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展開全麵攻勢

  1945年4月15日,柏林。

  夜幕漸漸降臨,天黑了下來,天空中群星閃爍。如果是在別的時期,德國首都的居民們都會走上街頭,公園和廣場草地上也都要擠滿了人。可是現在柏林市民卻不得不小心翼翼,早早地躲進地下鐵道的車站和防空洞中。

  柏林在等待著同盟國空軍的轟炸。可是大家都很驚奇,這一夜警笛一聲沒響,始終保持沉默。人們漸漸放鬆了緊張的情緒,不少人開始返回住所。近來柏林已很少有這樣的安靜之夜了。

  淩晨4時,柏林突然震動了一下,像受到地震一般。接著從遠處傳來巨大的響聲。幾分鍾後,驚慌失措的人們再次衝出家門,他們以為柏林又遭到空襲了。

  4時20分,一份電報從東方前線的一個師部發回柏林防衛司令部:

  “我們遭受到殘酷的炮火,與各團部斷絕了聯絡,我們麵前發現了莫名其妙的強光,像幾十萬支蠟燭,也許是新式武器,也許是化學武器……”

  這是怎麽回事?原來,這是蘇聯紅軍從奧得河、尼斯河一線對柏林發起全線總攻了。

  刹那間,2萬多門各種口徑的火炮齊聲怒吼,成千上萬枚炮彈疾風驟雨般地向德軍陣地傾瀉,爆炸聲驚天動地。正是這陣陣炮聲驚動了柏林市民。

  在紅軍炮火的密集轟擊下,德軍的堅固工事被摧毀,坦克掩體被高高地拋向空中,掩蔽部被夷為平地。

  那麽,電報中說的強光又是怎麽一回事呢?其實,那並不是什麽新式武器,也不是什麽化學武器,而是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進攻時使用的140部防空探照燈。

  這是朱可夫元帥搞的“疑兵之計”。

  在以往的作戰中,蘇聯紅軍一般都是白天發起進攻,對此德軍早已習以為常。而這一次,在籌劃柏林戰役時,朱可夫突發奇想,打算從夜間發起直攻,這樣可以大大出乎德軍的意料,打德軍一個措手不及。但這樣做也有一個難題,就是夜間進攻,坦克和步兵不易發現目標。後來,有人提出使用強功率探照燈為坦克和步兵照明的辦法,這個辦法受到朱可夫的青睞,當即決定采納。

  正像朱可夫預料的那樣,紅軍於淩晨4時發起進攻後,完全出乎德軍的意料,大多數德軍官兵還在夢中即命喪黃泉。

  1000多億度的強光照亮了蘇軍坦克和步兵衝擊的目標,在強大的航空兵和炮兵火力支援下,數以萬計的紅軍步兵和幾千輛坦克潮水般地衝向德軍陣地。

  天漸漸亮了起來,德軍這才像是從睡夢中醒過來,開始拚命抵抗。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的一線攻擊部隊前進受阻。特別是在澤洛高地,德軍的防禦極其頑強,紅軍幾次衝鋒都被擋了回來。

  澤洛高地位於柏林的正東方,是進攻柏林的必經之地。這裏山高坡陡,地勢險要,猶如一麵厚牆擋住了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的前進道路。它的後麵即是一片高原,無險可抿。因此,一旦攻下澤洛高地,紅軍就可以直接衝到柏林城下。正是看到這一點,德軍把澤洛高地當成防禦柏林的最後一道關口,不僅調集重兵把守,而且構築了大量堅固碉堡工事。希特勒的宣傳機構則把它吹噓成“柏林之鎖”、“無法攻克的堡壘”。

  德國人的功夫沒有白下,盡管紅軍不惜一切代價,坦克和步兵輪番發起衝擊,但直到中午,澤洛高地的防禦仍然是完整的,紅軍未能前進一步。

  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形勢也越來越緊迫。在南麵,科涅夫的烏克蘭第1方麵軍已順利渡過尼斯河,向德軍的縱深發展進攻。迫不得已,朱可夫命近衛第1坦克集團軍和近衛第2坦克集團軍立即投入戰鬥,攻擊澤洛高地。

  近衛第1坦克集團軍和近衛第2坦克集團軍是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中攻擊能力最強的。關於兩個集團軍的使用問題,最高統帥部曾指示朱可夫將它們用於北線對柏林實施迂回。但朱可夫沒有按著最高統帥部的要求去做,在製訂作戰計劃時,隻留1個坦克集團軍從北麵對柏林實施迂回,而讓另一個坦克集團軍從南麵迂回柏林。按原定計劃,兩個坦克集團軍要等第一梯隊步兵集團軍突破德軍第一線防禦,打開突破口之後再投入戰鬥。但眼下的形勢是第一梯隊集團軍沒有在預定時間內打開突破口,而且進攻受挫,如果再拖下去,將嚴重影響作戰進程。因此,朱可夫將兩個坦克集團軍提前投入戰鬥是有一定道理的。

