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生命之路”的開辟

  早在1941年11月9日,德軍占領提赫文的第二天,列寧格勒方麵軍軍事委員會就作出決定,立即沿著靠近什利謝爾堡海灣那段已冰封的湖麵,從西岸的鮑利索瓦-格裏瓦車站和拉多加湖車站至東岸的列德涅沃修建一條冰上軍用公路。

  可是,要想在封凍的拉多加湖麵上修築一條運輸公路真是談何容易。列寧格勒的科學工作者在對拉多加湖結冰情況作了一次實地考察後,他們發現在靠近南岸風平浪靜的淺水區內,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初就開始結冰了,而在什利謝爾堡海灣內打算修築冰上汽車運輸線的那一段湖麵,一般要在12月中旬,個別地方甚至要在下一年元旦才能結冰。另外,拉多加湖的冰層表麵凹凸不平,坑坑窪窪很多,特別是在淺水區內,疊積的大冰塊有時會形成高達5~10米的冰丘,其周圍堆著一層厚厚的積雪,因而底下的冰層較薄,當載重汽車駛過這些地方時危險性很大,隨時都有可能因冰麵裂開而連車帶人掉進冰窟窿裏。

  時間不等人!被圍的列寧格勒軍民每時每刻都有人由於饑餓而躺下,他們急待從內地運進糧食、燃料和武器彈藥。但時至11月16日,拉多加湖冰層的厚度還僅有100毫米,這頂多可以供不載貨的馬拉雪橇勉強通過。而要組織大規模的冰上汽車運輸,冰層厚度至少需要達200毫米以上。根據水文工作者的測定,氣溫在零下10攝氏度時,湖麵冰層厚度達到200毫米需要6晝夜,300毫米則需12晝夜;氣溫在零下15攝氏度時,冰層厚度達到200毫米需要4晝夜,300毫米則需8晝夜。

  11月18日清晨,拉多加湖麵上刮起了期待已久的西北風,天氣寒冷刺骨,至黃昏時分,氣溫驟然下降了12攝氏度。11月20日,湖麵冰層的厚度已達到180毫米。這時,列寧格勒方麵軍軍事委員會認為:形勢逼人,時不我待,他們決定立即用馬拉雪橇在築路勘探隊員冒著生命危險以標杆標明走向的冰道上開始試驗性運輸,把堆放在湖東岸列德涅沃轉運站的大量糧食和其他急需物資迅速運往西岸的鮑利索瓦-格裏瓦車站和拉多加湖車站。

  盡管當時挑來趕馬拉雪橇的都是從郊區集體農莊裏精心挑出來的富有經驗的好馭手,但在第一天的冰上運輸中,還是有不少馬拉的雪橇因冰麵破裂而掉進了湖裏。另外,考慮到馬拉雪橇不僅載運貨物少,而且還要耗費飼料,特別是在遇到暴風雪時,極易迷失方向而掉進冰窟窿。所以,這種運輸方式不久就放棄了。

  11月21日,修築在離拉多加湖南岸12~13公裏地方,也就是在什利謝爾堡德軍炮火射程內的第一條冰上汽車運輸幹線,經過列寧格勒軍民的忘我勞動,終於勝利通車了。第二天晚上,由60輛大卡車組成的第一列車隊載著運往列寧格勒的貨物從拉多加湖東岸的卡鮑納出發,經冰上公路駛往西岸的奧西諾維茨。

  就是這條後來晝夜通行的冰上公路在1941~1942年間冬季列寧格勒處於饑餓圍困最艱難的期間,連接了拉多加湖東西兩岸的運輸線,成了列寧格勒賴以取得外界支援的唯一通道,因而被列寧格勒軍民譽為他們的“生命之路”。

  在“生命之路”剛通車時,拉多加湖的冰層還不是十分緊固,有些地段的冰層厚度隻有240毫米。卡車駛過時,冰層發出嘎吱嘎吱響聲,隨時都有被壓裂的危險。在寒冷中行駛的司機不僅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而且還得把駕駛室的車門打開,以防萬一遇到冰裂時能夠迅速跳出駕駛室。

