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2.在地獄中戰鬥

  對這荒無人煙的小島,美軍在沒有登陸以前的2個月中,從空軍基地起飛的飛機已經把它轟炸了75次,由軍艦起飛的飛機也前來轟炸了7次,先後共出動飛機近3400架次,總投彈量達6800噸;硫磺島周邊集結的美軍軍艦共射擊8次,發射400毫米炮彈2000多發,200毫米炮彈6500發,127毫米炮彈1.5萬餘發。硫磺島地麵上再也看不見人影和樹木,隻有被掀翻的連綿沙丘。

  美軍主攻硫磺島的水上支援部隊,共有護航航空母艦12艘,戰列艦6艘,巡洋艦5艘,驅逐艦16艘。登陸部隊共有海軍3個師,共6.1萬人。單登陸部隊人數就比日軍多3倍。

  2月17日,美軍在翁浜海岸正式進攻。首先由驅逐艦掃雷艇護衛著登陸艇十餘艘向海岸挺進,到達距海岸700米的地方,美艦開始炮擊。在岸邊陣地的日軍東部海軍炮台立即開炮還擊,9時30分,6發炮彈擊中美巡洋艦“本薩拉”號,致使美軍死7人、傷98人。11時左右,登陸支援炮艇12艘也被擊傷,戰死和下落不明的共44人,負傷152人,其中9隻炮艇已不能使用。緊接著摺缽山上的海軍炮台也隆隆開炮,11時21分,美驅逐艦“羅茲”號被擊中,戰死和去向不明者7人,艦長以下34人負傷。日軍北部地區的炮台也發射炮彈,有6發擊中美巡洋艦1艘,巡洋艦頓時火光衝天。

  從表麵看,美軍出師首戰不利,實際上,在戰術方麵,日本恰好是中計上當了,暴露了海軍炮台的全部位置,給美軍後來的進攻創造了極為便利的條件。

  對於這一點,日本兵團司令栗林中將早有預見。他根據過去塞班島和關島的戰鬥經驗,決定對美軍在岸邊登陸不予抵抗,待美大部隊深入到一定地點以後,再集中火力炮擊,以求一舉殲滅。他早已命令部下不許開炮,但部下急躁冒進,沉不住氣,待到後來覺察到犯了錯誤時,後悔已晚。

  美軍也吸取了過去島嶼進攻的經驗教訓,在大批登陸以前,先搞掃雷及偵察活動,投石問路,探明虛實,故意讓日軍暴露炮兵陣地位置。日軍發炮還擊,等於給美軍指明了打擊的目標,正中美軍下懷,於是美軍隨即集中艦炮火力和飛機轟炸,把日軍僅有的微薄炮兵防守力量全部徹底擊毀。這些陣地上原有陸軍1300人、海軍640人,在美軍海空猛烈的轟炸中,有70%被消滅。

  此後,日軍在地麵上已無作戰能力,隻有退縮到地下陣地中去。

  2月19日6時許,美軍海上艦隻全部出動,海軍陸戰隊共3個師6.1萬人,加上後續部隊,全力攻占麵積隻有30多平方公裏的小島,這在戰爭史上是罕見的。

  美軍戰列艦7艘,重型巡洋艦4艘,輕型巡洋艦1艘,驅逐艦10艘和小型炮艦5艘,在距南海岸一二公裏處開始轟擊,航空部隊與其相呼應,120架戰鬥機對南海岸一帶反複發射火箭和用機關槍掃射,投擲炸彈和凝固汽油彈,持續2個半小時後,島上地麵每一寸土地都被翻了一遍。

  日軍全部躲在地下工事裏麵,由於工事修築得堅固,無數炸彈沒有一顆能鑽進地下來,但日軍的心理承受卻到了極限。

  日軍官兵在陣陣撕心裂肺的炸裂聲中喘息,巨大的聲響震人魂魄,劇烈的震動使身體無法平衡,就像是坐在不良軌道上疾走的運土車一樣,忽高忽低六神無主。每個人都在想這次是不是要被活埋了,不少人下意識地捂住頭上的鋼盔,在驚恐中等待末日的來臨。

