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與盟軍分別解放了東歐與西歐的大片領土後,正從東西兩個方向上夾擊歐洲中部的德國。德軍在巴爾幹的局勢的調整,對蘇軍大為有利,尤其到1944年的8月,情況更是顯然明了,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德軍南翼削弱,為了恢複在白俄羅斯和烏克蘭西部地區的防禦,德軍統帥部從南烏克蘭集團軍群向蘇德戰場中央地段抽調了12個師,其中包括6個坦克師和1個摩托化師,從而使德軍的南翼大為削弱。
在蘇軍勝利的影響下,巴爾幹地區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領導的反法西斯鬥爭進入高潮,特別是在國內政治形勢日趨尖銳的羅馬尼亞,反法西斯抵抗運動此起彼伏,空前高漲。在布加勒斯特、普洛耶什蒂和其他一些城市,根據共產黨的倡議成立了武裝的戰鬥小組,這些在當地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了一個個堅決的規模不等的反法西斯鬥爭,對德國的法西斯統治起到了不可忽視的動搖作用。
羅馬尼亞人民反對壓迫者的鬥爭,目標越來越明確,組織越來越嚴密。1944年5月,在共產黨的努力下,共產黨和社會民主黨結成了工人統一陣線,6月22日,又就成立民族民主聯盟問題達成協議。資產階級的國家保皇黨和國家自由黨,同共產黨和社會民主黨一起參加了這個聯盟。羅馬尼亞共產黨同資產階級政黨結成同盟,旨在聯合全國一切力量與希特勒匪幫和安東尼斯庫法西斯政權進行頑強的鬥爭,直至取得最後的勝利。
在兵力兵器對比方麵,蘇軍具有明顯的優勢。由於羅馬尼亞是德國所需石油的主要供應國,也是其糧食和人力資源的重要來源,還是通往巴爾幹的屏障。因此,盡管德國處於困境之中,卻仍在羅馬尼亞保留著強大的軍隊集團,計47個師和5個旅,其中包括3個坦克師和1個摩托化師。第1航空隊的部分兵力和羅馬尼亞的航空兵軍負責支援該集團的行動。德軍的基本兵力,即德國第6集團軍的74個師在基什尼奧夫突出部擔任防守。為了做好抗擊蘇軍進攻的準備,敵人構築了工事完備。縱深梯次的防禦體係。但敵人的防禦同時也還存在諸多嚴重弱點。例如,其戰役預備隊沒有多少坦克兵力;戰鬥力最強的部隊都集中配置在基什尼奧夫突出部,而突出部的根部則由戰鬥力不強的羅馬尼亞軍隊擔任防守;戰役縱深的預設防禦地區也沒有任何部隊防守。
蘇軍最高統帥部正確地判斷了所麵臨的情況,決定在雅西和基什尼奧夫地區實施一次大規模的戰略性進攻戰役。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8月20日~29日)的意圖是:粉碎雅西-基什尼奧夫地域的法西斯德軍集團,解放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迫使羅馬尼亞退出與法西斯德國結盟的戰爭。為了消滅敵軍集團,蘇軍最高統帥部決定投人由馬利諾夫斯基大將和托爾布欣大將指揮的烏克蘭第2和第3方麵軍,以及由奧克佳布裏斯基海軍上將和戈爾什科夫海軍少將指揮的黑海艦隊和多瑙河區艦隊。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代表、蘇聯元帥鐵木辛哥負責協調兩個方麵軍的行動。蘇德雙方兵力兵器對比,蘇軍具有明顯的優勢:兵力之比為125萬比90萬,1.4倍於敵;火炮之比為16000 門比7500門,2.1倍於敵;坦克和自行火炮之比為1870輛比400輛,4.7倍於敵;飛機之比為2200架比810架,2.7倍於敵。蘇軍對敵南烏克蘭集團軍群主力形成了強大的包圍態勢,士氣高昂。所有這一切,為蘇軍實施大規模的具有戰略性進攻戰役——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提供了可能。
