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所向披靡的滾滾鐵騎

  1919年6月28日,作為一戰戰敗國的德國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條約規定德國不僅需要割地賠款,更重要的是限製了德國軍隊和軍備的發展,尤其是規定了德國不得擁有坦克、重炮等攻擊性武器。對德國的種種限製和掠奪,不僅沒有起到維護和平的作用,反而引起了德國的仇恨,播下了複仇的種子。

  時隔20年之後,1939年9月,蓄謀已久的德國集重兵閃擊波蘭,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僅僅1個月後,即10月5日,擁有3400萬人口,麵積為30.9萬平方公裏的波蘭便被徹底擊敗了。此後到1941年突然對蘇宣戰,蘇聯軍隊節節敗退、西部大片領土失守為止的短短三年間,閃電般的德國部隊,傳奇般的戰爭手法,占領了90%的歐洲。

  而相對於德國整個戰局的飛速發展,第三帝國的裝甲部隊,更是創造了當時的軍事奇跡。1938年3月,德國的第16軍的兩個裝甲師在48小時行進600公裏,到達並攻占了維也納。1939年9月1日,作為閃擊波蘭的尖刀,第19裝甲軍以裝甲師為先導,向波蘭境內猛插猛打,僅用十幾天就占領波蘭全境。1940年5月,又是當時的裝甲兵為先鋒發起了法、比、盧等國的西線戰役。13日到15日,德國的裝甲部隊即攻下了盧森堡、比利時、法國要塞色當,打通了通向英吉利海峽沿岸的道路。6月初,又是裝甲兵為主力發起了旨在殲滅法國南部約70個法國陸軍師的戰役。當時的裝甲部隊隻用了8天時間就打到了法國和瑞士的邊境,平均每晝夜行進速度約70公裏。

  德軍的快速兵團以每晝夜30~50公裏的速度,實施鉗形突擊。從凡爾賽和約到二戰初期的短短20年時間,德國的裝甲兵從無到有,並迅速發展成為當時歐洲的陸戰之王,不能不說是二戰的一個軍事奇跡,而這個奇跡的締造者,就是後來被譽為“閃擊英雄”和“裝甲兵之父”的德國陸軍上將海因茨·威勒姆·古德裏安。正是古德裏安對德國裝甲兵在建設和訓練上的貢獻及他在戰術上的“閃電戰理論”成就了這段神話。

  古德裏安於1888年6月17日生於但澤南部魏克塞爾河附近的卡爾姆(當時屬德國,現屬波蘭)。從1901年到1907年,他就讀於軍事學校和柏林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他作為一名準尉加入了他父親指揮的部隊。1913年,他與一位醫生的女兒馬格麗特小姐結婚,他們生有兩個兒子,二戰期間都跟隨裝甲部隊作戰,他的長子後來也成為了一名將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古德裏安因表現出突出的潛質被派往柏林的軍事學院進行參謀培訓。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古德裏安奔赴西線戰場參戰,1914年11月被提升為中尉,一年後即升為上尉。戰爭期間,他雖然沒有指揮任何戰鬥單位,卻親身經曆了西線各個主戰場——從馬思河大潰敗到凡爾登。古德裏安此時是一名無名上尉,職位頻繁轉換,但在大戰結束前卻有幸在德國陸軍參謀本部任職3個月,在此他大開眼界。

  戰後,他留在了被裁減為僅10萬人的德國國防軍(凡爾賽和約限定的數目,因此入選者都是精英)。當時在德軍第5騎兵師任職的古德裏安上尉就開始思考古老的騎兵部隊的未來發展問題。因為大戰結束後,複興中的德國麵臨著如何使戰敗的德軍迅速恢複強大戰鬥力的問題,這與古德裏安對於新的機動兵力的探索不謀而合,正如他本人所言:“我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主要的活動就是與德國裝甲兵建立密切的關係。雖然我是輕騎兵出身,而且也無任何的技術訓練,但是命中注定了我一定要和‘機械化’發生密切的關係。”從此,古德裏安就開始研究裝甲兵作戰理論並著手為德國建立一支歐洲最強的裝甲兵。

