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在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中,擊潰了德軍南烏克蘭集團軍群,從而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獲得解放。蘇軍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境內並進抵南斯拉夫邊境。巴爾幹半島的形勢發生了劇烈變化。
在貝爾格萊德戰役中,蘇軍和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的指揮員在組織協同。鑒於在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和希臘的德軍交通線麵臨嚴重威脅,德軍統帥部被迫於1944年8月26日命令所屬兵團從希臘北撤。
戰果的擴大,更加堅定南斯拉夫人民必勝和信心,此後的解放鬥爭活動空前高漲,人們懷著對法西斯治者的仇恨,拿起武器給予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重創,從而使廣大的地區獲得解放。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在與國內外敵人的嚴酷鬥爭中不斷成長、壯大,至1944年9月,已擁有15個軍(50個師)、2個戰役集群(每1個集群由2個旅組成)、16個獨立步兵旅和130支遊擊隊,共約40萬人。他們鬥誌昂揚,且富有戰鬥經驗,頗有戰鬥力。與此同時,南斯拉夫共產黨人還領導人民群眾在解放區進行了重大的政治和社會改革,在各族人民行使民主權利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權。
然而,直至1944年9月前,南斯拉夫所有重要城市、主要鐵路和公路仍被敵人所控製。德軍魏克斯元帥指揮的F集團軍群(轄第2坦克集團軍、塞爾維亞集團軍級集群和一些獨立部隊),繼續在南斯拉夫土地上肆虐。南斯拉夫境內的敵軍總數近至50多萬人。
1944年9月底,蘇聯元帥托爾布欣指揮的烏克蘭第3方麵軍進抵保南邊界維丁地域;而南麵,保加利亞第l、第2、第4集團軍在皮羅特到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和希臘三國交界處的正麵上展開。蘇軍已有可能對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反抗德國侵略者的鬥爭提供直接的軍事援助。
直到1944年秋天,蘇南軍隊合力對駐塞爾維亞的敵軍,特別是在貝爾格萊德方向的敵軍實施決定性突擊的條件已經成熟。
參加貝爾格萊德戰役的蘇、南、保三國軍隊,此時已發展壯大。官兵的萬人,火炮和迫擊炮4477門,坦克和自行火炮421輛,飛機約1300架,作戰艦艇約80艘(多為裝甲艇)。而其中,蘇軍方麵參加戰役的有:烏克蘭第3方麵軍所屬第57集團軍、空軍第17集團軍、近衛第4機械化軍。第236步兵師、第5獨立摩托化步兵旅、近衛築壘地域以及多瑙河區艦隊,總計火炮、追擊炮和火箭炮多達350門,坦克和自行火炮358輛,飛機1292架,作戰艦艇約80艘。而烏克蘭第3方麵軍的基本兵力,即第57集團軍、近衛第4機械化軍由拉杜耶瓦茨、庫拉、維丁地域向貝爾格萊德總方向實施主要突擊。烏克蘭第2方麵軍所屬第46集團軍近衛第10步兵軍和空軍第5集團軍一部,配合烏克蘭第3方麵軍的行動。南斯拉夫方麵參加戰役的有:第1集團軍級集群(無產者第1軍、第12軍和由數個師編成的1個戰役集群),第13、第14、第15.第16軍;保加利亞方麵參加戰役的有:第1、第2、第4集團軍。與蘇、南、保三國作戰的敵軍有:官兵15萬人,火炮和追擊炮213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125輛,飛機352架。雙方兵力兵器對比,蘇、南、保三國軍隊居優勢地位。蘇、南、保三國軍隊的兵力比敵軍多3.4倍,炮兵多1.1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2.4倍,飛機多2.6倍。
