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美軍登陸衝繩島

  美軍將衝繩登陸日期確定為1945年4月1日。尼米茲認為,衝繩島距離日本本土較近,登陸該島必定會遇到日軍航空兵的全力反擊,尤其是自殺飛機的拚死撞擊,盡管這些自殺飛機並不足以改變戰役的最後結局,但不可否認它們對於美軍的威脅是巨大的。因此,美軍計劃在登陸之前,先以航空兵力對日本本土、琉球群島和台灣等地的日軍航空基地進行大規模突擊,盡可能削弱其航空兵的力量。同時,在登陸前一周,以陸軍第77師在慶良間列島登陸,建立前進基地,以便在戰役中就近進行後勤補給和戰損搶修。

  從3月9日開始,為提高對日本軍事工業的轟炸效果,第21航空隊司令李梅少將把原來采取的白天高空精確轟炸戰術改為夜間低空轟炸,並拆除了B-29轟炸機上除尾炮以外所有機載武器,這樣就使B-29的載彈量增至7噸,而且全部使用燃燒彈。這一戰術史稱“李梅賭注”或“李梅火攻”。當晚,334架B-29在東京投下了近2000噸燃燒彈,將東京42平方公裏的城區化為一片廢墟,建築物被毀25萬幢,100餘萬人無家可歸,平民死亡達8.3萬人,傷10萬人,破壞程度不亞於原子彈。隨後,又以同樣戰術組織了對名古屋、大阪、神戶等城市的大規模轟炸。至3月19日,共出動B-29約1600架次,投擲燃燒彈近1000噸,迫使日軍將這些城市的飛機製造廠進行了疏散,從而大大降低了其飛機產量。

  3月27日和31日,根據尼米茲的要求,第21航空隊轉而轟炸日軍在九州的各機場。轟炸嚴重破壞了這些機場的設施,使日本在九州地區的航空兵幾乎癱瘓。同一時間裏,美軍組織的攻勢布雷又將下關海峽徹底封鎖。

  美戰略空軍的上述活動,嚴重阻礙了日軍海空軍對衝繩島的增援,為衝繩戰役的舉行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為了徹底消除來自日本本土的空中威脅,美軍第5艦隊的主力航母編隊第58特混編隊,經10天的短暫休整後,於3月14日由編隊司令米切爾指揮從利西基地出發,前往攻擊日本本土。第5艦隊司令斯普魯斯以“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重巡洋艦為旗艦,隨同編隊行動。

  3月18日,第58特混編隊到達距九州東南約90海裏處,並從淩晨開始即出動艦載機對九州各機場進行突擊。日本海軍第5航空艦隊司令宇垣纏海軍中將雖然接到待美軍登陸編隊出現時再出擊的命令,但他認為如果此時不進行反擊,任憑美軍轟炸的話,他的航空兵力都將被消滅在地麵上,因此仍下令出擊。

  雙方的飛機在空中交錯而過。美軍飛機在九州上空隻遭到了輕微抵抗,但因機場上基本沒有飛機,所以戰果很小。而在美軍攻擊日軍機場的同時,193架日機也對美軍艦隊發起了攻擊。“企業”號航母中彈一枚;一架日軍自殺機在“勇猛”號航母舷側被擊中爆炸,碎片落到航母的機庫甲板,引起大火,艦上水兵死2人,傷43人;“約克城”號航母也被擊傷,艦體被炸開2個缺口,水兵死5人,傷26人。所幸,三艦傷勢都還不重,而193架日機則損失了161架。

  3月19日,第58特混編隊又出動了近千架艦載機對吳港、大阪和神戶的飛機製造廠和九州、四國等地的機場進行轟炸。在18、19日兩天的突擊中,美軍在空中和地麵上共消滅日機528架,炸沉炸傷日艦22艘,並對九州地區的飛機製造廠和航空基地造成了較大的破壞,使九州地區的日軍航空兵在此後的兩周時間裏無力組織大規模行動。美軍損失艦載機116架,有1艘航母遭到重創,4艘航母和1艘驅逐艦被擊傷。

