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4.緬北反攻,駐印軍一路捷報

  緬北滇西反攻作戰要圖緬北戰場,中國駐印軍在1943年春季曾同日軍交戰,秋季,反攻作戰逐漸激烈。

  1943年3月20日,當第38師第114團因築路向緬甸北部卡拉卡、唐家卡一帶前進時,防守該地的1000多名英軍官兵遭到日本軍隊的襲擊,英軍眼看就要潰退,第114團官兵查明情況後,緊急前往支援,把日軍擊退。下旬,第114團接替了卡拉卡、唐卡家一線的防務。

  中國駐印軍為了準備反攻緬北,在印度的蘭伽訓練基地接受美軍的裝備,並由美軍組織訓練。由於初次入緬作戰失利,訓練中官兵士氣不高,同美軍之間時有矛盾。聯盟軍作戰,平時的矛盾如果得不到解決,戰時就難以密切配合。鄭洞國到印度就任新編第1軍軍長以後,這種狀況有了改善。

  鄭洞國是湖南石門人,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在校期間曾經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曾任國民革命軍連、營黨代表,營長、團長等職,參加了東征作戰和北伐戰爭。1927年3月,北伐軍進入南京後,英國軍艦製造下關慘案,鄭洞國指揮部隊堅決還擊。1933年,鄭洞國任第2師第4旅少將旅長,率領部隊參加長城抗戰。抗戰戰爭中,鄭洞國指揮部隊先後參加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昆侖關戰役、宜棗會戰,積累了對日作戰的經驗。鄭洞國到印度後,根據軍事委員會的指示,從打擊日寇的大局出發,一麵安撫軍心,鼓舞士氣,一麵想方設法調解中美軍隊官兵之間的矛盾,增進兩國軍隊之間的理解和友誼。在緬甸指揮駐印軍作戰中,鄭洞國注意維護國家尊嚴,對於某些有損民族利益的過分要求,他巧妙地加以抵製。在鄭洞國的努力下,中美兩軍之間的緊張關係得到緩和。對此,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深表滿意。

  緬甸大部分地區是熱帶季風氣候,潮濕,炎熱,每年4月至10月為雨季。這期間,瘴雨蠻煙,連綿數月,部隊行動困難,中國駐印軍主要在駐地訓練。1943年10月,緬甸的雨季基本結束,中國駐印軍在美國空軍的工兵部隊的配合下,從印度的利多基地出發,一麵築路,一麵攻擊前進。在亞熱帶崇山密林中,拉開了緬北反攻作戰的序幕。

  那是在被世界上一些軍事專家認為根本不適宜作戰的地區同日軍拚搏,中國軍隊官兵克服了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進行了一係列戰鬥,表現出了頑強的鬥誌。

  胡岡河穀也稱胡盆地,由大龍河與大奈河流經的大洛盆地和新背洋盆地組成,位於緬甸最北部,與中國和印度接壤。胡同河穀地河流縱橫,山高林密,雨季河水泛濫,在軍事上被稱為“絕地”,但這個穀地是中印公路的起端,也是印度通往密支那的必經之地,地理位置和戰略價值都重要。

  日軍為了防守胡岡河穀,把號稱“叢林之王”的第18師團所屬部隊部署在該地。1943年3月,第18師團師團長田中新一中將到任後,根據部隊擔負的防守任務,進一步明確,防守緬北的方針是持久作戰,部隊的基本任務是保衛緬北。田中新一特別強調,即使在最困難的情況下,日軍也必須確保密支那、甘馬因一帶的要地,以便配合部署在英帕爾和中國雲南的日軍作戰。

  1943年10月24日,中國駐印軍新編第38師第112團從緬北野人山的唐家卡、卡拉卡出發,分成三路向胡岡穀地推進。野人山被人們稱為“死亡之地”,軍隊攀越野人山,就像經曆一場艱難的戰鬥。胡岡河穀、孟拱河穀,這些穀地異常險峻,英國官兵到穀地考察後,認為這是“無法通過的穀地”。中國駐印軍的官兵不畏艱險,攀越了一處又一處的死亡之地。第122團遇到的第一個對手,是日軍第18師團的搜索團和第56師團第2營。經過數天行軍,第112團於10月29日攻占了新背洋。11月2日,第112團把新背洋陣地交給第114團擔任警戒,部隊繼續前進。

