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紅場大閱兵

  希特勒就剩下一個莫斯科了,本來他認為蘇軍沒什麽了不起的,隻要他的裝甲鐵蹄稍向前驅,克裏姆林宮就會握於已手,斯大林就會向他低頭。但是,隨著蘇軍愈來愈強的抵抗和天氣的變冷,慢慢地在希特勒的心頭開始蒙上了一層陰影,很快他就意識到“斯大林是他真正的對手”。

  曆史總會出現某種驚人的相似之處。1812年,拿破侖統帥著浩浩蕩蕩的法蘭西大軍橫掃歐洲,但在莫斯科城下卻大敗而歸。據說,那是上帝拯救了俄羅斯,因為就在拿破侖勝利在望時,嚴寒突然降臨。

  1941年的冬天,上帝又一次站到了俄羅斯人的一邊。10月1日,莫斯科下了一場罕見的大雨;10月6日,莫斯科周圍的廣大地區就飄飄揚揚地下起了第一場冬雪。越來越壞的天氣使德軍的“台風”計劃開始時的那種神速,就好像突然踩了緊急刹車般一下子停了下來。連綿的秋雨使許多河流決堤,大片大片的地區變成粘如膠狀的沼澤,德軍不得不聽任爛泥的擺布,道路上的稀泥經常沒到膝蓋,乘車行進的大軍不得不停下來,正在打仗的坦克也不得不撤下來,去拖拽陷在泥坑裏的大炮和彈藥車。步兵在泥濘中一步一滑,弄得疲憊不堪。

  然而,在大雪中的德軍真可說是“雪上加霜”。11月3日,第一次寒潮襲來,氣溫一下子就降至零攝氏度以下,而且還正在迅速下降。11月13日,零下8攝氏度;27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凜冽寒風,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裏,使莫斯科的氣溫降至零下40攝氏度。地麵上結了厚厚的一層冰,德軍的機械化部隊終於又可以重新開動了。但是,把坦克從泥濘中解救出來的嚴寒卻無情地摧殘著那些不得不驅車作戰的士兵。冬天,使德軍麵臨著更大的困難:後勤供應不足,缺乏防寒設施。許多士兵穿著單薄的夏衣,在凜冽的寒風中瑟瑟發抖,不少人嚴重凍傷。數以千計的德軍士兵被凍成殘廢,許多人染上了使人寒顫不止、全身無力的瘧疾。寒冷的天氣使得大炮上的瞄準鏡失去了作用。燃料常常凍結,汽油也凍成了粘糊狀,發動坦克時,得先在底下點火烘烤一陣才行。抱怨、沮喪情緒開始充斥德軍,許多人開始談起1812年拿破侖的失敗和俄國在塔魯季諾的紀念碑,他們無可奈何地歎息道:上帝為什麽總是偏袒俄羅斯呢?然而,冬天的來臨,卻使希特勒愈加催促著法西斯德軍向莫斯科發起新的更加猛烈的攻擊。他要抓緊時間摧毀莫斯科!

  嚴寒也同樣給蘇聯軍民帶來了巨大的困難,他們不得不在寒冷徹骨的天氣裏挖防坦克壕、設置障礙物等。但是,在嚴寒中長大的紅軍將士是在本土作戰,供給和適應力要比德軍強得多;蘇軍的機槍都披著槍套,以防止凍壞;武器上塗有冬季潤滑油,使用非常靈活;士兵穿得暖暖的,足以禦寒……

  但斯大林不僅要使自己的將士們穿得暖和,而且還要使他們在精神上更加飽滿,為了排除自開戰以來的晦暗氣氛,他決定在德軍的炮火聲中舉行傳統的紅場十月革命閱兵式。

  1941年11月1日,一輛黑色吉斯-101小轎車,把正在前線鏖戰的朱可夫送進克裏姆林宮。

  汽車在一處台階前停下,朱可夫走下車,疾步登上台階。台階上的兩扇雕花大門同時打開。他進門後,沿著一條比較狹窄、但光線充足的走廊走了一段,然後從一條很普通的窄窄的樓梯登上二樓。二樓的走廊寬敞多了,鋪著紅色的長條地毯,走過十多米,朱可夫來到一扇高大的深棕色大門前。

  這條路他不知走了多少遍,現在確實依然照舊。他習慣地正了正軍帽,扯了扯軍上衣的下綴,準備進去見斯大林。斯大林隻是通知他來克裏姆林宮開會,內容並沒有講,但他認定情況肯定很重要,於是接到通知後就風風火火、馬不停蹄地趕緊從前線回來。