  在日軍第5航空艦隊的反擊中,美軍的“大黃蜂”號艦母中彈數枚,燃起大火,損管人員拚死搏鬥,才將大火撲滅,艦員死101人,傷269人。

  但更大的災難還在後麵。7時許,“富蘭克林”號艦母正在組織艦載機起飛,一架日軍的“彗星”轟炸機借助雲層掩護,突然俯衝而下,在30米高度投下2枚重250公斤炸彈,一枚在機庫板爆炸,另一枚落在艦尾,穿透兩層甲板在軍官艙附近爆炸。在機庫爆炸的炸彈危害特別嚴重,因為航母正在組織艦載機起飛,機庫裏全是加滿油、掛滿炸彈的飛機,炸彈爆炸後立即引起了可怕的連續爆炸,火勢迅速蔓延,爆炸此起彼伏,大火引起的濃煙直衝雲天,航母上幾十架飛機都被炸毀,甲板上遍布飛機殘骸,上層建築麵目全非滿是彈洞,艦員傷亡已經多達數百人。爆炸和大火持續不斷,並逐漸波及到機艙和後甲板的彈藥堆,引起了更大的爆炸,煙柱高達600米。

  “富蘭克林”號所在的第二大隊司令戴維森海軍少將見航母傷勢嚴重,通知艦長蓋爾斯上校下令棄艦。但蓋爾斯認為隻要提供必要的海空支援和掩護,還能挽救“富蘭克林”號。戴維森同意了他的計劃,立即調動第二大隊的其他軍艦前來救援。“聖非”號輕巡洋艦用鋼纜拖住“富蘭克林”號以阻止其傾覆沉沒,同時接走部分受傷艦員。艦長蓋爾斯首先下令向彈藥艙注水,以避免更大的爆炸,但注水後航母開始右傾。9時30分,“富蘭克林”號的鍋爐停止了工作,艦體右傾加劇,右側甲板幾乎碰到了海麵。“聖非”號眼看無力控製其傾斜,擔心被航母巨大的艦體拖翻,隻得砍斷鋼纜,放棄救助。“匹茲堡”號重巡洋艦接著趕來,布置鋼纜阻止“富蘭克林”號傾斜,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製止了航母的傾斜,“聖非”號再度靠近航母,將鋼纜係上航母的前主炮,協同“匹茲堡”號一起矯正航母的傾斜。

  航母上的官兵在艦長的指揮下全力搶救,盡管零星爆炸還不時發生,火勢還很猛,但傾覆的危險總算被解除了,第二大隊的5艘驅逐艦在航母四周一邊搭救落水艦員,一邊為航母提供掩護。由於航母所在海域距離日軍航空基地還不足100海裏,日機空襲的危險隨時存在。因此,搶救工作非常急迫。

  航母上很多艦員在極其危險的情況下,表現出了非凡的勇敢和崇高的互助精神。水兵唐納德·加裏和300餘水兵被困在第5層甲板下的一個艙室裏,在與外界聯係全部中斷的情況下,加裏獨自一人冒著嗆人的濃煙,從一個狹窄的通風道找到了逃生的道路,他隨即返回艙室,帶領同伴逃生,總共往返3次將這300餘人全部帶出了絕境。艦上的牧帥約瑟夫·卡拉漢不顧四下橫飛的彈片在飛行甲板上安慰傷員,並為死去的官兵進行簡短的祈禱,最後還加入了滅火工作,他的行動感染、鼓舞了很多人。