南斯拉夫為了加速解放塞爾維亞,其人民解放軍最高統帥鐵托命令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的7個師從黑山和波斯尼亞開赴塞爾維亞,以加強正在那裏作戰的軍隊集團。然而盡管南軍怎樣的英勇善戰,終究由於重型武器上的缺乏而未能徹底的打敗敵人,徹底的從自己的疆土上把敵人趕出去。
由於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沒有重型火炮和坦克,這給擊潰德軍或阻止德軍從希臘北撤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鐵托認為,若蘇聯紅軍與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共同作戰,不僅能取得重大的軍事效果,而且將大大加強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解放運動。與此同時,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也認為,要加速解放塞爾維亞,必須在貝爾格萊德方向進行大規模的進攻戰役。
1944年9月的頭幾天,鐵托元帥通過蘇聯駐南斯拉夫軍事代表團向蘇聯國防委員會轉達希望蘇聯紅軍開進南斯拉夫的請求。9月中旬,鐵托和斯大林在莫斯科舉行談判,就蘇軍大兵團進入塞爾維亞,以便與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一起解放南斯拉夫東部地區和貝爾格萊德問題達成了協議。關於蘇聯為加強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而擴大援助問題也作出了決定。同時規定,在駐有蘇軍的地區仍由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委員會民政機關進行管理。9月23日,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亞兩國軍隊指揮部代表在馬其頓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總部舉行了會晤。雙方商定,兩國軍隊將在馬其頓地區對德軍進行聯合作戰。
貝爾格萊德戰役計劃是蘇軍烏克蘭第3方麵軍指揮部擬製的,並於19M年10月1日經蘇聯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批準。大本營命令蘇軍於1944年13~14日發起戰役。戰役企圖是,蘇聯、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亞三國軍隊齊心協力,蘇軍烏克蘭第3方麵軍和保加利亞軍隊從東麵,南斯拉夫軍隊從西、南、東三麵分別實施突擊,粉碎塞爾維亞集團軍級集群,解放被德軍占領的塞爾維亞地區和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前出到駐希臘的德軍E集團軍群的交通線,阻止該集團軍群從巴爾幹半島南部撤退。這樣就構成了蘇南兩國軍隊統一的作戰正麵,並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爾後爭取本國的完全解放以及為烏克蘭第3方麵軍在布達佩斯方向發起進攻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在戰役打響之前,蘇軍指揮部先對各部隊和兵團的人員。