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根據各方麵軍司令員的建議製定的戰役意圖是:在相距甚遠的雅西西北和賓傑裏以南兩地段同時突破敵防禦,向胡希、瓦斯盧伊和費爾丘地域沿向心方向發展進攻,合圍並殲滅南烏克蘭集團軍群主力,爾後向羅馬尼亞腹地高速發展進攻。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計劃分兩個階段進行。第1階段(8月20日~25日),烏克蘭第2方麵軍的第一梯隊各集團軍突破敵防禦,並與烏克蘭第3方麵軍會師。計劃規定的進攻速度:步兵每晝夜20~25公裏,快速兵團每晝夜30~35公裏。第二階段(8月26日~29日),企圖在合圍對外正麵向福克夏尼方向追擊敵人,並在烏克蘭第3方麵軍協同下消滅被圍集團。烏克蘭第3方麵軍進攻戰役的第1階段計持續7~8天,其任務是突破敵防禦,圍殲雅西-基什尼奧夫敵軍集團;第2階段則向列尼、伊茲伊爾方向追擊敵人。各集團的指揮官,親臨戰場,根據戰役企圖區分了加強兵器,給各兵團下達了任務。
烏克蘭第2方麵軍受領的任務是:突破雅西西北敵防禦,占領胡希、瓦斯盧伊和費爾丘等城市,奪取普魯特河的渡口,在烏克蘭第3方麵軍協同下粉碎雅西-基什尼奧夫地域的敵軍集團,防止該敵向巴拉德、福克夏尼撤退。最後,方麵軍應向福克夏尼方向實施進攻,以便可靠地掩護突擊集團指向喀爾巴阡山一側的右翼。
烏克蘭第3方麵軍接受的任務是:沿胡希方向突擊,並在烏克蘭第2方麵軍協同下殲滅雅西-基什尼奧夫敵軍集團,奪取列奧沃(胡希東南40公裏)、塔魯季諾夫和莫爾達夫卡一線。從而,向雷尼和伊茲梅爾總方向發展進攻,阻止敵人向普魯特河和多瑙河對岸撤退。黑海艦隊受領的任務是:對烏克蘭第3方麵軍的濱河翼側實施火力支援,破壞敵近海交通線,摧毀敵艦艇,並使用航空兵對康斯坦薩和蘇利納基地實施密集突擊。
多瑙河區艦隊受領的任務是:向阿克爾曼(別爾哥羅德—德涅斯特羅夫斯基)西北及其以南輸送登陸兵,配合烏克蘭第3方麵軍強渡多瑙河。為了更好的被德軍占領的地區實施軍事打擊,使用集團軍和火箭炮群在集團軍的主要進攻方向上配合是一項很有必要的措施。許多師建立了支援步兵的炮兵群。團建立了迫擊炮群、直瞄火炮群,在有些情況下還建立了團炮兵群。在突破地段上,火炮密度達每公裏正麵240~280門,其中包括30~50門直瞄火炮和部分迫擊炮。
為了隱蔽進攻準備和突擊集團的真正集結地域,各方麵軍均采取旨在迷惑敵人的欺騙措施:模擬坦克和火炮的集中、軍隊的調動、突破的準備等,並以重炮火力破壞敵永備發射工事;隱蔽了位於基茨坎登陸場的真正的突擊集團,同時在基什尼奧夫方向建立了假的軍隊集團,並對假集結地域派高炮和航空兵進行掩護。結果,使德軍統帥部和南烏克蘭集團軍群司令部錯誤地判斷了蘇軍實施主要突擊的時間和方向。
