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心情煩躁的墨索裏尼把齊亞諾召進威尼斯宮,沮喪地說:“別無他途,看來我們不得不通過希特勒要求停戰了。”
“這是不可能的,希臘將以要求元首親自擔保他們不再受到侵犯為先決條件。”這個駙馬外長氣呼呼地說,“我寧願讓子彈打穿腦袋,也不願給裏賓特洛甫打電話!”
齊亞諾力主打下去,他說:“嚴峻的邏輯告訴我,尚未全麵崩潰之前,仍有可能在發羅拉設置橋頭堡,並以新的兵力在斯庫姆維尼河岸建立一道安全防線。現在,要緊的是頂住,堅守阿爾巴尼亞。時間會帶來勝利,如果我們放棄,那就一切都完了。”
墨索裏尼聽了這個駙馬爺的勸告,忽然又打起了精神,決定繼續增派軍力,調整前線指揮人員,重新發起進攻。但是,所有這些措施,仍未給他帶來令人鼓舞的消息。
希特勒越想到墨索裏尼對希臘的“輕舉妄動”,心裏就越氣,認為這是一次不可挽回的大失敗。他在給墨索裏尼的信裏,嚴厲指責了意大利的失敗所帶來的嚴重後果。
希特勒最後說:“這次行動對在埃及即將進行的沙漠作戰也產生了嚴重影響。看形勢,這場攻勢必得延長到來年舉行了。雖然我們很不願意,但到了來年,勢必得派遣軍隊到希臘幫你收拾殘局。”
墨索裏尼在反複讀過希特勒的書信之後,對齊亞諾痛苦地說:“希特勒又在責怪我們了,簡直把我搞得不知所措了。”然而,他卻把失敗的責任完全推卸給他無能的部下以及意大利士兵身上。事後,前法西斯黨書記斯達拉傑將軍也對領袖幫腔說:“意大利軍隊隻要稍動一下幹戈就一敗塗地了。”
由於前線接連失利,這一陣子墨索裏尼的情緒很壞。他時常發牢騷說:“我的時運多麽不濟啊,使喚的人盡是一些沒有價值的窩囊廢。大凡每一個人,一生都有一次致命的失敗,我是由於過度信賴維斯孔蒂·普拉斯卡將軍,以致弄到這種狼狽的境地。”
墨索裏尼決意非難陸軍參謀總長巴多格裏奧元帥,罵他是“背叛者”、“政權之敵”,借此把他搞掉。這是由於文化部長帕沃利尼的一次談話引起的。這個部長把他與巴多格裏奧交談的內容,忠實地一五一十地報告給了墨索裏尼。巴多格裏奧如此說:“雅科莫尼和維斯孔蒂,固然要負起希臘問題的大部分責任。不過,必須被非難的另有其人。那就是墨索裏尼的統帥。墨索裏尼不曾掌握過指揮權。既然他把所有的事情都推給我們,我們卻無法使他如意,在這種情形之下,他隻好處罰擔當責任的人了。”
聽了這些話之後,墨索裏尼勃然大怒,驅逐“叛逆者”的心日益迫切,終於接受了巴多格裏奧的“辭呈”。這個法西斯獨裁者在起草的急件上說:“巴多格裏奧因健康和年齡提出辭職。”齊亞諾說,這與巴多格裏奧的情況不合,但墨索裏尼堅持己見,他想用這種防患於未然的辦法取消“那個無賴的老瘋子德·邦諾將軍”的候選資格。巴多格裏奧退休後,不是住在他自己的寓所裏,而是住在米蘭附近他朋友內基的別墅裏。
墨索裏尼任命古佐尼當作戰部長兼副總參謀長。這一段時間,阿爾巴尼亞前線仍然吃緊,希臘的壓力繼續增加,最要緊的是意軍的抵抗日益無力。若希臘人有足夠力量突破意軍防線,前景更加險惡。意大利軍民人心惶惶,對前方戰局十分擔心。為了穩定民心,墨索裏尼特意召開內閣緊急會議,詳細介紹形勢。會上,“領袖”宣讀了一些文件。他本人對政治決定承擔了責任,並就軍事行動狠狠地批評了巴多格裏奧。這個獨裁者的論點是:當初巴多格裏奧不僅表示同意,而且簡直是熱情過分。麵對今天的敗局,墨索裏尼主張立即撤退,而且希軍仍在波格拉德茨地區繼續進攻。“局勢嚴重,”墨索裏尼說,“甚至可能成為悲劇性的。”在部長會上,當會議主席提到德·韋基的名字、並宣讀他催促攻打希臘的電文時,會上發出了一片強烈反對德·韋基的聲音。
會後,墨索裏尼即召見卡瓦萊羅將軍,這表明了他的意圖。卡瓦萊羅是個“樂天派”,他不相信在阿爾巴尼亞會遭到失敗,並對意大利有能力再舉進攻信心十足。墨索裏尼對他的觀點很欣賞,當即任命他為總參謀長,代替巴多格裏奧。
12月上旬,希臘軍再度突入意軍陣地的消息經前線指揮部傳到羅馬,墨索裏尼甚為驚恐。齊亞諾說,他從未看見過他如此落魄的樣子。當時,恰好回到羅馬的意駐德大使阿爾菲耶裏也確認了這一事實,並補充說:“我未曾看到過他那種頹喪的樣子。他的麵孔呈青白色,不斷地痙攣,表現得很悲哀,但卻又故意裝出一副沉著的樣子。他幾乎是神經質地用右手撫摩他的下巴,同時好像求人支持他的想法,老是把臉朝向我和齊亞諾。”
1939年5月22日,德意兩國簽定了軍事政治同盟條約,即所謂《鋼鐵盟約》。圖為兩國外長齊亞諾(左)和裏賓特洛甫(右)在條約上簽字,希特勒(中)參加簽字儀式。不久之後,墨索裏尼又認為事態尚可挽救。於是把卡瓦萊羅遣往前線,命令他及時向“領袖”匯報戰況。索杜將軍接連不斷地把一些令人傷腦筋的電報打來,但卡瓦萊羅基於他“樂天派”的性格,認為事態“仍很平靜”。墨索裏尼聽取這種報喜不報憂的戰報後,認為隻有卡瓦萊羅才能扭轉戰局,遂令這個新任的參謀總長直接掌握指揮之權。
不過,第二天更替的總指揮官依然如故,對於事態已經惡化了的駐阿爾巴尼亞的意大利軍仍然“愛莫能助”。麵對著節節敗退的戰局,墨索裏尼惱羞成怒。他命令卡瓦萊羅,一定要拚死頑抗,嚴守陣地,他說:“這是祖國的命令!”他不時地對身邊一些心腹們發牢騷說:“如今我手下的一些將領都是飯桶!不是窩囊廢,就是江湖騙子,沒有一個人能為我扭轉戰局,這怎能讓我相信他們?!”
