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朱可夫臨危受命

  8月27日,斯大林的秘書波斯克列貝舍夫打電話通知西方麵軍司令員朱可夫,8月26日國防委員會研究了蘇聯南部的局勢,並通過了任命朱可夫為副最高統帥的決定。當時朱可夫正在波戈列洛耶戈羅季謝地域,部隊正在實施進攻戰役。國防委員會對斯大林格勒的地區的鬥爭結局十分擔心。波斯克列貝舍夫要朱可夫14點務必在指揮所等候斯大林的電話。

  果然,斯大林準時以高頻電話與朱可夫通了話。斯大林詢問了西方麵軍的態勢後說:

  “你必須盡快到最高統帥部來。留下參謀長代理你的工作。請考慮一下,任命誰來接替你擔任方麵軍司令員。”

  當日朱可夫趕到達克裏姆林宮時,夜幕已經降臨。斯大林已在他的辦公室裏,國防委員會有幾位委員也在那裏。斯大林對他簡單問候了一聲,便直截了當地說:

  “南方情況進展對我方不利,德寇有可能占領斯大林格勒。在北高加索,形勢也不太好。根據8月26日國防委員會決定,現在我宣布你已被任命為副最高統帥並派往斯大林格勒地域。目前在斯大林格勒的有華西列夫斯基、馬林科夫和馬雷舍夫。馬林科夫留下和你一起工作,華西列夫斯基應飛向莫斯科。你何時可以起程?”

  “我需要用一晝夜的時間研究情況,29日才能飛往斯大林格勒。”朱可夫答道。

  “那好吧!”斯大林說,又突然回過頭來問朱可夫:

  “你不餓嗎?不妨稍稍吃一點東西。”

  有人送來了茶和10份夾肉麵包。在喝茶時,斯大林簡略地介紹了斯大林格勒附近的戰況後說:

  “最高統帥部已決定把第24集團軍、近衛第1集團軍和第6集團軍撥給斯大林格勒方麵軍。由於斯大林格勒形勢困難,我們已命令火速將莫斯卡連科指揮的近衛第1集團軍調到洛茲諾耶地域,並由9月2日晨在該集團軍及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其他部隊對突至伏爾加河的敵軍集團實施反突擊,與第62集團軍會合。同時,馬利諾夫斯基的第66集團軍和科茲洛夫將軍的第24集團軍均撥歸斯大林格勒方麵軍。你必須采取措施,使莫斯卡連科將軍的近衛第1集團軍能在9月2日實施反突擊,並在其掩護下使第24和第66集團軍進入出發地域。這兩個集團軍必須迅速進入戰鬥,否則,我們就會丟掉斯大林格勒。”

  一言以蔽之,當前的斯大林格勒會戰具有極其重大的軍事和政治意義。如果斯大林格勒陷入敵手,敵統帥部就有可能把蘇聯南部與中部的聯係切斷,蘇聯就可能喪失由伏爾加河沿岸和高加索向北運送大量物資的伏爾加河這條最重要的水路交通命脈。因此,蘇軍統帥部正調動一切可用力量派往斯大林格勒地域(剛組建的用於爾後鬥爭的戰略預備隊除外)。蘇聯還采取緊急措施,增加飛機、坦克、火炮、彈藥和其他物資的生產,以便及時用於粉碎進入斯大林格勒地域的敵軍集團。

  8月29日,朱可夫由莫斯科中央機場起飛,4小時後已出現在伏爾加河畔卡梅申地域的野戰帳篷中了。華西列夫斯基迎接了朱可夫,並當場給他介紹了最新情況。經過簡短交談後,他們便驅車前往設在小伊萬諾夫卡的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司令部。大約12點,他們抵達方麵軍司令部。戈爾多夫中將也在前沿陣地上。參謀長尼基舍夫和作戰部長魯赫列匯報了情況。從其匯報中聽得出,他們並不完全相信在斯大林格勒地域能阻止住敵人。

  朱可夫給近衛第1集團司令部打了電話,當時戈爾多夫在那裏。朱可夫讓他在莫斯卡連科集團軍司令員的司令部等候。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在近衛第1集團軍指揮所裏遇到了戈爾多夫和莫斯卡連科。他們的匯報和言談舉止使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很高興,因為他們既對敵人的力量了如指掌,又對己方的能力心中有數。四人共同討論了情況,一致認為,正在集中的各集團軍部隊直到9月6日才能做好反突擊的準備。朱可夫由該處通過高頻電話向斯大林作了匯報。斯大林聽取匯報後未表示異議。華西列夫斯基奉命於9月1日飛離斯大林格勒,返回莫斯科。

