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德軍超強準備,蘇軍嚴陣以待

  德軍自1941年6月入侵蘇聯至1943年初,已經損失了200萬以上的兵員。除了曆年的征補外,希特勒在1943年1月13日又發布了“防衛第三帝國”的總動員令,其中把男子征召的範圍定在16~65歲。這樣,德軍此刻仍然能在東線保有198個師。雖然素質不如往昔,但是其整體實力仍舊不可輕視。隻是軍備的生產一直趕不上作戰的損耗,從而嚴重影響了德軍的戰鬥力。例如1943年1月時,東線全部18個裝甲師竟然隻有495輛坦克可用,其困境可想而知。

  與德軍形成對照的是,蘇軍方麵自從斯大林格勒大勝後,利用潮水般的猛攻解放了許多城市,並從中獲得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和充足的兵源。同時,蘇聯龐大的工業能力也源源不斷地供給前線軍備。更值得注意的是,蘇軍4-34坦克的出現使德軍也漸漸喪失了武器上的優勢。這樣,德軍便陷入了被動的局麵。

  麵對東線的嚴峻態勢,轉任南方集團軍司令的曼斯坦因,向希特勒提出了兩種選擇:其一是放棄鄧尼茨河附近的土地以引誘蘇軍深入,待蘇軍戰鬥力衰竭後再予以反擊;其二是乘蘇軍尚未完成攻勢準備前先行發動攻擊,借助大規模的包圍及殲滅戰重創蘇軍。然而,不論是“先攻”或者“後攻”,對曼斯坦因而言,充其量不過是在東線上造成一個和局罷了。

  對兼任陸軍總司令的希特勒來說,東線的攻守問題不僅僅是個戰略問題,更是個重要的政治問題。斯大林格勒大敗之後,軸心國之間隱隱產生了一些動搖。希特勒認為,若采取“後攻”,不僅將被迫放棄無數德軍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廣大的土地及資源,更會對巴爾幹半島上的軸心國家產生不良的印象。惟有采取主動攻勢才能重新鞏固“德軍無敵”的神話,以加強各盟國的向心力。而且此時土耳其的問題也很棘手,同盟國及軸心國都想爭取土耳其加盟,德軍勢必要在東線有所表現。凡此種種因素,迫使希特勒作出了“先攻”的決定,而庫爾斯克戰線的突出部分正是攻擊的最佳目標。

  斯大林格勒慘敗之後一直苦惱不已的希特勒決定先發製人,以庫爾斯克為突破口,發起新一輪攻勢,殲滅蘇軍主力兵團,保住奧寥爾突出部,為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的進一步東進創造有利條件。希特勒為此將集中50個陸軍師,共90萬人、2000多輛坦克。如此大規模的軍事準備蘇軍豈會視而不見?他們通過有效的情報偵察,對希特勒的企圖了如指掌。統帥部決定後發製人,先在庫爾斯克地域以堅強的防禦作戰拖垮進攻之敵,爾後發起反攻,回兵削掉奧廖爾突出部。他們在該地域投入了中央方麵軍和沃羅涅日方麵軍,共130萬人,坦克也達近3000輛,另有草原方麵軍的強大預備隊作後援。

  1943年4月15日,德軍開始擬定第六號作戰行動。由中央集團軍及南方集團軍對庫爾斯克一帶的突出部分實施南北夾擊,企圖包圍並殲滅其間的大量蘇軍。依照曼斯坦因的計劃,攻勢應當在5月初融雪期結束後發動,隻要蘇軍整補還未完成,德軍便有可能重演1941年的大勝。但是許多的因素使得攻擊發起日一延再延,結果白白地延誤了大好戰機。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坦克數量的不足,重坦克更是如此。德軍入侵蘇聯初期雖然在坦克數量上居於劣勢,但是仍能靠優秀的乘員以及新式坦克打敗蘇聯。但是隨著戰局的發展,出現了新的變化:蘇軍在1941年底又研製出了新型T-34型坦克,這種坦克無論在火力、防護力還是機動力方麵都比德國坦克優秀。因此,德軍對新型坦克的需求已是迫在眉睫。