  11月6日,一場激烈的戰鬥打響了。第112團進至於邦時,遭到日軍的阻擊,第112團官兵迅速攻克了日軍的前進陣地,但是,當部隊進至於邦的核心陣地時,遭到日軍的頑強阻擊,激烈的戰鬥一天接一天,持續了半個月。日軍第18師團為了堅守於邦陣地,把第55第56團的主力緊急調到於邦,日軍憑借數量上的優勢,把中國駐印軍第112團包圍起來。

  戰鬥是殘酷的,第112團被日軍圍困1個多月,作戰物資得不到補充,飲水困難。官兵靠砍芭蕉樹藤取水度日,其中艱辛難以想象。

  史迪威和第38師師長接到於邦的敵情報告後,要求美國空軍給予緊急支援,史迪威和孫立人都親臨前線指揮戰鬥。野人山中,兩軍開始進行一場持久戰。

  中國駐印軍在美國空軍的支援下,逐漸取得主動。這場戰鬥進行到12月29日,中國駐印軍擊潰日軍一部,殲滅了日軍第56師團第2營,相機攻占了欣貝延、於邦等地。

  攻克於邦,中國駐印軍在緬北反攻作戰中首戰告捷,鼓舞了士氣,也震懾了日軍。這時候,新編第38師的部隊已經全部到達大龍河右岸,新編第22師的先遣部隊第65團已經到達新背洋附近地區。中國駐印軍開始部署向緬甸北部的軍事重鎮孟緩進攻。

  孟緩地處胡岡河穀的要衝。日軍為了阻止中國駐印軍向緬北反攻,截斷中印公路,在孟關及其外圍地區構築了堅固防禦工事,部署了第18師團所屬第55、第56團的主力,防守孟關的兵力共有11個營,其中步兵營7個,山炮營2個,重炮營2個,反坦克炮營1個。這些部隊進駐孟關以後,做好了持久防禦的準備。

  中國駐印軍攻克於邦後,兵分兩路,乘勝前進。12月底,右縱隊新編第22師由欣貝延向達羅進攻,戰至1944年2月31日,第22師攻克大洛,殲滅日軍第56團第3營營長岡田少校以下700多人,殘部向孟緩敗退。左縱隊新編第38師從於邦出發,2月1日,左縱隊第38師攻占太巴卡。2天之內,中國駐印軍2個師分別打了兩個勝仗,奪取了大洛、太白家2個城鎮,部隊士氣高昂,史迪威為之興奮。為了抓住戰機圍殲日軍第18師團,史迪威不等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西進,立即揮師南下,兵鋒直指孟緩。

  2月18日,新編第38師和新編第22師分兩路向孟緩攻擊前進。日軍第18師團師團長田中新一自知孟緩地位重要,親臨孟緩,指揮部隊堅守孟緩。第38師主力和美軍第5307部隊主力沿塔奈河向南進攻。第22師的主力部隊從正麵向孟緩發起進攻,第66團第1營協助獨立坦克第1營從孟緩的東北迂回,經過原始森林地帶,插到孟緩的南麵,把日軍的補給線切斷,這對孟緩的日軍不僅是一種軍事打擊,也是一種精神壓力。

  3月3日,美軍第5307部隊一部向孟緩東南的瓦魯班迂回,協同第22師把孟緩的日軍包圍。第38師主力采取大縱深迂回作戰,順利攻克於卡、拉樹卡等孟緩的日軍外圍據點,對孟緩的日軍構成縱深包圍。中國駐印軍和美軍協同,向孟緩發起攻擊。