  由於湖麵冰層還沒有達到安全運輸所需要的300毫米的厚度,再加上司機又都缺乏冰上駕車的經驗,因此每輛卡車開始時不僅載貨少,而且速度慢。一輛載重量為2噸的卡車有時僅拉3、4百公斤,有的車隊跑一個來回竟費時10個至12個晝夜。從11月23日至12月1日十天時間,雖然司機們曆經千難萬苦,但車隊總共才為列寧格勒運來了800噸麵粉,還不敷兩天之需,然而在此期間,卻有40名司機陷入冰窟窿之中。

  1941年12月9日,盡管列寧格勒方麵軍在沃爾霍夫方麵軍的配合下,一舉收複了提赫文,大大縮短了汽車運輸的路程,運輸狀況卻仍然沒有得到多大的改善。這是由於這年冬天氣候反常,大雪彌漫,狂風呼嘯,使湖麵冰層經常斷裂,而從裂開的冰縫裏滲上來的湖水很快又被凍住了,結果使湖麵平如玻璃,又光又滑,汽車在這樣的冰麵上行駛時不僅車輪經常會空轉打滑,而且方向也極難把握,有時狂風甚至會把滿載貨物的汽車刮離冰上車道5、6米遠。此外,德軍為了破壞冰上運輸,也不斷派出飛機盤旋在拉多加湖上空,對車隊進行瘋狂的轟炸掃射;什利謝爾堡的德軍炮兵則幹脆集中瞄準一段寬達5~10公裏的冰麵一下子就送上數以千計的高爆炮彈,造成冰麵裂縫重重,彈坑累累,車隊一時無法安全通過。

  為了提高冰上運輸速度,確保行車安全,列寧格勒方麵軍軍事委員會決定立即在什利謝爾堡德軍炮兵射程之外的安全地帶另外開辟4條單向公路線:其中兩條供滿載貨物的汽車從湖東岸駛往西岸;兩條則供載著疏散到大後方去的列寧格勒居民的回程汽車駛回東岸。盡管這樣,當時經過這唯一的“生命之路”運進列寧格勒的貨物還不到最低限量的三分之一,列寧格勒的困境仍沒有解脫。

  為了進一步提高運輸速度,列寧格勒方麵軍一方麵派出大量的高炮部隊負責保護“生命之路”的安全,一方麵派出大批得力的政工幹部前往汽車司機和公路養護人員中間進行宣傳鼓動工作。

  在這條被稱之為“生命之路”的冰上運輸線上,勇敢的司機們每增加1公斤的貨運量都得付出大量的血汗甚至是寶貴的生命。隆冬季節,他們冒著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嚴寒和10級以上的狂風,日日夜夜地行駛在百裏冰封的湖麵上,一麵把糧食、燃料和其他急需物資運進被圍困的城市裏,一麵又把婦女、兒童、傷員以及最重要的設備和文化珍品撤離該城。司機們為了多裝快跑,力爭在一晝夜內駕車跑兩個來回,彼此之間展開了熱火朝天的競賽。他們24小時內連續4次越過拉多加湖的冰上運輸線,行程達700多公裏。他們不辭辛勞,吃、睡都在冰上的帳篷裏,每天駕車行駛長達16個至18個小時。特別是當他們聽到沿途各宣傳站的鼓動員們高喊:“司機同誌們!加—油!快—跑!你每天多跑一個來回,一萬名列寧格勒居民的生活就有了保障”時,更是精神振奮,幹勁倍增。在這種強大精神力量的感召下,有的司機爭分奪秒,甚至一天一夜能夠跑三個來回。

  由於采取了各種強有力的措施,經拉多加湖“生命之路”運進列寧格勒的貨物量開始一天比一天多起來了,貨運的速度也一天比一天快起來了。隨著運進列寧格勒的糧食日益增多,市內的糧食儲備有所增加。1942年4月,日丹諾夫有一次很風趣地對人們說:“好啦!現在我成為一個富人了,因為我已有了12天的糧食啦!”就這樣,傳奇般的拉多加湖“生命之路”,終於使列寧格勒軍民戰勝了饑餓的威脅,從而徹底挫敗了希特勒妄圖困死列寧格勒人的罪惡計劃。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