  蘇軍最高統帥部規定9月2日為近衛第1集團軍實施反突擊的時間。但實際情況是,編入該軍的部隊缺乏燃料,途中延遲了,直至9月2日晨尚未進入出發地域。朱可夫根據集團軍司令員莫斯卡連科的請求,將實施衝擊的時間改為9月3日,並報告了最高統帥部:

  “近衛第1集團軍未能於9月2日轉入進攻,因為該集團軍的部隊沒有來得及進入出發地位,沒有來得及前送彈藥、燃料和組織戰鬥。為了不致使部隊無組織地進入戰鬥和因此而遭受無謂的損失,經過我在現地親自檢查後,將進攻時間改在9月3日5時。”

  “第24和66集團軍的進攻時間,我規定在9月5~6日。現全體指揮人員正在詳細研究任務,我們也正在采取戰役的物質保障措施……”

  9月3日晨,經過炮火準備後,蘇軍近衛第1集團軍的部隊轉入進攻,但在斯大林格勒隻前進了數公裏,給敵人造成的損失不大。由於遭到敵航空兵不間斷的突擊和敵坦克與步兵在炮火支援下由斯大林格勒所實施的反衝擊,近衛第1集團軍繼續前進受阻。

  同日,朱可夫收到了斯大林簽署的一份電報:

  “斯大林格勒的形勢惡化了。敵人距斯大林格勒3俄裏。如果北部集團部隊不立即援助,斯大林格勒可能在今天或明天被攻占。應要求位於斯大林格勒以北和西北的各部隊司令員立即突擊敵人和援助斯大林格勒的軍民。不得有任何延遲。現在延遲無異於犯罪。應將全部飛機都用於援助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剩下的飛機已經很少了。”

  朱可夫當即給斯大林打電話報告:

  “我可以下令在明天一早就發起進攻,但所有3個集團軍的部隊將不得不在沒有彈藥的情況下開始戰鬥,因為最早要到9月4日黃昏才能把彈藥送到炮兵陣地上。此外,在9月4日黃昏之前,我們不可能組織好各部隊與炮兵、坦克和航空兵的協同動作,而沒有協同動作,是什麽也搞不成的。”

  斯大林開始發火了,在電話中的聲音越來越大:

  “你是不是認為敵人會等你慢騰騰地弄好了再幹……葉廖緬科斷定,如果你們不立即由北麵實施突擊,敵人隻要用第一次猛攻就可以拿下斯大林格勒。”

  朱可夫仍沉著鎮定,從容作答:

  “我不同意這個觀點。請求準予按原定時間5日發起進攻。至於航空兵,我現在就下令全力轟擊敵人。”

  “那好吧!如果敵人對市區發起總攻時,你們應不待部隊做好準備就迅速向敵人衝擊。你的主要任務是把德寇的兵力由斯大林格勒引開,如果辦得到,不應消除隔開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和東南方麵軍的德軍走廊。”斯大林終於冷靜下來,最後拍了板。

  9月5日早晨之前,正如朱可夫預測的那樣,斯大林格勒附近並沒有什麽特殊的事件發生。9月5日淩晨3時,斯大林打電話給馬林科夫詢問斯大林格勒方麵軍部隊完成轉入進攻的準備情況。當他確信他的命令正在貫徹時,就沒有再讓朱可夫聽電話。

  9月5日拂曉,在第24集團軍、近衛第1集團軍和第66集團軍的全正麵上開始了炮火和航空火力準備,但甚至在各集團軍的主要突擊方向上,炮火的密度也不大,致使沒有取得必要的效果。待“喀秋莎”齊射後,發起了衝擊。朱可夫就在近衛第1集團軍司令員的指揮所裏進行觀察。從德軍抗擊蘇軍衝擊部隊的火力強度來看,顯然,蘇軍炮火準備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致使蘇軍進攻部隊不可能推進很遠。

  約一個半到兩個小時後,德軍在很多地段上以火力阻止了蘇軍的前進,並以步兵和坦克實施反衝擊。蘇軍通過航空偵察查明,德軍大量的坦克、炮兵和摩托化步兵集群正由左姆拉克、奧爾洛夫卡、大羅索什卡地域向北移動。德軍航空兵開始轟炸蘇軍戰鬥隊形。下午,德軍新的部隊進入戰鬥並在某些地段上將蘇軍擠回到出發地區。持續了一整天的火力戰到傍晚時分幾乎沉寂。蘇軍近衛第1集團軍通過激烈交戰才前進了2~4公裏,而第24集團軍幾乎仍在出發陣地上。

  蘇軍利用傍晚時分給部隊補充了炮彈、迫擊炮彈和其他彈藥。根據晝間戰鬥中查明的敵情,朱可夫和馬林科夫等決定,在夜間作好新的衝擊準備,並在可能範圍內對兵力兵器部署作必要變更。

  天黑以後,斯大林給朱可夫打來電話:

  “情況怎麽樣?”