  3月5日,胡岡河穀日軍的核心據點孟緩被中國駐印軍攻克,殲滅了日軍第18師團的2個主力團,斃敵1400多人,俘虜甚多,僅有少數日軍突圍出去,向瓦魯班方向潰逃。中國向孟緩進攻時,英軍遠程突擊隊司令溫蓋特少將指揮對外成為印度第3師的溫蓋特部隊主力,即第14、第77、第111旅在莫罕地空降,截斷了孟拱西麵的鐵路交通,這就等於截斷了日軍第18師團的補給線。與此同時,中國駐印軍乘勝南下,追擊日軍。

  3月8日,日軍第15集團軍組織部隊向因帕爾發動進攻。

  3月9日,中國駐印軍集中兵力,攻占瓦魯班,殲滅日軍第18師團一部。史迪威將軍抓住戰機,命令部隊以最大的速度從瓦魯班南下,向間布山攻擊前進。15日,中國駐印軍攻占高沙坎。經過4個多月的戰鬥,中國駐印軍基本肅清了侵占胡岡河穀的日軍。日軍第18師團餘部被迫退守間布山隘口,企圖利用有利地形再次阻止中國駐印軍南下。

  3月28日,中國駐印軍占領拉班,切斷了日軍的退路。新編第22師向間布山發起攻擊,第113團和第5307部隊一部從間布山東側向南迂回,突破緬北的天險山隘,進入莫岡河穀。

  3月29日,新編第22師同迂回部隊在夏杜蘇會師。這樣,日軍被中國駐印軍全部逐出胡岡穀地。中國駐印軍打開了通向莫岡河穀的門戶。

  胡岡河穀戰鬥,共殲滅日軍6000多人。日軍受到重大打擊後,接連敗退。中國駐印軍把戰線推進到莫岡河穀。日軍在於邦戰鬥失利後即承認,中國駐印軍“和第18師團過去在中國大陸上接觸過的中國軍隊,在素質上完全不同,因而大吃一驚……此次在胡康的中國軍,無論是編製、裝備還是戰術、訓練,都完全改變了麵貌。盡管第56團奮勇猛攻,敵軍圓形陣地在熾密的火網和空軍的支援下不僅毫不動搖,而我軍的損失卻不斷增加……使全軍不禁為之愕然”。

  莫岡河穀,是一條縱深長約110公裏、平均寬度不到10公裏的狹長河穀。在這條河穀中,有鐵路和公路通往緬甸北部的重要城市密支那和緬甸中部的大城市曼德勒,在南高江和莫岡河、南因河的匯合處,有一座莫岡城。莫岡城與密支那、甘馬岡成犄角之勢,在軍事上具有重要地位。日軍第18師團為了利用河穀的山川,阻止中國駐印軍的進攻,對部署在莫岡河穀內的第18師團殘部的武器裝備和兵員進行全麵補充,還把駐守滇西的第18師團第114旅團和第56師團第146旅團調到莫岡河穀,全力進行雨季前的防禦準備。

  緬甸的雨季,數月連綿,部隊行軍作戰困難。中國駐印軍決心在雨季來臨之前殲滅莫岡河穀的日軍,打通河穀的鐵路和公路交通線。根據這一決心,4月初,中國駐印軍兵分兩路,開始向莫岡河穀進攻。其進攻部署是:

  新編第22師配屬獨立坦克第1營,沿公路由拉班地區向加邁進攻,突破日軍的防禦縱深,奪取甘馬因。新編第38師沿塔奈河南進,向瓦蘭地區挺進,奪取莫岡。

  4月底,第22師進至英開塘北側時,遭到日軍第18師團一部頑強抗擊,兩軍形成對峙。

  第38師在孫立人師長的指揮下,連續作戰,相繼攻克高利、馬蘭,於5月初占領曼平。第22師和獨立坦克第1營進攻受阻後,美軍派出36架飛機進行支援。5月3日,第22師在美軍飛機的配合下向駐守英開塘的日軍發起猛烈攻擊,激烈的戰鬥進至5月4日,第22師終於突破了日軍的防線,攻占了英開塘。日軍殘部沿公路狼狽逃竄。中國駐印軍繼續向加邁挺進。

