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節 日本終因補給不足敗北

  10月24日,羅斯福總統指示參謀長聯席會議盡最大努力向瓜島運送物資和人員。在總統的親自過問下,美軍除向瓜島調派最新式巡洋艦、驅逐艦和潛艇外,還從夏威夷和澳大利亞抽調飛機、艦艇,加強南太平洋部隊。哈爾西也將一切可以動員起來的運輸工具都用於瓜島,全力運送彈藥、燃料、食品。

  10月30日,被士兵們戲稱為“長臂湯姆”的155毫米榴彈炮運上了瓜島。這是範德格裏夫特急需的火炮,它無論是在射程上還是在射擊效果上都勝過日軍的150毫米火炮。

  日軍大本營認為聖克魯斯海戰後,戰局正向有利於日軍的方麵發展,隻需進一步加強瓜島的力量,就可取得最後勝利。遂決定將駐東印度群島的獨立混成第21旅團調往拉包爾,歸第17軍建製,還抽調在中國戰場的第51師團,投入南太平洋戰場,並盡快運送瓜島所需的作戰物資。

  10月27日,日本大本營陸軍部作戰科科長服部卓四郎和主任參謀近藤傳八登上瓜島,協助百武製定作戰計劃,組織第三次總攻。計劃在11月上旬將第38師團主力送上瓜島,12月上旬將第51師團送上瓜島,再集中相當數量的重炮和充足的彈藥,於12月中下旬發起第三次總攻。屆時,還將以第6師團一個最精銳的步兵團搭乘裝甲運輸艦實施敵前登陸,配合作戰。

  但是,這並沒有改變瓜島日軍的艱難處境。在聖克魯斯海戰中,日軍有兩艘航母受傷,不得不回國修理,而且艦載機損失慘重,一時也無法補充。而南太平洋地區的岸基航空兵也在戰鬥中受到了很大損失,加上缺乏前進基地,必須從拉包爾起飛。受航程限製,從拉包爾起飛的飛機隻能在瓜島上空停留15分鍾,不能對瓜島美軍機場實施有效的壓製,因而根本無法取得瓜島的製空權,也就無法組織大規模的運輸,利用驅逐艦進行的夜間運輸隻能是杯水車薪。

  日軍在叢林中飽受折磨。瓜島的“瓜”在日語讀音中與饑餓相近,日軍便將瓜島稱為“饑餓島”。由於瓜島之戰的傷亡巨大,而且雙方反複開戰,看不到結束的跡象,還有人因此把瓜島叫做“無底洞”。從這些稱呼中,可見日軍的士氣之低落。

  在隨後美軍發起的反擊戰中,日軍因為連日激戰,傷亡慘重,而且補給缺乏,疾病纏身,無力抗擊美軍的攻勢,被迫退人叢林。11月1日,反擊的美軍渡過了馬塔尼科河。一路上遭到的抵抗微乎其微,一直到克魯斯角,日軍才憑借著複雜的地形進行了頑強的防禦。美軍在強大炮火支援下,經過激戰終於占領了日軍陣地。

  11月2日至10日,日軍先後出動驅逐艦65艘次、巡洋艦2艘次向瓜島運送部隊和給養。但因軍艦的載重量有限,運送的人員物資很有限,而且無法運送重裝備,難以組織計劃中的第三次總攻。

  11月7日,美軍駐瓜島“仙人掌”航空隊攻擊了停留在“槽海”裏準備晚上進行運輸的日軍11艘驅逐艦,接著圖拉吉島的魚雷艇也加入攻擊,進一步破壞日軍的運輸。

  11月8日,哈爾西親自飛抵瓜島,作短暫視察,以鼓舞士氣。哈爾西在島上進行的記者招待會上發表了著名的打贏戰爭的方案——“消滅日本鬼子!消滅日本鬼子!不斷消滅日本鬼子!”這一方案立即就成為報紙的頭條新聞。

  哈爾西剛回到努美阿的司令部,就得到了珍珠港海軍特別情報小組的報告,他們成功破譯了日軍新密碼,掌握了日軍的作戰計劃:11月11日空襲瓜島機場,12日晚水麵艦艇炮擊瓜島機場,13日出動航母編隊,掩護大批地麵部隊在瓜場登陸。結合空中偵察和其他途徑的偵察結果,也發現日軍在特魯克、拉包爾和肖特蘭島地區調動頻繁,看來一場大戰迫在眉睫。