武器裝備、彈藥、油料,通信器材和車輛等進行了必要的補充。另外,蘇軍還有針對性地進行了黨政工作,重點是向全體指戰員指明,在南斯拉夫複雜的山地森林地條件下遂行戰鬥任務,必須做好周密的準備,因為敵人在這裏對居民地和道路樞紐的防守尤為頑強。蘇軍通過口頭宣傳和報刊等媒介表達蘇聯人民對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深厚情誼和崇高敬意,闡述南斯拉夫愛國者開展人民解放鬥爭的情況及其頑強不屈的精神風貌,同時著重指出對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和廣大居民援助的必要性。方麵軍和集團軍的報刊登載了附有地圖的關於南斯拉夫的曆史資料和蘇聯軍人必須了解的南斯拉夫概況。蘇軍教育軍人尊重南斯拉夫人民。由於即將越過南斯拉夫邊界,烏克蘭第3方麵軍政治部還印發了官兵注意事項。由於蘇軍在各個戰場上捷報頻傳,加上貝爾格萊德進攻戰役即將開始,全體軍人在政治上和精神上極為振奮,許多軍人紛紛要求加入蘇聯共產黨(布)。在1944年9月~10月,僅烏克蘭第3方麵軍中就有1144人光榮入黨。
1944年10月20日,貝爾格萊德市民歡迎蘇軍入城。蘇軍及時完成了戰役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實施戰役的一切必要條件已經完全成熟。
德軍為防守其占領區也做了相應的準備。德軍指揮部下達的任務是:堅守德軍從希臘撤退時必經的主要交通樞紐,特別是要扼守薩洛尼卡至貝爾格萊德的鐵路。為了守衛這條鐵路,德軍動用了所有的戰略預備隊。從駐紮在南斯拉夫境內的F集團軍群中將塞爾維亞集團軍級集群抽出,並把5個師的某些部隊增撥給該集群。這個集群的任務是,嚴密掩護南斯拉夫東部邊境,並可靠地保障德軍從巴爾幹半島南部撤退。敵防禦的基礎是城市、村鎮、道路樞紐和山間通路構築的堅固支撐點。
在德軍方麵,堅守防禦是當前唯一的舉措,這樣,德國的指揮部經過多方麵考慮,糾集軍隊以阻擋蘇軍的進攻是個不錯的主意,這樣,德軍於9月25日在多瑙河彎曲部、土爾努-塞維林地域向烏克蘭第2方麵軍的各兵團實施猛烈攻擊,迫使其退卻。德軍進抵多瑙河後,使配置在多瑙河對岸登陸場的蘇軍第75步兵軍受到嚴重威脅。為了對右鄰的友軍實施支援,烏克蘭第3方麵軍司令員決定,不等第57集團軍集結完畢,即於9月28日以第68步兵軍對敵實施反突擊,並與烏克蘭第2方麵軍第46集團軍第75步兵軍協力殲滅該部敵軍。為此,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將第75步兵軍編人第57集團軍內,並命令烏克蘭第3方麵軍擊潰在訥果廷地域的德軍,占領多尼-米拉諾瓦茨和紮耶恰爾地區。9月28日,第57集團軍轉人進攻,開始實施貝爾格萊德戰役。貝爾格萊德進攻戰役是從9月28日第57集團軍轉入進攻開始的。該集團軍在航空兵支援下突破敵邊境防禦地區,越過東塞爾維亞山脈,於10月8日進抵摩拉瓦河,並從行進間強渡了該河,在西岸奪取了兩個登陸場,保障近衛機械化第4軍於10月12日進入交戰。集團軍向南斯拉夫腹地推進130公裏。多瑙河區艦隊對進攻的蘇軍實施了支援,可靠地保障了第57集團軍右翼,並擔任軍隊、技術兵器和各種物資的輸送。
友鄰的行動也進行得異乎順利。右鄰第46集團軍第10軍在貝爾格萊德東北40公裏寬的地段進抵多瑙河,以1個師的兵力會同南斯拉夫軍隊所屬部隊強渡了該河。左鄰保加利亞第2集團軍已逼近尼什、萊斯科瓦茨。爾後,烏克蘭第3方麵軍與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第14軍協同發展進攻,切斷了敵軍在摩拉瓦河河穀的主要交通線。原來在貝爾格萊德東南方作戰的德軍本想竄回貝爾格萊德與守備軍隊會合,以加強對該城的防禦,這時卻麵臨被合圍的威脅。
