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載著四麵八方壞消息的公文雪片似地飛到“狼穴”,希特勒對德國能夠打贏這場戰爭已不抱任何希望了。在1944年到來之際,他著實認真地思索起戰敗的前景。
1月30日是希特勒上台11周年的日子,為了給被失敗主義情緒籠罩的德國人打氣,在盟軍空軍對德國本土的轟炸聲中,他照例發表了廣播講話,故弄玄虛地大談蘇俄的威脅,“誰將在這場鬥爭結束的時候在歐洲占主導地位,是以最強大的國家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大家庭,還是布爾什維克人……這場戰爭隻能有一個勝利者,不是德國,就是蘇聯。德國的勝利意味著歐洲的保全,蘇俄的勝利意味著歐洲的毀滅。”他重彈這種陳詞濫調的目的是想分裂盟國之間的合作關係。
按照戈培爾的解釋,德國寧願同倫敦而不願同莫斯科來討論結束戰爭的問題。然而,這些都不過是一廂情願的幻想。不論是羅斯福、丘吉爾還是斯大林,都隻接受以德國“無條件投降”作為結束戰爭的方案。因為美、英、蘇是作為事實上的“同盟國”,來對“軸心國”采取一致行動的。1943年11月底至12月初在伊朗的德黑蘭召開的美英蘇三國首腦會議上,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三巨頭”第一次聚會,他們共同磋商對德配合作戰的計劃,作出了1944年5月在法國開辟第二戰場的決定。
德黑蘭會議以後,美國的艾森豪威爾將軍被任命為執行西歐登陸計劃——“霸王計劃”的盟軍最高司令。
然而,由於作戰規模的擴大和氣候因素,盟軍的登陸時間從5月推遲到6月,並且避開了希特勒重點設防的英吉利海峽的最狹窄部位,而把法國的諾曼底選為登陸地點。
1944年6月6日淩晨,海麵上狂風呼嘯,白浪滔滔,一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艦隊自英國南海岸駛向了諾曼底。整個艦隊擁有5,000艘船隻,這次極其冒險的軍事行動的成功將決定納粹德國徹底失敗的命運。這一天距離最後一名英國士兵撤離敦刻爾克海灘渡海回國,差不多正好隔了4年。
5個盟軍師出其不意的登陸戰一舉成功,3個空運師也同時空降著陸。“大西洋壁壘”在幾小時之內被突破,登陸人數達13萬人,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諾曼底登陸戰。盟軍投入的總兵力約288萬人。
盟軍在法國登陸和蘇軍在東線的強大攻勢使德國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德軍士氣一落千丈,一部分陸軍高級將領對希特勒的幻想破滅了,一批被稱作“德國反對派”的軍官和官員們也加緊活動,想通過殺掉希特勒來結束戰爭,以減少德國所遭受的損失。他們當中有一個名叫施陶芬貝格的上校,37歲,以前在北非作戰時受了重傷,失去了一隻眼睛,右臂和左手的三個指頭。
7月20日上午,施陶芬貝格按照預定計劃,以德國後備軍司令部參謀長的身份來到“狼穴”,等候希特勒的召見。
軍事會議提前了,施陶芬貝格在去希特勒的平房作戰室之前,暗中調好了炸彈的定時器,並把一個盛著液體酸的玻璃瓶打碎,讓酸液開始腐蝕炸彈撞針的導線,他事先做過試驗,知道這時離爆炸還剩10分鍾的時間。
施陶芬貝格和幾個高級將領一同走進希特勒10米長、5米寬的作戰室,希特勒就站在中間那張放滿軍事地圖的橡木長桌旁。施陶芬貝格裝出漫不經心的樣子走近希特勒,敏捷地把裝著炸彈的提包放在桌子底下,然後,他借口必須去打個電話,離開了作戰室,到另一個地方去觀察情況。他不停地焦急地看著表,“怎麽,10分鍾過去了還沒有炸響,莫非……”
就在這時候,隻聽轟的一聲,平房作戰室的屋頂飛上天,又落下來,一麵牆壁倒塌了,房子頓時燒起熊熊大火。
施陶芬貝格立即駕駛汽車離開了元首大本營,然後搭乘飛機飛往柏林。一下飛機,他就被焦急地等待在那裏的軍官們圍住了。施陶芬貝格非常肯定地告訴大家:“元首已被炸死,我們可以開始第二步行動了。”
