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5.滇西反攻,遠征軍頑強作戰

  滇西即雲南西部。滇西地形錯綜複雜,橫斷山及其餘脈盤踞滇西,自西向東為高黎貢山、怒江、怒山、瀾陳滄江、雲嶺、金沙江、玉龍雪山,山地海拔一般為4000米左右,河流強烈下切,現出幽深的峽穀,高差可達3000米以上,形成著名的滇西縱穀區。這般地形,給軍隊行動尤其是進攻作戰,增加了許多困難。

  入侵滇西的日軍,主要是第56師團全部,第2、第53師團各1部。這些日軍侵占滇西以後,以一部兵力構築堅固工事,固守滇緬公路沿線的鬆山、滕衝、龍陵、芒市、畹町等要點,集中主力企圖反擊中國遠征軍的進攻。

  1943年2月,日軍大本營為了對付盟軍在西南方向的反攻,製定了《昭和18(1943)年度帝國陸軍西南方麵軍作戰指導計劃》,這個計劃規定:緬甸方麵需要確保的要地,定為怒江以西、密支那、甘馬因、加瓦裏、甘高、實兌一線的地區和丹那沙林地方。以一部分精銳兵力確保國境方麵要線,隨時迅速采取攻勢,各個擊破英印軍和重慶軍。日軍所指的重慶軍,即是中國遠征軍。

  1943年3月27日,日軍大本營決定在南方軍下麵,新增設緬甸方麵軍。緬甸方麵軍由河邊正三中將擔任司令官,下轄第15集團軍、第55師團、方麵軍直屬部隊,主要任務是確保緬甸的安全,尤其要確保怒江以西的一些重要區域的安全。

  日軍第15集團軍的戰鬥序列也相應進行了調整。牟田口廉也中將擔任司令官,下轄第18、第33、第56師團和集團軍直屬隊。其中,第18師團主要擔任緬甸北部方麵的作戰,第33師團主要擔任緬甸中部方麵的作戰,第56師團主要擔任中國雲南方麵的作戰。為了加強緬甸方向的防禦,6月27日,日軍大本營把第15師團劃歸第15集團軍指揮,第15師團當時駐在南京,師團長為山內正文。

  日軍第15師團的防線長達1000公裏,在綿亙起伏的滇西緬北山林,1000公裏是一條驚人的防線。剛剛上任的牟田口廉也中將認為,第15集團軍要在如此廣闊的戰場上應付絕對優勢的盟軍和中國遠征軍的反攻,以守勢戰術是不可能完成防禦任務的,要堅守這些地區,必須在盟軍反攻之前先發製人,摧毀盟軍的反攻陣地。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日軍製定了攻勢作戰計劃,預定在1943年年末或1944年初開始攻勢行動。日軍在作戰要領中指出:怒江方麵的作戰,10月上、中旬之間,“殲滅盤踞在怒江兩岸的中國遠征軍之一部,奪取其反攻據點。此次戰鬥由第56師團全部會同第18師團的一部進行,以後由第56師團單獨阻擊重慶軍對本地區的反攻。”

  根據這一作戰計劃,第56師團和第18師團的部分兵力轉入對滇西作戰的準備。

  1943年10月,日軍第56師團和第18師團1部對怒江西岸的中國遠征軍的前哨陣地發起攻擊,侵占了怒江西岸的一些前進據點後,第18師團的主力部隊返回密支那,第56師團即在怒江西岸修築工事,轉入防禦。

  1944年4月,日軍新組建第33集團軍,由本多政村中將擔任司令官,下轄第18、第53、第56師團。這個集團軍的主要任務是持久防禦,在緬北阻擊中國駐印軍的進攻,在滇西阻擊中國遠征軍的進攻。

  隨著戰爭形勢的發展,日軍陸續增強了侵占滇西的部隊。

  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將軍上任後,第一件事情是把遠征軍總指揮部向前方轉移。陳誠擔任司令長官時,遠征軍總指揮部設在昆明附近的楚雄。衛立煌看到,雲南地形複雜,滇西反攻作戰必定是一場惡戰苦戰,指揮部靠後,不便於指揮。衛立煌決定把指揮部推進到保山縣的馬玉堂,這裏距怒江前線隻有70公裏。

