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4.反“掃蕩”鬥爭

  華北地區的日軍遭到八路軍近兩個月的連續打擊以後,深深感到八路軍對其華北駐軍的威脅。為了穩定華北的局勢,維護其在華北的利益,從10月上旬開始陸續調集重兵,對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進行殘酷的“掃蕩”。

  日軍所到之處,大肆燒殺、奸淫擄掠,殘暴之極。

  在這種形勢下,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堅決反“掃蕩”,成為八路軍的主要任務。百團大戰發展到第三階段,在作戰樣式上由破襲戰演變為反“掃蕩”。

  1940年10月19日24時,朱德、彭德懷、左權聯名下達了第三階段的作戰命令。命令指出:“百團大戰後敵抽集兵力向我大肆‘掃蕩’”,“各部應注意速做反‘掃蕩’的準備”。八路軍首長提出的準備工作主要有以下4項:

  1.敵人對我采取空前毀滅政策;我黨政軍民密切配合,深入戰爭動員,領導空室清野。

  2.軍隊應集結適當位置,休整準備堅決殲敵一至二路,廣泛開展遊擊戰爭,打擊敵人,分散部隊。

  3.為了保持長期不斷戰爭,注意兵員補充。

  4.各部隊應有粉碎敵人掃蕩而配合作戰,互相策應,共收戰爭勝利之功。

  根據八路軍總部的部署,華北抗日根據地展開了一場悲壯激烈的反“掃蕩”戰鬥。抗日軍民打擊日本侵略軍的號角又吹響了。

  太行根據地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總部所在地,也是日軍重點“掃蕩”的一個地區。

  10月6日,駐於冀西武安的800多名日偽軍,開始對陽邑一帶進行“掃蕩”。“掃蕩”是一種及其野蠻、殘酷的侵略行為。日軍的戰鬥編隊中,就有燒毀各種設施的放火隊;有搜索、挖掘埋藏物資的搜索隊;有負責搜山、清鄉,捉獲群眾的捕捉隊。日本侵略軍在大“掃蕩”中,妄圖以野蠻的“三光”政策摧毀抗日根據地。

  10月11日,日軍調集了3000多人,分兩路對太行根據地的榆次、遼縣、武鄉、黎城之間地區進行大規模“掃蕩”。其中,日軍獨立混成第4旅團一部兵力,從武鄉出發,第36師團一部兵力,從潞城、襄垣出發,南北策應,“掃蕩”抗日根據地。日本鬼子每到一地,就對根據地的兵工廠、被服廠、醫院、學校、房屋、糧食、耕畜、生產工具乃至水井、水源等,全部進行徹底破壞,對於被捕的女性則強奸、輪奸,直到踐踏致死;對於被捕的男性,或則充當苦役,或則全部殺死。

  八路軍指戰員內外線配合,堅決打擊日軍。第129師第385、第386旅,決死第一縱隊等部隊在內線阻擊,新編第10旅在外線作戰,互相策應。10月15日上午,新編第10旅2個團抓住戰機,在和遼公路弓家溝地段設伏,突然襲擊日軍汽車隊,擊毀日軍汽車40多輛,殲滅押車日軍400多人。日軍遭到這次殲滅性打擊後,半個月都不敢在和遼公路上進行運輸了。

  10月14日,八路軍總部從王家峪村轉移到磚壁村,磚壁村的地形比較隱蔽。緊張的反“掃蕩”開始後,彭德懷率領八路軍總部指揮機關,轉駐黎城縣栓馬、宋家莊一帶。

  10月20日,日軍第36師團、獨立混成第4旅團近萬人,分別從武安、遼縣、武鄉、潞城等地出發,開始更大規模的“掃蕩”。這次“掃蕩”,日軍的意圖很明顯,矛頭直指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總部機關、第129師師部、晉察冀邊區黨政機關所在地。這時候,根據地軍民剛剛打退一次“掃蕩”,沒有預料到日軍的第二次“掃蕩”來得這麽突然,兵力又這麽多,主力部隊還沒有來得及轉移到外線,一時處於被動地位。日軍進入合擊區的數日裏,到處進行瘋狂的“清剿”、燒、殺、搶,殘暴至極。

  “掃蕩”這種殘酷的暴行,在千百年的人類戰爭史上是罕見的。在冀晉邊界,日軍為了搜索抗日軍民的物資,在可疑的地方掘地3尺,洗劫之後,還實行嚴密封鎖。更為凶殘的是,在北迄五台山南台腳下的石咀,經門限石、耿鎮、高洪口、東峪口、柏蘭至下社、上社等地,南北長50餘公裏,東西寬30餘公裏的區域,血腥製造了一個無人區,在這一區域內,村莊焚盡,水源破壞,資財掠空,樹木砍光,人民群眾不是被抓走,就遭到屠戮,屍骨橫野,遍地殷墟。

