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冰山行動”

  衝繩島是琉球群島中最大的島嶼。在日本九州島和中國台灣島之間,有一條連綿不斷長約700餘海裏的島嶼鎖鏈——琉球群島。位於該群島正中間的衝繩島是這一島嶼鎖鏈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島嶼。其麵積達1220平方公裏,人口約46萬,主要城市有那霸、首裏和本部町。衝繩島北部多山地,南部則是開闊又平坦的丘陵地帶,島的東海岸有金武灣和中城灣兩個天然港灣。島上除那霸軍港以外,還有那霸、嘉手納、讀穀和那原四個機場。衝繩島上隨處可見一種特別的建築,就是圓形的家墓,用堅固的石料建成,日軍稍加改裝後就成為堅固的防禦工事。

  衝繩島既是掩護日本本士的最後一道屏障,又是美軍攻占日本本土的最後一道關卡。因該島在日本本土防禦中的重要的戰略位置被譽為日本的“國門”。

  美軍占領菲律賓後,衝繩在本土防禦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對於日本而言,衝繩島一旦失守,本土、朝鮮以及中國沿海地區的製海權、製空權將悉數喪失,日本賴以維持生存的通往東南亞的海上交通線將被徹底切斷。因此,日軍大本營判斷美軍在進攻日本本上之前,必先在衝繩島登陸,所以日軍對衝繩的防禦極其重視。自1944年7月馬裏亞納群島失守後,就開始重點加強衝繩島的防守兵力和防禦工事。

  美艦對衝繩島附近的慶良間列島實施火力準備。盟軍進攻衝繩的時候,歐洲戰場的德軍已如風前殘燭,西線盟軍在2月11日開始6路總攻擊;柏林已無險可守,東線蘇軍已到達距柏林隻有22公裏的地方(德國在5月8日正式投降)。這時,英國海軍早已有一部分調到太平洋和美國海軍組成聯合艦隊參加戰鬥。

  衝繩作戰計劃是在1945年1月3日由美第5艦隊司令官斯普魯恩斯上將下達的。2月9日,又頒發了特納中將製定的具體作戰計劃。單計劃文件一項即用紙數以噸計,可見計劃的周密細致程度。這次作戰的代號叫做“冰山行動”,其動員兵力之多,完全可以和1944年盟軍從法國北海岸諾曼底登陸相比。

  盟軍總共有50萬以上的陸海空軍參加,陸軍進攻部隊7個師18萬人,加上預備師共27萬人。第一批進攻部隊為4個師,組成美國第10集團軍,由西蒙·博利瓦·巴克納中將指揮,另有預備隊3個師。

  海軍更是浩浩蕩蕩,1500艘艦船布滿衝繩島周圍海域一望無際。其中有戰鬥用艦艇300餘艘,輔助艦艇1100多艘,僅航空母艦就有34艘,戰列艦21艘,巡洋艦30艘,艦載機2000餘架。此外,還有英國太平洋艦隊的航空母艦4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10艘也來參戰。

  準備的作戰物資,除10萬噸彈藥、123萬噸燃料以外,還有大量的軍需物資,僅香煙就有270萬包。

  日軍在這樣雄厚的進攻力量麵前仍然企圖頑抗。防衛衝繩的戰略方針修改過許多次,但無論如何也拿不出什麽好主意。最後,大本營下達了一個《島嶼戰法要領》,在雙方力量過度懸殊的情況下,決定堅持拖延時間,強調力戒過早“玉碎”,爭取打持久戰。

  衝繩島上原來駐有精銳部隊第9山炮師團,日軍判斷美軍可能先攻台灣後打衝繩,為了台灣防務需要,已調離衝繩,為了補充這一缺口,原來擬定由本土調來姬路第84師團。可是,由於衝繩周邊海域已被美海軍封鎖,姬路第84師團不能到達衝繩,因此,守衛衝繩的陸軍隻剩下第32軍的兵力了。

  日本第22軍共有2個半師團約8萬人,其中67000人是正規陸軍,其餘是海軍和新征集的民兵。牛島司令官自知大勢已去,把作戰的一切指揮權交給長勇參謀長和八原博通高級參謀等人。長勇是一個法西斯少壯派軍人的中堅分子,日本曆次政變的策動都與他有關,平素極盡飛揚跋扈之能事。到了此時,除了蠻橫虐待老百姓以外,在作戰上再也拿不出好辦法來。最後采用八原參謀的意見,決定把8萬餘人分布在:地下洞窟陣地內,專門防守,以衝繩南部陡峭山崗和狹窄山穀的大天然屏障為陣地,安置了相互支援的炮位。同時,修築大量地堡、洞穴、碉堡和其他火力點,以塹壕和坑道貫穿連結,盡量打持久戰,使盟軍遭受損失,並以此拖住盟軍,延緩盟軍進攻日本本土的時間。

  日本海軍在衝繩作戰以前早已大部被殲,根本沒有和盟軍進行海戰的力量。雖然如此,他們仍然把僅有的、自認為是精銳的力量拿出來孤注一擲。

  1945年3月20日,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豐田副武海軍大將向部下傳達了作戰計劃,預定以空軍作戰為重點,集中航空戰鬥力,擊潰前來進擊的盟軍主力。這次作戰稱為“天號作戰”。

  這個“天號作戰”是根據1945年1月20日擬訂的陸海軍共同作戰計劃決定的。計劃在日本本土外圍地帶進行持久戰,利用這個空隙時間,做好本土決戰的準備。本土決戰的代號為“決號作戰”。

  這時的日軍雖有聯合艦隊之名,已無聯合艦隊之實。基地航空部隊有一半是由練習機改裝的“特攻機”,即“肉彈飛機”。水中水上的特攻部隊大部分是小型潛水艇。聯合艦隊把最後一線希望寄托在第二艦隊上。這個艦隊尚有巨型戰列艦大和號和輕巡洋艦矢矧號,以及8艘驅逐艦。

  日軍戰力薄弱,便使用最殘酷的手段驅使人民去送死。日軍讓衝繩島上的居民,除老人幼童外都要編成防衛隊或義勇隊參加戰鬥,做無謂的犧牲。島上居民共死亡近15萬人。讓全部陸軍戰鬥到最後一兵一卒。共死亡正規軍6.6萬人,防衛隊員近3萬人;讓“特攻隊員”駕駛飛機或潛水艇帶炸彈硬往對方軍艦上撞,確實是慘絕人寰。

  按日軍決策人的主觀設想,如果每一架特攻機能夠擊毀一隻敵方艦船,便有可能把1500餘艘號稱世界最強的美機動艦隊和運輸船團全部消滅。所以在衝繩的2個月激戰中共有海陸軍的航空特攻隊2500架飛機集結在衝繩,發動了10幾次航空總攻擊,戰死陸軍特攻隊員1000餘人、海軍特攻隊員近1500名。

  另外,日本海軍在衝繩島及其附近島嶼部署有數百艘自殺摩托艇和人操魚雷,將對美軍實施水麵和水下的特攻作戰。而聯合艦隊的殘餘軍艦也將在適當時機出動,做最後的決死攻擊。

  連海軍艦隊也組織“特攻隊”。號稱世界無雙的巨型戰列艦大和號以下10艘軍艦不講什麽戰術,一味抱著有去無回的決心,和衝繩的盟軍主力艦隊硬拚,以致成為美機的良好食餌,白白被擊沉!

  “特攻戰術”是衝繩戰役的一大特點,這種魔鬼一般的毫無人性的作戰指揮是古今中外戰史上沒有過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