  美軍“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在衝繩島附近中彈擱淺。遭到如此重創的“富蘭克林”號在全體官兵和第一二大隊友艦的大力支援下,經數小時的拚搏,竟然奇跡般的撲滅了大火。在這場災難中,“富蘭克林”號共有724人死亡,265人受傷。後在“匹茲堡”號的拖曳下,回到了烏利西基地。經短時間搶修後,恢複了航行能力,在“聖非”號巡洋艦的護送下於4月28日返回了美國本土的布魯克林海軍基地。“富蘭克林”號是太平洋戰爭中受創最重卻沒有沉沒的航母,該艦的搶救經驗,對戰後航母的艦體設計和損管係統配置具有極大的指導作用。艦長蓋爾斯因此受到嘉獎,並在6月30日升任聖迭戈海軍基地的司令;加裏和卡拉漢被授予美國最高榮譽勳章——國會勳章,1984年和1968年美國海軍分別將一艘“佩裏”級護衛艦和“諾克斯”級護衛艦以加裏和卡拉漢的名字來命名,以此表彰和紀念他們的英勇事跡。

  對於來自台灣地區的空中威脅,則由英國太平洋艦隊的航母編隊(現屬美軍第5艦隊建製,番號為第57特混編隊航母編隊)負責消除。英國海軍在1944年末基本掌握了大西洋的製海權,能夠抽調部分艦隻轉用於太平洋方麵,於1944年12月,正式組建成英國太平洋艦隊,由弗雷澤海軍上將任司令。在衝繩戰役前,英國決定派出太平洋艦隊的航母編隊參加衝繩戰役。這支航母編隊被美國第5艦隊授予第57特混編隊的番號,由英國太平洋艦隊副司令羅林斯海軍中將指揮,在第5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的統一指揮下作戰。

  3月16日,第57特混編隊從馬努斯島出發,20日抵達烏利西基地,進行補給和短暫休整。3月23日,從烏利西啟航,向先島群島航行。

  3月26日拂曉,到達先島群島主島宮古島以南100海裏處。隨即,出動艦載機對島上機場實施突擊,經過數天空襲給予日軍在這一地區的航空兵力和機場設施造成了嚴重損失。

  至此,在美軍登陸編隊到達衝繩島海域之前,第58和第57特混編隊就已經有效地削弱了日軍在衝繩群島北南兩個方向的航空兵力,進一步孤立了衝繩島守軍。

  在衝繩島西南,距那霸約15海裏處是由10餘個島嶼組成的慶良間列島。這些島嶼坐落入長約13海裏寬約7海裏的海域,10個主要的島嶼上都是懸崖峭壁、礁石林立。

  3月17日,為登陸擔任護航和支援的第52特混編隊司令布蘭迪海軍少將、第51特混編隊司令基蘭海軍少將、陸軍第77師師長布魯斯陸軍少將和水下爆破大隊大隊長漢隆海軍上校一起製定了慶良間列島登陸計劃。根據空中偵察,發現日軍在慶良問列島的防禦非常薄弱,他們遂改變了特納將軍原先計劃以1個加強營的兵力逐個攻取的設想,決定以77師為主力在6個較大的島嶼同時實施登陸,力爭一舉奪取慶良間列島。

  3月23日,布蘭迪海軍少將指揮由18艘護航航母、15艘驅逐艦、19艘護衛艦、70艘掃雷艦以及一些炮艇、獵潛艇等小型艦艇組成的第52特混編隊,開始對接近衝繩島的航道進行掃雷,護航航母則出動艦載機對衝繩島、慶良間列島的日軍進行轟炸,以掩護掃雷行動。

  3月25日,編隊中的2艘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對慶良間列島實施預先火力準備,同時掩護水下爆破大隊偵察各島嶼登陸地點的海灘情況。

  3月26日淩晨,第51特混編隊第一大隊的11艘戰列艦、11艘巡洋艦、24艘驅逐艦和8艘護衛艦對衝繩島實施炮火準備,以吸引日軍的注意力,掩護在慶良間列島的登陸。

  4時30分,編隊開始對慶良間列島實施登陸前的炮火準備;7時許,第77師由430餘艘登陸艦艇運送,兵分4路,在海空火力支援下,同時在坐間味島、阿嘉島、慶留島和外地島登陸。日軍的防禦兵力薄弱,無力進行有效的抵抗。至黃昏時分,美軍已占領上述4島,並開始在慶良間海峽布設浮標等錨地設施。