  為了阻止日軍可能的登陸,範德格裏夫特指揮部隊繼續推進。11月10日,在猛烈炮火支援下,對日軍的灘頭陣地發起鉗形攻勢。經過激戰後,除小部日軍逃入叢林外,大部被殲,美軍奪取了對其具有較大威脅的利科灘頭陣地,並將日軍在灘頭囤積的物資盡數摧毀。

  為了全力向瓜島運送部隊、裝備和物資,哈爾西組織了一支運輸船隊,運送約6000人的陸軍和海軍陸戰隊部隊以及急需的重裝備。這支船隊分為兩部分,A編隊由斯科特少將指揮,編有3艘登陸運輸艦,由1艘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護航,於11月9日從聖埃斯皮裏圖島出發,計劃於11日到達瓜島;B編隊由卡拉漢少將指揮,編有4艘運輸艦,由4艘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護航,11月8日從努美阿起航,計劃於12日到達瓜島。

  至11月10日,日軍在瓜島上的部隊已達3萬人。但是,即將開始的總攻迫切需要運送大批部隊和重裝備,單靠驅逐艦的夜間運輸是遠遠不夠的。日軍決定組織一支大型運輸船隊,將第38師團的1.35萬人和重裝備送上瓜島。這支船隊由11艘快速運輸艦和12艘驅逐艦組成,由經驗豐富的田中賴三少將指揮,12日從肖特蘭島出發,計劃14日抵達瓜島。為確保這支船隊的安全,日本聯合艦隊出動航母2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12艘和驅逐艦36艘,為第38師團提供掩護與支援,並將於12日、13日夜間對瓜島亨德森機場進行大規模炮擊。

  得知日軍聯合艦隊將大舉出動,哈爾西命令金凱德指揮第16特混編隊、李率領第64特混編隊全部開往瓜島,並命令駐聖埃斯皮裏圖島的岸基航空兵和在所羅門群島活動的雙艘潛艇,積極支援水麵艦艇的行動。

  日軍為壓製美軍的岸基航空兵,保障增援編隊安全抵達瓜島,計劃先出動炮擊編隊炮擊亨德森機場。這一任務由阿部弘毅中將指揮的第一炮擊編隊承擔,共有2艘戰列艦、1艘巡洋艦和14艘驅逐艦。此時的航行隊列是:“比睿”號、“霧島”號戰列艦以單縱列魚貫而行,“長良”號巡洋艦和“雪風”、“天津風”、“照月”、“曉”、“電”、“雷”6艘驅逐艦在戰列艦前方排成半圓形警戒圈,在警戒圈前方“朝雲”、“時雨”、“五月雨”號驅逐艦為左前衛,“夕立”、“春雨”號驅逐艦為右前衛,以防備美軍魚雷艇可能的攻擊。還有3艘驅逐艦則在薩沃島以西巡邏警戒。

  11月12日23時30分,美裝備新型雷達的“海倫納”號巡洋艦發現了遠在14海裏外的日軍艦隊,並向旗艦報告。但擔任指揮的卡拉漢將軍沒有利用這一機會先敵攻擊,而是指揮美艦進行了兩次右轉。此時,最前麵的“庫欣”號驅逐艦突然發現日軍艦隊就在3000米外,立即轉舵以搶占發射魚雷的有利位置。這樣一來,後麵的3艘驅逐艦為了避免碰撞,隻好跟著急轉,居中的巡洋艦則迅速左轉以避開急轉的驅逐艦,美軍艦艇之間的距離迅速縮小,隊形也紊亂起來。

  卡拉漢所在的旗艦“舊金山”號因雷達性能欠佳,需要依靠裝備新型雷達的友艦來報告敵情,而聽取報告和向各艦下達命令必須使用同一部報話機,造成了不必要的延誤。“庫欣”號發現目標即請求允許其實施魚雷攻擊,但“庫欣”號收到同意攻擊的答複時,卻已經找不到準備攻擊的目標了。

