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強大的國防不容凱覦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瑞士這種中立雖然在形式上是“絕對中立”,但實質上瑞士為了維護這種中立,也對其他國家包括同盟國甚至德國等軸心國作出過很大妥協。

  法國淪陷後,軸心國實際上控製了瑞士所有的商品進出口通道,所以瑞土的經濟完全要憑軸心國的擺布。在1940年8月9日達成的一項貿易協議中,德國同意供應瑞士一定數量的原料,其中最重要的是煤和鐵。作為交換條件,瑞士工業必須供應德國在其作戰中所需要的貨物,並為它和意大利交換貨物提供運輸便利。另外,瑞士政府被迫締結了一項匯劃結算協定,允許給德國貸款1.5億瑞士法郎及由德國控製它的出口物資。隻有在一張經嚴格限製的貨單上的貨物才可以不需要德國的通行證出口。

  正是瑞士的這種永久中立政策,使得希特勒不得不考慮利害關係,這是瑞士能避免被德軍入侵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僅僅用中立國來解釋是令人難以信服的。希特勒對國際法從來不屑一顧,所以瑞士能夠保持主權和領土完整,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那就是靠自己發展國防來爭取。如前麵所說,瑞士努力扮好中立的角色,是一個方麵。更重要的方麵,就是嚴格實施武裝保衛中立。瑞士人在曆史上當過將近300年的外國雇傭軍,英勇善戰一向馳名全歐,現在又團結為一個民主、自立同時高舉中立旗幟的聯邦,再加上他們嚴格執行兵役製度,依仗著能攻能守的山區戰略地位,所以誰也不敢輕易來啃這隻“刺蝟”。

  1933年到1939年間,瑞士全力以赴建立軍事防務。這是瑞士和其他一些愛好和平的民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平靜歲月裏曾忽視過的事情。1933年,當希特勒在德國執政後,瑞士為了增加軍用物資的儲備,武裝並配備它的軍隊,表決通過了第一批的撥款。武裝部總司令魯道夫·明格親自周遊全國各地作政治演說,以喚起人們的覺悟,認識到國家整軍備戰的需要。最初,這曾遭到社會黨人和其他左翼集團的竭力反對。

  1936年,瑞士通過了一項軍隊整編的法令,在東北和北部邊境及阿爾卑斯戰略據點建立了新的防禦工事,並對舊的設施進行了加固。為了籌措這項龐大防務計劃所需的額外資金,政府在1936年發行了第一批國家防衛公債。公眾響應認購的公債達3.32億法郎,大大超過了政府所要求的數目。奧布雷赫特在1939年4月30日說,已為國防編製了一項特別預算,並在最近幾年裏用去了10億法郎(5000萬英鎊)。輔助部隊的義務服役年齡從48歲提高到60歲。1939年初,議會以96票對2票通過了一項決議,延長初期訓練的時間,並授權政府繼續保留受訓部隊的服役期限。1939年進一步授權政府在緊急情況下毋需等待議會批準即可征召軍隊。

  慕尼黑危機期間,瑞士邊境上的道路、橋梁和隧道都敷設了地雷,並作了長期戒備的部署。1939年3月,德國在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後不久,曾有一個企圖吞並列支敦士登的流產計劃,一家法國通訊社在日內瓦的分社也刊載了一則報道,說德國在拉爾貝格集結了70萬兵力。3月24日,瑞士聯邦委員會批準了政府征召軍隊以加強邊防警衛的提案;加緊進行了萊茵河邊防的工事工程,並對1938年9月所布的地雷重新裝置。當德國駐伯爾尼公使奧托·克歇爾在4月11日要求莫塔對此作解釋時,莫塔否認這是受某一大國的煽動,並說他們已撤除了部分設施。瑞士的防務體製是為了保持最大的靈活性而計劃出來的。當入侵軍隊突破邊境防禦工事和第二道防線、經過崎嶇山區向前推進時,勢必遭到扼守著山路要隘的英勇的瑞士民兵的阻擊。除了在康斯但茨湖和日內瓦湖之間的所謂瑞士高原最易受到攻擊外,瑞士的地形是不適於龐大的機械化部隊或重型坦克及大炮通行的。

  此後,在最危險的1941年,有50個師團部署在瑞士東部邊境。瑞士人民在克服了悲觀恐懼情緒以後,由聯邦議會選舉了吉桑為全軍統帥,發布了全國動員令。具有傑出軍事才能的昂利·吉桑在聯邦會議的武裝部隊司令選舉中的223票中獲得了204票,當選為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吉桑為人剛直,富有遠見和魄力,在瑞士各階層備受愛戴和尊敬,有很強的號召力。瑞士人民相信有這樣一位軍事領導人,瑞士就能無往不勝。在實戰中,吉桑準備采用內堡戰術。所謂內堡是建築學上的概念,即一個堡壘建於另一個堡壘裏麵,以便主堡的防守能持久到足以把敵人驅逐出去。綜觀當時局勢,小小的瑞士難以與武裝到牙齒的德軍相抗衡。一旦發生戰爭,死打硬拚無異於以卵擊石。在當時,吉桑將軍采用務實的方法,暫時放棄了邊境和中部的防禦工事,把軍隊的主力集中於國家內地,以便在阿爾卑斯山區保衛瑞士的獨立。在二戰爆發之際,服兵役的瑞士人有40萬人。隨著軍事輔助人員和國民警衛部隊的擴充,軍人的數字達到85萬。相對於全國人口隻有400萬的瑞士來說,85萬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同時,輔助部隊的義務服役年齡從48歲提高到60歲。在1939年初,議會通過決議,延長初期訓練的時間,政府有權繼續保留受訓部隊的服務期限。