  為了策應緬北駐印軍的反攻作戰,盡快打通中印公路,中國遠征軍以滕衝、龍陵、芒市為主要攻擊目標,發起了滇西戰役。這次戰役初期,中國遠征軍以第20集團軍為攻擊軍,強渡怒江,攻擊日軍;以第11集團軍為防守軍,固守怒江東岸的陣地,同時由第一線各師派出加強團渡江,策應第20集團軍攻擊日軍。美軍第14航空隊的3個戰鬥機中隊、2個中型轟炸機中隊配合中國遠征軍進行反攻作戰。

  戰前,衛立煌向美軍提出,為了阻止駐於緬甸北部本多政材指揮的日軍第33軍和駐於緬甸東部牟田口廉也指揮的日軍第15軍的部隊出兵支援滇西,美國空軍要對緬北和緬東至滇西道路上所有橋梁、涵洞、隧道和窄路連續不斷地進行轟炸。

  戰幕拉開,滇西山區炮聲隆隆,遠征將士殺聲陣陣。

  怒江,又稱為潞江,源出青藏高原,自北向南流經雲南西部,是雲南的三大河流之一。怒江出國境後,稱為薩爾溫江,流入印度洋。怒江流經滇西時,東麵為怒山,西麵為高黎貢山,怒江水勢洶湧,兩岸危岩壁立,江中怪石嶙峋,是滇西的一道天塹屏障。1942年5月,中國軍隊把日本侵略軍阻於怒江西岸以後,兩軍隔江對峙,日軍苦心經營怒江西岸的防線,在一些重要地段構築了堅固工事,企圖憑險死守。

  怒江西岸的高黎貢山是扼守滇緬公路的要衝,地理位置重要,但山高坡陡,地勢險峻,懸崖峭壁到處可見,部隊無法攀越。日軍在高黎貢山修築了滕衝、龍陵、鬆山、平易四大據點,企圖以這些據點為核心,阻止中國遠征軍的進攻。

  第20集團軍受領任務以後,命令第54軍擔任第一線兵團,第53軍擔任第二線兵團,迅速進行戰鬥準備。其作戰方針是:

  “集團軍為策應駐印軍攻擊密支那,於怒江左岸之栗柴壩、雙虹橋間地區集結,主力保持在左,強渡怒江,攻擊當麵之敵,進出固東街、江且街之線,攻擊滕衝而占領之”。

  1944年5月9日,第20集團軍下達了向入侵滇西的日軍進行反攻的命令。

  5月11日,中國遠征軍滇西反攻作戰打響。高黎貢山,成了中國遠征軍痛殲日軍的一個大戰場。

  夜幕降臨了,緊張的渡江戰鬥開始了。

  5月11日夜,第54軍第198師所屬第594團從栗柴壩和孫足渡口開始渡江。部隊過江後,與怒江西岸的預備第2師遊擊營配合,攻擊那瓦寨。這以後,在蜿蜒150多公裏的怒江江麵上,2萬遠征軍勇士在12個渡口奮勇橫渡怒江。

  5月12日拂曉,第一線兵團各部隊全部渡過怒江,北路第54軍向北齋公房攻擊,南路第53軍向大塘子攻擊。第11集團軍的4個加強團從惠仁橋至三江口之間渡過怒江後,分別向紅木樹、平和緬甸的滾弄進攻,策應第20集團軍的作戰行動。由於部隊行動巧妙,渡江過程中沒有遭到日軍的抵抗。部隊渡過怒江後,突然向日軍發起攻擊,進展順利。

  5月13日,紅木樹、平易的日軍遭到遠征軍的突然襲擊後,狼狽地退向芒市。

  北路:一線兵團第54軍兵分兩路,左翼為第36師主力和第116師第346團,右翼為第198師。

  第36師主力渡過怒江後,迅速向大尖山、唐習山、雞心山方向進攻。大尖山地形險要,第36師的突擊部隊經過一番苦戰,一度攻入大尖山日軍陣地,但是,日軍很快組織力量進行反攻,把遠征軍的突擊部隊擊退。這以後,第36師連續作戰三天,都無法攻克大尖山。