  就在這時,日軍也發現了美艦。因為沒有料到會在夜間遭遇,一時倒也把日軍給弄了個措手不及。阿部弘毅立即下令將原準備射擊機場的高爆彈和燃燒彈換成攻擊軍艦的穿甲彈,日軍的運彈手動作極快,在短短10分鍾裏就完成了換彈工作,作好了攻擊美艦的準備。

  23時50分,美軍編隊與日軍編隊混雜在一起,日艦“比睿”號打開了探照燈,正照在美軍巡洋艦隊列的第一艦“亞特蘭大”號上。在“亞特蘭大”號上指揮的斯科特見此情況對自己非常不利,不等卡拉漢的命令就馬上下令:“開火!反照射!”說時遲那時快,日軍的第一批炮彈已經準確地擊中了“亞特蘭大”號的艦橋,正在艦橋上指揮作戰的斯科特和他的參謀人員,除一人外全部喪生。

  隨著“亞特蘭大”號的開火,其餘美艦也開始射擊。一時間,炮聲四起,雙方你來我往,炮彈紛飛,魚雷翻騰,火光硝煙彌漫,隊形全被打亂。卡拉漢見左右都有敵艦,就下令:“奇數艦向右射擊,偶數艦向左射擊。”這個命令看上去既對付了左麵之敵,又打擊了右麵之敵,實際上有的美艦忙於在指定射擊的一側尋找目標,卻遭到另一側日艦的猛烈攻擊,頓時陷入混亂。

  日軍驅逐艦趁此時機,發動魚雷攻擊,已經受傷的“亞特蘭大”連中兩條魚雷,很快沉沒。“庫欣”號上前救助,卻被“比睿”號發現,隨即就遭到了猛烈射擊。“庫欣”號連射六條魚雷,因日艦躲避迅速無一命中,自己卻被日艦重炮擊中彈藥艙,引起爆炸而沉沒。

  “庫欣”號後麵的“拉菲”號驅逐艦幾乎與“比睿”號撞在一起。“拉菲”號立即發射魚雷,但因距離太近,保險裝置還來不及打開,致使魚雷擊中了“比睿”號卻沒爆炸。“拉菲”號隨即又以20毫米機關炮掃射“比睿”號,“比睿”號還以顏色,用356毫米主炮猛轟,“拉菲”號連中兩彈,上層建築幾乎被炸飛,後來又被兩條魚雷擊中而沉沒。

  美軍第三艘驅逐艦“斯特雷特”號遵循卡拉漢的命令向右麵射擊,和“比睿”號展開炮戰,自身連連中彈,舵機、雷達均被打壞,仍堅持戰鬥,衝到距“比睿”號2000米處發射4條魚雷,可惜無一命中。第四艘驅逐艦“奧邦農”號正向1200米外的“比睿”號猛烈開炮,接到卡拉漢不要射擊友艦的指示後,以為自己是在誤擊友艦,便停止了射擊。等到分辨清楚後,在恢複射擊同時發射2條魚雷,也沒命中。

  在混戰中,卡拉漢的旗艦“舊金山”號曾向數艘日艦射擊,有多發命中。他認為其中可能有誤擊友艦,就下令不要射擊友艦,並且要求瞄準大艦攻擊。不久,“舊金山”號遭到日軍“霧島”號戰列艦的艦炮射擊,被擊成重傷,舵機失靈,無法控製。日軍的一艘驅逐艦從其左舷擦過,就在兩艦交錯之際,日艦乘機以機關炮掃射其上層建築,在艦橋指揮戰鬥的卡拉漢和艦長等軍官全部被掃倒,無一幸免。

  在“舊金山”號後麵的“波特蘭”號巡洋艦先同右側的日艦炮戰,後又轉向北進與另一艘日艦對射。在混戰中被魚雷擊中艦尾,舵機被毀,失去航行能力,在原地直打轉,但仍在堅持戰鬥,向“比睿”號連連開炮,最後於次日被拖回圖拉吉島。

