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突然襲擊

  希特勒終於做好了攻打蘇聯的準備,他精心製定了“巴巴羅薩”計劃。在“巴巴羅薩”開始之前的最後幾個難熬的日子裏,希特勒的失眠老病又開始複發了。隨著對蘇戰爭的一天天臨近,希特勒每天和約德爾、哈爾德、布勞希奇,還有希姆萊、萊伊、赫維爾、裏賓特洛甫等人討論對蘇作戰問題,常常要熬到淩晨三四點鍾。希特勒非常憂慮,最近國外的報紙紛紛報道說,德國不久將進攻蘇聯。今天蘇聯駐德國大使傑卡諾索夫通知德國外交部,要求會見國務秘書。希特勒想,難道蘇聯覺察到了什麽?傑卡諾索夫將向我們提出什麽重要的東西?

  第二天傍晚,也就是1941年6月19日,希特勒先明確了各人的責任。他宣布:希姆萊全權負責解決兩個對立的政治實體之間鬥爭所產生的“特殊問題”,他的行動由自己負責,不受軍隊約束。

  戈林負責征發蘇聯全部資源以供德國工業之用。

  羅森堡主要製定在軍事行動結束後蘇聯的國家體製的問題。至於軍事行動計劃仍按照原來的計劃執行。

  隨後,希特勒特別指出:

  “必須讓大家明白,讓從將軍到士兵的每一個人都知道,對蘇戰爭不是一次騎士式的戰爭,它不同於以往任何一場戰爭,它將是意識形態對立和種族對立的戰爭,因此,我們要用空前殘酷的手段進行這場戰爭!”

  說到最後一句時,希特勒將手一揮,然後向前緊走了幾步,繼續惡狠狠地說道:

  “我們所要打破、根除、消滅的那種意識形態,並不是半空中的東西,這種意識形態是有具體的人代表的,他們叫做政委、政治指導員、黨組織書記、政治部的軍官、教導員等。總之,不管他們叫什麽,必須從肉體上加以消滅,通通消滅,全部消滅。”

  希特勒在發布了自己最得意的指示後,開始口授他的“巴巴羅薩”公告——“告東方前線部隊書”。就在這時,裏賓特洛甫打來電話說,傑卡諾索夫在下午6時拜見了國務秘書,討論的隻是一些日常事務。希特勒如釋重負,心緒稍稍安定下來。他指示將公告秘密印發給部隊。

  在滿滿4頁的公告中,希特勒又玩起他賊喊捉賊的老把戲,他在詳盡地解釋德國的所謂“愛好和平”的外交政策後說,德國人民從未對蘇聯居民心懷惡意,但是20年來莫斯科的猶太布爾什維克統治者不僅要使德國而且要使整個歐洲燃起戰火。克裏姆林宮企圖用顛覆的手段使歐洲的其他部分信仰共產主義。因此他號召德國的士兵們,為了德國的未來而戰鬥。

  6月21日夜幕降臨之後,幾十萬德軍悄悄前進,開到離邊境大約1公裏處,進入最後的集結地域,突擊隊埋伏在距離橋梁、崗樓和鐵絲網障礙物等隻有幾十米的地方。為防止發生意外,德軍實施了嚴格的噪音和燈火管製。

  戰爭一觸即發,莫斯科的氣氛也越來越緊張。3月份以來,德軍將進攻蘇聯的消息越來越多。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甚至德國人紛紛告誡蘇聯政府,德軍將在6月對蘇發動進攻,斯大林想,這是挑撥,是西方人的離間計。但是,令斯大林不安的是,超級紅色間諜佐爾格、中共也發來了相同的情報。紅軍情報總局局長戈利科夫報告說:到1941年5月初,德國國防軍的軍力將達到800萬人,坦克1.2萬輛,火炮5.2萬門,飛機2萬架,並且已大部集結在東部。