  為了擺脫被動局麵,八路軍總部和第129師首長決心尋求戰機,堅決殲滅一路日軍,震懾其餘日軍。抗日戰爭,廣泛發動人民群眾,大量殲滅日軍有生力量,是根據地軍民反“掃蕩”的一項最有效的手段。第129師關家堖戰鬥,給“掃蕩”的日軍以殲滅性打擊。

  10月下旬,日軍第36師團所屬崗崎大隊500多名官兵,向八路軍總部附近的水腰兵工廠附近進犯。彭德懷當時正在黎城指揮部,得知這一情報後,非常惱火,命令部隊密切監視這路日軍的動向。水腰兵工廠位於太行山脊黎城縣的黃煙洞穀中。黃煙洞四麵都是險峰,隻有南麵有一條天然的裂縫,人們進出都要通過這條裂縫。八路軍在敵後作戰,武器彈藥的補充十分困難。1939年,朱德、彭德懷、左權等八路軍領導人親自察看地形,決定在黃煙洞穀中建造一個兵工廠。於是,八路軍指戰員精心設計,把總部的軍械所搬遷到黃煙洞穀中,經過艱苦創業,終於發展成為一個月產400多支步槍和大量彈藥的兵工廠,用來解決八路軍頻繁作戰的需要。現在,彭德懷得知花費許多心血建設起來的兵工廠受到日軍的襲擾,怒上心頭。

  10月26日,崗崎大隊500多名日軍遭到根據地軍民的襲擊後,從黃煙洞向左會、劉家咀等地進犯。彭德懷命令第129師集中主力,堅決殲滅該敵。

  10月29日,日軍進到武鄉縣蟠龍鎮以東的關家堖高地宿營,準備返回武鄉。第129師首長抓住戰機,以第385、第386旅,新編第10旅主力,決死第一縱隊2個團,迅速出擊。指戰員們早已摩拳擦掌,聽到劉伯承師長和鄧小平政委的一聲號令,像猛虎下山,在關家堖高地把日軍包圍起來。當晚,八路軍總部發出命令,要求堅決殲滅該敵。八路軍指戰員連夜進行總攻前準備,決定於30日淩晨發起攻擊。

  關家堖高地三麵都是斷崖,通向頂部的坡路很窄,是唯一的進攻道路。坡上那個小村子裏,原來住著10多戶人家,日軍開始“掃蕩”後,這些人家早就搬走了。日軍遭到八路軍的圍困以後,為了擺脫被殲滅的命運,半夜裏突然以一個中隊的兵力襲擊關家堖西南麵的風惱頂高地,占據風惱頂高地。關家堖和風惱頂兩個製高點,互為犄角,日軍占據這兩個製高點後,立即構築工事,固守頑抗。

  戰鬥發起前,第386旅旅長兼太嶽軍區司令員陳賡對彭德懷說:“彭老總,現在拚了,以後怎麽辦?可以把崗崎放下山去,另選有利地形,打他的伏擊嘛!”

  彭德懷沒有接受陳賡的建議。

  彭德懷要求總部特務團參加攻堅戰。攻擊發起前數小時,左權參謀長召集八路軍總部特務團的營以上幹部布置作戰任務,要求特務團提前發起進攻。左權布置完任務後說:“我們之所以要在淩晨3時前發起進攻,是因為日軍在我們的圍困下已經疲憊不堪。眼前這兩股日軍剛剛構築完工事,現在是最疲勞的時候。我們作戰就是要趁日軍失去警惕的時候去突然偷襲。”

  10月30日淩晨,第129師指戰員向被圍於關家堖的日軍發起攻擊,為了分散和孤立日軍,第129師以部分兵力攻打風惱頂。日軍在飛機的支援下,頑強抵抗。八路軍勇猛攻擊,突入敵陣,與日軍展開肉搏戰。

  10月31日拂曉,八路軍殲滅日軍400多人,其餘60多名日軍逃到一個孤立突出的台地上。這塊台地頂部開闊平坦,四邊峭岩壁立。日軍上台地後,挖了不少貓耳洞,死守陣地。

  下午,1500多名日軍在10多架飛機的支援下,從黃煙洞方向趕來增援。第129師首長看到關家堖的日軍基本被殲滅,來援日軍的兵力也不小,難以將其全部殲滅。為了爭取主動,命令部隊迅速撤出戰鬥。

  關家堖陣地上的60多名日軍在增援部隊的接應下,丟棄280多具屍體,狼狽地逃跑了。

  數天後,彭德懷、左權等將領來到關家堖高地,仔細察看日軍的臨時工事,火力配置和簡易的暗堡掩體。劉伯承率領第129師部女幹部來到關家堖陣地,就地總結攻堅作戰的經驗。劉伯承仔細察看了日軍在台地四周挖的貓耳洞,認為貓耳洞是躲避槍彈、保存士兵的一種好辦法。劉伯承指著一個貓耳洞,招呼大家說:“你們都仔細看看,別小看這小小的招勢,憑我們現有的武器還真難對付。這個辦法,我們也可以學習嘛!”

