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2.戰前準備

  1945年7月5日,日軍大本營確定關東軍的對蘇作戰方針是:“利用滿洲廣闊地域粉碎敵之進攻。不得已時,也要扼守長春—大連線以東、長春—圖們線以南要地,堅持長期作戰,以利於遂行大東亞戰爭。指導要點:盡量利用北朝鮮東部山地、牡丹江流域西側山地、大小興安嶺和四平—齊齊哈爾線外沿地區的地形和工事,力爭粉碎敵人。為阻滯敵人進攻,預期以一部兵力打頭陣;爾後,利用滿洲廣闊地域和地形,阻敵進攻,以期持久,同時廣泛開始遊擊戰。關東軍主力適時集中在長大線以東、長圖線南山地,誘殲進攻之敵;不得已時,也要扼守通化、臨江周圍要地,以圖長期堅持。”

  蘇軍3個方麵軍越過國境線關東軍轄日第1、第3方麵軍,計24個師又12旅,70餘萬人。此外還有偽滿、偽蒙軍8個師又12個旅,約20餘萬人。日偽軍總兵力近100萬人,共裝備作戰飛機150架(另有可用於作戰的教練機約500架),坦克160輛,各種火炮5000門。

  關東軍的部署如下:第1方麵軍擔任東部正麵防禦,主力集中在牡丹江、延吉一線,司令部設在牡丹江。第3方麵軍擔任西部正麵和南滿的防禦,司令部設在沈陽,其44軍部署在阿爾山、洮南、通遼地區,第30軍配置在長大線以東地區;第4軍擔任北部正麵防禦,司令部設在齊齊哈爾。第34軍為關東軍的預備隊,設置在朝鮮鹹興地區。

  關東軍的防禦由3道防禦地帶組成。第1道,由邊境築壘地域及二線主陣地組成;第2道,沿長大和長圖線設置,成據點式防禦;第3道,以通化為中心,沿中朝邊境山區設置,是最後抵抗地域。縱深工事在開戰前剛剛動工。沿邊境線的17個築壘地域(東麵8個,北麵5個,西北麵2個,西南麵2個)總長1000餘公裏,計8000餘個永備工事和土木質發射點。以虎頭築壘地域為例,在4個山丘上建立了6個抵抗樞紐部和3個獨立支撐點,築有火力發射點400餘個,火炮陣地66個,指揮觀察所64個,全正麵約100公裏,縱深40~50公裏,其設施可容納2個師以上的兵力。1941年曾配置1個守備師(1.2萬人)。遠東戰役時,守軍減為4個步兵連、4個炮兵連(各種火炮34門,內150毫米以上口徑重炮共13門)和保障分隊,計1400人,另有日僑義勇隊500人。

  1945年4月,華西列夫斯基奉命開始製定對日作戰計劃。為了能在最短時間內摧毀日軍整個軍事體係,曾考慮過3種方案:一是進攻日本本土,但實施戰略性登陸戰役沒有把握;二是進攻華北,但因日軍沒有密集集團,不能達到速戰速決的目的;三是殲滅關東軍。最後,確定了進攻關東軍的方案,同時在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實施登陸戰役,控製宗穀、根室兩海峽,威逼日本本土,保障蘇聯海上的航行自由。

  在選擇主突方向時,蘇軍統帥部分析東北的地形、道路和日軍的部署後,認為把主突方向選在蒙古東部突出部最有利。因該方向日軍防禦薄弱,大興安嶺以東地形開闊,便於坦克機械化兵團行動,隻要迅速越過大興安嶺,就能出其不意,迅速前出到東北平原,從而達成進攻突然性。總的企圖是:以3個方麵軍從東、西、北3個方向同時進攻,東西對進,以西為主,北麵為輔助進攻方向,切斷東北日軍與華北、朝鮮的聯係,分割圍殲關東軍主力於中滿地區。蘇軍統帥部在訓令中強調:“盡快奪取勝利,避免與日軍在滿洲陷入持久作戰。”

  為了達成速戰速決,蘇軍統帥部認為,僅靠遠東原有40個師的兵力是不夠的,遂決定從歐洲向遠東機動兵力。在5~7月內,向遠東和後貝加爾地區增調了2個方麵軍指揮機構、3個合成集團軍、l個坦克集團軍,共27個師、12個旅、許多獨立兵團和特種部隊,使遠東兵力猛增1倍。