  “整整一天都進行了艱苦的交戰。敵人被迫由左姆拉克地域向斯大林格勒以北調動新的部隊投入戰鬥。”朱可夫報告說。

  斯大林聽後滿意地笑了,說道:

  “這就不錯嘛,這可以把敵人的力量從斯大林格勒引開。”

  “我軍稍有進展,但在不少地方仍停留在出發地區。”朱可夫繼續報告說。

  斯大林開始有點不耐煩了,問道:

  “怎麽回事啊?”

  “由於時間不夠,我軍沒有來得及作好進攻準備,沒有很好地進行炮兵偵察和查明敵人的火力配係,自然就不能將其壓製住。當我軍轉入進攻時,敵人就以其火力和反衝擊阻止我軍進攻。此外,敵航空兵整天都在掌握著製空權,並對我軍進行轟炸。”朱可夫回答道。

  斯大林以強硬的口氣命令說:

  “繼續衝擊。你們的主要任務是把盡可能多的敵人調開斯大林格勒。”

  翌日,戰鬥更加激烈。蘇軍航空兵於9月5日整個夜間對敵人實施了轟炸。除前線航空兵外,戈洛瓦諾夫將軍指揮的遠程航空兵也參加了轟炸。9月6日白天,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再次發起衝擊,但是,這次衝擊又一次被德軍擊退了。9月6日這一天,德軍由斯大林格勒地域調來新的部隊。德軍在許多製高點上設置了預伏坦克和強擊火炮並可靠地組織了支撐點。隻有使用威力強大的炮兵火力才能摧毀這些防禦設施。而當時蘇軍的這種炮兵很少。

  9月7日下午,斯大林格勒方麵軍作戰部長魯赫列找到朱可夫:

  “最高統帥詢問,要消滅敵人,我們的力量夠不夠?”

  “要消滅敵人,斯大林格勒方麵軍現有的力量顯然是不夠的,必須補調1個集團軍,而且要在最短期限內對敵實施更強大的突擊……”朱可夫向斯大林作了答複。

  但斯大林關於補調幾個師的決定一直沒有下達。交戰的第3天和第4天,主要是各種火器對射和空戰。

  9月9日夜,在匯報各方麵軍的情況時,斯大林對蘇軍諸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以北裹足不前的情況極為不滿,並對城市本身的局勢更加嚴重而深感不安。

  9月10日淩晨4時30分,斯大林格勒方麵軍所在方向處主任博伊科夫與該方麵軍作戰部長魯赫列進行聯係,問道:

  “集中兵力於近衛第1集團軍的正麵上突破敵人防禦,以緩和斯大林格勒的局勢,威脅敵軍集團的一翼,爾後實施翼側突擊,效果不是更佳嗎?”

  魯赫列回答說:

  “進行任何兵力的變更部署都會浪費時間和減輕敵人的壓力,要邊進攻,邊調整兵力部署。”

  這樣做了,但這次在極端緊張情況下實施的進攻又未獲成功。

  9月10日,蘇軍最高統帥部試圖從北麵實施突擊,恢複同第62集團軍的聯係,又遭到了失敗。

  當日,朱可夫再次巡視各個集團軍的部隊和兵團後,最終堅決地認為,以現有的兵力和部署是不可能突破敵人的戰鬥隊形並消除其走廊的。戈爾多夫、莫斯卡連科、馬利諾夫斯基和科茲洛夫將軍都表示了同樣的看法。於是,朱可夫通過高頻電話再次向斯大林作了匯報,斯大林希望朱可夫能當麵匯報這些情況。

  這時,法西斯德軍統帥部也沒有完成奪取斯大林格勒這一主要任務。德軍在這裏的進攻停止了,而且,在蘇德戰線中央決定性方向上作戰的是德軍最有戰鬥力、裝備和指揮精良的德軍重兵集團,而在其兩翼則是戰鬥力很差、裝備不好的匈牙利集團軍、意大利集團軍和羅馬尼亞集團軍。高加索會戰雖然在奪取領土上取得了明顯的勝利,但並沒有最後完成。對於希特勒軍隊來說,巴庫和裏海沿岸仍是可望而不可及。德軍精銳兵團都陷在捷列夫和高加索山脈各山口上了。