  5月13日,衛立煌接到第54軍軍長報告,第54軍正與日軍激烈爭奪唐習山據點,陣地得而複失。衛立煌聽後,立即命令第53軍全部渡江,支援第54軍的部隊奪占唐習山。第20集團軍司令部進一步明確,第53軍渡過怒江後,接替第36師的作戰任務。

  午夜,第53軍所屬第116、第130師渡江成功。

  第53軍是一支原東北軍縮編的部隊。1944年3月,軍委會打電話給衛立煌,準備把第53軍調入中國遠征軍,征詢衛立煌的意見。衛立煌對各類部隊一視同仁,他想到,當年的東北軍現在僅剩這1個軍,抗日戰爭爆發後,第53軍的官兵參加武漢大會戰,轉戰黃河南北,像一個無娘的孩子,應該鼓勵他們,團結他們共同抗日。衛立煌看完電報,立即回電,欣然表示,歡迎第53軍來滇西。當時,第53軍正在洞庭湖一帶與日軍對峙,從湖南到滇西,路途遙遠,衛立煌正為無法解決交通工具發愁。誰知第53軍得知要到滇西抗日,士氣高昂,官兵遠涉千山萬水,徒步來到滇西。這些將士們的抗日熱情,使衛立煌這員虎將為之感動。

  衛立煌得知第53軍到達滇西受訓地點時,立即去看望他們。一進入營區,衛立煌看到,這個軍的官兵抗日熱情高昂,武器裝備卻是破破爛爛的。衛立煌當即下令,第53軍全部換成美式裝備。官兵們一聽,忍不住高聲呼喊,部隊求戰的熱情更高了,戰鬥力增強了。

  5月14日,第53軍的突擊部隊在強大的炮兵火力和航空兵火力的支援下,向大尖山、唐習山的日軍發起強攻。經過一天一夜的激戰,第53軍將士攻克了大尖山和唐習山的日軍據點,繼續向江直街前進。戰鬥中,美國聯絡官馬麗瑞少校和遠征軍的1名營長陣亡,美軍的一名醫官和1名翻譯官等人負重傷。

  日軍遭到中國遠征軍的打擊後,迅速組織力量,利用有利地形和既設工事,逐點抵抗,異常頑強。遠征軍雖在兵力和火力上占有很大的優勢,但遭到日軍的阻擊後,傷亡大。攻擊戰鬥持續了1個多月,直至6月21日,遠征軍將士終於把南齋公房、江直等日軍據點攻克。

  擔任右翼進攻的第54軍第198師渡過怒江後,迅速攻占了大寨、茶房等地,但是,當他們向高黎貢山山頂要塞北齋公房仰攻時,卻陷入了苦戰。北齋公房是高黎貢山一處險要地區的日軍據點,工事堅固。日軍第56師團第148旅團用2個營的兵力在北齋公房據險死守。第198師初攻北齋公房沒有得手,即改變戰法以一部兵力監視當麵之敵,主力從兩側繞道,先向馬麵關和橋頭攻擊。

  5月16日,第198師在航空火力的支援下,順利攻克馬麵關和橋頭2個日軍據點。靈活機動的戰術,使遠征軍的指戰員在高黎貢山中嚐到了勝利的果實。

  5月21日,第198師主力再次向北齋公房發起攻擊,與日軍形成對峙。日軍為了保住北齋公房這個據點,陸續把第54師團的主力調來增援,第198師久攻未克。

  日軍緬甸方麵軍將軍河邊正三對中國遠征軍如此迅速地渡過怒江感到震驚。但是,這個日本將軍把主要精力放在對付英、美盟軍上,他甚至認為,失去滇西,也不等於失去緬甸。當時,駐印軍圍攻密支那的戰鬥正激烈,日軍難以抽調更多的兵力向滇西增援。滇西日軍司令部對中國遠征軍的反攻雖有所防範,但自恃擁兵5萬之眾,又有滇西複雜地形和堅固工事可以依托,滿以為能夠應付中國遠征軍1個集團軍的進攻,因而也沒有向日軍緬甸方麵軍司令部求援。衛立煌分析強渡怒江成功後的戰場態勢,決定變更部署,指揮部隊迅速轉入全麵反攻。

  衛立煌把新的反攻戰鬥設想向蔣介石請示。

  蔣介石憂慮重重,責問衛立煌:敵前變更部署,關係重大,誰負責?

