣大地區放棄,未免太便宜英國了。他命令部隊必須堅守陣地,不準後退!

  在意大利領袖下令“堅守陣地”不久,英軍就把巴迪亞作為他們下一個攻擊的目標了。在這個城市的周圍,格拉齊亞尼布置了4個意大利師。防禦工事是由連續不斷的反坦克戰壕和鐵絲網障礙物構成的,每隔一段有一座混凝土的碉堡,後麵還有第二道防禦工事。襲擊這樣強大的鞏固陣地需要準備。第七裝甲師阻止意軍向北方和西北方向逃跑。為攻擊這一陣地,英軍可以調用的軍隊有第6澳大利亞師,英軍第16步兵旅,皇家坦克團第7營,一個機槍營,一個野炮團和一個中程炮團。從1月3日清晨開始攻擊。一營澳大利亞部隊在強大的密集炮火掩護下,在西邊的外圍陣地攻占了一個據點。在他們的後麵,士兵衝進了反坦克戰壕。兩個澳大利亞旅繼續進攻並向東麵和東南麵掃蕩。

  戰事進展十分神速。4日下午,英國“馬蒂爾達”坦克在步兵的支援下攻克巴迪亞;5日,守敵全部投降。共俘敵4.5萬人,繳獲大炮462門。翌日,1月6日,輪到了圖卜魯克,第7裝甲師切斷了它的交通;7日,領先的澳大利亞旅已進抵該城東部防線的前沿。這裏的外圍陣地長達27英裏,與巴迪亞的陣地相似,隻是在許多地點反坦克壕的深度不夠,起不到作用。駐防的意大利軍隊包括一個完整的步兵師、一個軍司令部和從前沿陣地撤下來的大量殘餘部隊。直到1月21日,一切準備就緒後,英軍才得以發動攻擊。另一個澳大利亞旅,在強烈的炮火掩護下,衝入南麵的外圍陣地。該師的其他兩個旅,進入臨時建立的橋頭陣地,向左右兩翼擴大。傍晚,防區的1/3已被英軍占領,第二天淩晨,一切抵抗都停止了。俘虜近3萬人,繳獲大炮236門。

  盟軍士兵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就這樣,英勇善戰的英聯邦沙漠兵團,在韋維爾將軍的指揮下,於6個星期內,在缺水缺糧的地帶前進了200餘英裏,攻占了兩座經常駐有海、空軍部隊的設防鞏固的港口,俘虜意軍11.3萬名,繳獲大炮700餘門。至此,妄圖侵略征服埃及的墨索裏尼的龐大陸軍,已經潰不成軍了,隻是由於交通和供應上的莫大困難,才延遲了英軍向西長驅推進。

  在所有這些戰鬥中,艦隊曾給予有力的支援。巴迪亞和圖卜魯克依次受到艦隊的猛烈轟擊,艦隊的飛機也參加了陸上作戰。尤其是海軍,除了為運送軍事人員進入被占領的港口提供了莫大的便利之外,還每天為陸軍先頭部隊輸送3000噸供應品,支援陸軍的前進。英國陸軍所以能獲得這樣大的勝利,也應歸功於英國空軍對意大利空軍的優勢。他們雖然在數量上遜於敵人,但是飛行人員勇於進攻的精神,迅速地使他們在士氣上完全壓倒敵人,從而享有空中活動的自由,擊毀意大利飛機達數百架之多。

  巴迪亞和圖卜魯克兩個重要港口的失守,在意大利引起了更大的震動。群情更加不滿,統治集團內部的埋怨、爭吵較前更激烈。

  根據當時形勢的發展,丘吉爾覺得,有必要通過廣播對意大利人民講幾句話,借以鼓動意大利人民群眾對墨索裏尼法西斯政權的不滿。因此,1940年12月23日夜,英首相首先向他們述說了英、意之間的傳統友誼,接著指出:“意大利人,我要把實情告訴你們。這都是因為一個人。就是那一個人使意大利失去了美利堅合眾國的同情和友誼。我不否認他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但是,他毫無約束地執掌大權18年之後,把你們的國家帶到了可怕的毀滅的邊緣,這卻是誰也不能否認的。也就是這一個人……違背根本就不想打這次戰爭的意大利人民的意願,使古羅馬的繼承人和後裔與凶惡殘暴的異教徒為伍。”

  丘吉爾講到這裏,又向意大利人民宣讀了他出任首相時致墨索裏尼的信和這名“領袖”1940年5月18日寫給他的回信。接著,英國首相進一步指出:“這名領袖在執掌獨裁政權18年之後,把信賴他的人民領到什麽地方去了呢?現在他們可以選擇的出路是多麽不妙?要麽準備在海上、空中和非洲遭受整個大英帝國的炮擊,遭受希臘民族的猛烈反攻;要麽換一個辦法,從勃倫納山口請阿提拉率領貪婪的軍隊和秘密警察來占領、鎮壓和保護意大利人民,而他和他的納粹黨徒對意大利人民是直言不諱地極端蔑視的,種族與種族之間像他們對你們這樣蔑視的情形還從未見過。”

  “一個人,而且隻有那個人使你們遭遇的結果就是如此。”最後,丘吉爾大聲疾呼,“我將等待意大利民族能再次創造自己的命運那一天,而且我堅信這一天必將到來!”

  十分巧合,就在丘吉爾向意大利人民發表演說的這一天,墨索裏尼懊喪地對齊亞諾談到意大利陸軍的士氣時說:“無論如何,我將承認,1914年的意大利人比現在的意大利人好。這不是誇讚那時的製度,隻不過講實話罷了。”第二天,他望著窗外沮喪地說:“這場雪和寒冷的天氣多好!這樣,我們這些不中用的意大利人,這個劣等民族,將有所改進。”這一陣子,這個法西斯魔頭情緒很壞,顯然是意大利陸軍在利比亞和阿爾巴尼亞的失敗折磨著這個邪惡人的心。

  北非反法西斯戰場上的勝利,有力地鼓舞了歐洲人民和非洲人民的鬥爭,千千萬萬人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的火焰,迸發出奔騰的激情。正義的事業一定勝利。公理絕不會永遠被人蹂躪。萬惡的法西斯強盜必定會遭到更大的失敗。對於世界上反法西斯的國家和人民來說,形勢越來越好。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