  在德軍入侵危險最嚴峻的時候,幾小時之內男人們就能穿上軍裝,走上戰鬥崗位;婦女們代替了男人的工作;全國實行了嚴格的食品定量製度,包括飯館和旅館。為了防備納粹軍隊的突然襲擊,全國進行了3次大動員。其中最大的一次是1939年,在一個隻有400萬人口的國家裏竟動員了50萬人。由於瑞士人民這種同仇敵愾的決心以及當時希特勒麵臨著東西兩麵應戰的困難,才很大程度上使瑞士在戰火橫飛的歐洲免於一場災難。這種居安思危的傳統,一直延續到現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挖掘的山洞和隧道網縱橫交錯,有人比喻瑞士像塊滿是洞孔的幹酪。居民在地道裏貯備糧食和武器彈藥。公路旁偽裝的居民小屋實際是軍事基地的大門,即是當時吉桑將軍的內堡戰術。

  他們義務服兵役的製度,比其他國家都嚴格。歐洲有些國家可以用從事某些許多人不願意做的工作來代替服兵役,瑞土沒有這種通融的辦法,凡是20歲~50歲的男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都必須13次服兵役,第一次是17周,以後為三周或兩周,共約一年的時間。而且軍事訓練的強度很大,不論是山區行軍,還是越野滑雪,都必須咬牙刻苦。這種全民皆兵的防務體製,對樹立國防觀念,加強組織紀律性,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都有很大的作用。他們稱此為“刺蝟戰略”,意思是刺蝟不侵犯人,但遇到來犯者便渾身是刺。

  其次,瑞士政府為了應對和避免戰爭,在戰前就籌劃建立一個一旦德軍入侵就能付諸實施的全麵的戰時經濟。瑞士是一個高度工業化國家,糧食與其他日用品主要依靠進口,由於四周是德國勢力範圍,進口糧食越來越少,又有大批難民湧入,這就加重了糧食緊張的局勢。1938年4月1日通過法令授權政府進行初步必要的準備,目的在於保證國家對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在以後的18個月中,根據這條法令采取的措施包括:附有一份可耕土地的土質情況詳細分析的衣業調查統計,以及進一步削減畜牧生產以增加耕作的步驟;根據一項全麵的儲備計劃,進行對現有必要物資的庫存盤點工作,並建立了貯存以應緊急事變。

  在法國淪陷後,瑞士加強了對食物和燃料的控製,盡可能保存儲備物資,大幅度地增加國產食品的數量。1940年11月15日農業學家瓦倫在瑞土農民協會上發表講話,提出了戰時的農業政策。瓦倫計算了人們所需耗費的能量及利用本國土地資源來滿足這些需求的方法。瓦倫認為,必須嚴格限製家畜的飼養,大幅增加糧食穀物、糖和植物油的生產。1941年10月又公布一項法令,規定所有非農業居民都要種植土豆和蔬菜。到1942年,幾乎除了土豆、蔬菜和水果外,所有食品都實行定量配給。這些措施使瑞土度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困難時期,也促使德軍在入侵之前不得不認真考慮瑞士自身的力量和決心。另外,瑞士維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努力避免與交戰國的封鎖和反封鎖發生糾葛,竭力擺脫他們的經濟束縛。為了不被德國扼死,瑞士被迫向他們交付糧食和戰略物資,但他們始終不卑不亢地同交戰國打交道,嚴格奉行中立原則。在運輸工具日益缺乏的前提下,瑞士仍然通過德軍占領區把重要軍事貨物運往盟國。正是由於對雙方做出了這些貢獻,瑞士才能獲得必要的原料,以維持全國工業的運轉。由於是中立國,加上瑞士銀行為存款人的絕對保密,因而希特勒希望通過瑞士銀行洗黑錢,與外界打交道。

  最後,瑞士在軍事上有一張王牌,那就是德國通往意大利的聖哥達和李晉龍隧道。德國人必須通過此隧道才能把物資運往意大利。而瑞士已在隧道埋下了大量地雷,一旦德軍入侵瑞士,瑞士人會立即將它炸毀,那樣會使德意之間唯一聯係中斷,其後果不堪設想。而這是希特勒所不願意看到的。加上二戰開始後,德軍四麵出擊導致兵力分散,而英美軍隊在法國和北非登陸後,德國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自顧不暇,無力重開戰火。希特勒權衡利弊,最終放棄了入侵瑞士的計劃。綜上所述,正是由於瑞土政治上宣布中立,軍事上保持高度警惕,經濟上實行戰時經濟,加上瑞士日耳曼民族占大多數,使得希特勒既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去侵犯瑞士,因而在二戰中,瑞士能幸運地避免被德國入侵。

  以上諸多因素,恐怕最重要的就是瑞士的日耳曼民族遇上了希特勒,同族同宗,如果動了刀兵,他再上哪兒去尋求支持?

  §§第十七章 偷雞不成反蝕米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