  9月11日,“B”集團軍群司令馮·魏克斯和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被召到文尼察附近的希特勒統帥部匯報斯大林格勒地域的情況。希特勒認為,總的講,斯大林格勒的情況是十分有利的。他認為,奪取斯大林格勒隻要10天就夠了,並命令魏克斯和保盧斯於9月14或15日突擊斯大林格勒。而將軍們認為,這是不現實的,並提出了證實對斯大林格勒地域的德軍存在著嚴重威脅的理由。保盧斯指出,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軍戰線是脆弱的,最大的危險就在於第6集團軍的左翼,在那裏作戰的是意大利和德國其他盟國的軍隊。保盧斯認為,已有必要將德國兵團使用到同盟國軍隊的地段上,把這些德國兵團用作集團軍群預備隊。

  德軍統帥部討論斯大林格勒戰況的會議持續了兩天,對作戰的最後結果的看法出現了分歧。兩個司令員堅持“折衷解決方案”的意見,因為蘇軍的抵抗是強有力的,德軍要想完全占領斯大林格勒是不可能的,但要讓它失去作為軍事工業中心和交通樞紐的作用。這樣,使用重武器可以辦到。第6集團軍司令尤其堅持這一意見。翌日,希特勒簽發了訓令,命令“B”集團軍群準備有關確定戰線走向問題的“折衷解決方案”,同時在訓令中指出:“如果進攻遇到敵人的薄弱抵抗,那就應當越過按‘折衷解決方案’確定的最後地區實施突擊,殲滅敵人。”

  德軍向阿斯特拉罕的突擊沒有取消,並指示做好突擊準備。至於使德軍統帥部擔心的德軍第6集團軍的左翼,已開始在沃羅涅日以南和以西頓河沿岸倉促構築防禦陣地。此外,9~10月份,已將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調到克列茨卡亞至葉蘭斯卡亞地段。對於第6集團軍的右翼,德軍統帥部並不擔心,因為他們認為,向阿斯特拉罕的突擊必定會取得勝利,自然也就沒有必要去保障自己的翼側了。

  與此同時,蘇軍最高統帥部和總參謀部也對當前的形勢進行了詳細係統的剖析,並於9月中旬得出結論:在不久的將來,形勢將有可能發生根本性的好轉。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軍已無力進攻,實際上已被阻止。尤其重要的是,在蘇聯歐洲部分的縱深內,在西伯利亞和中亞已完成組建和訓練最高統帥部預備隊的工作,有可能將其調往斯大林格勒了。這些部隊,尤其是坦克部隊,是一支能夠根本扭轉斯大林格勒附近局勢,使之對蘇聯有利的強大力量。此外,由於黨政工作的加強,所有作戰部隊和預備隊中無一例外地根除了第227號命令中所指出的無組織、無紀律現象。蘇軍防禦的穩定性明顯增強。部隊士氣日益高漲,指揮員的威信和一長製得到進一步加強。現在需要的是周密計劃各個戰役,並進行必要的物質準備,以及用一定時間在部隊人員中進一步提高高昂的進攻銳氣,樹立殲滅敵人的決心並做好充分的準備。

  9月12日,斯大林召集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開會。斯大林和兩個匯報人對斯大林格勒地域的作戰結果都不滿意。通過討論,他們對斯大林格勒的形勢得出一致的結論:“必須尋求另一種解決辦法”。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受命製定粉碎伏爾加河畔德軍突擊力量的戰役企圖。

  9月13日整個夜晚,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都是在斯大林格勒地域的地圖旁度過的。他們為總參謀長提供了有關德軍、蘇軍尤其是蘇軍預備隊和向斯大林格勒方向集中的可能性和時限的參考材料。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終於把標有戰役企圖的地圖準備好了。斯大林同意了他們的意見,勝利的關鍵是在蘇德戰線的南翼實施決定性的反攻,並決定在斯大林格勒西北和以南德軍第6集團軍和坦克第4集團軍的翼側突破敵防禦,合圍和殲滅敵斯大林格勒集團。爾後,所有兵力向羅斯托夫總方向發展進攻。同時規定,在西方向上實施鉗製性進攻戰役。用以實施反攻的由斯大林格勒方麵軍、東南方麵軍和沃羅涅日東南新組建起來、尚未定名的方麵軍,以及伏爾加河區艦隊、遠程航空兵。各方麵軍都補充了一些最高統帥部預備隊的兵團和軍團,其中大多數是快速部隊,尤其是坦克部隊。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隨後沃羅諾夫和沃羅熱伊金,都作為最高統帥部代表奔赴前線,以便在各個部隊現地進一步完善已有基本輪廓的戰役企圖。總參謀部有關人員與他們一同前往前線。