  斯大林焦慮不安,對德國將進攻蘇聯半信半疑。因為他在收到戰爭威脅近在眼前的大量報告的同時,也收到大量關於戰爭不會發生的報告。如關於德國人民不願意打仗、關於德軍中有一些士兵不願打仗,德國存在著強大的反對對蘇戰爭的勢力,因為許多德國人認為,對蘇戰爭將使德軍剛剛贏得的勝利喪失殆盡。盡管這些情報並不是主要的一麵,但是這些情報符合斯大林的意願,因此對斯大林更有影響。斯大林還記得在年初的時候自己曾致信希特勒,詢問德軍在波蘭集結的情況。希特勒在給自己的回信中就明確指出:“這些情報是可靠的,在波蘭確實集結著大量的兵團,但是那不是針對蘇聯的,而是為了躲避英國的轟炸,他將嚴格遵守簽訂的條約,並以自己的人格作擔保。”不過,斯大林還是有點猶疑,他找來莫洛托夫等人,商議對策。莫洛托夫獻策說:可以試探一下德國。斯大林決定發表一份聲明,直言不諱地指責德國沒有遵守條約。

  6月14日,塔斯社發表聲明,呼籲德國同蘇聯就雙邊關係重開談判。塔斯社的聲明稱,英國等國的報刊到處散播謠言,說什麽“蘇德之間即將發生戰爭”,這些謠言顯然是荒謬的,是反蘇反德力量的笨拙的宣傳伎倆,他們希望戰爭進一步擴大和加劇。蘇聯人士認為,關於德國企圖撕毀條約並準備進攻蘇聯的傳聞純屬無稽之談。斯大林希望德國能借此發布澄清聲明,解除蘇聯的疑慮,並與蘇聯談判。

  斯大林認為,如果希特勒同意進行談判,那就可以把談判拖延一個月或一個半月。這樣一來,德軍在1941年進攻蘇聯就不可能了。因為,德軍不可能在夏末、更不可能在秋天進攻蘇聯,那樣蘇聯就可以爭取到7~10個月寶貴的時間。但是,結果卻與他們的想法相反:柏林根本不理會塔斯社的聲明。對於蘇聯就德軍飛機侵犯蘇聯國界一事發出的照會也未作出反應。莫洛托夫約見德國駐蘇聯大使,要求他就此作出說明。與此同時,蘇聯駐德國大使也設法求見裏賓特洛甫,但是一切都無濟於事。柏林主意已定,現在已經不是擺外交姿態的時候了,今後將是用戰爭說話的時候了。戰爭的大門隨著戰爭的臨近似乎越來越大,德軍張開了大網,從北冰洋到黑海已經布滿了德軍,蘇德戰爭的大門已經無法緊閉了。

  然而,斯大林依然迷溺於用外交途徑來避免衝突,沒有下決心盡快讓部隊進入一級戰備狀態。

  厄運在一天天臨近,戰爭迫在眉睫,盡管蘇聯政府和軍隊已經做了不少工作來加強國家的防禦能力和軍隊的戰鬥力,但是還遠遠沒有作好同希特勒進行決戰的準備。主管軍事工作的鐵木辛哥、朱可夫等人見戰爭威脅一天天地臨近,而蘇聯的備戰工作仍在不緊不慢地進行,心急如焚。1941年5月,也就是戰爭爆發前一個月,他們心急如火地向斯大林報告。朱可夫說:

  “從紅軍奇缺的許多武器和技術兵器來看,工業執行供應計劃的情況根本不能令人滿意。關於這一點,鐵木辛哥將向你作詳細匯報。”鐵木辛哥說:“除了彈藥生產計劃未能完成預定任務外,拖拉機、防空和反坦克兵器、通信器材,特別是坦克、飛機的生產也無法滿足新建和擴充部隊的需要。到1941年3月,部隊尚缺1.25萬輛中型和重型坦克、4萬餘台拖拉機、約3萬輛汽車。也就是說,新組建的坦克兵團和機械化兵團隻能得到30%的保障。即使是高速生產,也需要3~4年才能給它們完全配齊技術兵器。”

  “鐵路、公路的建設也遠遠滿足不了戰時的需要,西部邊境的許多橋梁承受不住中型坦克和火炮的重量,鄉間道路需要徹底翻修,各邊境鐵路區段很難適應卸載大量部隊的要求,鐵道兵和建築部門也不可能在1941年內完成臨戰準備。”