  當時擔任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團長的歐致富在幾十年後回憶這場戰鬥時說:“彭老總堅持要打關家堖戰鬥,還有一個意圖:八路軍是堅持敵後抗戰的主力軍、正規軍,不但要會打遊擊,必要時,也得猛攻堅守,頑強拚殺,敢於啃硬骨頭。”

  決死第一縱隊政治委員薄一波回憶說:“彭老總向我調決死隊兩個團參加戰鬥,我是很積極的,戰鬥中損失固然大,但這兩個團也打出來了,成為決死隊戰鬥力最強的兩個主力團”。

  日軍遭到沉重打擊以後,餘部於11月14日撤退。

  11月17日,日軍第37師團一部兵力,第41師團一個大隊,共7000多人,分別從沁縣、南關鎮和洪洞出發,分兩路合擊太嶽地區沁源和郭道鎮等地,進行瘋狂的“掃蕩”。當時,第129師所屬第386旅第16、第772團,決死第一縱隊所屬第25團等部隊,正在太行地區執行任務,因此太嶽地區的力量比較弱。為了避開日軍鋒芒,抗擊日軍的“掃蕩”,太嶽軍區首長把部隊編成沁源東、沁源西兩個支隊,在遊擊隊和民兵的配合下,尋機打擊日軍。

  11月23日,兩路日軍進入合擊地區,進行野蠻的燒、殺、搶,沁源縣遭到嚴重摧殘。全縣有1/10的群眾被害,被害人數達5000多人,被殺牲畜上萬頭,有近4萬間房屋被燒毀。日軍的暴行激起了抗日軍民的極大憤慨。太嶽軍區的指戰員看到日軍分頭“清剿”,兵力分散,千方百計抓住戰機,各個殲滅日軍。沁西支隊第42團官兵在官灘殲滅日軍100多人,第42、第59團的指戰員在胡漢坪、馬背一帶殲滅日軍160多人。至27日,抗日軍民殲滅日軍近300人。

  12月5日,遭到不斷打擊的日軍被迫從太嶽區撤退。

  北嶽根據地,晉察冀軍區迫退深入阜平之敵。

  10月13日,1萬多日偽軍分成10路,對北平以西的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當時,北平是日軍華北方麵軍司令部駐地,也是華北偽政權駐地,日軍認為,平西根據地抗日力量的發展,威脅到華北方麵軍司令部駐地,也威脅到平漢、平綏交通線。因此,日軍把平西根據地作為“掃蕩”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第一個目標。

  八路軍首長認為,向平西、太行根據地進攻的日偽軍,很可能轉而進攻北嶽地區,晉察冀邊區的軍民應立即做好反“掃蕩”準備。為此,八路軍總部於10月19日發出指示,要求晉察冀軍區進行深入的戰鬥動員,主力部隊在有利位置集結,隨時準備殲滅“掃蕩”的1路或2路日軍。為配合晉察冀軍區作戰,八路軍總部要求,第129師應不少於3個團的兵力破擊正太路,第120師應以4個團的兵力破擊雁門關南北的同蒲鐵路。八路軍總部發出的這一預先號令,及時洞察了日軍的行動企圖,把握了日軍的脈搏,為北嶽軍民贏得了20天進行反“掃蕩”準備的時間。

  11月9日,日軍第110師團等部隊與偽軍共1.4萬餘多人,對北嶽根據地進行“掃蕩”。

  11月10日,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等人下達反“掃蕩”指示,要求部隊避免與日軍決戰,采取廣泛的遊擊戰,最大限度地消耗與疲憊日軍,使“掃蕩”的日軍行不得其時,住不得其所,食不得其飽。主力兵團要在便於機動的地域集結,隨時抓住戰機,殲滅日軍1路或2路,以轉換戰局。12日,晉察冀軍區再次發出指示,要求主力部隊在不妨礙機動的原則下,可以組織不超過1/3的兵力,堅決打擊日軍的燒、殺、搶行為。