  9月中旬起,蘇聯武裝力量大反攻的企圖和計劃的製定工作,在蘇軍最高統帥部領導下,同時在最高統帥部、總參謀部和方麵軍分別進行。結果,經過最高統帥部、總參謀部和各方麵軍軍事委員會的共同工作,製定出了當時情況下最佳的殲敵斯大林格勒集團的方法。這次圍殲戰,勝過著名的坎尼戰。

  根據蘇聯戰略領導的決定,除了建立直接包圍的正麵外,還建立了防止敵人統帥部從外麵突破以解救其被圍部隊的對外正麵。在地圖上詳細規定了這個對外正麵的輪廓;對它所需兵力進行了周密的計算;特別注意確定了可能行動的地區。蘇軍總參謀部所製定的對德軍第6集團軍的包圍,隻是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勝利的開端。主要的是蘇軍爾後在蘇德戰線的南翼深人發展粉碎敵軍的各進攻戰役。

  9月13日、14日、15日,對斯大林格勒保衛者來說,是極其艱難的日子。市區爭奪戰異常殘酷。當時,德軍用在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兵力有50多個師,其中13個師直接投入市區的戰鬥。斯大林格勒方麵軍雖已擁有6個集團軍,但各個師都嚴重缺員,有的師甚至僅有800人。防守市區的蘇軍僅9萬人,但是,蘇軍士氣高昂,為保衛神聖的國土,個個視死如歸。德軍從南、北、西三麵包圍了斯大林格勒,蘇軍的陸上交通完全被切斷,伏爾加河成為支援這次會戰的惟一運輸線。敵人不顧一切,一步步通過市內的廢墟,愈來愈逼近伏爾加河。似乎斯大林格勒保衛者要支持不住了。但是,隻要敵人一向前推進,蘇軍第62和第64集團軍的英勇無畏的戰士就加以阻擊。市內古老建築物的廢墟變成了堡壘。然而,兵力卻在每時每刻都在減少著。在艱巨而且看來似乎是最後一刻的時候,羅季姆采夫的近衛第13師起了轉折作用。該師一渡過伏爾加河進入斯大林格勒後,立即就對敵人實施反衝擊。該師的突擊完全出乎敵人的意料之外。9月16日,近衛第13師奪回了馬馬耶夫崗。

  戈洛瓦諾夫和魯堅科指揮的航空兵的突擊,以及斯大林格勒方麵軍部隊由北麵對德寇第8軍各部隊所進行的衝擊和炮擊,援助了斯大林格勒的保衛者。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向第24、近衛第1和第66集團軍的官兵、空軍第16集團軍和遠程航空兵的飛行員不惜一切犧牲,對東南方麵軍的第62和第64集團軍固守斯大林格勒,給予了無可估價的幫助。尤需指出的是,如果沒有斯大林格勒方麵軍部隊頑強的反突擊,如果沒有航空兵的不斷攻擊,那麽,斯大林格勒的情況可能還會更加惡化。

  從9月中旬起,斯大林格勒全市的街道和廣場都變成了激烈的戰場。蘇軍浴血奮戰,為爭奪每一個街區、每一幢房屋,甚至為每一層樓或每一個房間,都要展開反複的殘酷的戰鬥。後來甚至為爭奪廢墟而戰。第1火車站在1周之內曾13次易手,戰鬥的激烈程度可見一斑。保盧斯集團軍的一位德軍軍官寫道:“我們軍的各個部隊在9月份抗擊敵人企圖由北麵突破我斜切陣地的猛烈衝擊時,也遭受了慘重的損失。在這個地段上的各個師虛弱不堪,一個連一般隻剩下30~40人。”

  9月底,斯大林又把朱可夫召回莫斯科研究更具體的反攻計劃。這時,在東南方麵軍左翼各集團軍研究反攻條件的華西列夫斯基也回到了莫斯科。去最高統帥部以前,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會了麵,以便交換意見。

  在討論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地段的情況時,斯大林向朱可夫問道:

  “你對戈爾多夫將軍的看法如何?”