  這時候,雨季開始了,緬北地區連日陰雨,道路泥濘,部隊行動十分不便。中國駐印軍的官兵為了迅速打通中印公路,不顧惡劣的天氣,繼續向日軍進行攻擊。第22師得到從中國境內空運到印度的第50師所屬第149團的加強後,加快了進攻節奏,至6月上旬,第22師主力進至甘馬因西側和北側。

  第38師於5月下旬擊潰日軍第18師團主力和第56師1部,攻占了瓦蘭地區日軍據點後,分路行動。第114團阿莫岡挺進。第113團向支遵前進,並於6月9日攻占支遵。第112團沿著深山密林,艱難地向甘馬國南麵迂回。5月26日,第112團渡過莫岡河,悄悄地迂回到甘馬國南麵的日軍後方基地西通,突然向日軍發起攻擊。27日,第112團占領了西通。

  西通失守,就切斷了甘馬因與莫岡的交通和聯係,使甘馬因的日軍一下子陷入中國駐印軍的包圍之中。日軍為了擺脫困境,急忙調集第2師團第4旅團1部、第53師團第128旅團等部隊,對第110團連續發起了14次反攻,都被第100團打退了。這時候,第112團、第113團與第22師一起,完成了對加邁的包圍。

  6月11日,駐印軍總指揮部下達向莫岡進攻的作戰命令。命令指出:一、著新編第38師,由西北方麵向莫岡攻擊,並占領之,與正在東南方進攻莫岡之英印軍會合。二、著英印軍第36師,以其第77旅由東南方攻擊莫岡並占領之,與我新編第38師會合。

  當時,防守莫岡的日軍主要有第18師團殘部,第2、第53、第56師團各1部,總兵力約2個團。這些日軍憑借複雜的地形,作困獸之鬥。圍殲戰鬥從外圍開始,就異常激烈。擔任先頭部隊的第38師第114團接到命令後,沿著公路東側向莫岡山秘密前進,於6月15日前進到莫岡東北側的康堤及其以南地區。

  6月16日,中國駐印軍殲滅日軍第18師團和第53師團各1部,攻占加邁。

  6月19日,第22師和第113團密切配合,在重炮兵和坦克的支援下攻占了甘馬因。日軍第18師團殘部1500多人在師團長田中新一的率領下,辟路翻越雷邦山,狼狽地向南麵潰逃。

  當第114團從莫岡的東麵向南迂回時,一個意外情況出現了。日軍獨立混成第24國旅與英印軍第36師第77旅發生戰鬥,第77旅退至莫岡南麵的35公裏處,被日軍包圍。英印軍得知第114團即將向莫岡發起攻擊,第77旅旅長卡爾弗特準將立即派人向第114團求援。

  孫立人師長得到英國軍隊緊急求援的報告後,毫不猶豫地命令第114團強渡南高江,解英印軍之圍。第114團上岸後,迅速向日軍的側背發起猛烈攻擊,殲滅日軍獨立混成第24旅團第6聯隊聯隊長河邊中校以下300多人,第77旅轉危為安。戰鬥中,第114團的1個排接替英國軍隊1個營的戰鬥任務,臨危不懼,驅逐了日軍。戰鬥結束後,英國感到非常驚訝,第77旅旅長卡弗爾特準將親自來到第114團,對第114團的官兵感激不已,這位英國準將還收集了中國軍隊組織指揮這次戰鬥的資料,表示要認真研究。

  1945年3月,盟軍攻陷緬甸的曼德勒。6月23日,孫立人師長指揮第38師主力與美軍第5307部隊、英軍溫蓋特部隊各一部互相配合,把莫岡的日軍包圍起來。24日,圍攻莫岡的戰鬥打響了。經過兩晝夜激戰,25日,第38師的部隊攻入莫岡城內,中國駐印軍同友軍配合,殲滅日軍第18師團殘部和第2、第53、第56師團各1部。莫岡河穀戰鬥結束。

