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天時地利人和

  1941年11月15日,德軍開始向莫斯科發起第二次進攻。1941年11月7日,希特勒正在設於臘斯登堡的“狼穴”大本營裏,滿心歡喜地等著包克能夠給他帶來攻占莫斯科的好消息,卻萬萬沒想到等來的竟然是紅場閱兵這樣一個絕妙的“好消息”。

  斯大林在紅場閱兵的消息,傳到希特勒的耳朵裏時,已是當天傍晚了。聞聽此言。希特勒大發雷霆:“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斯大林竟然能在德國空軍的機翼底下,檢閱部隊!這是對帝國空軍的公然蔑視,蔑視!”希特勒歇斯底裏發作了一陣子,覺得還不足以消除心頭之恨,於是大聲喊道:“哈爾德,你馬上與包克聯係,問問他,為什麽在今天放過了俄國人?難道他對俄國連最起碼的常識都沒有嗎?不知道11月7日這一天對他們有多麽重要,因而對我們來說也就十分重要嗎?紅場閱兵……這是一種挑釁,赤裸裸地挑釁!對這種挑釁,隻能用炸彈加倍懲罰!告訴包克,今天晚上必須對莫斯科實施最猛烈的空襲!”惱怒之下的希特勒立即調兵遣將並敦促包克再次從地麵進攻莫斯科。

  按照希特勒的要求,德軍將組成兩大重兵突擊集團,從莫斯科的西北和西南兩翼實施突擊。赫普納的第4裝甲集群與賴因哈特的第3裝甲集群並攏,在施特勞斯第9集團軍的配合下向沃洛科拉姆斯克、克林方向進攻,力爭從西北接近並迂回包抄莫斯科,如有可能就從北麵突破。古德裏安的第2裝甲集團軍向高圖拉、卡希拉、科洛姆納進攻,從南麵逼近莫斯科。而莫斯科以西寬大的正麵,則由克魯元帥的第4集團軍實施攻擊。這樣,在戰役打響後,力求形成這樣一種態勢:在莫斯科周圍,兵力部署猶如一個半張開的巨掌,上邊是並攏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拇指,下麵是最粗的大拇指,中間則是密不透風的手掌心兒。希特勒認為,這個“巨掌”對莫斯科既可以掐,又可以捏,直至將它死死地攥在手心裏!

  希特勒對他的這份“傑作”可說是極為滿意,於是向部隊下達了戰鬥指令:從11月13日起,中央集團軍群全線開始進攻,目標——莫斯科!

  莫斯科成千上萬的軍民在“堅決死守莫斯科”戰鬥口號的鼓舞下,在最危急的時刻,在每一寸土地上與法西斯展開了拚死作戰,使德軍每前進半步都要付出無數血的代價。但德軍在開始的幾天總算還給希特勒爭氣,進攻頻頻得手,推進速度雖說不是太快,但卻一步步地向莫斯科逼近。而隨著德軍的逼近,蘇軍的抵抗也越來越頑強,常常是打得整營、整團地不剩一人為止。到12月3日,德軍第4坦克集團軍在遭受重大損失後攻占了紅波利亞納。

  這個紅波利亞納,今天已改名為梅季希,它是在莫斯科西北郊,距莫斯科僅有27公裏,從這裏坦克最多一個小時便能抵達莫斯科城。聞訊趕來的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陸軍元帥包克站在塔樓頂部,手拿望遠鏡,當克裏姆林宮尖頂那顆閃閃發光的紅星盡收眼底時,他嘴裏低聲自言自語:“看到了,紅星……我總算看到莫斯科了……”

  然而,包克當時怎麽也沒有想到,這不僅是他此生此世所能到達的距莫斯科最近的地點,而且也是德國軍隊第一次和最後一次看到莫斯科。他很快就發現,那顆紅星是那麽地可望而不可及,它雖然近在咫尺,卻又像天空的星星一樣是那麽地遙遠、遙遠……

  12月初,莫斯科已是寒冬季節。白皚皚的莫斯科郊外,凜冽的寒風裹著卷起的層層雪浪,陣陣呼嘯,鋪天蓋地而來,就仿佛要把整個大地吞沒似地晝夜不停。

  溫度計的水銀柱在急劇下降。在這零下40多攝氏度的冰天雪地中,一些身著單衣,緊裹破毛毯的德國官兵在呼嘯的北風中凍得瑟瑟發抖,他們一邊哆嗦,一邊捉身上的虱子。在田野上、塹壕邊,頓河冰水中,到處可見凍僵了的德國兵屍體,而那些已凍得奄奄一息的士兵們,望著滿天越下越大的鵝毛大雪,都在絕望中無可奈何地痛苦呻吟著。