  “戈爾多夫在作戰方麵是一位成熟的將軍,但與參謀人員及指揮人員有點不和。”朱可夫匯報說。

  “在這種情況下,應當任命另一位司令員擔任方麵軍的領導。你看誰適合?”斯大林說。

  朱可夫提名羅科索夫斯基中將為這個職務的候選人。華西列夫斯基支持朱可夫的意見。於是,當時斯大林做出決定:斯大林格勒方麵軍改稱頓河方麵軍,東南方麵軍改稱斯大林格勒方麵軍。頓河方麵軍司令員由羅科索夫斯基擔任,其參謀長由馬利寧擔任。新組建的西南方麵軍司令員預定由瓦圖京中將擔任。決定以近衛第1集團軍司令部為基本核心擴建成西南方麵軍司令部。該集團軍司令員莫斯卡連科調任第40集團軍司令員。

  接著,斯大林、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詳細討論了反攻戰役的計劃。之後,斯大林轉過頭來對朱可夫說:

  “請飛回前線去。要采取各種措施,更多地消耗和疲憊敵人。要再去看一看計劃中規定的預備隊集中地域和西南方麵軍及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右翼的出發地域,尤其在謝拉莫菲維奇和克得列茨卡亞地域。華西列夫斯基也應以同樣的目的再去一次東南方麵軍的左翼,並在那裏研究計劃中規定的所有問題。”

  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奉命在現地詳細研究了準備反攻的所有條件後,回到最高統帥部,再一次討論了反攻計劃。斯大林隨即批準了這一計劃。反攻計劃由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簽署,最高統帥斯大林簽字批準。

  “不要暴露我們計劃的企圖,應該征詢各方麵軍司令員對他們以後行動的意見。”

  10月1日朱可夫返回莫斯科,進一步擬定反攻計劃。

  10月份,根據蘇軍最高統帥部的決定,有6個以上滿員B的師經伏爾加河調入斯大林格勒,因為原第62集團軍編製內,除後勤和司令部門外,實際上什麽部隊也沒有了。頓河方麵軍也得到了一些加強。蘇軍最高統帥部和總參謀部對新組建的西南方麵軍尤為關注。

  在斯大林格勒市內和附近地區,最激烈的交戰正在繼續進行。希特勒要求其“B”集團軍群指揮官和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於最近期間拿下斯大林格勒。按德國國防軍參謀總長哈爾德的說法,“希特勒的決定與自古以來公認的戰略、戰術原則不再有共同之處。他的決定是一種狂暴的天性在一時衝動下的產物,這種天性不承認可能性是有限度的,而隻憑願望和夢想行事……”希特勒總是“對自己的力量病態地估計過高,對敵人力量有害地估計過低”,而且根本聽不得不同意見。有一次,有人把一場非常客觀的報告念給他聽。報告上說,斯大林於1942年在斯大林格勒以北、伏爾加河以西地區仍能集結100萬至120萬生力軍,在高加索的50萬人還不包括在內。這份報告證實了俄國為前線生產的坦克每月至少達1200輛。希特勒未等聽完,便擦著拳頭、嘴角掛著白沫,把念報告的人大罵了一頓,不許他今後再念這種“愚蠢的廢話”。用哈爾德的話說,“用不著有未卜先知的天才,也能預見到一旦斯大林把這150萬大軍用於斯大林格勒和頓河翼側,將會出現怎樣的局麵。”正是因為哈爾德十分清楚地向希特勒指出這一點,而招致被免除陸軍參謀總長這一職務的後果。

  繼哈爾德擔任德陸軍參謀總長的是庫特·蔡茨勒將軍。陸軍參謀總長一職曾在德國陸軍中職務最高、權力最大,特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現在庫特·蔡茨勒擔任這個職務時,卻比希特勒的一個聽差好不了多少。

  調換一個參謀總長並不能改變德國陸軍的命運。這時兵分兩路進攻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德軍,受到蘇軍的頑強抵抗,阻滯不前。10月份一個月中,斯大林格勒一直進行著激烈的巷戰。德軍逐屋戰鬥,雖獲得一些進展,但損失十分驚人。凡經曆過現代戰爭的人都知道,大城市中的斷垣殘壁,對頑強而持久的防守十分有利。蘇聯英勇無比的士兵充分利用這些障礙物,拚命爭奪每一寸焦土廢墟。盡管哈爾德及其繼任者對希特勒作過警告:德國進攻斯大林格勒的部隊已疲憊不堪,但是一意孤行的希特勒仍然硬要他們繼續前進。一批又一批新的師投入戰鬥,但轉眼間就在這人間地獄中化為齏粉。