希特勒奇跡般地活了下來,隻受了輕微的外傷他們的第二步行動還未展開,帝國廣播電台就突然中斷了正常廣播,傳出了他們做夢也沒想到的壞消息:“今天,有人用炸彈陰謀暗殺元首,元首除受輕度燒傷和撞傷外,安然無恙!”這條反複插播的“新聞”把軍官們都驚呆了。
原來,當施陶芬貝格離開平房作戰室的時候,一個副官的腳碰到了那個裝炸彈的皮包,他嫌礙事,就把包挪了地方,而在炸彈爆炸前的一瞬間,希特勒又碰巧為了看清地圖邊上的一處戰況,離開了他的位置。所以爆炸隻使希特勒的頭發被烤焦,右腿被燙傷,耳膜被震破。等他一醒悟過來,就立即通過電話向忠實於他的軍官發出了指令,要他們毫不留情地鎮壓那些叛亂者。
入夜,帝國首都柏林響起一陣陣稀疏的槍聲,一些密謀刺殺希特勒的將領被當場打死,施陶芬貝格被逮捕。午夜後,他被押往國防部的院子裏執行槍決。當士兵端起槍向他瞄準的時候,他高喊一聲:“我們神聖的德國萬歲!”隨著一陣槍聲,施陶芬貝格倒在了血泊中。
淩晨1點鍾,阿道夫·希特勒的聲音又在德國的廣播中出現了,隻不過這次的聲音是那樣顫抖,不仔細聽,都不知道是元首在演說,“今天,一小撮野心勃勃,喪盡天良,罪惡而愚蠢的軍官陰謀除掉我。可天意讓我戰勝了暗殺,我可以繼續從事我的事業了!”停頓了一下,他又大聲嚷道:“我的德國公民們,今天我向你們講話的目的,是讓你們聽聽我的聲音,讓你們知道我的確安然無恙……我絕不會寬恕那些罪人,我們要按照國家社會黨人的慣用方法來進行清算!”
就在希特勒發表廣播講話前10個小時,元首大本營裏還冒著燃燒後的餘煙,這位大獨裁者強忍著傷痛,和意大利法西斯頭子墨索裏尼進行了預定的會見,這是兩位戰爭狂人之間的最後一次會晤。
墨索裏尼和希特勒到已經成為瓦礫場的會議室兜了一圈。已經失去昔日尊榮和權勢的墨索裏尼像隻喪家犬,看著幾小時前希特勒僥幸逃生的作戰室廢墟,臉都嚇白了,一個勁地叨咕:“太不可思議了,太不可思議了。”
希特勒強打著精神說:“我確信剛才發生的事情是個轉折點,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你我的共同事業不論遭到多少挫折,勝利將很快取得。”顯然,這不過是希特勒在自我解嘲罷了。
第二天,一場空前的血腥報複開始了,一批又一批軍官被處決,秘密警察和黨衛隊先後殺死了近5,000人,受牽連被投入集中營的人成千上萬。秘密警察頭子希姆萊利用這次大清洗的機會,還監禁和殺害了許多和事件無直接關係,隻不過對現政權缺乏熱情的人。這次,就連曾經在北非為希特勒立過赫赫戰功的隆美爾元帥也未能幸免。據說在密謀分子那裏查出一份名單,上麵有內定隆美爾為“帝國總統”的內容。
這時候,隆美爾在前線負了重傷,住在一所野戰醫院裏,他從前的參謀長剛剛去看望過他,就被逮捕了。隆美爾離開醫院回家以後,發現自己的住宅已受到監視。但希特勒卻沒有馬上殺死他,因為如果把隆美爾這位德國最得人心的將領送上法庭的話,希特勒的老臉就沒地方放了。於是,他想出了另外一招:逼隆美爾自殺。
這一招果然奏效,隆美爾不明不白地死了。一道冠冕堂皇的命令發向全國:“隆美爾元帥因受傷引起腦栓塞不治身死,享年53歲,讓我們的軍隊和公民為我國最偉大的指揮官之一的犧牲表示哀悼!”
希特勒下令舉行國葬,還給隆美爾夫人發了唁電。國葬儀式上,在裹著字旗的隆美爾的屍體前麵,一個精心安排的不合諧的聲音回蕩著:“他的心是屬於元首的。”
希特勒挨炸以後,完全失去了對德國軍官團的信任,他隻能從納粹頭目的圈子裏去尋找忠實於他的人,並加強他們的權力。於是,血洗“同胞”的劊子手希姆萊被任命為後備軍司令,戈培爾成為負責總體戰爭的特命全權代表,這是他從來沒擁有過的最廣泛的權力。接著,戈培爾宣布實行總動員。希特勒下令從16歲到60歲的能拿起武器的男子組成“德意誌民族衝鋒隊”。他明知敗局已定,卻仍一意孤行,殘酷地把德國的兒童和老人都推上前線,為他充當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