  “我願意負責。”衛立煌堅定地回答。

  蔣介石“嗯”了一聲,放下了話筒。

  衛立煌找到美軍聯絡部的司令官竇恩,表明戰機難得,要求盟軍的轟炸機進行戰略性轟炸,戰鬥機應全部出動,配合遠征軍反攻。

  竇恩聽完衛立煌的反攻方案,當即表示:一切照辦。

  於是,滇西反攻戰拉開了更為激烈的一幕。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於5月22日發出命令,要求中國遠征軍迅速攻占滇西的滕衝、龍陵等日軍據點,與駐印軍在緬北會師。為此,衛立煌命令第20集團軍為右集團軍,按照原定計劃向滕內政擊;第11集團軍為左集團軍,向龍陵攻擊,並要求各部隊加快進攻節奏。

  6月9日,日軍向馬麵關、橋頭陣地進行反攻,突破了第198師的陣地。第54軍得知這一信息,立即命令第36師主力向橋頭的日軍發起攻擊,把日軍擊退。不久,另一支增援部隊第11集團軍第2軍預備第二師也奉命趕到,使中國遠征軍的力量大增。

  6月14日,中國遠征軍第198師、第36師、預備第2師密切配合,終於攻克了北齋公房這個日軍據點。

  在高黎貢山,中國遠征軍經過一個多月的苦戰,至6月21日,北路第54軍殲滅日軍第56師團第148旅團1部,攻克茶房、馬麵關、北齋公房後,進占瓦甸。南路第53軍擊潰日軍第48旅團一部,攻克大塘子、南齋公房、江直街後,直接威脅滇西戰略要地滕衝。

  至此,中國遠征軍2個集團軍16萬人,在衛立煌的指揮下,全部成功地渡過怒江天塹,在怒江西岸日軍林立的據點中奪占了眾多陣地,站穩了腳跟,挫敵鋒芒,取得了滇西反攻作戰的第一步勝利,完成了初期反攻任務,戰績震驚中外。

  盟軍高度評價中國遠征軍的渡江作戰,他們認為,“中國軍隊強渡怒江出擊,是東南亞過去一周內盟軍作戰的重要新聞”。美國《時代》雜誌對遠征軍的抗戰事跡進行專題評論,封麵上刊登了衛立煌攜軍騎馬的照片,醒目的標題是“常勝將軍衛立煌”。

  鬆山雄峙於怒江西岸,惠通橋以西的叢山中,滕衝與龍陵兩大據點之間,東距惠通橋20多公裏,西到龍陵50多公裏,南為陰登山,北為黃土坡,中間為鬆山主峰,是日軍在滇西的四大據點之一。鬆山周圍山勢綿亙,地形險峻,滇緬公路蜿蜒盤繞峽穀之中,被盟軍喻為“東方的直布羅陀”。鬆山據點自身堅固,與龍陵、滕衝互為犄角。

  日軍第56師團第113旅團3000多人駐守鬆山,這些日本鬼子侵占鬆山兩年多來,遍山修築工事,設置明碉暗堡,堡壘分設三層,上層用作觀察與射擊,中層用作寢室或射擊,下層用作掩體和存放彈藥的倉庫。日軍還配置了水電設施,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是滇緬會戰中最難攻破的一個日軍據點。鬆山不克,遠征軍無法奪取龍陵,滇緬公路就無法暢通。

  衛立煌看到,鬆山這個據點分隔了遠征軍左右2個集團軍之間的聯係,隻有奪取鬆山,才能掃除遠征軍繼續西進的障礙。因此,衛立煌對鬆山攻堅戰特別關心。

  第20集團軍第8軍渡過怒江後,接替了新編第28師的作戰任務。7月下旬,第8軍在軍長何紹周的指揮下,連續五次向鬆山發起攻擊,攻克了鬆山的外圍工事,但是,當部隊攻至鬆山的核心工事附近時,受到日軍的堅決阻擊,遠征軍久攻不下。