蘇軍指揮部識破並挫敗了敵軍的這一意圖。近衛機械化第4軍,一麵繼續從南麵進攻貝爾格萊德,一麵向東南方實施突擊,以便接應第57集團軍的右翼各兵團。至10月17日,蘇南兩國軍隊在貝爾格萊德的東南合圍了有2萬名官兵的敵重兵集團,並於10月19日將其全部擊潰。
在南、保軍隊在塞爾維亞南部和馬其頓的戰鬥情況,有助於貝爾格萊德方向的勝利。在進攻過程中,蘇軍同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和保加利亞人民軍協同動作的問題順利地得到解決。
自1944年10月起,在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最高司令部內駐有烏克蘭第3方麵軍司令部作戰處的通信參謀,他經常向鐵托元帥報告前線的局勢。此外,第57集團軍參謀長維爾霍洛維奇將軍常帶領軍官前往南斯拉夫各兵團司令部,以便組織協同動作。與保加利亞人民軍的協同動作是通過烏克蘭第3方麵軍參謀長比留佐夫將軍進行組織的。
貝爾格萊德戰役最終以強攻貝爾格萊德而告結束。敵軍為了扼守南斯拉夫首都,從德軍的幾個師以及塞爾維亞誌願軍和俄羅斯警衛軍(自衛軍)中調來一些部隊和分隊,並有40輛坦克,約170門火炮和追擊炮。在貝爾格萊德周圍設置了地雷爆炸性障礙物以加強防禦。德軍指揮部力圖在這座城市的附近接近地牽製住蘇、南軍隊的大量兵力,以便E集團軍群的部隊從希臘撤往匈牙利。蘇、南兩國軍隊為了密切協同攻下貝爾格萊德,還曾為此專門召開指揮部聯席會議,詳盡討論了強攻計劃。至10月14日,近衛第4機械化軍軍長和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第1集團軍級集群司令員,經過反複磋商最後協調了雙方軍隊強攻貝爾格萊德的行動計劃。強攻貝爾格萊德的計劃規定:在狹窄的地段上從南麵實施正麵突擊,爾後沿離心方向發展突擊,分割德軍守備部隊並予以了各個擊破,達至全殲的效果。還規定,占領薩瓦河和多瑙河上的橋梁。參加強攻貝爾格萊德的蘇軍是:近衛第4機械化軍,3個步兵師,3個炮兵旅,16個炮兵團、迫擊炮團和自行火炮團,l個高射炮兵師和3個高射炮兵團;南斯拉夫軍隊則是無產者第1軍和第12軍,共8個師。這些兵力的強攻行動,由空軍第門集團軍和多瑙河區艦隊實施火力支援。解放貝爾格萊德的戰鬥自10月14日起,一直延續到20日止。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在頭兩天,進攻部隊就把敵軍集團切割成幾個部分,並摧毀了該市南郊和東郊的大部分支撐點。至10月20日前,蘇、南兩國軍隊在航空兵和多瑙河區艦隊的支援下,以強攻占領了德軍在貝爾格萊德的最後一個據點卡列梅格丹要塞。在巷戰中擊斃德軍1.5萬人,俘9000人。
在貝爾格萊德戰役之後,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繼續同德軍占領者作戰。至1945年初,他們解放了大部分國土,但敵人仍占據波斯尼亞的部分土地以及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下一步的作戰條件對南斯拉夫來說將是非常有利的。
其首要的原因是,南德雙方兵力對比上,南軍已居優勢地位。在1945年初,在結束性戰鬥的準備階段,南斯拉夫武裝力量也進行了改組,改編為第l、第2、第3集團軍,3月份又增編了第4集團軍。至此,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共有57個師(平均每個師8000~12000人)、1個坦克旅、1個騎兵旅、16個炮兵旅和3個M程兵旅,以及49支遊擊隊。從此南斯拉夫部隊和兵團在敵人後方展開鬥爭的地點、時間和任務通常都與從正麵進攻的南斯拉夫軍隊的行動相配合。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連同遊擊兵團一起,計65萬人。而南斯拉夫境內的法西斯德軍計約40萬人。此外,協助他們作戰的還有由當地的烏斯塔施一多莫勃蘭軍隊、遊擊隊及另一些叛變分子組編的隊伍約19萬人。德軍正規部隊與當地部隊、遊擊兵團和一些叛變分子組編的隊伍加在一起,還不到60萬人。
