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準備就緒,盟軍正式開始實施“愛斯基摩人”即西西裏登陸計劃。首先盟軍對西西裏島的空軍設施及其附近島嶼實施一係列打擊,掃清外圍。班泰雷利亞島是意軍的飛機和魚雷艇基地,位於突尼斯和西西裏島之間。盟軍為了奪取這一前進基地,在進行了為期10天的轟炸之後,於1943年6月11日在該島登陸成功,俘虜意軍1.1萬人,盟軍僅損失40名飛行員,不到20架飛機。兩天以後,盟軍又占領了附近的利諾薩小島和蘭皮奧內島。至此,盟軍控製了西西裏海峽的所有島嶼,肅清了軸心國的前哨陣地。
從7月3日起,同盟國空軍開始對西西裏島、撒丁島和亞平寧半島南部的機場、港口、潛水艇基地以及工業中心展開猛烈空襲,摧毀許多重要目標,迫使德、意軍的遠程航空兵將其基地撤至意大利北部。墨西拿海峽的5艘火車渡輪也被擊沉了4艘,西西裏島與意大利本土的聯係更為困難。到開始登陸時,盟軍在空中和海上均占有絕對優勢。
1943年7月9日,來自突尼斯、阿爾及利亞、埃及的盟軍護航隊分別抵達馬耳他島東麵和西麵的集結地區。但此時的氣候急劇惡化,海上刮起強勁的西北風。不久,登陸艇便在洶湧的波浪中顛簸蹣跚起來,甚至大型運輸艦的艦首也不時地隱沒在洶湧波濤之中。惡劣的氣候對於盟軍的空降作戰和兩棲登陸極為不利。天氣預報表明,日落時風速將減低。艾森豪威爾將軍決定,仍按計劃實施登陸。盡管航行異常困難,突擊艦隊仍保持基本隊形,按預定時間接近指定海灘。
7月10日淩晨2時30分,盟軍在英、美軍登陸區各空降1個師,拉開西西裏戰役的帷幕。由於風速過大,導航係統不良,133架滑翔機中有47架墜入海中,大部分空降兵未能在指定地點著陸。按計劃抵達目標區的少數空降兵遲滯了意軍後備隊向登陸灘頭的進軍,但未能阻止其行動。
與此同時,盟軍兩棲突擊艦隊順利抵達預定登陸點。在空降兵登陸15分鍾後,盟軍在夜色和風暴的掩護下,以首批8個師的龐大兵力在160公裏長的西西裏海岸線上實施登陸:蒙哥馬利指揮英國第8集團軍在錫臘庫紮以南登陸,巴頓的美國第7集團軍在傑拉灣登陸。麵對盟軍的突襲,德、意軍猝不及防,海灘防線很快被摧毀。防守海岸的意大利師幾乎未加抵抗便倉惶撤退。這樣,防守的擔子幾乎全部落在德國師肩上。
駐守在離海岸32公裏的卡爾塔吉羅內四周的“赫爾曼·戈林”師,於第二天早上匆匆趕到美軍第1步兵師登陸點——傑拉平原,企圖將其趕回大海。由於海灘擁擠,風浪過大,美軍的坦克和大炮尚未起卸上岸。結果,德軍坦克從平原上衝殺而下,摧毀了美軍前哨,並衝到連接海灘的沙丘地帶。在這緊急關頭,盟軍海軍艦炮以猛烈而準確的炮火打退了德軍的攻勢。另一支德國縱隊和一個“虎式”坦克連對美軍第45師左翼的威脅性衝擊也被打退。
英軍的登陸突擊較順利,未受到任何反擊。到11日晚,盟軍即攻占了縱深5至15公裏的2個登陸場,並開始向內陸進軍。此刻,阻止島上的27萬軸心國部隊逃往意大利本土,便成為取得這次戰役全麵勝利的關鍵。西西裏島東北角的墨西拿,距意大利“腳趾”僅5公裏,是德意軍唯一的撤退通路。盟軍必須趕在軸心國部隊之前進抵墨西拿。
英第8集團軍揮師北上,12日占領重要港口錫臘庫紮和奧古斯塔。蒙哥馬利遂“決定以極大的努力,從倫蒂尼地區向卡塔尼亞平原突破”,並命令“在7月13日晚上發動一次主攻”。首先要奪取的重要目標是離卡塔尼亞南邊幾公裏的錫美托河上的普利馬索萊橋。為此,英軍使用了1個傘兵旅,但是同德軍空投到戰線後方的l支傘兵分遣隊遭遇。14日,德軍占領橋梁。英軍主力隨後開到,與德軍進行了3天激戰,終於奪回了這座橋梁,並重新打開了通往卡塔尼亞平原的道路。到7月18日,盟軍占領了該島南部所有地區。
7月12日,盟軍進攻西西裏島的第三天,德軍南線總司令凱瑟林元帥乘飛機抵達該島了解形勢。他判斷:意大利的抵抗已經土崩瓦解,在這種情況下,守住這個島嶼是不可能的。希特勒獲悉後,第二天便親自接管了西西裏島的指揮權,並發布了一項命令。命令中說:“在大批意軍被消滅以後,隻靠我們自己的部隊把敵人趕下大海,力量是不夠的。因此,我們的目的將是阻滯敵軍的進展,並把敵軍阻止在埃特納山西側使其前進不得。”為了展開阻滯行動,德軍統帥部向西西裏增援了大批部隊和坦克、重炮、飛機,並將島上大部兵力調往該島東岸中部的卡塔尼亞城周圍,抵抗英軍的進攻。其後備部隊布滿直通96公裏外的墨西拿的東海岸路線上,以掩護該島通住墨西拿海峽東岸的道路。