  7月11日,第38師與新編第30師會合,這就打通了從甘馬因經過莫岡到密支那的鐵路和公路交通,為緬北反攻的全麵勝利奠定了基礎。

  密支那同中國滇西的重要城鎮滕衝隻有一山之隔,是曼德勒、密支那鐵路的終點,是緬甸北部的重要城鎮,中印公路的必經之地。由於密支那戰略地位重要,1944年3月以來,日軍加強了對密支那的防守。

  為了縮短中印“駝峰”航線,使中印公路與中印輸油管道在密支那聯係在一起,史迪威將軍組織力量向密支那發起了圍攻戰。1944年4月中旬,美軍第5307部隊2個營進至太克裏後,中國駐印軍命令新編第30師第88團、第50師第150團與美軍第5307部隊一起,組成中美突擊支隊。突擊支隊由美軍的梅裏爾準將擔用支隊長,編為第一縱隊和第二縱隊,第一縱隊由第88團和美軍第二營組成,第二縱隊由第150團和美軍第一營組成。

  4月29日,中美突擊隊2個縱隊從胡岡河穀出發,兵分兩路,向密支那前進。途中,突擊支隊擊退了日軍的多支警戒部隊,經過半個多月的艱苦行軍和戰鬥,第一縱隊向密支那以北地區推進;第二縱隊於5月16日進至密支那以西地區。

  5月17日上午,中美突擊隊第二縱隊渡過南圭河,向密支那西機場發起突然襲擊,一舉攻占了西機場。從此,密支那西機場成為中印空運的基地,“駝峰”航線縮短了。5月18日和19日,新編第30師第89團、第14師第42團和炮兵部隊根據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的命令,空運至密支那,支援突擊支隊圍攻密支那。

  防守密支那的日軍失去西機場以後,急忙把部隊集中到密支那市區。在密支那市區,3000多日軍區分成4個防禦區,憑借市區的堅固工事,固守頑抗。中美突擊隊第二縱隊奪取西機場以後,連續作戰,第150團迅速向密支那市區發起攻擊,其餘部隊向密支那外圍日軍的據點進行攻擊。

  5月18日,第一縱隊進至密支那北麵的遮巴德。

  從5月19日開始,第二縱隊接連向防守密支那的日軍發起攻擊。這場戰鬥,由於梅裏爾準將指揮失當,部隊對攻堅戰鬥缺乏周密的準備,戰鬥成僵持狀態,駐印軍的攻擊部隊多次被日軍各個擊破,受到重大傷亡。

  史迪威將軍聞訊後,為了改變被動局麵,果斷作出了兩個決定。

  第一個決定:撤換了梅裏爾準將突擊支隊長的職務,命令參謀長柏德諾準將從利多乘飛機趕到密支那,接替梅裏爾準將的職務。這是史迪威第一次在密支那戰場上換將。

  第二個決定:解散中美混合突擊隊,重新明確各部隊的指揮關係。經過1個多月的戰鬥,史迪威將軍看到,在緬甸戰場上,中美軍隊組成聯合突擊隊這種新的編組方式並不能增強部隊的戰鬥力。5月23日,史迪威將軍下達命令,各部隊歸還原建製。史迪威還明確:美軍第5307部隊的麥根少將負責密支那地區作戰,指揮這一地區內的所有部隊;新編第30師師長胡素少將指揮該師第88、第89團;第50師師長潘裕昆少將指揮該師第149、第150團和第14師的第42團;韓特上校負責指揮美軍第5307部隊。

  5月底,日軍步兵第56旅團旅團長率領2000多人抵達密支那,加強了密支那的防守力量。

  5月下旬,中國駐印軍根據敵情變化,調整部署後,繼續向密支那發起攻擊。但是,日軍兵力增加,防守更加頑強,駐印軍仍然無法突破日軍的防禦。史迪威考慮再三,決定第二次換將,命令韋賽斯準將接替柏德諾準將,指揮駐印軍向密支那進攻。