  “現代化通信器材不夠,通信器材的動員儲備品和應急儲備嚴重不足。西部邊境軍區擁有的電台隻有標準數的27%,基輔軍區僅有30%,波羅的海沿岸軍區最好,但也僅有52%。其他無線和有線通信器材的情況也大致如此。統帥部、總參謀部、各方麵軍的通信樞紐部將主要依靠郵電人民委員部的通信設施,而郵電人民委員部根本就沒有做好在戰爭條件下工作的準備。與此同時,供戰略戰役機關使用的地下電纜網更是空白。而蘇聯最高領導人1941年2月接到各軍區十分憂慮的報告時,也沒有將這一生死攸關的問題列入解決的日程。”

  “機場的建設一直到1941年3月2日才做出保證建造和改建飛機場的決定,要求修建新機場190個,而且隻能在春播結束後調用勞動力。”

  斯大林臉色鐵青。他說:“你們的擔憂我都能理解,但是,隻要我們努力,戰爭不會像你們擔憂的那樣馬上就來臨,我們還有時間,因此,無須采取特殊政策,免得引起德國人的警覺。”不過,斯大林對蘇軍的戰鬥力情況表現出格外的關心,他提醒鐵木辛哥,應多到部隊去,多了解一些部隊的實際情況,特別是軍隊改編後的情況。

  鐵木辛哥在一年內,視察了莫斯科軍區、西部軍區和基輔軍區,觀摩訓練和演習。鐵木辛哥在視察中發現,鑒於部隊缺編嚴重,蘇軍趕在戰爭開始前對軍隊進行大規模改組,以提高戰鬥力,這一決定是符合蘇軍的現實要求的。但是,由於戰爭已迫在眉睫,大規模改組也帶來了大量問題,部隊訓練水平下降,戰鬥力下降。

  1941年6月16日,國防人民委員根據對邊境各軍區坦克部隊的檢查情況發出密電指出:對戰士和指揮員的訓練同機械化部隊戰備的主要任務脫節,訓練目的不明確;人力準備處於低水平;機械化兵團內部各兵種的協同動作規定得少而差;摩托化部隊當作步兵部隊來訓練,沒有考慮到它們在戰鬥使用中的作用和性質;無線電兵的培養工作至今仍處於低水平;炮兵部隊尚未掌握從開闊陣地直接瞄準的技巧,這門課根本就沒有上過;夜間作業當作例外進行,而且許多部隊,根本就沒進行過夜間訓練和提出過密電要求,必須盡快改變這種狀況。

  1940年底,聯共(布)中央發布了“關於改編紅軍空軍的決定”,要求組建106個用新式飛機裝備的作戰兵團,結果到1941年5月底,隻來得及組建19個齊裝滿員的團,其他軍兵種的情況也相類似。戰爭進行不到一個月,統帥部就不得不對軍隊編製進行大幅度的修改。航空兵師由4~6個團縮編為2個團,每團編製飛機由61架減為22~32架,步兵新編製比原編製人員減少了25%,火炮減少52%。機械軍7~8月間全部撤銷。