其次的原因是由於,同盟國特別是蘇聯對南斯拉夫的援助大為增多。從1944年底至1945年初,蘇聯按照與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委員會的協議,提供了12個步兵師和2個航空兵師所需要的武器與裝備。一個由南斯拉夫人組成的南斯拉夫坦克旅配備了蘇聯的T-34坦克,並經過蘇聯專家培訓,頗有戰鬥力。根據蘇聯政府命令轉隸南斯拉夫司令部的維特魯克將軍的航空兵集群,於2月份培訓南斯拉夫飛行員288名、技術人員345名。在南斯拉夫其他部隊和兵團擔任顧問的蘇聯軍官,也都把蘇軍與德軍長期鬥爭積累下來的豐富戰鬥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自己的戰友們。
另外一個基本的原因就是,南斯拉夫已建立起前線需要的鞏固後方。在南斯拉夫共產黨領導下,開展了為部隊和兵團補充人員和武器的緊張工作,修築了鐵路和公路,企業、礦場和醫院也開始恢複。
所有這一切,加速了南斯拉夫解放戰爭的勝利的早日到來。
1945年1~2月間,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與因蘇軍向西推進而被迫撤往奧地利南部邊境及匈牙利的E集團軍群的部隊和兵團作戰,粉碎了莫斯塔爾市區的德軍和烏斯塔施一多莫勃蘭軍隊,解放了黑塞哥維那等要地。3月1日,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改稱為南斯拉夫軍,海軍改稱為南斯拉夫海軍,最高參謀部改組為總參謀部。國內政治生活也發生了重大變化。3月7日,南斯拉夫民主聯邦臨時聯合政府宣告成立。政府的絕大部分成員來自人民解放陣線,共產黨的代表起領導作用。鐵托任政府首腦兼國防部長。該臨時聯合政府很快就得到了蘇聯、美國、英國和其他大多數反法西斯同盟國的承認。而新政府把徹底解放南斯拉夫視為自己的最重要的使命。
為了達到徹底解放南斯拉夫的目的,在南軍的最高指揮部經過多方研究,決定第3集團軍和第1集團軍攻打班亞-盧卡、卡爾洛瓦茨和新梅斯托,第4集團軍進攻裏耶卡(阜姆)和的裏維斯特。最後,南斯拉夫軍隊應完成包括伊斯的利亞半島、斯洛文尼亞沿海的裏雅斯特的全部國土的解放,並為合圍和徹底殲滅宜集團軍群創造條件。各集團軍的任務是:第3集團軍擊敗德拉瓦河敵軍的抵抗,第四集團軍擊敗文科夫感地域的敵軍,然後在德拉瓦河和薩瓦河之間向西發展進攻,造成從北麵和酉北麵包圍敵人的態勢。第4集團軍突破烏納河與亞得裏亞海之間的防線,並向的裏雅斯特及其西北麵實施迅猛的進攻,解放的裏雅斯特,造成從西南麵包圍敵人的態勢。第2集團軍在戰線的中間地段向多博伊、班亞-盧卡和卡爾洛瓦茨方向實施正麵突擊,牽製對峙之敵,不讓其把軍隊調至翼側阻撓南斯拉夫第1、第3和第4集團軍的進攻。
同時,南斯拉夫第4集團軍,於3月20日開始在其左側向裏耶卡和的裏雅斯特實施進攻。3月底,部隊抵達裏耶卡的遠接近地,部分兵力登上帕格島和拉布島。
南斯拉夫第2集團軍渡過博斯納河,占領多博伊並前出到烏納河。該集團軍發展進攻,於4月底解放烏納河下遊一些居民點,並經多次激戰於5月6日解放了卡爾洛瓦茨市。
整裝待發的第1集團軍方當即作出了一些調整,並於4月12日,在美麗的多瑙河與薩瓦河之間與德軍同旋,最後瞄準時機朝敵軍守衛最為薄弱的地方一擊成功,當日便解放了武科瓦爾市。4月22日,部隊進抵敵人在賈科沃地區的第二防禦地帶,並從行進間突破防禦,繼續實施進攻。至5月3日,又擊退伊洛瓦河地區敵軍的抵抗,迅速向薩格勒布挺進。