  為此,德軍也研製開發了新型豹式坦克以及虎式坦克。其中虎式坦克是搭載88毫米反坦克炮的重裝甲坦克,深得希特勒的厚愛。希特勒甚至認為一個虎式坦克營即抵得一個坦克師的戰鬥力,因此堅持要等到擁有足夠的數量時才能發動攻擊。然而此時虎式和豹式坦克的月產量不過各隻有25輛而已。

  不過這種窘狀很快便得到改善,1943年2月,德軍“裝甲部隊之父”古德裏安將軍出任德軍裝甲兵總監,肩負起重建裝甲部隊的任務。另外,修貝亞接任軍需部長,統一並強化了德國的軍需生產。由於這兩人不斷努力,德軍裝甲部隊又漸漸恢複了元氣。

  另外,1943年5月,北非的25萬軸心軍向英美盟軍投降,這對希特勒而言無疑又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而且,在掃清非洲障礙後,英美聯軍極可能在近期內進攻意大利,這也是個潛在的威脅。在東部前線,越來越多的情報顯示出蘇軍已經加強了庫爾斯克一帶的兵力。德軍的攻勢越往後延,蘇軍的防禦工事就越堅固。況且此時蘇聯正以每月近千輛的速度生產T-34型坦克。德軍擔任北麵主攻的第9軍團指揮官摩德爾不得不一再請求增加部隊,以麵對越來越強的蘇軍。

  這許多因素使得希特勒一再延後攻擊發起日,直到7月初,德軍才算完成攻擊準備,而曼斯坦因原本計劃的時機早已不存在了。

  與德軍一籌莫展的境況相比,蘇軍也強不到哪兒去。在紅軍最高指揮部內,斯大林和以朱可夫為首的將軍們也麵臨著“先攻”或“後攻”的抉擇。然而他們借助於“露西”間諜網的幫助,準確而迅速地作出了決定。

  “露西”是魯道夫·李斯特的匿名。他在第一次大戰時即加入德軍,但他卻是個徹底反納粹的人。納粹興起後,李斯特偷偷組織了10名反納粹的軍官,這10人都留在戰後的國防軍中,其中5人升至將官。8人任職於國防軍最高司令部,另2人任職於德國空軍。李斯特本人則住在瑞士,隨時將手下得到的情報傳到蘇聯,這些情報後來果然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連李斯特自己也始料不及。

  早在1943年4月,“露西”即對紅軍提出了警告:德軍將在泥濘期結束後立即發動夏季攻勢,而庫爾斯克的突出部正是德軍的攻擊目標。由於情報周全,再加上希特勒一再延後開戰日期,蘇軍遂得以從容布置防禦陣地,靜待著德軍的攻擊。

  對壘雙方都深諳空中支援之道,為此都投下了血本。德國空軍集結了2000餘架飛機,占蘇德戰場的70%。其中13個大隊專門從本土和法國、挪威調來,這當中不乏能征善戰的精銳之師,包括曾擊落近千架敵機的第3戰鬥聯隊、第52戰鬥聯隊,以及俯衝轟炸航空兵主力——曾在波蘭參與維盧尼大屠殺、在海上擊沉蘇聯“瑪拉塔”號戰列艦的第2俯衝轟炸聯隊。蘇軍的投入也並不遜色,他們投入了中央方麵軍空軍第16集團軍、沃羅涅日方麵軍空軍第2集團軍、西南方麵軍空軍第17集團軍和遠程航空兵主力兵團,共有飛機3100架(開戰日又投入2000餘架),兵力數量遠遠優於德軍。蘇軍的主力戰鬥機是雅克—3、雅克—9和拉—5,性能與德國最新型的Me-109G和FW-190A大體相當,特別是拉—5H型屬最新改進型,首次投入戰場。該型飛機發動機1850馬力,比一般戰鬥機高出80馬力,機動性好,堅固耐用。