  遠征軍滇西反攻,第一塊“骨頭”就沒有啃下來,蔣介石極為不滿。蔣介石看到,滇西的日軍據點不拔除,滇緬公路就難以暢通,中國軍隊的補給就更困難了。為此,蔣介石不顧滇西戰場的情況,嚴厲命令第8軍必須於9月上旬收複鬆山,一旦貽誤戰機,第8軍軍長、師長、團長都將受到軍法處置。

  衛立煌司令長官為奪取鬆山據點費盡心機,他親自到第8軍的指揮所,指揮將士們逼近日軍,采用坑道作業和連續炮擊相結合的戰術,攻克了鬆山。

  在圍攻鬆山的重要時刻,第8軍軍長何紹周從馬上跌下來,被迫送到昆明治療。副軍長李彌接替軍長何紹周指揮。李彌是雲南滕衝人,1925年秋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後先後擔任軍官教育團排長、第22軍第2團營長、第59師第350團團長、第5師副師長等職務,率部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和昆侖關會戰。1940年5月升任第8軍榮譽第1師師長。李彌同日軍作戰多年,對滇西的地形熟悉。

  軍令是嚴厲的,軍令也能催人發奮。李彌總結兩個多月來未能攻克鬆山的經驗教訓,提出先集中炮火近距離猛烈轟擊日軍的堅固工事,再請美國空軍低空投彈相結合的辦法,摧毀日軍在鬆山山頂的堅固堡壘。

  為了攻克鬆山這個日軍的堅固堡壘,工兵營官兵有勇有謀,在陣陣炮聲的掩護下,連續數天不停地在堅硬的山中進行挖壕作業,在鬆山頂峰日軍的工事下挖出了兩條地道,地道的盡頭挖成一個大炸藥室,把10噸梯恩梯炸藥放到日軍的據點下麵。為了不被日軍發覺,這個藥室垂直向上距日軍陣地約30米。

  9月8日,離蔣介石規定的期間隻有2天了。

  突然,鬆山上響起了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10噸烈性炸藥成功地爆炸了,鬆山的山頂被炸翻了。駐守鬆山的日軍第56師團第113旅團的官兵在不知不覺中,全部被殲滅了。打掃戰場時,遠征軍官兵發現,據點裏僅剩數十名日軍重傷員和20多名軍妓。

  第8軍主力圍攻鬆山,血戰64天,終於用古老而有效的辦法,攻克了鬆山這座堅固的日軍據點,從而使滇西反攻這盤棋更加活躍了。日軍的廣播電台哀歎:鬆山守軍全部“玉碎”。中央社的電訊說:“今日上午4時,我軍將鬆山敵陣最後數處堅固工事摧毀,頑強抵抗之敵軍,至此全部與陣地同歸於盡。”

  這是中國遠征軍在滇西反攻中攻克的第一個日軍的重要據點。在這場艱苦的持久反攻戰中,遠征軍為攻克日軍據點遭受重大傷亡,第8軍傷亡達6000多人,其中第1師第3團傷亡就有3000多人,部隊整編時,這個團僅存1連人。

  戰後,雲南省政府在滇西的保山、昆明的圓通山上,建立了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以示昭念。

  第8軍軍長何紹周傷好後,調任昆明警備司令部副總司令,在決定軍長人選時,何應欽曾經建議由中央軍校的一名軍官擔任軍長。軍政部長陳誠竭力向蔣介石推薦,李彌在鬆山戰鬥中戰功卓著,應該升任軍長。駐第8軍的美國顧問組組長也竭力推薦李彌,蔣介石終於任命李彌為第8軍軍長。

  滕衝,舊稱滕越,位於滇西大盈江東岸,是三國時期被諸葛亮七擒七縱那位孟獲酋長的都城,也是古時南方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集鎮。滕衝東接保山和下關,西麵過大盈江後,進入緬甸的八莫和密支那,南麵為大盈江的一條支流。滕衝四麵都是山嶺,城東是飛鳳山,城南是來鳳山,城西是寶鳳山,城北是高梁山,這些山嶺虎視全區,地勢險要,控製了滕衝城區穀地及滇緬公路。滕衝是滇緬公路上的一個要衝。