  “海倫納”號裝備了新型雷達,對戰場形勢比較清楚,沒有誤擊友艦。在混戰中對日艦進行了猛烈射擊,當日艦撤退時還以炮火延伸射擊,進行火力追擊。

  美軍最後一艘巡洋艦“朱諾”號在戰鬥中被魚雷擊中鍋爐艙,失去戰鬥力。隻得退出戰鬥。

  美軍殿後的4艘驅逐艦也迅速上前,投入戰鬥。“艾倫沃德”號向打開識別燈的日軍“夕立”號驅逐艦猛烈開炮,雙方展開激戰,最終將“夕立”號擊沉,自己也被擊中數彈,受了輕傷。“巴頓”號向日艦連射4條魚雷,自己也被日軍一條魚雷擊中艦體中部,幾乎被炸成兩半,很快下沉。“蒙森”號向右麵的日艦一口氣射出10條魚雷,將日軍“曉”號驅逐艦擊沉,但該艦魯莽地打開探照燈準備尋找其他目標,卻反而暴露了自己,遭到日艦的密集射擊,先後被37發炮彈擊中,其中3發還是356毫米的重炮炮彈,傷勢很重,於次日沉沒。“弗萊徹”號驅逐艦裝備了新型雷達,能夠清楚辨別目標,在戰鬥中先向日艦射擊,當友艦也隨之向該敵射擊時,它就向其他日艦轉移火力,再為友艦指示目標,起到了引導作用。也是這場海戰中美軍惟一未有任何損傷的軍艦。

  這是一場如同陸地上白刃肉搏般的近戰,曆時僅24分鍾,美軍損失慘重。日軍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驅逐艦“夕立”號、“曉”號被擊沉,“長良”號巡洋艦和“雷”、“雪風”、“天津風”號驅逐艦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旗艦“比睿”號戰列艦在戰鬥中成為美軍集中打擊的重點目標,中彈50餘發,基本失去了戰鬥力。

  阿部對這樣混亂的夜戰感到心中無底,又害怕繼續深入會遭到圖拉吉島美軍魚雷艇的偷襲,於是決定放棄炮擊機場的計劃,率部撤退。

  由於“比睿”號傷勢越來越重,隻好於13日淩晨改以“雪風”號驅逐艦為旗艦,指揮餘部向北撤退。山本指示以“霧島”號拖帶“比睿”號返航,但阿部認為白天返航美軍飛機必會蜂擁而來,“霧島”不僅不能將“比睿”號帶回,而且很可能會白白陪葬,所以他沒有執行山本的命令,隻留下“長良”號巡洋艦在“比睿”號旁邊保護,其餘艦隻全速返航。

  果然不出所料,天亮後,美軍“企業”號的艦載俯衝轟炸機、瓜島上的“仙人掌”航空隊的轟炸機和聖埃斯皮裏圖島的B-17轟炸機一波接一波飛來。“比睿”號連中數彈,眼看無法返航了,阿部於16時下令將艦上的天皇照片轉移到“夕立”號,然後下令鑿沉。

  美軍方麵,受傷較輕的“海倫納”號帶著受傷較重的“朱諾”和“舊金山”號巡洋艦在3艘驅渾艦的護衛下,向聖埃斯皮裏圖島撤退。

  但是,“朱諾”號的運氣與“比睿”號相比也好不到哪裏。13日11時許,“朱諾”號剛駛出英迪斯彭塞布爾海峽,就遭到了日軍伊-26號潛艇的攻擊,被一條魚雷擊中,引起了大爆炸,就像是火山噴發那樣烈焰濃煙衝天而起。其他艦隻害怕再遭攻擊,不敢停留救助,加速南撤。“朱諾”號上700多官兵除少數人僥幸獲救外,大多數人都葬身魚腹,其中包括依阿華州滑鐵盧鎮托馬斯·沙利文夫婦的5個兒子。美國海軍為了避免再次發生這樣的慘劇,事後特意頒布條令,規定同一家族的直係親屬不得在同一艘軍艦上服役。

  在這場海戰中,雖然美軍損失慘重,2艘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被擊沉,2艘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擊傷,包括卡拉漢和斯科特兩將軍在內的近千人陣亡。但是應該看到,盡管美軍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卻阻止了日軍戰列艦對瓜島機場的炮擊,並由此迫使日軍的增援編隊中途折返,為以後的作戰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由於12日阿部編隊未能按計劃炮擊瓜島機場,山本命令田中增援編隊返航。為保障增援編隊的返航安全,山本又決定組織第二次炮擊機場的行動,由第8艦隊司令三川指揮4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和6艘驅逐艦組成第2炮擊編隊。

