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水星計劃”出爐

  德國在法、比、荷的勝利,不僅將英國的勢力逐出了西歐,同時也大大地削弱了它在東南歐的影響。東南歐諸國在現代軍備方麵都很落後,因此竭力避免與這個歐洲大陸的頭號軍事強國發生衝突。

  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巴爾幹國家間的緊張關係,因德意兩國(沒有蘇聯參加)於1940年8月30日在維也納強行裁決而趨於緩和。這個裁決使羅馬尼亞損失最大。盡管如此,它卻尋求和德國建立更加親密的關係。這是因為它清楚地認識到由於英國在歐洲大陸的勢力已不複存在,德國便成了能保衛它的剩餘領土和對付蘇俄威脅的唯一強國。希特勒準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羅馬尼亞的願望,因為首先他對普洛耶什蒂油田感興趣,德國繼續作戰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依賴它。10月,漢森將軍率領的德國軍事代表團和斯派達爾將軍率領的德國空軍代表團抵達羅馬尼亞。德國也急於探究羅馬尼亞有無參加對蘇作戰的可能性。時下,這場戰爭已在德國的謀劃之中。

  正值德國在東歐進行活動之際,西歐的對英作戰仍在激烈地進行,盡管那裏令人沮喪的局勢已使“海獅”計劃推遲執行。

  法國戰敗後,希特勒第一次參觀巴黎。東南歐在經濟上的重要性與德國自己的軍事計劃,使德國對保障東南歐的和平安全十分關切。意大利對此應該心有靈犀。尤其是它於9月13日開始進入埃及以來,現已在西迪巴臘尼陷入困境時更應如此。可是,墨索裏尼非但不在地中海全力以赴對付已無力發動有取勝希望的進攻的英國人,反而轉向希臘,並在10月28日入侵該國。墨索裏尼之所以如此,一則是因德國在羅馬尼亞所采取的措施激怒了他;二則是受其外交部長齊亞諾的慫恿,他預計會迅速取勝。眾所周知,當時德國對意大利的行徑大為震驚,極不愉快。對軸心國各自為政的戰爭努力早有許多批評,現在再去進行事後批評,實在是多費筆墨,但是有一條似乎可以肯定:即使全然不考慮希特勒和墨索裏尼的個性與政治上的原因(比如,考慮墨索裏尼在意大利的地位),僅就軍事上的原因來說,當時也不可能將作戰的重心移向地中海,成功地轉移作戰重心的一切必要條件均不具備。然而必須指出,有人一再勸說希特勒這樣做,尤其是海軍和陸軍的顧問們(例如雷德爾海軍元帥)更是如此,盡管德國海軍在地中海的實力比其他任何地區都弱。

  1940年11月12日,即莫洛托夫訪問柏林的當天,希特勒簽署了元首第十八號指令。指令明顯地反映出盛行於1940年秋季那種對形勢捉摸不定的看法。這是在德國空軍對英作戰失敗,推遲執行“海獅”作戰計劃,以及巴爾幹又出人意外地爆發了一場不受歡迎的戰爭之後。在這項指令中,希特勒認真考慮了對其主要敵人英國發動戰爭的每一種可能性,並審度了當時的整個歐洲局勢:德法關係,說服法國參加對英作戰的可能性,西班牙與葡萄牙對執行“菲利克斯”作戰計劃(德國提議向直布羅陀、加那利群島和佛得角群島發動進攻)的態度以及德國對意大利向埃及發動進攻所給與的援助。指令還注意到東南歐與東歐的形勢。

  希特勒預見到意大利和希臘冬季作戰將會遇到重重困難,並意識到這將給英國在大陸上重新獲得立足點提供機會。於是,他指示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作好準備,“如有必要,便從保加利亞向希臘進攻,占領其愛琴海以北的領土。這樣,便可為德國空軍提供有效的作戰基地,特別是可以對付威脅羅馬尼亞油田的那些英國空軍基地”。

  鑒於希特勒還認識到土耳其的地位十分重要,“上述決定與其軍事行動都是以使用約達10個師的兵力為前提的”。為了加速完成必要的部署,駐羅馬尼亞的軍事機構將盡快地得到加強。戈林也奉命加強駐羅馬尼亞的空軍機構,準備在巴爾幹東南部部署德國空軍部隊,還將在保加利亞的南部邊境建立一個空軍情報告站。將影響到整個巴爾幹作戰尤其是克裏特島之戰的蘇聯問題,是個大問題。指令在提及蘇聯這個問題時指出:“為了搞清蘇聯近期的態度,已經開始和蘇聯進行政治協商。無論這些協商的結果如何,有關東線作戰準備的一切口頭指示依然有效。同時,作戰準備仍要繼續進行。”

  到11月中旬,意軍在阿爾巴尼亞已被迫采取守勢,而且很難守住陣地。德國的首次援助是提供了一支空運大隊。但情況已很明顯,還必須提供更多的援助。

  1940年12月13日,希特勒簽署了元首第20號指令。在指令中,他說明了德國準備進攻希臘(稱“馬麗他”作戰計劃)的作戰要點。我們在這裏提起它,隻是因為它所強調的思想後來導致了對克裏特島的進攻。

  這項指令一開始便指出,阿爾巴尼亞的日趨危險的局勢使我們感到采取這一措施加倍重要,即應當阻止英國以巴爾幹戰線為掩護在那裏建立空軍基地。因為這些基地一旦建成就會威脅意大利,威脅羅馬尼亞油田。德國進攻的首要目標是愛琴海沿岸地區和薩洛尼卡盆地。然而,也可能有必要經由拉裏薩與科林思地峽發動進攻,進而占領整個希臘。德國空軍的具體任務是“盡可能使用傘降和機降著陸奪取在希臘沿海諸島上的英軍基地”。