  進攻斯大林格勒本來隻是德軍達到目的的一個手段,但是現在卻成為目的本身了。當德國部隊已到達斯大林格勒城郊的南北兩麵的伏爾加河西岸,幾乎切斷了伏爾加河的交通時,這個目的實際上已經達到了。但現在對希特勒來說,能否占領斯大林格勒已成了一個關係到個人威信的問題。有一次,蔡茨勒終於鼓足勇氣,鬥膽向希特勒提了一個建議:由於沿頓河一帶漫長的北翼戰線情況危險,應將第7集團軍從斯大林格勒撤退到頓河彎曲部一帶。希特勒聽後勃然大怒,聲色俱厲地說道:

  “德軍士兵到了哪裏,就要守到哪裏!”

  盡管困難重重,損失慘重,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卻於10月25日打電報向希特勒報告:他估計最遲可於11月10日完全占領斯大林格勒。希特勒聽到這項保證興奮極了。翌日便下達命令:第6集團軍和正在斯大林格勒南麵作戰的第4裝甲集團軍應準備於斯大林攻陷以後,立即沿伏爾加河向南北兩麵繼續向前推進。

  難道希特勒不知道德軍在頓河翼側戰線所受到的威脅嗎?不是的。德軍最高統帥部大事日記的記載表明,這種威脅曾引起希特勒忐忑不安。問題在於:他並沒有充分意識到這種威脅的嚴重性,結果沒有設法應付這種威脅。他深信局勢已在他掌握之中,於是,在10月的最後一天,他和最高統帥部人員及陸軍參謀總部撤出了在烏克蘭維尼察的大本營,回到臘斯登堡的“狼穴”。他確實相信。如果蘇聯果真會發動冬季攻勢的話,也隻能在中路和在北路戰線發動。那樣,他在東普魯士的大本營可以更好地進行指揮。

  但是,他一回到“狼穴”,壞消息便接踵而至。

  10月14日,德軍出動5個師,再次派出2000架次飛機,對蘇軍發起新的進攻,妄圖一舉結束斯大林格勒的戰鬥。但是,和先前一樣,德軍又遇到了蘇軍的頑強防禦。蘇軍第95師、第112師、第138師、坦克第48旅及近衛第13師、近衛第37師尤為勇猛善戰。日日夜夜,戰鬥不停地在街道上、建築物內、工廠內、伏爾加河岸上,到處進行著。蘇軍各部隊遭到重大傷亡,據守在斯大林格勒的許多不大的“島”上。

  蘇軍士兵在斯大林格勒的廢墟中衝鋒10月19日,頓河方麵軍各部隊轉入進攻,支援斯大林格勒保衛者。這次也像以往各次一樣,德寇被迫從突擊斯大林格勒的部隊中抽調了大部分航空兵、炮兵和坦克來抵禦頓河方麵軍的進攻。與此同時,第64集團軍在庫波羅斯諾耶、綠草地地域由南向敵進攻部隊的翼側實施了反突擊。頓河方麵軍的進攻和第64集團軍的反突擊減輕了第62集團軍的困難處境,並粉碎了敵人攻占斯大林格勒的企圖。如果沒有頓河方麵軍和第64集團軍的援助,第62集團軍就會支持不住,斯大林格勒也可能會陷入敵手。

  11月初,德軍數次企圖消滅市內的各個防禦基點。11月11日,當蘇軍已充分做好反攻準備時,德軍又一次企圖進攻,但均未得逞。這時,德軍已精疲力竭,其部隊和兵團的人數極少,不僅士兵,連軍官的士氣也一落千丈,很少有誰相信,能夠活著離開這個令人苦惱不堪的數個月交戰的地獄。

  從7月~11月期間,德軍在頓河、伏爾加河地域和斯大林格勒的交戰中,損失近70萬人,1000餘輛坦克、2000餘門火炮和迫擊炮、1400架飛機。德軍在伏爾加河地域的總的戰役態勢也複雜化了。沒有師和軍預備隊,在“B”集團軍群兩翼上是戰鬥力不強的軍隊,他們已經開始懂得了自己所處的暗淡無光、岌岌可危的困境。

  蘇軍在頓河上占領著可以保障西南方麵軍和頓河方麵軍的反攻出發地位的有利陣地。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以前,第51集團軍以局部反突擊把敵人驅逐出湖間隘路,牢固地把薩爾帕湖、察察湖和巴爾曼察克湖這段有利的地區掌握在自己手中。根據華西列夫斯基建議,這個地域被選作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左翼11月份反攻時的出發地域。