  三川所部自11月9日起已經連續3天進行了對岸射擊訓練,接到命令後就於13日4時30分從肖特蘭島出發。為避開美軍的空中偵察,特地繞道希瓦澤爾島和聖依薩貝爾島以北,於午夜時分抵達薩沃島海域。三川將所部12艘軍艦分為兩隊,以第7戰隊司令西村指揮2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組成炮擊分隊,直撲瓜島。三川則指揮餘下的2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組成主力分隊,在薩沃島以西警戒,掩護炮擊分隊的行動。

  23時30分,炮擊分隊駛抵瓜島的隆格角海域。重巡洋艦上的艦載水上飛機起飛,在機場上空投下照明彈,並為軍艦提供目標指引和彈著校正,日艦隨即開始炮擊。“鈴穀”號重巡洋艦發射203毫米炮彈504發,“摩耶”號重巡洋艦發射203毫米炮彈485發,兩艦共發射989發,擊毀美軍轟炸機1架、戰鬥機17架,擊傷戰鬥機32架,並將跑道炸得彈痕累累。

  日軍的炮擊分隊在進行了30分鍾炮擊後立即撤回,14日拂曉與主力分隊在新喬治亞島以南海域會合,再一起返回肖特蘭島。

  此前,奉命返航的田中增援編隊已經於13日11時回到了肖特蘭島。但是,為了能在14日夜間將部隊和物資運上瓜島,趕上即將開始的總攻,增援編隊又於13日15時30分再次出航。在途中得知三川對瓜島機場實施了炮擊,田中認為美軍不可能馬上出動飛機前來攻擊,就加速南下。直到14日5時許,在新喬治亞島以東增援編隊才被美軍的偵察機發現。

  美軍原以為經過12日夜間慘烈的海戰已經阻止了日軍的攻勢,但13日夜間亨德森機場再次遭到炮擊,14日早晨又發現日軍的增援編隊,可見日軍對於瓜島是誌在必得。美軍高層對此極為震驚,有的甚至提出是否放棄瓜島。最後,羅斯福總統拍板決定要堅持到底,哈爾西也認為必須打下去。

  經過美海軍修建大隊的通宵努力工作,跑道上的彈坑基本被填平,黎明前瓜島機場又可以起飛飛機了。從14日5時55分起,直到下午15時30分的10個小時中,美軍“企業”號航母的艦載機和瓜島、聖埃斯皮裏圖島的岸基航空兵先後對返航途中的三川炮擊編隊發動了多次空襲,炸沉“衣笠”號重巡洋艦,炸傷“鳥海”號、“摩耶”號重巡洋艦和“五十鈴”號輕巡洋艦,報了昨夜的一箭之仇。

  接著,美軍飛機全力收拾日軍的田中增援編隊,連續發動了8輪攻擊,將田中增援編隊中的11艘運輸船炸沉了6艘,還有1艘因重傷而返航。在日本海軍中有著“頑強者”之稱的田中,指揮護航的驅逐艦一麵竭盡全力抗擊美軍的空襲,一麵迅速搶救落水的官兵。據不完全統計,僅6艘驅逐艦救起的陸軍官兵就達4800餘人。田中不負“頑強者”的稱號,繼續冒著猛烈的空襲向瓜島前進。

  日落後,美軍又出動了3架轟炸機對增援編隊進行夜襲,迫使日軍中止了增援行動。夜幕降臨後,田中指揮編隊乘著美軍飛機不能組織大規模夜間空襲的機會,向瓜島前進。

  15日2時許,日軍增援編隊的4艘運輸船終於到達瓜島的塔薩格海灘,立即開始卸載。田中率領驅逐艦於2時30分開始撤離,以免天亮後被美軍飛機發現。

  可是,天亮時驅逐艦雖然撤離了,但運輸船尚未走遠,美軍“仙人掌”航空隊果然將這4艘毫無保護的運輸船——擊沉,並用燃燒彈將剛卸到海灘上的物資——260箱彈藥和1500袋大米盡數焚毀。日軍煞費苦心的增援計劃又告失敗。

  此前,山本命令正在南太平洋活動的聯合艦隊之前進部隊抽調兵力,再次組織對瓜島機場的炮擊。前進部隊司令近藤信竹中將從各地調集了1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和9艘驅逐艦,於14日在瓜島以北250海裏會合,然後南下,準備於14日晚22時實施對瓜島亨德森機場的炮擊。

