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中國的空戰

  1940年6月,日軍攻占宜昌,中國軍隊牢牢控製著宜昌以下至洞庭湖的長江西岸,對該段長江航運進行阻塞日軍,日軍連宜昌日軍控製下的約2萬總噸的機動船舶也無法下駛。為了改變這種狀況,1943年初,日軍中國派遣軍著手研究實施一次進攻戰役,並於3月上報,得到大本營批準。此次戰役以“宜南作戰”為代號,目的在於打通宜昌至嶽陽段的長江航路,使閑置宜昌的機動船舶得以下駛,以加強長江的運輸能力。同時,殲滅長江西岸宜昌至洞庭湖一線的中國第6戰區主力。具體作戰計劃是:按南北方向把作戰區域劃分為3個地區,即安鄉、南縣地區,枝江、公安地區和宜昌以西地區,並按此順序分3期實施進攻,以確保能以優勢兵力逐次消滅當麵的中國軍隊。達成目的後,轉入第4期撤回作戰,主力回返長江東岸,但要留置部分兵力占領和守備長江西岸。把5月5日作為戰爭發起日。此次作戰由日軍第11集團軍司令官橫山勇中將指揮,投入的主要兵力為該集團軍的第3、第13師和獨立混成第17旅的全部,第39、第40師的主力,第34、第58師和第68師各一部,以及集團軍直屬的2個野戰重炮兵團和飛行第44戰隊。此外,還有部分工兵、船舶部隊和海軍部隊協助作戰。

  中國守軍為第6戰區的部隊與日軍對峙,虎視眈眈,司令官陳誠上將因籌劃滇西方麵的反攻,正在雲南組訓遠征軍,故由孫連仲上將任代理司令官。針對日軍的進攻企圖,第6戰區計劃;以第29集團軍固守公安至安鄉一線既設陣地;以第10集團軍固守枝江至公安一線既設陣地;以江防軍固守石牌要塞從南至宜都作為一線陣地;另以3個軍固守石牌以北的既設陣地。先以堅強的抵抗不斷消耗日軍,誘敵深入至石牌要塞至漁洋關之間,然後轉為攻勢,壓迫日軍於長江西岸而殲滅之。第6戰區部署在第一線及縱深的兵力為4個集團軍,共14個軍。此外,中國空軍的4個大隊和駐華美國陸軍航空兵第14航空隊準備支援地麵作戰。