8月19日,戰鬥的進程仍在繼續之中,通過在烏克蘭軍內的軍事偵察,蘇軍摸清了敵人的防禦部署,仍然保持著原來的態勢。8月20日,蘇軍經過炮火準備後便發起了雅西-基什尼奧夫戰略性進攻戰役。烏克蘭第2方麵軍第27集團軍在3小時內便突破敵主要防禦地帶,中午強渡了巴赫盧伊河,突破第二防禦地帶。第6坦克集團軍遂進人突破口。下午2時,其所屬第5坦克軍投入交戰;l小時後,第5機械化軍也投入交戰。該集團軍的突然出現使德軍震驚不已。蘇軍坦克兵利用這一有利態勢,迅速前出到沿馬雷山構築的敵第三防禦地帶。烏克蘭第3方麵軍的進攻也很順利,日終前,第37、第46、第57集團軍突破了敵主要防禦地帶,向縱深推進12公裏,在某些地域楔入了敵第二防禦地帶。戰役第一天,兩個方麵軍推進10~16公裏,敵損失9個師。
1944年8月24日,紅旗插上基什尼奧夫城頭。8月21日,在第27集團軍粉碎敵頑強抵抗後,就立即與第6坦克集團軍和航空兵協同,進行了奪取馬雷山第三防禦地帶的戰鬥。第52集團軍利用當天進入交戰的第18坦克軍的戰果,擊潰了敵軍,中午解放了雅西市。這時,近衛第7集團軍在第23坦克軍的配合下占領了特古伏魯莫斯市。經過兩天戰鬥,烏克蘭第2方麵軍突破敵40公裏深的三道防禦地帶,把突破正麵擴大到的公裏,形成了迅速追擊敵人和合圍德軍第6集團軍的有利態勢。烏克蘭第3方麵軍打退敵步兵和坦克的反突擊後,經過兩天戰鬥,推進近30公裏,把突破正麵擴大到95公裏。空軍第5、第17集團軍出動飛機6350餘架次,有力地支援了地麵部隊的作戰行動。
為了以最快的速度殲滅全數凶蠻的敵人,8月21日傍晚,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下達命令:各方麵軍盡快在胡希地域封閉合圍圈,殲滅敵軍集團,以開辟進至羅馬尼亞主要經濟政治中心的道路。
8月23日日終前,烏克蘭第2方麵軍第6坦克軍前出到伯爾拉德地域。第18坦克軍打響了奪取胡希的戰鬥。當天,烏克蘭第3方麵軍近衛第4軍和第7機械化軍已前出到普魯特河渡口,完成了正麵向東北的防禦。次日,第52集團軍和第18坦克軍解放了胡希,並前出到普魯特河,在那裏與烏克蘭第3方麵軍的部隊會師。德軍25個師有18個師陷入合圍。在合圍的對外正麵也同時展開了進攻。到8月24日日終前,蘇軍已推進到距被圍敵軍85~100公裏處。而此時,烏克蘭第3方麵軍左翼與第46集團軍與近衛機械化第4軍部分兵力和強渡德涅斯特河灣的登陸兵合兵一處,在航空兵和黑海艦隊、多瑙河區艦隊的艦艇支援下,合圍了羅軍第3集團軍,並沒有遭到有效的抵抗,沒過多久,該集團軍很快就投降。到8月27日日終前,在普魯特河以東被圍的敵軍集團也停止了抵抗。蘇軍2個方麵軍同時向布加勒斯特和伊茲梅爾方向發展進攻。8月26日,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全境解放。8月27日,福克夏尼築壘地域已被突破。到8月29日,烏克蘭第3方麵軍解放了土耳恰、加拉茨、布斯伊拉。康斯坦察和蘇利納等市。直到現在,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宣告結束。到9月3日,被圍德軍零星集群被徹底肅清。
通過8月20日至9月3日的作戰,蘇軍共殲敵22個師,其中含被圍的18個師,消滅了第一線羅軍的幾乎全部師,使敵遭受重創。蘇軍則向縱深推進320~350公裏,進入了羅馬尼亞內地,向保加利亞方向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