  入夜後,日軍以自殺飛機和自殺艇對登陸美軍進行了“特攻”襲擊。雖然給美軍造成了一些損失,但對整個戰鬥沒有產生多大影響。

  3月27日,美軍向其餘島嶼發動進攻,很快就占領了整個主砂良間列島。日軍沒有想到美軍會進攻這個群島,所以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隨著戰爭的發展,日軍必勝的信念早已破滅,士氣非常低落,與戰爭初期根本無法同日而語。

  在此次戰鬥中,主島渡加敷島上300多守軍幾乎不戰而逃,退到島上的山中。美軍隻是想奪取一個錨地,並不在意這些日軍殘部,因此沒有組織清剿。而這些日軍盡管還有火炮等重武器,但因懼怕美軍的報複,不僅沒有主動出擊,甚至連火炮都沒發一枚,與美軍“和平相處”,直至戰爭結束。這在以前是無法想象的,日軍的士氣之低,由此可見一斑。

  當天,美軍的供應艦、油船、修理船、補給艦等後勤輔助艦隻就陸續進入慶良間列島,很快在此建立起補給和維修基地。至31日,慶良間錨地已經成為一個初具規模的前進基地,在衝繩戰役期間發揮了巨大作用。

  美軍占領慶良間列島還有一個意外收獲,那就是俘獲了日軍配置在該地的250餘艘自殺摩托艇和100餘條人操魚雷。原來,慶良間列島是日軍的自殺艇基地,日軍原準備美軍在衝繩島登陸時用這些自殺艇進行夜間“特攻”。美軍攻占慶良間列島的行動,挫敗了日軍擬用自殺艇攻擊美國艦隊的企圖,為衝繩戰役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在慶良間列島戰鬥中,日軍守備部隊死亡530人,被俘120人。美軍第77師的登陸部隊陣亡31人,傷81人;護航和支援的海軍陣亡和失蹤124人,傷230人。

  3月31日,美軍第77師又占領了慶良間列島與衝繩島之間的慶伊瀨島(距衝繩島約6海裏),由2個155毫米炮兵營組成的野戰炮兵集群迅速上島,建立陣地,以便支援從次日開始的衝繩島登陸戰。

  事實上,美軍對衝繩島的炮火準備從3月26日就已經開始了。

  3月26日午時,第51特混編隊第一大隊開始炮擊衝繩島。天亮後,美軍第58特混編隊的航母艦載機和第52特混編隊第一大隊的護航航母艦載機,以及從馬裏亞納、菲律賓甚至中國大陸基地起飛的陸軍航空兵也對衝繩島進行了持續而猛烈的轟炸。參加轟炸的飛機數量多,任務也各不相同,有的對日軍機場進行壓製性轟炸;有的轟炸日軍防禦工事;有的為艦炮火力進行校正;有的擔負空中警戒;有的進行反潛巡邏……為了有效地進行組織協調,美軍專門成立了由帕克海軍上校為隊長的空中支援控製分隊,對所有參戰飛機進行統一指揮和協調。

  3月29日,因為美軍掃雷艦已經將接近衝繩島航道中的水雷清掃幹淨,所以戰列艦、巡洋艦能夠駛到距衝繩島很近的距離,進行精確射擊。

  至3月30日,美軍的火力準備已經進行了足足5天,而日軍的反應令人詫異至極——沒有任何還擊!要知道在衝繩島上有著10萬日軍,現在卻好像什麽都不存在一樣,這讓美軍感到非常奇怪。

  在登陸前的1周裏,美軍炮火準備消耗了大量的彈藥,僅艦炮就達4萬餘發,其中406毫米炮彈1033發、356毫米炮彈3285發、203毫米炮彈3750發、152毫米炮彈4511發、127毫米炮彈2.7萬餘發。日軍龜縮在縱深坑道工事中,因此轟炸的效果並不理想。