  1921年1月,古德裏安幸運地被選調到德國國防部運輸兵總監部擔任參謀。他開始研究裝甲車輛問題,並將注意力集中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初露頭角的坦克這一兼具機動力、攻擊力和防護力於一身的新式武器。當時在裝甲兵理論方麵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是英國,古德裏安非常崇拜英國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因為哈特是世界上第一個注意到坦克集中使用的人,有人因此稱古德裏安是利德爾·哈特的未曾謀麵的學生。當時,哈特和富勒等裝甲兵理論的先驅者們已不滿足於將裝甲車輛僅僅視為步兵的一種支援武器,而是試圖憑借裝甲車輛的大規模使用而發展出一種全新可行的戰術理論;但遺憾的是,他們的先進軍事思想在此時並不為保守的英國軍界所接納。

  盡管德國軍隊也存在這種守舊勢力的頑固阻撓,但古德裏安卻遠比他的英國老師更加幸運,因為此時德國有一個野心勃勃的阿道夫·希特勒在力主擴軍備戰,他認為戰爭中重要的不是軍隊的數量,而是軍隊的速度和與飛機合作的技巧。希特勒構想編組裝甲兵團,使之進入一種全新的境界以具有攻無不克的功效。

  1927年10月,古德裏安被提升為少校,這段時間,他全副精力都在搜尋有關機械化戰爭的資料。他以其良好的法語和英語能力翻譯了利德爾·哈特、富勒等人的有關著作,然後便嚐試著在卡車上架起了木頭做的炮塔和主炮,試圖模擬真實的坦克以進行軍事演習,因為直到此時,他竟從未親眼見過一輛坦克,《凡爾賽和約》不允許德國擁有坦克這樣的重型武器裝備,所以他隻能進行紙上談兵式的理論研究。

  這一時期無疑是古德裏安的裝甲兵作戰理論的形成時期。他後來在回憶錄中說:“我在1929年逐漸相信,無論是單獨使用坦克還是坦克與步兵協同作戰,都不可能達到具有決定性的價值。在各兵種的組織下,坦克應居於主要地位,其他兵器都應配合裝甲兵的需要而居於輔助的地位。把坦克配屬在步兵師裏是絕對錯誤的。事實上,我們所需要的是一種裝甲師,其中包括一切支援部隊,以使坦克得以充分發揮戰鬥效力。”1930年,古德裏安少校出任第三機械化營的營長。幾經波折,他拚湊成一支擁有模擬坦克的裝甲搜索營,充當德軍第一支供試驗用的“裝甲兵部隊”,並全力投入戰術演習。他又遇上好運,新任運輸兵總監的魯茲將軍思想開明,很欣賞他對新戰術的研究。

  1931年10月,已在年初晉升為陸軍中校的古德裏安升任機械化兵總監部參謀長。這使他有可能從紙上談兵開始為德國裝甲兵部隊的組織編製和武器裝備進行初始的實際工作。他確信裝甲兵將發展成為一個在戰術上具有決定性價值的兵種,其組織應以裝甲師為基本單位,進而組建成裝甲軍。為使德國陸軍的眾多將領們接受自己的新觀念,古德裏安中校做了大量的艱難工作,他後來幽默地談到自己的成果:“最終,新觀念的建立者還是戰勝了馬匹;大炮還是戰勝了長矛。”

  在研究和推廣自己的裝甲兵理論的同時,他還親自參與了德國坦克的研究設計工作。他認為,裝甲師應配備輕型和中型兩種坦克;一個坦克營的編製應是三個輕型坦克連和一個中型坦克連。1932年夏,德國運輸兵總監魯茲將軍首次組織了一次包括加強步兵團和坦克營在內的混合演習,此次演習充分展示了使用裝甲兵部隊和機械化部隊的前景。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