  保衛斯大林格勒的激烈交戰持續了3個多月。全世界人民都在屏住呼吸注視著頓河、伏爾加河和斯大林格勒地域的大會戰。蘇軍的勝利、蘇軍與敵人的英勇鬥爭鼓舞了全體進步人類,並增強了他們戰勝法西斯的信心。

  斯大林格勒會戰對蘇軍來說是一次十分嚴峻的考驗。指揮人員和參謀人員取得了組織步兵、坦克、炮兵、航空員協同動作的重大實踐經驗。部隊學會了在城市實施堅守防禦,並將防禦與機動結合起來。蘇軍士氣大為高漲。所有這一切加在一起,為蘇軍轉入反攻準備了有利條件。

  這是保衛斯大林格勒的一個小小的蘇軍單位1942年11月中旬,以斯大林格勒地域和北高加索的防禦交戰,結束了在蘇聯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偉大衛國戰爭第一階段。這個階段對蘇聯人民及其武裝力量來說所付出的代價是極其沉重的,尤其是散布死亡和破壞的德寇進到列寧格勒、莫斯科附近和占領了烏克蘭後,更是這樣。

  至1942年11月,敵軍占領了蘇聯的麵積約180萬平方公裏的大片領土。戰前,在這片土地上居住著約8000萬人。遭受戰禍的數百萬蘇聯人被迫背井離鄉,撤往蘇聯東部地區。在當時的軍事形勢下,蘇軍不得不退往蘇聯腹地,撤退時人力和物力都遭受了重大損失。但是,就是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蘇聯軍民也從未喪失粉碎敵寇的信心。生死存亡的危急使蘇聯軍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蘇聯共產黨的周圍,他們不畏艱難險阻,不怕流血犧牲,終於在所有作戰方向上阻擋住了凶猛的敵人。

  在曆時16個月的戰鬥中,德軍在蘇德戰場上遭到了蘇軍和占領區人民的頑強抵抗,損失極為慘重。至1942年11月,敵軍死、傷和失蹤者達250萬人之多。這些都是德軍中的精銳力量,到戰爭第一階段結束時,德軍統帥部已無法加以補充。

  由於蘇聯共產黨和蘇聯人民的巨大努力,蘇軍手中已掌握足夠數量的現代化坦克、飛機、戰鬥技術裝備和輔助技術裝備。1942年生產了作戰飛機2.1萬餘架,坦克2.4萬餘輛,而且,根據蘇聯國防委員會的決定,從年底開始,還將批量生產自行火炮。可靠的武器裝備更加提高了蘇軍的士氣,他們戰鬥得更富有成效。

  以保衛斯大林格勒的防禦交戰而結束的戰爭第一階段是學習與強大的敵人進行武裝鬥爭的一所大學校。蘇聯最高統帥部、總參謀部、各部隊的首長和司令部取得了組織與實施積極防禦交戰和反攻戰役的豐富經驗。

  在戰爭第一階段最激烈的交戰過程中,蘇聯軍民表現出驚天動地的集體英雄主義精神、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和無所畏懼的勇敢精神。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很好地發揮了模範帶頭作用。布列斯特要塞、列寧格勒、莫斯科、敖德薩、塞瓦斯托波爾、斯大林格勒、基輔、新羅西斯克、刻赤和高加索保衛者的英勇鬥爭,以光輝的一頁載入戰爭第一階段的光榮史篇。

  截至1942年11月,蘇德雙方在蘇德戰場上的兵力兵器對比是:蘇軍作戰部隊中有660萬人,坦克7350輛,作戰飛機4544架,火炮和迫擊炮77800門。在最高統帥部戰略預備隊內儲備有27個步兵師、5個獨立坦克和機械化軍以及6個獨立步兵旅。德軍有266個師,共編有約620萬人、坦克和強擊火炮5080輛、作戰飛機3500架、作戰艦隻194艘、火炮和迫擊炮近21700門。由此可見。在戰爭第一階段結束前,兵力對比開始向有利於蘇聯的方麵轉變。蘇方對德寇的優勢還表現在,蘇聯武裝力量已學會對自己的作戰意圖嚴加保密,慎之又慎,並製造大量假情報迷惑敵人,隱蔽地變更部署和集結兵力,對敵實施突然打擊。

  希特勒軍事當局錯誤地認為,蘇軍經過在蘇聯南部、斯大林格勒和北高加索地域的艱苦交戰後,已無力在這些地域實施大規模進攻。實際上情況遠遠不是這樣。蘇軍正在積極準備對德軍實施大規模進攻。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