  滕衝的城垣,下麵是巨石,上麵為巨磚砌成,抗力大。日軍侵占滕衝後,不僅把城區工事修得極為堅固,滕衝外圍各據點也修築了半永久性工事。在高黎貢山日軍的四大據點中,滕衝的防禦工事最為險要堅固。防守滕衝的日軍主要是擅長叢林作戰的第56師團第148旅團主力以及第18師團第114旅團一部,這些日軍彈藥儲備充足,防守工事堅固。

  6月下旬,衛立煌得知,遠征軍向龍陵發起攻擊後,日軍就調滕衝的部分兵力前往增援龍陵,衛立煌認為,這是攻擊滕衝的有利時機,即電令第20集團軍兵分三路,向滕衝發起攻擊。衛立煌提出,攻擊部隊應以部分兵力從左翼迂回,奇襲滕衝,這樣,可以避開日軍構築的堅固工事,減少部隊傷亡,加快進攻速度。

  6月25日,第20集團軍所屬第54軍從龍川江西岸向滕衝推進,第53軍從清水河南岸向滕衝推進。

  6月26日,第36師的先頭部隊越過老祖墳,迅速向南推進。預備第2師到達那寨、寶華寺一線。

  6月29日,第20集團軍各部隊先後迫近滕衝外圍的日軍據點,立即進行攻擊前的準備工作。

  7月2日,第20集團軍以左翼為重點攻擊方向,向滕衝的日軍外圍據點發起攻擊。盟軍的飛機猛烈轟炸滕衝四周的日軍工事,遠征軍炮兵頻繁進行炮擊。經過20多天的激戰,第20集團軍各部先後攻克了寶鳳山、飛鳳山,但是,來鳳山的日軍依托堅固工事,頑強死守。遠征軍使用火焰噴射器噴射日軍據點,把據點內的大部分日軍燒死,終於占領了來鳳山,奪取了滕衝外圍的全部據點。火焰噴射器是當時的先進武器,在崇山峻嶺作戰,對堅固工事和洞穴內的敵軍作戰效果很好。日軍遭到打擊後,被迫退入滕衝城內,固守待援。

  8月2日,第36師攻城戰鬥開始了。

  美國空軍的一架架轟炸機從山林中飛過,炸彈接二連三地落在日軍的據點裏,在滕衝的城牆上先後炸開了13處缺口,日軍第148旅團的旅團長藏重康美大佐也被炸死了。

  炮兵開始發威了,炮彈雨點般地傾瀉下來,滕衝城內,到處是爆炸聲,山川震眩,聲動江河。日軍的工事在炮彈的爆炸聲中倒塌了,日軍官兵成了異國之鬼。

  在一陣陣響亮的號聲中,攻擊部隊向日軍發起了衝擊。經過兩天激戰,遠征軍將土奪占了日軍的7個堡壘。日軍遭到重大損失,仍然頑強固守。接連10多天,第2集團軍一麵抓緊進行攻城準備,一麵要求美國空軍不停地對滕衝進行轟炸。

  這是一場真正的惡戰,遠征軍將士每天都傷亡四五百人,戰場慘不忍睹。

  8月15日,第20集團軍各部隊向滕衝發起總攻。經過6天的激戰,滕衝堅固的城垣終於被遠征軍將士突破了。第36師、第198師、第116師的官兵先後突入城內。但是,日軍憑借滕衝城區的核心工事,繼續抵抗。遠征軍將士每奪占一條街巷,都要付出代價。

  滕衝城內的戰鬥持續了近1個月,這是異常艱苦的城市攻堅戰。

  蔣介石始終關注滕衝攻堅戰。蔣介石電令攻城部隊:“滕衝必須在9月18日國恥紀念日之前奪回。”

  9月14日,第20集團軍的官兵再次發起猛攻。駐守滕衝的日軍太田大佐感到末日要來臨了,向軍司令官和師團長發出了臨死前的哀鳴訣別電,命令士兵燒毀日軍軍旗和密碼本,砸毀了無線電報機,作垂死抗爭。遠征軍將士攻城不止,終於攻克滕衝,全殲第148旅團殘部。日軍代理旅團長和部分官兵彈盡糧絕,孤立無援,在絕望中先後自殺了。日本人所著《大東亞戰爭全史》記述侵占滕衝的日軍覆滅時,說:“……隻有一隻眼,一隻手和一條腿的官兵,那種悲壯的情景宛如阿修羅場,足以泣鬼神”。