  韋賽斯上任後,調遣空軍支援地麵部隊進攻。那時候,天氣惡劣,駐印軍冒雨多次發起進攻,但在日軍嚴密的防守麵前,仍然難有進展。

  7月6日,鄭洞國軍長和孫立人師長到達密支那戰場。這時候,中國的抗日戰爭整整進行7年了,鄭洞國為了激勵士氣,下達了奪取密支那、紀念抗戰7周年的總攻擊命令。鄭洞國到戰場後,經常親臨前線,視察督戰,鼓舞士氣,直接指揮中國駐印軍圍攻密支那的戰鬥。

  7月13日,第30師主力,第14、第50師各一部,第5307部隊等,在空軍和炮兵的支援下,向密支那發起攻擊。經過3天激戰,部隊逼近了密支那市區。

  7月18日,駐印軍集中航空火力和炮兵火力,向密支那發起猛烈攻擊。激烈的戰鬥進行到26日,駐印軍官兵接近密支那中心市區。在合圍戰鬥的緊要時刻,新編第30師第90團被空運到密支那,增強了攻擊力量。

  8月3日,中國駐印軍攻占密支那。這場戰鬥,駐印軍打敗了曾經在中國發動盧溝橋事變的日軍“常勝師團”,先後擊斃日軍2700多人,俘虜日軍70多人。日軍第56師團步兵旅團長水上源藏少將在戰鬥失敗後自殺。在這場異常艱苦的圍攻戰鬥中,駐印軍傷亡達5100多人。戰爭是如此殘酷,勝利的代價是多麽貴重。

  史迪威將軍頗有感慨地說:反攻緬北的戰鬥,是“中國曆史上對第一流敵人的第一次持久進攻戰”。

  密支那戰鬥結束後,中國駐印軍進行休整和整編。史迪威將軍仍擔任駐印軍總指揮,鄭洞國升任副總指揮,所屬部隊擴編為2個軍,即新編第1軍和新編第6軍。孫立人升任新編第1軍軍長,下轄新編第30、第38師;新編第2軍下轄新編第22師,第14、第50師。數月後,新編第6軍奉命調回國內作戰。

  駐印軍攻占密支那以後,從印度經過卡盟、莫岡到密支那之間的鐵路和公路暢通無阻,盟國運送給中國的戰爭物資可以經過密支那中轉,減輕了“駝峰”航線的壓力,提高了作戰物資的運輸量。緬北反攻作戰勝利的重大意義由此可見。

  八莫位於中緬邊境,是緬甸北部伊洛瓦底江流域的一個大城市,規模僅次於密支那,也是日軍侵略中國滇西的一個重要據點。中國駐印軍攻克密支那以後,八莫的防禦地位更加突出。日軍為了維持緬北的侵略利益,把部署在南坎的第2搜索團、第16師團第2聯隊、混合炮兵1個聯隊,以及在莫岡、密支那潰退的日軍殘部調到八莫,在八莫周圍構築防禦工事,組成新的防線,防守的總兵力達5000多人。

  1944年8月28日,日軍第2師團主力推進到芒市(中國雲南潞西),第18師團從英多轉移到中緬邊境的南坎。日軍把這2個師團部署到滇西,主要是企圖阻止中國駐印軍與中國遠征軍會師。

  中國駐印軍取得密支那戰鬥的勝利以後,部隊進行了近兩個月的整訓和補充,編製也作了局部調整。10月10日,駐印軍總指揮部下達了第二階段的作戰命令。

  10月21日,中國駐印軍先頭突擊隊新編第38師第113團奉命攻擊前進,右縱隊於29日攻占廟堤,左縱隊在太平江上遊的鐵索橋附近渡江後,於11月1日抵達不蘭丹。但是,江勢險阻,第38師主力仍然滯留在太平江的北岸。

  孫立人軍長為了迅速攻克八莫,立即調整部署,命令右縱隊的第112團迅速轉移到左翼方向。從新龍卡巴向八莫南麵的曼西進攻,切斷駐守在八莫的日軍的後方運輸線;第114團在第113團在配合下,向八莫的正麵攻擊。