  朱可夫跨進門,他看到在一張鋪著綠呢長桌的兩邊幾乎坐著所有的政治局委員和國防委員會成員。斯大林坐在長桌一端。朱可夫與眾人打過招呼後,在斯大林示意下坐在長桌的左側一邊。斯大林緩緩站起身來,從桌子一側慢慢走到朱可夫身後,然後說道:

  “朱可夫同誌,政治局和國防委員會有一個打算,今年的十月革命節,除了要召開慶祝大會外,還要在紅場舉行閱兵式。我們請你來,就是想聽聽作為直接負責保衛首都的方麵軍司令員你的意見,你認為如何?前線的形勢允許我們搞閱兵式嗎?”

  斯大林的話音一落,長桌兩旁所有的目光都以探尋的神色注視著未可夫的臉。朱可夫清楚地知道,他的回答不管是肯定還是否定都事關重大。

  在敵人眼皮底下搞閱兵式,危險性是不言而喻的,否則,斯大林也就不會請他來商量,可是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不僅隆重地慶祝節日,還搞閱兵式,這不僅能充分顯示出對法西斯的蔑視,對本國軍民的鼓舞,而且還能給全世界一切同情和支持者們一種莫大的寬慰,說到底,它甚至比在前線消滅法西斯幾個集團軍所引起的震動和反響還要大。一想到這裏,朱可夫便很堅定地說:

  “這個想法我認為是可行的。據我們的觀察分析,敵人正在全線構築防禦陣地,各條戰線上的進攻基本都已停止。這說明敵人在最近幾天內不會發動大規模的進攻。在前一段作戰的嚴重損耗,加之不利於機械化兵團行動的惡劣天氣,補給不足等等,都不允許他們馬上發動新的地麵進攻。但是,危險是有的,這就是敵人的空襲。”說到這裏,他停頓了一下,看到眾人或是朝著朱可夫點頭,或是相互對視著點頭。

  “你有什麽建議嗎?”斯大林不慌不忙地問道。

  “我建議加強對空防禦,增大高射炮的密度,同時,把友鄰方麵軍的戰鬥機調一些到莫斯科附近待命。這樣構成空中和地麵雙重打擊力量。”

  眾人紛紛表示同意並作了一些具體的補充。

  “我們的意見是一致的,”斯大林最後堅定地說,“就是說,閱兵式一定要搞,而且還要通過無線電向全國實況轉播。”

  1941年11月6日上午,先是在馬雅科夫斯基地鐵站大廳舉行了十月革命節慶祝大會,在雷鳴般的掌聲中,斯大林作了演說:

  “同誌們!今天是在嚴重情況下慶祝十月革命24周年的。德國強盜背信棄義的進攻和強加於我們的戰爭,造成了對我國的威脅……而我們的國家,我們舉國上下,卻已經組成了一個統一的戰鬥堡壘,同我們陸海軍一起,共同粉碎德國侵略者……徹底粉碎德國侵略者!消滅德國占領軍!我們光榮的祖國、我們祖國的自由、我們祖國的獨立萬歲!在列寧的旗幟下向勝利前進!”

  斯大林慷慨激昂的演說,回蕩在莫斯科紅場的上空,通過電波又傳到前線的戰壕、傳到掩蔽所、傳遍了蘇聯各地,使正處於法西斯鐵蹄蹂躪之下的人民群眾得到了極大的鼓舞,使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的人們從中看到了希望……

  11月7日中午,灰色雲層壓得很低很低,紛紛揚揚的雪片無聲地飄落下來,落在聖母天主教堂巨大的圓頂上,落在克裏姆林宮圍牆外的紅場上,落在紅場上排成方隊肅立的紅軍將士的身上。塔樓上的大鍾,敲了8下,斯大林等人健步登上列寧墓,這時沒有掌聲和歡呼聲,整個紅場一片寂靜,甚至都能聽得見雪片沙沙落地聲。

  閱兵式開始了。最先走過列寧墓接受檢閱的是身穿呢大衣、頭戴皮軍帽的軍校學員方隊,接著是穿著白色帶帽雪地偽裝服的摩托化步兵分隊,穿著深藍色呢大衣的水兵方隊……最後是坦克編隊隆隆駛過紅場,那馬達的轟鳴和履帶轉動所產生的巨響,震撼著紅場,震撼著大地,也震撼著每一個人。斯大林默默地佇立著,目送著從列寧墓前列隊走過的隊伍,他們大多數就這樣帶著人民的期望,直接從紅場開赴正在鏖戰的前線。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