  鑒於戰區遠離莫斯科,戰場廣闊,作戰方向分散,協同困難,為實行統一的戰略領導,在伯力成立了以華西列夫斯基為總司令,希金上將為軍事委員,斯·帕伊凡諾夫上將為參謀長,並賦予全權的遠東蘇軍總司令部。下轄3個方麵軍、太平洋艦隊和黑龍江區艦隊,共有11個合成集團軍、l個坦克集團軍、1個騎兵機械化集群、3個空軍集團軍、3個防空集團軍。計陸軍80個師(其中6個騎兵師、2個坦克師),火炮2.6萬門,坦克和自行火炮5500餘輛,作戰飛機3800餘架,海軍各種艦船500餘艘,海軍航空兵飛機1500餘架。總兵力達150餘萬人。其戰役部署如下:

  後貝加爾方麵軍:轄1個坦克集團軍、4個合成集團軍、1個騎兵機械化集群、1個空軍集團軍和1個防空集團軍,約65萬人。其任務是分割圍殲關東軍第3方麵軍主力於長春、沈陽地區,切斷關東軍與華北的聯係。方麵軍以坦克第6集團軍和第17、第39、第53集團軍組成主突集團,從外蒙古的塔木察格布拉克向長春、沈陽方向實施主要進攻,以第36集團軍從左翼向海拉爾、齊齊哈爾方向實施輔助進攻,以蘇蒙騎兵機械化集群從右翼向承德、張家口方向實施輔助進攻,以第53集團軍為第2梯隊。以2個步兵師、1個坦克師、1個坦克旅為預備隊。當前任務是,戰役第15天越過大興安嶺,前出至索倫、突泉、魯北一線,坦克第6集團軍不遲於戰役第5天進至上述地區,爾後向長春、沈陽進攻。戰役縱深800~1000公裏。司令部設在赤塔,臨戰前進至塔木察格布拉克。

  遠東第1方麵軍:轄4個合成集團軍、1個戰役集群(轄2個師)、1個空軍集團軍和1個防空集團軍,約58萬人。其任務是在太平洋艦隊的配合下,分割圍殲關東軍第1方麵軍於牡丹江、敦化地區,切斷關東軍同朝鮮和日本的聯係,爾後向哈爾濱、吉林、長春進攻。方麵軍成一個梯隊,以第1、第5集團軍和第10機械化軍組成主突集團,向牡丹江方向實施主要進攻;以第25集團軍從左翼向汪清、延吉方向實施輔助進攻;以第35集團軍從右翼,向密山方向實施輔助進攻。以2個步兵軍、1個騎兵師為預備隊。當前任務是突破日軍邊境築壘地帶,於戰役第18天前出至牡丹江、汪清一線,爾後向哈爾濱、吉林進攻。戰役縱深400~500公裏。司令部設在雙城子,臨戰前至格羅捷闊沃。

  蘇軍攻克築壘地域遠東第2方麵軍:轄3個合成集團軍、1個空軍集團軍和1個防空集團軍,約33萬人。其任務是在黑龍江區艦隊的協同下,殲滅日軍第4軍。方麵軍以第15集團軍沿鬆花江向佳木斯、哈爾濱方向實施主要突擊;以第2集團軍從右翼向齊齊哈爾實施輔助進攻;以獨立第5軍從左翼向寶清實施輔助進攻。戰役第一階段,第16集團軍在太平洋艦隊協同下,擔任韃靼海峽西岸和堪察加半島的防禦,爾後,在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實施登陸作戰。戰役縱深500公裏。方麵軍成一個梯隊。以1個師和1個旅為預備隊。司令部設在伯力,開戰前進至列寧斯科耶。

  太平洋艦隊:以潛艇和航空兵在日本海域積極行動,切斷關東軍與日本本土駐軍的聯係;支援地麵部隊的瀕海翼側防禦;協同陸軍在北朝鮮東岸諸港口、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登陸作戰。司令部設在海參崴。

  各空軍集團軍分別隸屬於各方麵軍。方麵軍首長根據當時敵情、地形和任務,賦予航空兵以不同的具體任務和協同方法。其主要任務是:實施不間斷的空中偵察;奪取和保持製空權;支援地麵主要突擊集團的戰鬥行動。海軍航空兵保障艦隊的海上作戰,破壞日軍海上交通,支援登陸兵上陸作戰。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