  幹部短缺的現象也十分嚴重,肅反擴大化使國家和軍隊的戰爭準備受到嚴重損害。列寧時期建立的第一屆人民委員會,連列寧在內共15名委員,在肅反時有8名被處決或死於獄中,1名被逐出蘇聯。第十七次黨代表大會選出的71名中央委員,有51名被處決,2名被迫自殺;68名候補中央委員,有47名被處決。軍隊的清洗也十分嚴重。蘇軍幹部部部長夏堅科在1938年3月11日給斯大林的報告中,列舉了1937年3月1日至1938年3月1日清洗人數:被解職的21268人,其中有14名軍區司令,21名軍區副司令,27名軍長,96名師長,183名團長和航空大隊長。大批紅軍高級指揮員慘遭迫害,在1935年11月第一批授銜(從上校到蘇聯元帥)的837人中有720人遭鎮壓;在1934年11月至1935年1月組成蘇聯國防軍事委員會的85名委員中有5人自殺,76人被捕,其中2人死在獄中,66人被處死;在1935年2月全蘇第七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蘇聯中央執行委員的36名軍事首長和政工幹部中,有30人被宣布為“人民的敵人”,5名蘇聯元帥,幸存的僅2人;5名一級集團軍司令,幸存的僅沙波什尼科夫1人;10名一級集團軍司令無一幸免。2名一級艦隊司令均被處死,2名二級艦隊司令中,1人死於獄中,1人被處死。由於大量幹部,特別是優秀高級幹部遭清洗,加上部隊的大規模改編,使蘇軍無法獲得足夠數量的具有一定軍事理論素養和一定實戰經驗的軍官去指揮這支龐大的軍隊。到戰爭前夕,軍隊的指揮幹部沒有配齊,陸軍中缺66900名,占整個陸軍指揮幹部的16%;而在西部邊境軍區,缺額更大,占17%~25%;空軍中飛行技術人員缺32.3%;在海軍中,指揮員缺編22.4%。指揮員嚴重缺編致使一些指揮員連提數級,一些營長晉升為師長,甚至軍長,而一些排長則一躍而為團長。1939~1942年間,82%的軍區司令員、53%的集團軍司令員、68.6%的軍長、71%的師長是新任命的。僅1941年3月7~8日兩天,就新任命了4個集團軍司令、42個軍長、117個師長。對於他們來說,到蘇德戰爭爆發,隻剩下3個多月的時間用於熟悉自己的職責了。

  預備役軍官的征集和各種訓練班雖然使幹部不足的狀況得到局部改善,但是,由於戰爭逼近,時間縮短,加上軍隊的大規模改編改組,很難從整體上達到預期效果,雖然在戰前解放或重新啟用了一大批被清洗的幹部,但指揮人員仍主要靠初級軍事院校和短訓班應屆畢業生,以及征召預備役人員加以補充,即使這樣,到戰爭前夕,軍隊的指揮幹部也沒能完全配齊,而且全軍有75%的指揮員任職才不過幾個月。

  軍隊的集中、展開和通訊指揮係統的建立也是以應付1942年戰爭為標準的,軍隊沒有做好防突襲的準備。首先,軍隊的集中與展開一直到1941年2月才開始,而且1941年2月通過的這份軍隊動員計劃,還需要各軍區繼續修改。3月底、4月初,同意征召80萬預備隊做補充部隊,而征集工作要求在5~10月才進行。而從征集到分派到各軍區,並達到實戰要求恐怕要到1942年。4月,步兵部隊實行戰時編製,實際執行的結果是沒有1個師在戰爭爆發時達到戰時編製要求。到6月初,要求軍區司令部完成掩護國境線計劃的製訂並呈報國防人民委員部審批,其結果是計劃尚在國防人民委員的辦公桌裏,戰爭就已爆發了。

  緊急通信係統、戰時戰略領導體製遲遲未能建立,給部隊指揮造成混亂。戰略領導體製是國家備戰和指揮作戰的中樞,由於對戰爭已經臨近的威脅缺乏警惕,盲目地認定戰爭可以拖延至1942年,因此,直到戰爭爆發,蘇聯也沒研究建立戰時戰略領導體製,沒有預先建立戰時統攬國家一切權力的國防委員會和最高統帥部。

  長期的戰爭準備不是一時可以彌補的,但是對於蘇聯這樣一個地域廣闊、有著強大實力的國家來說,隻要臨戰準備做得好,仍然能夠在戰爭初期將損失減少到最小程度。但是固執的斯大林對日益迫近的戰爭依然視而不見,而他周圍的人因為恐懼又不敢將自己的憂慮如實向他闡明。朱可夫在回憶這段曆史時檢討說:“當戰爭日益臨近時,我們這些軍人看來沒有盡一切力量說服斯大林相信蘇德戰爭不可避免地要在最近爆發,向他證明必須將作戰和動員計劃規定的緊急措施付諸實施。”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