  近藤將所部的14艘軍艦分為3個分隊:橋本少將指揮1艘輕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組成橋本分隊,負責遠距離警戒;木村少將指揮1艘輕巡洋艦和6艘驅逐艦組成木村分隊,負責直接掩護;近藤以“受宕”號重巡洋艦為旗艦,親自指揮餘下的1艘戰列艦和2艘重巡洋艦為本隊,擔任炮擊任務。

  14時許,近行至聖伊薩貝爾島以北時,收到偵察機報告,在瓜島以南發現美軍巡洋艦4艘和驅逐艦2艘組成的艦隊。近藤認為美軍主力艦夜間是不敢進入瓜島海域的,最多派巡洋艦和驅逐艦進行襲擾。所以決定如果遭遇敵艦,先將其殲滅,再執行炮擊任務。19時許,近藤艦隊各分隊都已進入了薩沃島以北海域。

  實際上被日軍偵察機發現的美軍艦隊是李少將指揮的第64特混編隊,兵力編成是2艘戰列艦和4艘驅逐艦。他們原本是奉哈爾西的命令前來攔截三川的炮擊編隊,因為距離太遠而沒及時趕到。

  黃昏時分,李接到敵情通報。日軍戰列艦編隊16時已進入瓜島以北150海裏處,並繼續向瓜島駛來。李被認為是美國海軍最聰明的智囊,而且是雷達專家,他認為要確保瓜島機場,必須全力阻擊來犯之敵。他深知這必是一場艱苦異常的戰鬥,因此製定了比較審慎的作戰方案:為了避免像12日夜間那樣的混戰,使戰列艦具有更廣闊的回旋餘地,計劃在埃斯佩蘭斯角附近比較開闊的海域展開戰鬥。

  天黑後,李就率領他的艦隊駛過鐵底灣,前往埃斯佩蘭斯角。當軍艦通過鐵底灣時,通過磁性羅盤的指針不停亂擺,可判斷出海底有大量沉沒的軍艦。這似乎意味著這裏就是敵艦的葬身之處,敵人就要失敗了。此時,瓜島上吹來的陣陣涼風也不再像過去那樣彌漫著熱帶植物腐爛所產生的令人作嘔的惡臭,而是散發著金銀花的香味——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所以軍艦上的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種吉兆——勝利在望的預兆。

  當美艦隊從薩沃島北水道進入鐵底灣時,被日軍橋本分隊發現,日軍便從後追趕。李少將推算日軍將在23時左右到來,就率領美艦隊繞著薩沃島巡邏,嚴陣以待。當從薩沃島東南轉向西麵航行時,李少將的旗艦“華盛頓”號的雷達發現了日軍橋本分隊,李隨即下令向西轉舵,橫在日軍的航線上,作好迎戰準備。橋本分隊分兩路發起了攻擊,一路是“川”號輕巡洋艦和“敷波”號驅逐艦,從薩沃島東麵進攻;另一路是“綾波”號驅逐艦,從薩沃島西麵發動偷襲。

  日軍還以為美軍艦隊不過是巡洋艦和驅逐艦組成的,“川內”號自不量力向美艦逼近,直到美軍戰艦列的重炮的炮彈落在日艦旁邊掀起巨大的水柱,橋本這才意識到美軍根本不是巡洋艦,而是強大的戰列艦。橋本一麵向近藤報告,一麵下令施放煙幕,帶著3艘日艦急速撤退。而走在後麵的“綾波”號就沒那麽幸運了,美軍通過雷達早已發現了它的行動,迅速轉移火力,對它進行集中射擊,“綾波”號接連中彈,引起兩次爆炸後沉沒。

  這時,日軍木村編隊的5艘軍艦也從薩沃島西側駛來。這5艘日艦緊靠著薩沃島航行,巧妙隱蔽在薩沃島的雷達回波中,沒被美軍雷達及時發現。接近美艦時突然開火,並發射魚雷。美軍前衛的4艘驅逐艦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還來不及做出反應,“沃爾克”號和“普雷斯頓”號就被擊沉,“格溫”號和“本哈姆”號則受到重創,失去戰鬥力。在驅逐艦後麵的戰列艦“華盛頓”號向左轉向,“南達科他”號向右轉向,以避開前麵失去控製的驅逐艦。這就使美軍的2艘戰列艦在無奈中分散開,陷入各自為戰的被動局麵。