  蘇軍在庫爾斯克一帶共集結了130萬名士兵、超過2萬門的火炮和3500輛坦克,它們分屬北邊洛克索夫斯基指揮的中央方麵軍以及南邊瓦圖丁指揮的佛洛尼茲方麵軍。另外它的北麵有帕波夫指揮的白揚斯克方麵軍,南邊是馬林諾夫斯基的西南方麵軍。其後的預備隊則是可涅夫指揮的斯帝普方麵軍。這些兵力合在一起,總數超過200萬,坦克更多達5000輛。

  蘇軍把這項行動取名為“庫圖佐夫作戰”。蘇軍在德軍可能進攻的方向,以層層的地雷、鐵絲網、碉堡及戰壕構成一個巨大的防禦陣地。據估計,平均每公裏正麵埋下了1500枚以上的反坦克地雷以及無數的人員殺傷雷。其密度是莫斯科防禦戰的6倍,斯大林格勒會戰的4倍。

  與此同時,蘇軍一道道的壕溝及反坦克陣地也布滿了庫爾斯克地區。光是中央方麵軍即挖了大約54公裏的戰壕。每個陣地有3~5門重型反坦克炮、2~5門迫擊炮,並有交通壕互相連結。蘇軍將許多反坦克炮放在改裝的農舍中,前線的坦克也開進坦克壕中,僅露出炮塔射擊。這種陣地戰準備的規模之大,也是曆次戰爭中罕見的。

  為了防禦德國空軍的攻擊,蘇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內集結了9個防炮師、40個防空團、17個防空營,甚至還有10列防空裝甲列車。

  在蘇軍做好了充分準備的同時,德軍至7月初也已完成所有的攻勢準備:擔任北麵夾擊任務的是克魯格指揮的中央集團軍,下轄第2裝甲軍團及第9軍團,擔任主攻的第9軍團由摩德爾指揮,轄有6個裝甲師、1個機械化師及十多個步兵師。大約有960輛坦克、2400門火炮,第2裝甲軍團則防守奧廖爾突出部以掩護第9軍的側翼。

  伴著俄羅斯平原的暖風陣陣吹來,數千輛坦克和數千架飛機齊聚庫爾斯克地域,一場規模空前的空地大血戰即將拉開帷幕。

  北線的戰鬥首先在空中打響。還在雙方籌備戰事階段,雙方空軍就竟相以對方航空兵為主要目標展開了一場對攻戰,目的都是為即將打響的大決戰作準備。

  1943年5月6日,蘇聯空軍首先發起空中進攻戰役,連續4天猛烈地轟炸庫爾斯克及其毗鄰地區的德軍26個機場,出動飛機總數高達1392架次,在機場上擊毀德機373架,擊傷51架,令慣於突擊敵方機場的德國空軍飽嚐了被別人攻擊之苦。5月8日開始,蘇軍又進行了第二次空中進攻戰役,繼續猛轟德軍機場,出動規模竟達到了3360架次。在突擊機場的同時,蘇聯空軍還對戰區內和敵縱深交通線、倉庫、通信指揮中心施加了猛烈打擊。

  德軍也出動大批飛機對蘇軍機場和鐵路線進行突然轟炸。6月2日,德軍287架轟炸機在戰鬥機掩護下,分多批撲向庫爾斯克鐵路樞紐,蘇軍起飛386架殲擊機攔截,經過數小時空中對攻,一舉擊落德軍第一梯隊轟炸機58架。但德軍後續梯隊的160架轟炸機乘機突入了庫爾斯克,對鐵路樞紐投下了數十噸炸彈,致使蘇軍鐵路運輸中斷了12小時。此役德軍總共損失飛機145架,蘇軍損失則少得多。

  蘇軍這兩次空中進攻戰役,使德軍航空力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改善了空中力量對比,為即將打響的大決戰創造了良好條件。