  滕衝攻堅戰,中國遠征軍經過2個多月的苦戰,終於拔除了滇西這個日軍堅固據點。

  滕衝攻堅戰,是滇西反攻戰役中帶有決定意義的一次戰鬥,對於徹底殲滅滇西境內的日軍,打通滇緬公路,具有重要作用。中央社報道:“滇西重鎮之滕衝,14日上午10時,已為我軍完全收複。在此次攻城戰鬥中,敵軍第56師團之148旅團長重鬆大佐於滕衝為我擊斃,寇軍3000餘人全部就殲”。

  9月23日,第76師收複滇西日軍的另一重要據點平冥,入侵滇西的殘餘日軍向龍陵收縮,固守龍陵。

  龍陵位於中緬邊境城鎮畹町的東北,滕衝的東麵,是滇緬公路上的一個要點,也是日軍滇西防禦體係中的四大據點之一。滇西日軍把主力部隊部署在龍陵。

  第11集團軍根據衛立煌的命令,確定第71軍為右翼攻擊軍,第2軍為左翼攻擊軍,各部隊在5月30日前完成攻擊準備。其作戰方針是:“集團軍為攻略龍陵、芒市,決以主力由惠仁橋、迄七道河間地區各渡口,渡過怒江,重點置於右翼,向龍陵、芒市包圍攻擊”。

  駐守龍陵的日軍是第56師團主力。日軍侵占龍陵兩年多來,在龍陵周圍的鬆山、陰登山、大地口、滾龍坡等地修築了多處據點,每個據點都用大圓木、鋼板等構築工事,形成據點群,據點中儲備了大量的糧食和彈藥,做好了長時間獨立作戰的準備。這些據點群中,以滇緬公路上的鬆山和鎮(康)芒(市)公路上的平易最為堅固。日軍把第113旅團的主力部署在鬆山、龍陵之間地域,把第146旅團部署在平芒市之間地域。從兵力和工事上看,日軍都做好了長期堅守龍陵的準備。

  6月1日,第11集團軍第71師配屬第6軍新編第39師、第2軍,從惠通橋至三江口之間渡過怒江。4日,新編第28師攻克臘猛後,即向鬆山發起進攻。第71軍主力部隊第87、第88師沿著畢寨渡至龍陵的道路南側,向龍陵挺進。一周後,部隊進抵龍陵近郊。

  6月10日,第71軍主力向龍陵發起攻擊。龍陵日軍憑借堅固工事,頑強抵抗,戰鬥成僵持狀態。

  6月15日,當第71軍的突擊部隊攻進龍陵城內時,突然遭到從滕衝、上街前來支援的日軍第56師團第113旅團和永並支隊1500多人的夾擊,第87師主力見日軍越過龍川江迎頭阻擊,兩軍在龍陵北側地區展開激戰。這場遭遇戰打得難分難解,遠征軍官兵與日軍進行肉搏戰的關鍵時刻,芒市的600多名日軍緊急出動,也向龍陵增援。第71軍急忙命令新編第28師第84團前往阻擊。但是,這些增援的日軍仍有一部分進入龍陵城內,與固守龍陵的日軍會合。

  第11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看到,龍陵的日軍兵力增加,命令部隊暫時停止向龍陵進攻。第71軍各部隊被迫撤退到黃草壩,進行再戰準備。

  這時候,龍陵城內的日軍除第113、第146旅團外,前來增援的日軍第53師團第119旅團的主力和第2師團第29旅團的1個聯隊也聚集到龍陵城內,總兵力達5000多人。日軍數量增加,作戰的指導思想也發生了變化,一度被動固守的日軍尋機向中國遠征軍進攻,以爭取主動。

  6月18日夜晚,日軍向第71軍各部隊發起反擊,兩軍在龍陵周圍形成對峙,遠征軍一度處於被動態勢。衛立煌得知這一戰況,命令總預備隊第8軍所屬榮譽第一師迅速渡江,支援龍陵。22日,榮譽第一師對日軍發起攻擊,龍陵的戰局才穩定下來了。