  4月1日,美軍的登陸終於開始了。來自舊金山、西雅圖、夏威夷、新喀裏多尼亞島、聖埃斯皮裏圖島、瓜達爾卡納爾島、塞班島和萊特島等地的美軍登陸編隊於拂曉時分到達衝繩島海域,並開始換乘。

  4時許,特納發出:“開始登陸”的命令,美軍炮火支援編隊的軍艦隨即開始射擊,掩護登陸部隊搶灘上陸。

  陸戰2師首先在衝繩島東南海岸登陸,實施佯動,以吸引日軍的注意,分散日軍的兵力,為真正的登陸創造有利條件。

  8時許,美軍登陸的主攻部隊已從登陸艦下到登陸艇上,登陸艇排成5個攻擊波,以整齊的隊形向岸上衝去。陸戰1師、陸戰6師和陸軍第7師、第96師,在衝繩島西海岸從北到南正麵約9公裏的地段登陸。

  8時32分,第一波登陸部隊衝上岸。9時,太陽升起來了,陽光驅散了淡淡的晨霧,可以看到海麵上履帶登陸車和登陸艇排著整齊的隊形,一波又一波,川流不息,秩序井然。整個登陸過程,順利得異乎尋常,日軍根本沒有任何抵抗,使美軍頗有些莫名其妙,不知所以。

  10時,美軍占領嘉手納和讀穀兩機場。美軍原以為必定會有一番血戰才能拿下這兩個機場,根本沒料到能在登陸當天就拿下了,而且機場設施都完好無損。本來,牛島中將計劃在放棄前將機場設施全數摧毀,使美軍無法使用。但日軍部署在機場地區的是由衝繩島壯丁組成的特種勤務旅,這支部隊組織渙散,裝備低劣,士氣更差,美軍還未到來,就已經潰不成軍,哪裏還記得破壞機場?他們的失職讓美軍得了個大便宜。

  下午,美軍突擊進行物資卸載。海上,日軍沒有出動一架飛機一艘軍艦;衝繩島上,日軍也隻有少數狙擊兵的輕武器射擊和迫擊炮零星射擊,抵抗極其輕微。

  至日落時分,美軍已有5萬餘人和大量的火炮、坦克以及軍需物資上岸,建立起正麵的14公裏、縱深約5公裏的登陸場。特納向斯普魯恩斯和尼米茲報告:“登陸順利,抵抗輕微。”美軍上至特納、下到普通士兵都對日軍的神秘消失感到迷惑不解。而且巧得很,這天正是西方的愚人節,很多官兵甚至在想:難道這是日軍的愚人節玩笑?

  4月2日,部分美軍開始向東推進,以切斷日軍防線。

  4月4日,美軍兩個陸戰師橫跨整個島嶼到達東海岸的中城灣,占領島的中部地區,將日軍防線一分為二。美軍原計劃15天完成的任務,僅4天就順利實現。

  原來,日本人在戰前即決定采取允許美軍“充分登陸,將其誘至得不到海空軍火力掩護和支援的地方,再一舉殲滅登陸部隊”的方針,所以在美軍登陸時,日軍基本上是按兵不動。

  4月5日,豐田副武覺得麵對美軍數千艘艦船,少量飛機的出擊根本無濟於事。為配合島上的抗登陸作戰,決定從次日開始對美軍在衝繩海域的艦艇實施大規模空中攻擊,投入海軍岸基航空兵的第1、第3、第5和第10航空艦隊和陸軍第8飛行師團和第6航空軍,飛機總數達4000架,作戰代號為“菊水”。