南斯拉夫第3集團軍也積極參加了行動,於4月13日強渡德拉瓦河,不久解放了瓦爾波沃和奧西耶克市。部隊的進攻與保加利亞第1集團軍密切配合。4月15日,南、保兩國軍隊共同解放了下米霍利亞茨。作戰過程中,多瑙河區艦隊擔負炮火支援,並輸送1500名登陸兵於奧帕托維采地域登陸,有效地支援了南斯拉夫部隊。
在1945年3、4月間,南斯拉夫人民軍務部隊在德拉瓦河至亞得裏亞海岸的戰線上展開了總攻。而與此同時,在敵人的後方,南斯拉夫軍務兵團也開始積極作戰。例如,第4軍和第11軍從後方發起突擊,協助第4集團軍粉碎敵軍第15軍主力集團,解放了敵重要支撐點比哈奇市,並以積極行動破壞敵軍調動,不讓敵機動兵力兵器,從而有力地配合了第4集團軍勝利前進。3月中旬,根據南斯拉夫總參謀部指示成立了薩拉熱窩部隊集群作戰參謀部,所屬第2、第3和第5軍務兵團和部隊受領了解放薩拉熱窩的任務。戰鬥全麵展開,敵軍遭重創,並於4月6日被迫撤離薩拉熱窩市。在東波斯尼亞進攻戰鬥中,第2集團軍得到在敵後的第3、第5軍務師的援助。在希雷姆正麵地段,第6軍和第10軍各師與第1、第3集團軍密切協同。而遊擊隊和遊擊小組通常都在敵後兵團指揮員的領導下聯合行動。德軍頑抗,企圖撤至奧地利和德國境內。在裏耶卡接近地、斯拉沃尼亞-布羅德附近和伊洛瓦河上的戰鬥,以及爭奪卡爾洛瓦茨市的戰鬥最為艱苦。南斯拉夫第4集團軍前出到南斯拉夫與意大利舊邊界後,立即封鎖了裏耶卡港口,並於4月30日抵達的裏雅斯特。第9、第7軍和第4、第11軍的部隊,在敵後襲擊敵軍交通線,協同第4集團軍進攻的裏雅斯特。4月底,第4、第11軍的隊伍編人第4集團軍。第9軍完成從西麵封鎖的裏雅斯特的任務後,參加了對該市的強攻。
戰況對敵軍來說真是到了窮途末路的份上,尤其在激烈的雅斯特一戰中,敵軍損失巨大,隻得放棄苦心經營的一個個街區,另謀生路去了。5月1日,除2個不大的敵軍集群仍在負隅頑抗外,該市幾乎完全解放與南軍一起參加戰鬥的還有5月2日進人該市的盟軍新西蘭第2師所屬部隊。攻城結束後該營被命名為蘇聯第4突擊營。至5月7日,南軍徹底粉碎了伊斯的利亞半島和斯洛文尼亞沿海敵軍的抵抗。南軍解放的裏雅斯特市大大出乎英、美軍的意料之外。駐意大利北部盟軍軍事指揮部令其所屬軍隊趕在南軍解放該市前進人,未遂。於是又要求南軍從該市和伊斯的利亞半島撤出,遭南軍嚴詞拒絕。5月15日,英、美政府以最後通牒方式給南斯拉夫發出照會,繼續堅持上述無理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斯大林曾致信杜魯門,公正評價南斯拉夫人民在戰勝德軍中的巨大貢獻:“以我所見,必須注意到這樣的事實,即正是南斯拉夫軍隊把德國侵略者從伊斯的利亞一的裏雅斯特趕走,從而為盟國的共同事業立了大功。”
為了盡快解決這些問題,南斯拉夫政府顧全大局,接受了盟國的要求。6月9日,以南斯拉夫為一方,以英、美為另一方,在貝爾格萊德簽訂了關於尤利亞克臘伊納的臨時協定。據此,的裏雅斯特和伊斯的利亞半島西部沿岸由英、美軍事指揮部接管。與此同時,協定還專門強調,所達成的協議並不排斥將來解決尤利亞克臘伊納問題的可能性。
一直到,南軍幾乎解放了南斯拉夫的全部領士。E集團軍群殘餘部隊垂死掙紮,千方百計地想衝出合圍圈向英軍投降未遂,繼續被圍困在斯洛文尼亞和奧地利。殲滅E集團軍群的戰鬥從5月8日開始,至15日結束。盡管德軍技術裝備水平遙遙領先,最終還是輸給了得道多助的南斯拉夫軍民。僅1945年,敵人在南斯拉夫就喪失30多萬人,並損失許多武器、技術裝備和其他軍事裝備。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立憲會議首次通過聲明,宣布南斯拉夫徹底廢除君主製度,並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反法西斯鬥爭的勝利結束,在南斯拉夫人民的曆史上揭開了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