  5月5日天空稍稍發白,日軍第3師和獨立混成第17旅主力及第及40第34師各一部,按照第1期作戰部署,分另從藕池口。華容、田螺礬一線發動觸,直指安鄉、南縣地區。中國守軍第73軍等部按部署有步驟地抵抗,日本軍隊被打得落花流水,可以說成了一條落水狗。其間尤以南縣附近的戰鬥最為激烈,日軍第40師第234團第3營的所有連長均被擊斃或擊傷。由於地形平坦且日軍占據優勢,南縣和安鄉先後於8日晚和9日黃昏失陷,該地中國守軍撤向洞庭湖南岸。5月12日,日軍轉人第2期作戰,企圖捕捉聚殲枝江、公安一帶的中國第10集團軍的第73軍和第94軍。12日晚,日軍分南北兩個集團發起進攻,其第3師和獨立混成第門旅主力及第34師一部由安鄉一帶北進,向公安以西地區攻擊;其第13師主力和第58師一部在董市西南渡過長江,由北而南向枝江一觀音寺一西齋大路及其以西地區攻擊前進。在兩路優勢日軍的夾擊下,公安地區的中國守軍第對軍四麵受敵,戰勢是十分不利的,也會有為避免陷於孤立的可能,出於這種情況遂放棄公安向西轉移,跳出了日軍的包圍圈。至15日,雙方在枝江、劉家場、暖水街、大堰檔西側一線激烈交戰。16日和17日,日軍繼續向西猛攻,中國第10集團軍在予敵以較大殺傷,就自身亦傷亡給軍隊帶來很大困難的情況下被迫向西轉移。5月21日,日軍集中3、第13、第39師主力,第58、第34師各一部,以及楊揆一偽軍之一部,沿宜昌至枝江一線發起第3期進攻,企圖殲滅宜昌以西地區的中國守軍。同時以獨立混成第17旅,在大堰擋一線掩護其主力的側背。但是,由於中國守軍憑借山嶽地帶的有利地形頑強抵抗,各路日軍的協同進攻受到破壞。其第3師沿聶家河一磨市向長陽攻擊,較為順利,21日黃昏進至漁洋河北岸,22日夜,進至磨市附近,24日正午占領長陽。但由於左翼第13師進展遲緩,未能按期從西麵切斷中國長陽守軍的退路。中國守軍的強力阻擊,使日軍的第13師受到很大阻力遲遲未能抵達預定總攻擊的集結地——漁洋關附近,隻能在漁洋關以南的仁和坪提前展開總攻擊,而且進展極為艱難。中國第87軍一部在漁洋關附近與日軍第13師激烈爭奪,致使該路日軍到23日尚未能渡過漁洋河,從而粉碎了日軍迂回長陽側後、捕捉殲滅中國守軍的企圖。在日軍第3、第13師由南向北進攻之時,集結於宜昌及其以南雲池等地的日軍第39師分別於22日和23日渡江,由東向西進攻。其中從雲池渡江的日軍23日受到中國守軍的反擊,24日又在西流溪附近受阻,直到25日增援新部隊後才進至偏岩。26日從宜昌渡江的日軍進至柳林子附近時,受到中國軍隊包圍,雖經增援解圍,但其第217團死傷慘重。中國第6戰區在連日連夜激戰、大量消耗日軍的情況下,受軍事委員會的指導,積極準備與日軍決戰,預定決戰日期為6月1日,決戰線為石牌、曹家阪、木橋溪、資丘一線。至5月28日,正麵日軍經中國軍隊對日軍以正麵的對抗反擊,攻勢頓挫,再加上中國空軍和美國第14航空隊的頻繁空襲,日軍不僅增援困難,而且彈藥、糧食的補充也日趨困難。此外,中國第87軍第118師已攻克漁洋關,日軍第3、第13師的後方聯絡線被完全切斷,將日軍完全包圍。5月30日,中國正麵各軍乘機全麵反擊,猛攻到31日,日軍傷亡過重,全線動搖,於是日開始撤退。日軍第3師就近向宜昌撤退,但在中國空軍連續轟炸下,日軍隻好在渡河點一帶分散隱蔽,利用空襲間隙和夜晚逐次渡江。至6月3日,中國軍隊將宜昌對岸的日軍全部驅過江去,完全恢複了戰前態勢。中國第29集團軍也先後克服了暖水街。新安,並進逼公安附近,封住了日軍第13師的後路,將日軍第13師包圍在宜都附近。日軍第13師6月7日借助航空兵的掩護,並施放毒氣,經激烈戰鬥後突出重圍,但付出了重大代價。8日,中國軍隊克複宜都、枝江驅至長江對岸,完全恢複了戰前態勢。在此期間,中國軍隊亦先後收複了南縣、安鄉地區。6月10日,鄂西會戰結束。

  曆時月餘的鄂西會戰,日軍雖暫時打通了長江航路,使宜昌的近2萬總噸的機動船舶下駛武漢,但其殲滅中國第6戰區野戰軍主力的企圖未能達成,留置部分部隊占領長江西岸的目的也成了泡影。相反,中國第6戰區部隊雖在日軍的3期進攻中有所挫折,但基本實現了逐次防禦、疲憊及消耗日軍之後再轉人全麵反擊的預定作戰方案,尤其在5月底、6月上旬的全麵反攻作戰階段,把地麵和空中部隊變為一個堅不可摧的整體,打亂了日軍的撤退部署,給日軍造成了重大損失,全部恢複了戰前態勢。鄂西會戰中,最引人注目的變化是中國空軍的活躍。整個會戰,尤其是5月19日以後,中國空軍在美國第14航空隊的協助下,對漢口、荊門、宜昌等地的日軍機場和前線部隊進行了猛烈攻擊,共出動驅逐機326架次,轟炸機80架次,牢牢控製了戰場製空權。中國空軍的作戰對地麵作戰影響很大,如日軍第3師被迫分散撤過長江,以及會戰中日軍增援補給出現的嚴重困難,均與中國空軍的頻繁攻擊有直接關係。另據日軍戰史記載,會戰中日軍傷亡人數的11.21%是由中國空軍造成的,這是以前的作戰中是從未有過的現象。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