  在進攻的目的全部達到之後,參戰部隊將撤退,“另有他用”。這一耐人尋味的措辭表明,這些作戰行動與計劃中的對蘇作戰具有直接聯係。事實上,5天後,即12月18日,希特勒簽署了元首第21號指令——“巴巴羅薩”對蘇作戰計劃。

  考慮到氣候有利,原來計劃於1941年3月進攻希臘。但是,進攻發起時間推遲了,首先是由於正在與保加利亞進行外交談判,因為要到達希臘必須假道保加利亞;再者是由於南斯拉夫在3月26日至27日發生了政治動亂;最後是因為德軍到4月6日才能開動,而且時間緊迫隻能匆忙部署。要做好這些工作,時間又沒有。因為對蘇作戰即將開始,而且作戰計劃已經堅定不移地執行了。但是,即便如此,還是不得不改變1941年5月15日進攻蘇聯的原訂日期。新的進攻日期定在4周之後。

  直到3月末,以空降作戰奪取希臘沿海諸島(即“馬麗他”作戰計劃的一部分)的建議才進而變成占領利姆諾斯島的實際措施。攻占基克拉季斯群島隻能在占領雅典周圍地區之後。因為那裏的地形對實施進攻非常困難。

  1941年3月26日,作為準備的一項內容,德國空軍命令聚斯曼特遣隊與第7空軍師的師部一同開往保加利亞。由聚斯曼中將指揮的特遣隊包括第2加強傘兵團以及炮兵、高射炮兵、工兵和通信部隊。這兩支部隊在保加利亞的任務是在第八空軍的指揮下負責執行空降作戰。

  但是,駐保德國空軍還需要支援越過希保邊境向希臘軍隊與英國遠征軍發動強大的進攻的作戰行動,這意味著它將無力實施傘降與空降登陸作戰。結果這一行動隻好推遲實施。

  戰爭的進展使德國傘兵部隊不必再去奪取利姆諾斯島,但在1941年4月26日,第2傘兵團卻攜帶重裝備在科林思地峽空投成功。科林思運河上的橋梁被敵方的一顆炮彈碰巧起爆了炸藥而炸毀。但德軍很快又架起了一座急造橋。傘兵們俘獲了900名英軍和1450名希軍,其中軍官21名。己方僅死亡63人,傷158人,失蹤16人。

  希特勒在意大利那布勒斯檢閱軸心國軍隊這次軍事行動打開了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大門,加速了克裏特島之戰的進程,並保衛了康斯坦薩-博斯普魯斯—科林思這條軸心國重要的海上通道,此外便是引人注目地使用了傘兵部隊。這次使用傘兵的經驗加上先前在荷蘭、比利時的經驗,也就指明了如何使用傘兵的指導原則。

  在同希臘作戰進行之際,德第11空軍司令施圖登特曾於4月20日親自向戈林作過報告。還可以肯定的是,就在第2天,進而呈報希特勒後,“水星”作戰計劃終於決定,即從空中奪取克裏特島。

  德軍最高統帥部作戰局一份研究報告表明這樣一種觀點,即在戰爭的現階段,鑒於馬耳他島位於地中海中央,應在奪取克裏特島之前首先奪取馬耳他島。但那時對蘇作戰即將開始,希特勒的戰略重點日益東移,因此,他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巴爾幹地區、東地中海、埃及和中東。他在指令中相當明確地指出,奪取克裏特島的目的是要把該島作為對付東地中海英軍的空軍基地。

  盡管第28號指令中沒有明顯地涉及到奪取克裏特島的戰略企圖,但我們可以推測出,在4月21日那次重要的會議上,施圖登特將軍向希特勒闡明的意見,與他在成功地奪取克裏特島之後作戰報告中所強調的想法相同。他寫道,必須占領克裏特島,因為奪取它是將英軍逐出大陸後保衛軸心國的康斯坦薩—科林思—意大利這條至關重要的海上通道的唯一手段,也是為了保證希特勒得到羅馬尼亞的石油供應(這是希特勒的長期憂慮所在)的唯一手段。克裏特島在德國人手中將有如下作用:(1)實際上等於把英國艦隊驅逐出愛琴海;(2)標誌著英國在東地中海的地位受到很大的削弱;(3)為德國空軍攻擊埃及,尤其是蘇伊士運河,提供了一個有利的基地。

  希特勒在命令中規定應於5月15日進攻克裏特島,由戈林負責指揮。空降登陸軍擔任主攻,由已進駐地中海地區空軍基地的德國空軍部隊和在西線已享盛名的第22師實施支援。不過,該師不巧還駐在布加勒斯特地區,而且由於所有可用的運輸機急需為實施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作準備,因此它不可能趕上參戰。數日後,由林格爾將軍指揮的第5加強山地師代替第22師進入希臘。

  在整個“水星”作戰計劃的實施過程中,我們都可意識到希特勒對擬定的對蘇作戰有種焦慮不安和迫不及待的心情。他毫不掩飾地催促加速作戰準備。他要求所有參戰部隊不要希望在現有兵力以外再增加部隊。作戰部隊的空運行動決不能耽誤“巴巴羅薩”作戰部署。空降登陸軍完成任務之後應立即撤出,“另有他用”。

  由此可見,德軍從一開始就麵臨著時間緊的問題,而且在整個作戰過程中一直如此。這使德軍不得不頻繁地變更部署,造成了不幸的嚴重後果。其原因是對於傘降與機降作戰來說,精確的選擇時間是成功的關鍵。然而,巴爾幹之戰大敗英軍的勝利使德國戰爭決策者興奮至極,他們信心十足地認為這次作戰已勝利在望。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