  “菊水”就是水中的菊花,是日本14世紀著名武士捕木正成的紋章圖案。捕木在眾寡懸殊的戰鬥中立下“七生報國”的誓言,意為即使死去7次也要轉生盡忠。他因在戰鬥中與敵同歸於盡的壯舉,而備受日本人推崇。此次特攻以“菊水”為代號,從中就可看出日軍的目的,他們顯然是以自殺性的“特攻”作戰為主。所謂“特攻”,則是指出擊的飛機隻攜帶單程燃料。而將空餘的載重量全部攜帶炸彈,對敵方軍艦的要害部位(如煙囪、機艙、彈藥艙等)進行撞擊,以達到“一機換一艦”的目的。

  這種自殺性特攻在珍珠港事件、比阿克登陸戰和萊特灣海戰中均出現過,隻不過那時日軍稱之為“神風特攻”。而這一次他們希望士兵像捕木一樣以死報國,所以取捕木的菊水圖章來命名此次特攻。

  戰爭中日軍飛行員在飛機受傷無法返回的情況下,撞擊敵機或敵艦而與之同歸於盡的不乏其人。但把這種方法作為有組織的戰術手段來廣泛運用的,始作俑者是1944年10月萊特灣戰役中擔任海軍航空兵第一航空艦隊司令的大西瀧治郎中將。第一次有組織的出擊是在1944年10月25日,由關行男海軍上尉率領24架飛機實施特攻。在此戰役中,“神風特攻”取得了不小戰績。因此,嚴重短缺技術熟練飛行員的日軍大力推廣這種戰術。此後,這種極其野蠻的戰術愈演愈烈,在衝繩戰役中更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神風特攻隊”使用的飛機,開始是由四式雙引擎飛機改進的。在這種轟炸機機體下方,像金魚肚子一樣鼓起來的彈艙裏裝有特種炸藥400公斤和1枚含400公斤高爆炸藥的炸彈,引爆用的雷管就裝在炸彈的彈頭上。另外,從機頭頂端伸出3根長約3米的金屬細管,這3根管子頂端裝有很小的按鈕,可起到引爆作用。隻要碰上任何物體,就會引爆彈艙裏的炸彈。到那時,飛機和飛行員都將一起被炸得粉碎。因此,這3根引爆管實際上就是死亡的觸角。

  後來,為提高“特攻”的攻擊效能,日本人還專門研製了自殺飛機“櫻花”號。這種飛機裝有2噸多重的烈性炸藥,使用火箭發動機,外形類似德國研製的“V-2”飛彈,實際上就是一種有人駕駛的滑翔炸彈。在作戰時,先由“1”式陸上轟炸機攜帶,到達目標上空時將其投下,再由特攻隊員操縱著它憑借火箭的推力去撞擊敵艦,真可謂名副其實的載人炸彈。一名美國軍官後來評論說:“如果1艘美國航空母艦被1架‘神風’撞中,重則沉海,輕則要返回珍珠港修理6個月。”

  另外,日軍為了堅定特攻隊員們的誓死不回的決心,還采取了一個“絕招兒”:對飛機的起落架進行技術處理,使其一經起飛後起落架即自行脫落。這樣,飛機在任何地方也不能著陸,飛行員別無生路,隻剩下拚死搏殺、機毀人亡了。

  1945年4月6日傍晚,日本人開始了衝繩戰役中10次“菊水特攻”中規模最大的第一次“菊水1號”作戰。

  這是一個陰雲密布的日子,隻見355名身裹白綾、頭係白巾的青年飛行員,麵對正北方日本皇宮的方向,振臂對天皇發誓:“我們七世盡忠,報效天皇,寧可玉碎,絕不瓦全。生而是皇軍,死後成軍神,武運長久,決戰決勝……萬歲!”