  海岸邊的監視哨報告:“敵軍炮擊猛烈,看不清海岸線。土砂塵揚起10米左右,能見距離不到20米。”

  正當全島籠罩在彈片、砂石之中時,美軍250艘登陸艇和500輛兩棲裝甲車於8時30分開始行動。登陸艇以百艘為單位排成橫隊,相互之間保持二三百米距離,一齊朝南海岸駛去。在猛烈的海空軍火力支援下,10時30分,海軍陸戰隊8個大隊和1個戰車大隊登岸,開始攻占日軍陣地。

  守衛陣地的日軍在激烈的炮擊下無法鑽出掩體射擊,隻有等待美軍從海岸來到陣地前沿時,迅速跳出來展開白刃戰。這種刺刀見紅的近戰戰術很厲害,美軍一開始很不適應,損失很大,有些部隊甚至攻上去後無一生還。日軍用47厘米口徑速射炮對付正麵進攻的美軍裝甲車,20輛被擊中,3艘搭載裝甲車的艦隻被毀。戰鬥雙方都打紅了眼。

  摺缽山的日本守軍,從山麓到縱深七八百米地帶,修築起了兩道陣地,迎擊步步進逼的美軍。

  美軍裝甲車群一邊緩慢進逼日軍陣地,一邊使用火焰噴射器噴出紅色水柱狀烈焰,轉瞬間,日軍第一道防線就被無情的烈焰所熔化,守軍大部戰死,殘存的數十名官兵向第二線後退不得,隻好潛入地下洞窟中去。日軍坦克根本無法與美軍裝甲車相抗衡,47厘米口徑炮彈命中美軍裝甲車也穿不透甲板,它們隻有被動挨打,成為一堆堆廢鐵癱在陣地上。這一天之內,摺缽山地區的日軍守備部隊已經喪失了有組織的抵抗。

  美軍登陸硫磺島之後,他們覓路攀登摺缽山,升起美國國旗。20日上午,從清晨開始,美軍又在猛烈炮火支援下攻向日軍第二道防線,仍然是重型坦克開道,用厚甲板抵擋日軍47厘米速射炮彈、步兵炮和野戰炮的轟擊,用熾熱的火焰摧毀掩體和阻擊堡壘,勢不可擋。為了阻止美軍進攻,日軍組織“敢死隊”抱著炸彈企圖阻擋裝甲車進攻,然而,這些“敢死隊員”還未到坦克近側,就被火焰燒成焦黑的屍體。日軍第二道防線不久也被撕開了口子,像決了堤的水壩很快崩潰。當天傍晚,1700名日軍死去多半,陣地大部分失守,炮台全部被毀,隻能躲在地壕中伺機夜襲。

  21日,日軍采取散兵戰與美軍周旋。由於日軍在暗處,美軍不識地道交通網絡,不少官兵死於冷槍之下。

  22日,美軍動用坦克封鎖地下戰壕進出口,火焰噴射器噴出長長的熾熱火舌,舔吮著日軍士兵的頭部和身軀。火焰噴入日軍地下戰壕後,洞中岩石如同火炭般散發高溫,洞內像冒火一樣炎熱難耐,而垂死的日軍仍然拚命頑抗。

  美軍運用火攻初步見效後,又用含有白磷的手榴彈、煙幕彈在洞內引爆,打算把日軍嗆死、燒死或窒息而死。同時采用封口法,用炸藥或推土機封口,將躲在洞窟深部的日軍活埋在裏麵。洞內殘存的日軍已無還擊能力,隻有在黑暗的深洞內把鼻子緊貼地麵,吮吸土中的空氣。

  23日,美軍在硫磺島最高峰摺缽山山頂升起星條旗。剩下的300餘名日軍在栗林司令官指揮下仍在洞內伺機反撲,戰鬥還在繼續中。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