  11月13日,完縣、唐縣、定縣、正定、行唐的日偽軍2700多人,一齊出動,向晉察冀軍區第3軍分區所屬地區進犯,“掃蕩”第1軍分區的日軍主力也向第3軍分區襲來。14日,定襄、五台的日偽軍2600多人,分兩路向阜平及其西南地區進犯。這次“掃蕩”,日軍多路分進,多點合擊,一麵進攻,一麵修路,一麵構築據點,給根據地軍民造成嚴重威脅。

  從完縣、唐縣出動的數百名日偽軍渡過曹河,襲擊父子三村後,向西進犯,到迷城進行野蠻的燒、殺、搶、掠。

  11月16日,日軍襲擊台峪、張家峪地區,這一地區的抗日武裝與日軍展開了艱苦的鬥爭。18日,合擊台峪的日軍占領了晉察冀軍區領導機關所在地阜平。21日,從五台出發的一路日軍也進入阜平城。

  12月3日,晉察冀軍區集中4個團的兵力,向占據阜平、王快的日軍發動進攻,殲滅日軍500多人。留駐根據地的1000多日偽軍繼續修公路,建據點,企圖盤踞在根據地。根據地軍民內線和外線配合,采用廣泛的遊擊戰,不斷伏擊和襲擊日軍後方的交通線,炸毀日軍的列車和汽車,拔除一些敵占據點,使日軍連續挨打,處於被動地位,不得不從阜平、東莊、王快撤退。

  晉察冀軍區在持續50多天的反“掃蕩”中,先後斃傷日偽軍2000多人。12月底,日軍被迫全部撤出北嶽抗日根據地。

  晉西北地區,駐有日軍獨立步兵第36、第37、第38、第39、第40大隊,炮兵1個大隊,工兵、輜重兵各1個中隊,共約5000多人。從10月下旬開始,日軍獨立混成第3、第16旅團各一部,共4000多人,對晉西北第8分區和第3分區所在地區進行“掃蕩”。

  10月27日,日軍從駐太穀、祁縣的2個步兵大隊中抽調800多人,對晉西北地區的文水、交城地區進行“掃蕩”;從駐太原、忻縣的2個大隊中抽調600多人,對第三軍分區所屬樓煩、米峪鎮地域進行“掃蕩”。由於抗日軍民早已做好了反“掃蕩”的準備,日軍進入預定地區以後,遭到當地軍民的不斷打擊,一無所獲,旋即退回。

  12月中旬,日軍集中了駐晉西北的獨立混成第3、第9、第16旅團和第26師團各一部,駐晉南的第37師團、駐晉東南的第41師團各一部,共約2萬多人,對晉西北抗日根據地進行全麵“掃蕩”。12月14日,從太汾、汾離公路沿線各據點出動的5000多名日軍,對第8分區和第3分區米峪鎮地區進行“掃蕩”;與此同時,從離石、柳林出動的4000名日軍,向臨縣進犯。19日,從嵐縣和苛嵐出動的6000多名日軍,對興縣和保德以南地區進行“掃蕩”。至23日,分頭“掃蕩”的各路日軍一度占領了晉西北除保德、河曲以外所有的縣城和大部分集鎮,黃河渡口。日軍所到之處,許多村莊被燒光,許多家庭被殺絕。晉西北全區,有5000多群眾遭到日軍慘殺。在興縣,日軍把200多名男女老幼關進一間房內,將他們活活燒死,這種殘暴手段極為罕見。

  麵對嚴峻的形勢和日軍的暴行,八路軍第120師和晉西北地區的人民群眾密切配合,實行空室清野,堅持“區不離區,縣不離縣”的遊擊戰,同時集中一部主力,尋機殲滅小股日軍。第120師不時地集中部分主力部隊轉移到外線作戰,破襲日軍的交通線,襲擊日軍的據點,攻擊日軍的修路部隊和運輸隊,使日軍整日不得安寧。從12月14日至27日,抗日軍民利用各種形式連續作戰100多次,迫使日軍由開始時的瘋狂“清剿”轉為建點、修路。27日,晉西北軍區命令第358旅、獨立第1旅、決死第4縱隊相機出擊,破襲日軍的交通,使日軍遭到重大打擊。第715團一部與臨縣遊擊隊配合,襲入臨縣縣城,打擊日偽軍。

  在艱苦的反“掃蕩”中,晉西北軍民先後作戰217次,殲滅日偽軍2500人,破壞公路125公裏,破壞橋梁23座。在八路軍的連續不斷打擊下,日軍無可奈何,被迫於1941年1月下旬全部撤出晉西北抗日根據地。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