  香火繚繞,哀樂齊奏,特攻隊員們飲下最後一杯絕命酒。“出擊!”一聲令下,隊員們神情嚴肅而又麻木不仁地登上駕駛艙,發動引擎,絕塵而去。

  一場日本人蓄謀已久的殘酷恐怖的航空兵與水麵艦艇之戰——“菊水特攻”開始了。日軍企圖以大批自殺機首先摧毀美艦隊及登陸艦群,然後再由守島日軍大舉反擊,將美軍趕下大海。

  經過近1個小時的飛行,在到達衝繩海域時,355架自殺飛機和344架轟炸機組成的龐大機群立即攻擊了美國人在衝繩島和海上的目標。隻見自殺機群在空中排成一字隊形,特攻隊員們抱著“玉碎”的信念,瞪大眼睛,像中了魔似的,冒著美艦上猛烈的高射炮火,紛紛向美艦橫衝直撞。

  美航空母艦上的全部戰鬥機一起升空迎戰,所有防空兵器也全部開火。日軍攻擊機不是一架架,而是一層層地墜落。隻見天空中到處是金蛇狂舞,海麵上到處漂浮著日機的殘骸。然而,仍有為數不少的自殺飛機拚死突破美軍嚴密的火力網,有的撞擊美戰艦,有的撞擊美運輸船,有的甚至直接撞擊美軍在衝繩島上的灘頭陣地。這種近乎歇斯底裏的“集體自殺”舉動,使美國人驚恐萬分。不一會兒,就有19艘艦船被撞毀,剛剛建起的灘頭陣地也麵目全非。

  日本自殺飛機規模之宏大,來勢之凶猛,攻擊之瘋狂,破壞之慘烈,令美軍簡直束手無策,甚至連意誌堅強的斯普魯恩斯也心有餘悸地向尼米茲報告:如果日本人繼續進行自殺攻擊,將會出現嚴重情況。

  對美國人來說,此時戰局確實危急萬分,因為這僅僅是10次“菊水特攻”中的第一次!

  “菊水特攻”取得的初步成功,使日本當局十分振奮。他們一方麵大力宣揚特攻隊員這種為天皇效忠的自我犧牲精神,另一方麵繼續擴大特攻隊伍,並頻繁加以使用。4月11日下午1時20分,日本人又發起了“菊水2號”作戰,這次共出動202架自殺飛機和190架轟炸機。

  這次特攻行動的主要目標是米切爾的第58特混艦隊。14時整,一架架特攻飛機冒著失速墜海的危險,超低空穿過密集的彈雨,向美“企業”號航空母艦衝來。該艦幾乎動員了艦上所有火器對空射擊,然而1架特攻機還是掠過“企業”號右後方的艦舷,撞在艦首下部,機身碎片飛到飛行甲板上,使停在甲板上的1架掛好炸彈的飛機起火爆炸,並在艦上引起大火。

  這時,美“惡婦”式艦載戰鬥機參加了攔截特攻飛機的戰鬥,那些沒有任何自衛武器的特攻機簡直成了美國飛行員的靶機。在空中和艦炮火力的雙重夾擊下,先後有10多架自殺機中彈墜海。但美軍仍然是防不勝防。這時又有兩架自殺機搖搖擺擺地突破美軍的阻擊,迅速逼近“密蘇裏”號戰列艦,其中1架飛機突然中彈失速一頭紮進大海,另1架則拖著濃煙撞穿了“密蘇裏”號的甲板。

  此外,在衝繩海麵上,美第58特混艦隊的多艘戰艦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日自殺飛機的攻擊。日方宣稱,擊沉美各類艦船49艘。而日機損失也很慘重,被擊落312架飛機。

  日軍飛行員們的瘋狂自殺行為使美國人不寒而栗,布朗海軍中將後來說:“眼睜睜地看著1架飛機不顧死活地向你的戰艦撞來,駕駛員決心與你一起炸得粉身碎骨,這真是使人周身血液都凝固了……隨著一架架‘神風’衝將下來,我們一個個魂飛魄散,好像目擊某種慘相那樣。頃刻間,我們忘掉了自己,忘掉了自己是受害者,不由自主地猜測從高空飛來的那些人到底是怎麽想的。”

  “菊水2號”作戰行動所取得的成功,更加激發了日本人進行特攻決戰的決心。4月16日上午7時20分,日本人又出動196架特攻機和200架轟炸機,在102架戰鬥機的掩護下,發起了“菊水3號”作戰。