7月17日,德軍下達了下一步行動的指令:“我們不再期望能夠守住西西裏島。但重要的是打一場拖延戰,以便為穩定大陸的局勢爭取更多的時間。然而,最重要的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使我們的3個德國師遭受損失。最低限度也要保存下我們寶貴的人員。”根據指令,德軍又得到第29裝甲榴彈師和休伯將軍(目前由他負責西西裏島的作戰)統轄下的第14裝甲軍司令部的增援,其任務不是確保西西裏防線,而僅僅是實施阻擊戰,並掩護軸心國部隊安全撤退。由於英第8集團軍距墨西拿比美第7集團軍近,因而軸心國派出了德軍精銳部隊在埃特納地區牽製蒙哥馬利,軸心國其他部隊則紛紛向北麵和東麵後退,向墨西拿海峽撤去。
軸心國軍隊在卡塔尼亞南部平原加強防禦,第8集團軍的進軍受阻。蒙哥馬利被迫將其主力向西運動,兵分兩路實施突擊:第13軍直接進攻卡塔尼亞,第30軍向左,從西側繞過埃特納火山進行迂回進攻。按原計劃,攻打墨西拿應由蒙哥馬利指揮的第8集團軍擔任主攻,巴頓指揮的美軍第7集團軍掩護其翼側,擔任支援。但是,英軍主力的西調,占據了美軍翼側前進路線。巴頓遂向盟軍地麵作戰總司令亞曆山大請戰,要求進攻西端的巴勒莫。獲準後,巴頓立即率部向西西裏中部猛進,同時在最左翼投入幾支機動縱隊,沿島嶼的西緣進攻。7月22日,美軍占領巴勒莫,西西裏島西部約4.5萬名意大利軍隊投降。這一勝利大大挫傷意軍的士氣:他們隻剩下墨西拿一個港口了。與此同時,英軍在東、西兩側的攻擊均已減弱,部隊開始染上瘧疾,戰鬥力下降。而美軍攻占巴勒莫後很快於7月31日到達聖斯蒂法諾,主攻任務遂改由巴頓的第7集團軍擔任。
為堵死軸心國軍隊的退路,盟軍決定於8月1日發動新的攻勢,並從北非調來美軍第9師和英軍第78師,總兵力增至12個師。8月1日,盟軍對西西裏東北部軸心國防線發動進攻,美軍部隊占領了該島北岸的3個重要城鎮。8月5日,英軍攻克卡塔尼亞。從8月7日至8月16日,盟軍發動4次小規模兩棲躍進,試圖加速進展,攔截撤退的軸心國軍隊,但均因動作遲緩,未能收效。8月17日,軸心國的撤退行動全部結束。在沒有遭到盟軍海、空軍部隊嚴重截擊的情況下,越過墨西拿海峽撤往意大利本土的德軍3個師官兵共計3.96萬人(4444名傷員),意大利官兵6.2萬人;攜帶裝備有:9800輛車輛、47輛坦克、135門火炮、2000多噸炸藥、燃料和1.5萬噸其他物資。
8月17日晨,美軍第3師進入墨西拿。第8集團軍一部不久也進抵該城。當天,軸心國在該島的殘餘兵力全部被殲。德、意軍總計損失約16萬人(被俘意軍達14萬餘人),其中德軍1.2萬人。盟軍死、傷、失蹤人數總計2.2萬餘人(英軍損失近1.2萬人)。
同盟國以損失不到5%的代價實現了“愛斯基摩人”戰役的大部分目標,使同盟國在地中海的交通線安全完全得到保障。
盟軍在意大利登陸後向前推進,意大利群眾紛紛走出家門,歡迎盟軍的到來。盟軍1943年7月10日攻占西西裏島,7月19日來自北非和中東的美國第19航空隊的500餘架轟炸機首次轟炸機首次轟炸了羅馬,投彈1000噸,炸死約2000人,城市古代建築聖洛倫佐皇宮也遭巨大破壞。鑒於意大利已經戰敗,意法西斯其他領導人提出一項議案,授權國王解除墨索裏尼的職務,並任命巴多利奧元帥接替首相職務。意大利新政府解散了法西斯黨,宣布全國戒嚴,禁止一切政治集會。持續21年的意大利法西斯統治終於結束。
西西裏登陸戰役的勝利促使意大利法西斯分子墨索裏尼垮台,極大地提高了同盟國在中立國家心目中的地位。然而,盟軍未能充分利用製空權和製海權,行動遲緩,致使近半數的軸心國軍隊逃脫,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第四章 登陸諾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