  在庫爾斯克南,德軍的實力也不弱。在那裏,主攻的第4裝甲軍團由霍斯指揮,轄有5個裝甲師、1個機機械化師及5個步兵師。右側是肯夫指揮的肯夫軍團,包含3個裝甲師及3個步兵師,士兵總數也有20萬之眾,擁有坦克1500輛。

  加上全線的防禦及支援兵力,德軍在庫爾斯克一共投入了90萬名士兵、2700輛坦克、2000多架飛機以及1萬門火炮。其全部兵力占德軍總兵力的1/3強。

  當大進攻進入倒計時階段時,雙方的空軍都加緊展開了偵察工作。7月2日,希特勒在東普魯士的總統大本營中召見德軍的高級將領及主要的前線指揮官。由於德軍攻勢延後,偵察得到的種種跡象都顯示蘇軍已經增強了兵力,德軍已經不可能再有奇襲的優勢。曼斯坦因最初原本傾向“後攻”方案,後來雖然勉強同意采取“先攻”,但拖到此時,情勢已經改觀了。在一番分析比較後,希特勒最後下令:7月5日淩晨3時30分展開強擊。

  蘇軍代理最高指揮官朱可夫及參謀總長瓦西列夫斯基在綜合各項偵察情報後,於7月2日對各地守軍提出警告。他指出德軍可能在7月3日至6日展開攻擊,要求各地軍隊嚴加戒備。

  到了7月4日晚上,蘇聯中央方麵軍的偵察部隊發現前線的德軍工兵正在清除前線的地雷帶,便派兵追殲。雙方發生小規模的衝突後,蘇軍帶回一名德軍俘虜。該俘虜屬於德軍第6步兵師的工兵營,他透露說:德國將於翌日淩晨3時30分發動攻擊,各部隊已進入戰鬥位置等等。有了這些情報後,蘇軍將領們對戰局更加有把握了。

  7月5日淩晨3時25分,就在德軍準備猛攻之際,一顆顆重型炮彈突然從天而降,砸向德軍陣地。緊接著,蘇聯空軍也一齊衝向德軍前線機場,隻幾分鍾便炸毀德機60餘架。幸虧一些德戰鬥機部隊反應敏捷,緊急升空,遏製了蘇機的攻勢,停放在各機場上的大批轟炸機才未遭到更大損失。但它們發起進攻的時間卻被迫推遲。早上5時30分,穩住陣腳的德軍才分別從北麵的奧寥爾和南麵的別耳哥羅德發起了南北對進攻勢,早有防備的蘇軍地麵部隊立即展開了頑強阻擊。

  德國空軍為了給接下來的坦克部隊前進鋪平道路,在南北兩路的進攻方向上均投入了大量轟炸機、俯衝轟炸機和強擊機。同時還派出大批戰鬥機為轟炸機和地麵部隊提供空中掩護。蘇聯空軍也針鋒相對,派出大批殲擊機爭奪製空權,攔截來襲之敵,同時以轟炸機、強擊機猛轟敵地麵部隊。雙方在地麵戰場均投入了上千輛坦克和自行火炮,雙方空軍均拿出反坦克殺手鐧。蘇軍強擊機配備了一種新式反坦克聚能炸彈,它重約2.5公斤,能擊穿德軍最新型的“虎”式和“豹”式坦克。德軍則使用了兩種專用反坦克攻擊機,一種是改裝了的HS-129B2強擊機,它發射的穿甲彈由鎢合金包覆彈頭,能穿透數十毫米厚的坦克裝甲;另一種是JU-87G型飛機,摧毀力更大。這兩種飛機均在1942年下半年研製成功,屬世界第一批專用反坦克攻擊機,德軍用它們組建了若幹個反坦克攻擊大隊,指望它們能在這次行動中一顯身手。

  激烈的戰鬥在空中和地麵同時鋪開。雙方的殲擊機與殲擊機之間、殲擊機與轟炸機之間、轟炸機與坦克之間展開了天昏地暗的大混戰。空戰、空襲、反空襲交替進行,直殺得庫爾斯克地域烈焰翻卷不休,濃煙遮天蔽日。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