  1941年12月4日,蘇第16集團軍在紅波利亞納地區發起反擊。紅波利亞納鎮幾易其手,蘇軍與德軍在鎮外展開坦克戰,鎮內則進行巷戰。戰鬥異常激烈,整整持續了一整天,直到天黑,蘇軍終於把德軍逐出紅波利亞納。

  與紅波利亞納地區相仿,莫斯科周圍其他地區的戰鬥也是呈白熱化狀態,戰鬥的雙方就猶如角逐的足球場,德軍的前鋒已將球帶入禁區,正在尋找一切機會企圖“破門”而入,而蘇軍“後衛”也是拚命撲救、補位,死死地保護著自己的大門。雙方都是不遺餘力,而且雙方都知道這是最後關頭,誰能堅持住,誰就能取勝。12月5日,對蘇軍來說是整個莫斯科保衛戰最關鍵的一天,而納粹將領們則稱之為“最黑暗、悲慘的一天”。這一天,德軍在環繞莫斯科周圍320多公裏的半圓型陣地上,全線被蘇軍製止住了。不僅如此,古德裏安自從他那支所向無敵的裝甲部隊踏平波蘭以來,第一次被迫後撤,以便在堅硬的冰天雪地上組織起一道防線。然而,德國人已經什麽都來不及了,蘇軍的反攻開始了。

  1941年12月6日,大雪鋪天蓋地,整個戰區一片銀白。朱可夫的西方麵軍首先從莫斯科的西北發起了反攻,接著在莫斯科前沿北起加裏寧、南至葉列茨長達1000多公裏的戰線上,蘇軍7個軍團和2個騎兵軍——共計100個師全線出擊。

  聽到反攻的消息和命令,紅軍將士們無不興奮異常。半年來失敗的恥辱、退卻的痛苦、對入侵者的仇恨,此刻都將轉化為一種巨大的能量,推動著他們對疲憊不堪的德軍發起猛烈的攻擊。他們都懷著這樣一個心願:“是該出口氣了,讓法西斯看看上西天的路,也讓他們嚐嚐背後挨槍子兒的滋味!”

  反攻的第一天,科涅夫率領的加裏寧方麵軍就突破了德軍的防禦前沿,越過封冰的伏爾加河上遊之後,猛撲精疲力盡的德軍。他們進展神速,很快就插進到德軍第9集團軍的右翼,到達了德軍後方大約20公裏的圖爾吉諾沃。

  第29、第31集團軍在當天即渡過伏爾加河,對固守在加裏寧的德軍第9集團軍的交通線構成嚴重威脅。第30集團軍在驍勇善戰的列柳申科將軍率領下,迅速擊潰德軍在德米特羅夫西北的抵抗,衝向克林地區,威脅著德軍第3、第4坦克集群的後方。庫茲涅佐夫率第1突擊集團軍在德米特羅夫以南進攻,並越過莫斯科和加裏寧鐵路。

  第20和第16集團軍的進攻更是順利,12月9日,第20集團軍粉碎了德軍的頑強抵抗,將德軍驅逐出索爾奇諾戈爾斯克,12月8日,第16集團軍解放了克留科沃,並開始向伊斯特拉水庫發起進攻。此外,戈沃羅夫將軍指揮的第5集團軍也積極向前推進,從而有力地保證了第16集團軍的進攻。

  在參加反攻的部隊中有新從內地及遠東地區調來的,也有長期堅守莫斯科防線的;有新入伍的,也有久經沙場的。這樣一支有著步兵、炮兵、坦克兵、騎兵和空軍組成的強大反擊兵力,是德軍做夢也沒有想到的。等到包克反應過來,蘇軍的攻勢已是銳不可擋。從12月7日起,反攻速度不斷加快,反攻的前3天,蘇軍便推進了30公裏至50公裏,而且攻勢一浪高過一浪,戰果也越來越大。

  在反擊中為擴大戰果,斯大林特意將西方麵軍航空兵的飛機增加至1000多架,這大大超過了德中央集團軍群的飛機數量。強大的反擊部隊在航空兵的有力支援下,越戰越勇,到1942年1月初,蘇軍完全擊潰了竄至莫斯科城下的德中央集團軍群的突擊兵團,德軍被迫後退100公裏至250公裏,從而解除了德軍對莫斯科的直接威脅。

  當蘇軍發起反擊時,正在受凍挨餓的德軍不得不在沒有足夠冬季裝備的條件下進行激烈的戰鬥,他們傷亡慘重,根本無力阻止蘇軍的攻勢,防線到處出現危機並被迫撤退。德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包克元帥幾天前,還準備乘坐第一輛坦克衝進莫斯科城,現在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並且準備將他的部隊撤往庫爾斯克-奧廖爾-勒爾一線作為德軍的“冬季陣地”。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