  進攻戰鬥發起後,駐印軍在美國空軍的支援下,經過10多天的激烈戰鬥,相繼攻克了莫馬克和曼西,於11月上旬把八莫據點的日軍包圍起來。接連數天,駐印軍在航空火力和炮兵火力的配合下,向八莫據點的日軍發起攻擊。但是,日軍殘部1500多人憑借有利地形和堅固的工事,繼續固守八莫,拚命抵抗,夢想等待南坎方麵的日軍前來支援。

  11月12日,新編第22師攻克大曼等日軍據點後,迅速調遣部分兵力向八莫前進,策應第38師圍攻八莫。

  11月24日,駐印軍突破八莫的外圍據點,攻入八莫城內。激戰中,除60多名日軍跳入太平江,逃往南坎外,其餘日軍包括城防司令原三好上校在內的官兵,全部被殲滅。

  11月25日,八莫全城被新編第38師占領。

  八莫戰鬥,駐印軍擊斃日軍2430人,俘虜日軍21人,繳獲飛機2架,大炮25門,戰車2輛,輕重機槍65挺,步槍630多支,奪取飛機修理廠2座。新編第1軍官兵傷亡1021人。八莫戰鬥的勝利,為駐印軍與遠征軍會師奠定了基礎。

  攻克八莫後,駐印軍又向南坎發動了進攻。

  南坎地處中緬邊境,西通緬甸八莫,東可到龍陵,南坎的公路與滇緬公路互相連接,交通十分便利。日軍入侵緬北以來,在南坎修築公路,儲備糧彈,早就做好了長期防守的準備。八莫戰鬥結束後,日軍在南坎的部隊主要是第56師團和第2師團各1部,兵力共有2個師。

  駐印軍第38師圍攻入莫的時候,八莫的日軍自知難以持久作戰,緊急向南坎求援。11月30日,駐守南坎的日軍第55旅團旅團長山崎四郎上校率領所屬部隊,並附屬炮兵、工兵、輜重兵各1個聯隊,從南坎北上,救援八莫。誰知,這支被稱作“山崎支隊”的日軍在行進途中,與駐印軍第30師的主力部隊遭遇,兩軍在拜家塘、康馬附近地區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一時難分勝負。新編第一軍軍長孫立人將軍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命令在八莫戰場上的第38師第112團向日軍的後方截擊,這就使山崎支隊首尾難以相顧,根本無法支援八莫。12月17日,第30師把日軍山崎支隊擊退後,乘勝前進,逼近南坎。不久,第38師第112團也向南坎西側疾進。12月下旬,第30師進至南坎外圍。孫立人軍長看到南坎附近是一條狹長的穀地,如果正麵攻擊,部隊難以展開。於是,孫立人軍長命令第38師第112團等部隊首先殲滅南坎外圍的日軍,對南坎形成雙重包圍。

  1945年1月14日,圍攻南坎的部隊先後進至南坎西南的預定出發陣地,做好了總攻擊的準備。15日,駐印軍新編第1軍各部隊在強大的航空兵火力和炮兵火力的配合下,用坦克突破開路,向據守南坎的日軍發起了猛烈攻擊。據守南坎的日軍雖然拚命抵抗、但根本無法阻止駐印軍強大的火力和兵力突擊,傷亡慘重,士氣低落。

  1月15日,新編第30師的部隊攻占南坎,少數殘餘日軍狼狽地突圍,向東北方向古木蔽天的森林裏逃去。

  南坎戰鬥,駐印軍先後擊斃日軍1780人,俘虜日軍12人,繳獲卡車10輛,奪取倉庫10多座,以及其他許多作戰物資。

  蔣介石對南坎戰鬥很重視。當蔣介石看到駐印軍攻克南坎的捷報後,立即打電報給衛立煌,命令中國遠征軍迅速攻占畹町,盡快掃除中印公路上最後的日軍據點。

  蔣介石的命令,揭開了中國遠征軍一場新的戰鬥。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