  在米切爾的艦隊上空,幾乎全是黑壓壓的日機。隻見不畏死神的日本自殺攻擊機和淩空而下的重磅炸彈在遼闊的衝繩海空似群魔亂舞,給美軍以極大威脅。

  9時11分。兩架自殺機突然從低沉的雲層中竄出,直衝“勇猛”號航空母艦。“勇猛”號躲閃不及,被撞中飛行甲板,飛行甲板炸開一個大窟窿,艦麵上火苗亂竄。這時,又有1架自殺機從“勇猛”號艦尾方向以大衝角進入,然後垂直俯衝,穿入飛行甲板。飛機和炸彈在甲板底部爆炸,碎片四射,造成大批人員死傷,燃起的大火從艦首一直燒到艦尾,並在3層甲板之間同時燃燒,甲板上沒來得及起飛的飛機也都成了一團團大火球。

  “埃伯爾”號巡洋艦在80分鍾的時間裏,遭受了22架自殺機的攻擊,總計有6架日機直接撞中該艦。有1架自殺機率先突破密集的彈幕,拖著一條長長的黑煙帶,向“埃伯爾”號衝來,撞在艦首位置,炸開一條大裂口。此後,雖然“埃伯爾”號奮力還擊,擊落了多架日自殺機,但在一批接一批日自殺機的連續猛攻下,主舵機被炸壞,艦體幾乎被炸成了兩截,最後在艦上人員的驚叫聲中一頭紮入了大海。

  “摩裏森”號驅逐艦在遭到2架自殺飛機直接撞擊後,又有2架用木材和帆布製造的老式雙浮筒雙翼自殺攻擊機對該艦實施了致命的一擊。其中1架撞在艦炮上,使彈藥庫發生大爆炸,另1架被美高炮擊中,降落在驅逐艦的航跡上,但駕駛該機的特攻隊員並不死心,仍然循著驅逐艦的航跡滑行,接著又猛拉機頭,一下子撞在“摩裏森”號的尾炮塔上,引起了更大的爆炸。在受到這2次撞擊後僅幾分鍾,“摩裏森”號便艦首翹起,逐漸下沉……

  麵對日機的自殺性進攻,美軍逐步摸索出了對付的方法。派出雷達警戒艦和預警雷達飛機,嚴密監視日軍最可能出擊的方向,還在衝繩島和附近小島上建立雷達站,實施嚴密對空警戒;運用統籌學原理,科學組織艦船的防空機動,大型軍艦與日機來襲方向保持垂直,小型軍艦則與日機攻擊航向平行,采取突然急轉和增速,使日機難以對準目標;同時加強戰鬥機空中巡邏警戒,隨時根據雷達預警的報告,進行攔截。

  而日軍的情況正好相反,因為進行自殺攻擊的飛行員沒有一個能夠回來報告攻擊經驗和體會,因此無法針對美軍的戰術變化進行必要的改進。

  此外,美國人為了有效地製止日軍自殺攻擊行為,開始實施一種“將‘鼠群’搗死在它們‘老巢’裏”的方法:出動大批艦載機,連續轟炸日軍機場,爭取斬草除根,在日機起飛前將其徹底摧毀,使許多自殺飛機還沒來得及起飛便被摧毀在自己的窩巢裏。

  此外,最初的以獻身為榮、毫不畏死的特攻隊飛行員已經損失殆盡,後來的飛行員大多是迫於壓力而參與特攻的。在日軍內部,認為這種犧牲沒有意義的厭戰情緒逐漸蔓延,甚至有些飛行員以沒有發現美艦為借口返回了基地。最終,日軍的特攻效果越來越小,因飛機和飛行員損失後得不到及時補充,能夠出動的飛機越來越少,特攻的規模也就越來越小了。

  此後,日本人雖然又發動了一些“菊水”特攻和頻繁地小規模攻擊,但戰果甚微。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