  6月28日,第71軍在遠征軍預備隊第8軍榮譽第一師的支援下,第二次向龍陵發起攻擊。戰鬥進行到7月7日,日軍第113旅團和永並支隊遭到沉重打擊,被迫向龍陵城郊撤退。中國遠征軍乘勢迫擊,與日軍在龍陵城附近形成對峙。

  日軍收縮兵力的企圖,就是要固守龍陵。

  第71軍得到新編第28師增援後,於7月13日第三次向龍陵發起攻擊。經過10多天的激戰,終於迫近龍陵的市區。誰知就在這時候,一個意外情況出現了。芒市日軍1000多人與平夏的日軍會合後,向西北方向出擊,直接威脅到第71軍的左翼。

  宋希濂總司令考慮再三,命令第二軍兵分兩路,從東西兩麵向從芒市出動的日軍夾擊。這些日軍為了避兔在運動中被中國遠征軍殲滅,不得不退回芒市。

  第17軍經過近一個月的準備,於8月14日第四次向龍陵發起攻擊。這次攻擊,持續10多天。城東南老東坡戰鬥,雙方反複爭奪,血戰6天6夜,遠征軍將士擊斃日軍400多人,自己傷亡800多人,終將日軍擊退。南天門戰鬥,遠征軍突入的人數較少,麵對多數日軍的阻擊,遠征軍將士毫不畏懼,斃敵300多人後,全部犧牲,無一人退卻。

  8月26日,遠征軍突破日軍的外圍防禦,部分將士突入龍陵市區。但是,龍陵城內的核心陣地仍然由數百名日軍頑強死守,遠征軍將士幾番突擊,都未能攻克。

  日軍大本營為了守住滇西這幾個重要的侵略據點,千方百計從日本國內抽調兵力,增援滇西戰場。8月中下旬,2000多名日軍官兵進入滇西各主要據點。龍陵的日軍得到人員和武器彈藥的補充後,侵略野心膨脹,再次進行反撲,企圖奪回龍陵的外圍據點。

  9月3日,日軍第56、第2師團集中了1.2萬多人,向進攻龍陵的第71軍進行反擊。第71軍和第2軍第9師的官兵與日軍連續激戰7晝夜,頂住了日軍的反擊,並在第54軍第36師等部隊的支援下,把日軍擊退。

  9月上旬,第5軍第200師奉命從昆明趕到滇西戰場,參加圍殲戰鬥。第8軍於9月7日殲滅了鬆山的日軍,遠征軍把炮兵部隊陸續調到龍陵戰場,攻城部隊急需的各種補給物資也源源不斷地運到龍陵。龍陵周圍,聚集了中國遠征軍第71軍、第8軍榮譽第1師、第200師、第20集團軍第36師等部隊,在兵力兵器上占有絕對優勢。第11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認為,“一舉殲敵之際”已經到來,部隊士氣高昂。

  誰知在圍攻龍陵的重要時刻,宋希濂收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電報,調他回重慶到陸軍大學將官班受訓。將軍於勝利在望之際,不得不離開戰場,離開渾身上下都是鮮血的士兵。

  10月25日,第71軍軍長鍾彬統一指揮各部隊,向盤踞在龍陵的殘餘日軍發起了猛烈攻擊。

  這是中國遠征軍第五次攻擊龍陵。

  這是一場持久的攻堅戰。在滇西反攻中,攻打龍陵的戰鬥時間最長,參戰兵力最多,戰鬥最為激烈;最為殘酷。

  11月6日,第71軍在榮譽第1師、第200師、第36師的配合下,終於攻克龍陵,殲滅日軍第56、第2師團各一部,共斃傷日軍1萬餘人,遠征軍死傷“2.8萬餘人。當時,中央社報道:“滇西我軍又一大捷,完全解放龍陵,血戰5晝夜,殘敵一舉悉數就殲”。

  中國遠征軍在滕衝、龍陵攻堅戰中,除大量斃傷日軍外,還俘虜日軍260多人,繳獲火炮16門,輕重機槍160多挺,步槍1700多支,戰果輝煌。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