  兩個坦克集團軍投入交戰後,使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的攻擊力大大增強。18日拂曉,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終於攻占了澤洛高地,但比預定計劃晚了近兩天。

  拿下澤洛高地,德軍後麵的防禦已對紅軍的進攻構不成太大的障礙,因為那裏的地形平坦開闊,德軍無險可守,非常便於坦克大部隊進攻。

  拔出了眼前的硬釘子,朱可夫終於鬆了一口氣。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進攻遇到波折,在其南麵展開進攻的烏克蘭第1方麵軍則要順利得多。

  科涅夫的烏克蘭第1方麵軍沒有像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那樣從夜間發起進攻,而是待天亮後才發起全線進攻。這主要是因為烏克蘭第1方麵軍要發起進攻,首先要渡過尼斯河,而夜間在德國的密集炮火下渡河是十分危險的。

  據守在尼斯河對岸的是德軍格雷澤爾將軍指揮的第4坦克集團軍。如果在正常情況下,這樣的力量還是相當強大的,但此時第4集團軍已遭到蘇聯紅軍的多次打擊已經是殘缺不全。

  4月16日6時55分,在強大的炮火動搖下,烏克蘭第1方麵軍第1梯隊的3個近衛集團軍開始強渡尼斯河。出乎科涅夫的意料,這些部隊很快就渡過了尼斯河。

  登上尼斯河對岸,德軍的抵抗也沒有預想的那麽強烈。第1梯隊的3個集團軍於當天即突了德軍第一線防禦。4月17日晨,第1梯隊的步兵集團軍又突破了德軍第二防禦地帶。科涅夫當即命令近衛第3坦克集團軍和近衛第4坦克集團軍加入戰鬥,並肩向德軍的第三防禦地帶施雷河一線猛衝。一時間,槍炮聲隆隆,馬達聲轟鳴,T-34坦克車後揚起一道道塵土,和硝煙交混在一起。彌漫在整個戰場上空。

  由於德軍第4坦克集團軍在坦克數量上明顯劣於蘇聯紅軍,因此它已無力組織大規模的反擊,而且這裏的地形也不允許這樣做。但格雷澤爾將軍還有組織起數十輛規模的坦克小分隊輪番對紅軍實施反擊。於是紅軍的T-34與德軍的“黑豹”、“虎”Ⅰ、“虎”Ⅱ型坦克展開一場混戰。森林旁溪流邊到處都是燃燒的坦克、垂死的傷兵和死者的屍體。

  4月17日黃昏,近衛第3坦克集團軍和近衛第4坦克集團軍一鼓作氣推進至施普雷河岸邊。

  鑒於烏克蘭第1方麵軍進展順利,17日晚,斯大林同意了科涅夫的建議:將近衛第3坦克集團軍和近衛第4坦克集團軍用於向柏林發展進攻。

  這樣一來,兩個坦克集團軍的進攻軸線和作戰任務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根據烏克蘭第1方麵軍原來的計劃,兩個坦克集團軍的進攻軸線是指向柏林西南部、易北河畔的貝爾齊希和德累斯頓,其任務是消滅柏林南部的德軍,切斷德“維斯瓦”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的聯係,並協助白俄羅斯第二方麵軍對柏林達成合圍。也就是說,兩個集團軍起初擔負直接進攻柏林的任務,但現在,兩個坦克集團軍的進攻軸線都轉向了柏林。

  月光映照著施普雷河河畔,河水在靜靜地流淌。近衛第3坦克集團軍和第4坦克集團軍的近千輛坦克全部聚集在施普雷河東岸。根據科涅夫的命令,兩個坦克集團軍必須在當夜渡過施普雷河。顯然,要等工兵架橋是來不及了。兩個坦克集團軍隻好分頭去找徒涉場。

  值得慶幸的是,此時正是枯水季節,施普雷河河水並不深。兩個坦克集團軍很快找到了幾個徒涉場。於是,近千輛坦克陸續駛下河去,轟轟隆隆地衝向對岸。

  德軍的抵抗並不很強烈,兩個坦克集團軍沒費多大周折就於拂曉前登上了施普雷河西岸。稍事整頓後麵,兩個坦克集團軍並肩開始向柏林方向猛攻。在以後的幾天中,兩個坦克集團軍的進展也非常順利,每天都推進幾十公裏。4月20日夜,兩個坦克集團軍把幾個步兵集團軍遠遠地拋在後,前出到柏林的外層環形防線的接近地,這裏離柏林近在咫尺,柏林城已遙遙在望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