開戰以來,墨索裏尼深深感到整個機器運轉不靈,有些問題積重難返。軍隊與軍隊之間,軍隊與政府之間,甚至內閣成員之間,互相扯皮,不是協作,而是拆台,實在不能適應當今的戰爭形勢。為了改變這種頹廢的官僚習氣,墨索裏尼決定走出威尼斯,直接與官員們一道工作,讓部長們都離開首都,到前線去體驗一段生活,齊亞諾外長首先報名到空軍去服務。這一決定,在政府高級官員的圈子中,引起了普遍的不滿。有的部長竟說這是一個“真正的由領袖發動的政變,以便擺脫法西斯主義,而把他的依靠寄托在別的政治潮流上”。
1月25日,外長向領袖告別。26日晚上,齊亞諾將離開羅馬參加在巴裏的空軍大隊。
齊亞諾和家人暫時離別,感到依依不舍。但使他更加憂慮的是當前的形勢,這個年輕的法西斯外長說:“所有被迫參加誌願隊的同誌都有這種感受。許多同誌並不掩飾他們的心情。”
前線的接連失利,嚴重動搖了民眾的士氣。人民群眾反對法西斯對外進行侵略戰爭,國內形勢變得嚴峻起來。“要進行一次大的洗滌,”墨索裏尼對齊亞諾說,“要幹透,至少需要一個星期。”這就是說,墨索裏尼至少要用一周多的時間進行大清洗了。他審閱了“在最近幾周內因在為人和職業方麵缺乏價值而被撤換的將軍和上校的名單”。他由此作出對軍隊及其人事所進行的嚴格鑒定。接著,他在法西斯中央執委會議上提出一項議事日程,得到一致通過。議程最後的措詞是頗有意思的:向意大利群眾——“無產者和法西斯主義者”——呼籲。
按照墨索裏尼的指示,新任總參謀長卡瓦萊羅確定在阿爾巴尼亞前線馬上發動進攻。這次進攻,即便是局部的,或很有限度的,但對日益喪失人心的意大利法西斯來說,卻具有鼓舞士氣的作用。
不久,在希特勒的命令下,墨索裏尼前後抽調了43個意大利師在巴爾幹各地和德國納粹軍隊協同作戰。貝爾格萊德被夷為平地。戈林的轟炸機在這個小小的首都掠過房頂,低飛肆虐,炸死1.7萬平民,炸傷的人更多,使該市成為硝煙彌漫的一堆瓦礫。南斯拉夫陸軍參謀總部,由於缺乏精神準備,沒有認真地動員他們的軍隊,他們被打垮了。4月13日,德國軍隊和匈牙利軍隊開進了殘破的貝爾格萊德。17日,南斯拉夫陸軍的殘餘部隊在薩臘耶伏投降,國王和首相乘飛機逃到了希臘。但是,南斯拉夫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繼續堅持鬥爭。
在6個月的戰鬥中,曾使意大利人丟臉的希臘人無法抵擋由15個師組成的納粹第十二軍團(其中4個師是裝甲師)。英國急忙從利比亞派遣了大約4個師,共5.3萬人,開往希臘。但是,他們像希臘人一樣,被德國的裝甲部隊和空軍的猛烈轟炸打得一敗塗地。北部的希臘軍隊在4月23日向德國投降,並且也硬著頭皮向意大利投降了。4天後,納粹的坦克隆隆地開入雅典,在衛城阿克羅波利斯掛起了字旗。到4月底,在三周內,除克裏特島之外都被占領了。墨索裏尼在整個冬天遭到慘敗的地方,希特勒在春天的幾天之內就取得了成功。雖然墨索裏尼因擺脫了困境而感到寬慰,但是他丟了臉,因為全靠德國人才使他擺脫困境的。希特勒現在開始瓜分南斯拉夫了,而墨索裏尼得到的一份是使他失望的。正是:強盜分贓,論功行賞,強者吃肉,弱者喝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