  原本近藤以為橋本和木村兩支分隊對付美軍的巡洋艦和驅逐艦編隊是綽綽有餘的,所以自己率領本隊和另外2艘驅逐艦在薩沃島西北巡航,全力準備炮擊機場而並不是投入眼前的海戰。但當他得到發現美軍戰列艦的報告後,急忙趕來參戰。他抓住“南達科他”號電路發生故障、炮塔失去動力的機會,全力開火,把“南達科他”的上層建築打得麵目全非,不得不向西南撤退。

  這樣,李就剩下了旗艦“華盛頓”號一艘軍艦。盡管以寡敵眾,但李毫不畏懼,憑借著性能優異的雷達,“華盛頓”號準確測定了日艦的位置。隨即在雷達指引下實施了精確射擊,日軍“霧島”號戰列艦在短短7分鍾裏就被擊中9發重炮炮彈和40發127毫米炮彈,船艙多處起火,舵機失靈,很快喪失了戰鬥力。

  “華盛頓”號在以全部406毫米主炮和部分127毫米副炮轟擊“霧島”號的同時,還以部分127毫米副炮轟擊其他日艦,日軍重巡洋艦“愛宕”號和“高雄”號都被擊傷。為了把“南達科他”號附近的日艦引開,李指揮“華盛頓”號先向西北航行。近藤見美艦炮火非常凶猛難以取得勝利,不得不放棄炮擊機場的計劃,於15日淩晨3時下令施放煙幕退出戰鬥。“霧島”因為舵機失靈,無法跟隨近藤撤退,又擔心天亮後遭到美軍飛機的攻擊,就在15日淩晨打開海底閥自沉。日軍的“朝雲”號驅逐艦也因傷勢太重而沉沒。

  至此,斷斷續續進行了3天的海戰才告結束。

  在這場持續三天的激烈海戰中,美軍共沉重巡洋艦2艘。驅逐艦6艘,傷戰列艦1艘、巡洋艦2艘、驅逐艦4艘,順利向瓜島運上6000人的部隊以及重裝備和給養。日軍沉戰列艦2艘、重巡洋艦1艘、驅逐艦4艘、運輸船10艘,重創運輸船1艘,傷巡洋艦6艘、驅逐艦3艘,計劃運送的1.35萬人和1萬噸物資僅有2000人和5噸物資運上瓜島。

  這是雙方爭奪瓜島過程中一次決定性的海戰,雙方主要目的都是向瓜島運送援兵和物資,並阻止對方的增援。在海戰中,美軍的運輸比較順利完成了,日軍不僅付出了很大代價,而且所運輸人員的85%和物資的99%都損失了,增援企圖再次落空。而且通過這次海戰,美軍獲得了瓜島海域的製海權,加上瓜島地區的製空權早已為美軍所掌握,而日軍的聯合艦隊又在海戰中損失巨大,山本認為元氣大傷的海軍再也無法承受以如此巨大的代價去支援陸軍的作戰了。從此以後,山本不再派巡洋艦以上的水麵艦隻前往瓜島,隻使用驅逐艦利用夜間運送小量人員與物資,從而加劇了瓜島上日軍的困難處境。

  美軍則正好相反,在海戰結束的第二天,即11月16日又將原在新幾內亞的一批部隊送上瓜島,大大加強了瓜島美軍的力量,範德格裏夫特認為勝利已經在握了!

  瓜島海戰是一個決定性的轉折。對美軍來說,這次海戰,是通往勝利的起點。

  就在這同一時期,11月3日,在非洲戰場,德國非洲軍團潰退;11月8日,美國軍隊進入摩洛哥;11月13日,蘇軍收複托布魯克;11月19日,蘇軍把德軍從斯大林格勒最後一個街區趕了出去。

  11月17日,美國羅斯福總統在紐約宣布:“在過去的兩周,捷報頻傳,這次戰爭的轉折點終於來到了。”

  哈爾西將軍在談到瓜島激戰的意義時說:11月15日淩晨,日本海軍以失敗而告終。在這以前,是美國跟著日本的意圖挺進,在此以後,他們隻能跟隨我們的指揮棒撤退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