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秋,在盟軍的空中、海上與陸地的全麵進攻麵前,日本以常規戰術難以抵擋,便把最後希望放在一種自殺行動方式——“神風敢死隊”上。
1944年10月,美軍第3艦隊所屬的空軍大隊,在東南亞一帶對日軍占領地實施毀滅性的空中打擊。
10月12日,美軍600餘架艦載機對日軍占領的台灣高雄、馬公等港實施空襲。230餘架日機升空迎戰,但都被實戰經驗豐富的美機打得落花流水。
10月22日,美軍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菲律賓群島中南部那個麵積不大、不為常人注目的萊特島大舉登陸,日軍倉皇逃竄。
萊特島大登陸,標誌著日軍的全麵性毀滅的開始。
此刻,日本海軍的決策者們更是如坐針氈,萬般無奈之際,隻好實施大本營下達的“奏捷一號作戰”命令。
所謂“奏捷”即決戰勝利之意。日軍大本營決定孤注一擲:“隻有向反攻的敵人進行毀滅性決戰,才能扭轉戰局。”
於是,各兵種紛紛據此製訂作戰方案。企圖做困獸之鬥。
這是一個月黑風急的夜晚,海軍中將大西瀧治郎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日本“神風特攻隊”隊員他腦子裏總是放不下美國艦隻與飛機狂轟濫炸日軍的悲慘場麵。該怎麽對付這些該死的敵人呢?大西中將苦思冥想了許久。驀地,他腦海中又閃現出板田房太郎中尉的影子。正是他在偷襲珍珠港的戰鬥中,炸彈扔光了,又發現了美軍的飛機庫,出於對天皇陛下的忠誠,中尉駕機一頭撞到機庫,引起連鎖爆炸。這叫特別攻擊!
或許是法西斯軍人黔驢技窮,大西的這一孤注一擲的自殺作戰的罪惡計劃竟然得到了許多日軍將領的支持。駐守在馬尼拉的第二航空戰鬥隊司令官有馬正文海軍少將對此大加讚賞,積極籌備招募敢死隊員。有馬自己身先士卒,親自參加特攻隊。
“神風特別攻擊隊”一夜之間在日軍大本營廣為流傳,它下轄“敷島”、“大和”、“朝日”、“山櫻”、“新高”等數支分隊。大西在召見特攻隊第一批飛行員時,歇斯底裏地叫嚷:
“在這非凡的時代,不能不掀起一陣神風”。
神風特攻隊駕駛的是一種性能較為低劣的飛機,它實際上是由人駕駛的可以追蹤目標的“肉彈”。機上載有烈性炸藥1000斤左右,置於飛行員座艙之前。一旦發現攻擊目標,駕駛員便開機撞過去,炸彈同時也爆炸,與對方同歸於盡。而且飛行員一律不帶降落傘,誰也不希望生還。